影院開放,新片在一眾經典老片的票房護航下逐步上映,在觀眾群體中受眾面最廣的動作片是當下吸納票房的首選,而《絕地戰警:急速追擊》就成了影院收益恢復的試水者。
這部威爾·史密斯出演的電影其實早在去年就於北美上映,我們國內觀眾去看這部片子的目的無非就是衝著史皇的名氣,加上片名濃濃的爆米花味適合去感受感受久違的影院氣氛,這就註定了該片票房不會太差,但也不會引來特別熱鬧的討論。
不過,倒是有兩個方面可以談談,一是「絕地戰警」系列給威爾·史密斯的影響;二是觀影之後的許多影迷都有的疑問:為什麼威爾·史密斯這位天皇巨星走上了一條平庸之路,甚至有點日趨變爛。
首先來看看前者,剛剛上映的這部《絕地戰警:急速追擊》是「絕地戰警」的第三部,該系列誕生於1995年,是導演麥可·貝的第一部電影長片,也是真正奠定威爾·史密斯好萊塢輝煌生涯的開篇。不過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一部與之前兩部關係不大,只是承接了絕地戰警中的兩位主要角色:史皇飾演的嘴炮警察勞瑞和他的搭檔,馬丁·勞倫斯飾演的賓納。其餘的部分與該系列的前兩部扯不上關係。時隔16年再次翻拍,「絕地戰警」背後的索尼影業完全是想借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爆款系列再賺上一把錢。
「絕地戰警」是純粹的好萊塢大片流水線工廠的產品。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因為美國經濟的逐步復甦,好萊塢的商業片又有了可以大方燒錢的資本,之前的B級片不再吃香,反而繼承了其血腥風格,並配置直白暴力風格的動作電影開始在市場上大殺四方。於是,整個美國電影產業的格調開始轉向警匪、槍戰、緝毒這樣的類型片,並大力宣傳動作明星,這才使得成龍、吳宇森這樣的一批華語電影人進駐好萊塢。也湧現了諸如《第一滴血》、《虎膽龍威》、《勇闖奪命島》這樣的經典電影,這種拳拳到肉的影視風格最易引起觀眾的觀影熱情,在全球範圍內都獲得了非常成功的票房成績。1994年哈裡森·福特出演的《亡命天涯》成為了那時的票房冠軍,並且成為了為數不多引進大陸的美國電影,這類大場面、大動作、大投入的電影也正式開啟了國人心中「美國大片」的時代。
有了這樣的先決條件,一年之後的 1995年,因為成龍參演的電影《紅番區》大熱。好萊塢製片人傑瑞·布魯克海默懷揣著四處籌措到的2300萬美元,準備借著這股動作片流行的東風,製作一部同樣承接喜劇類型風格的警匪片。由於預算不多,為了省錢,他找來了在當時還在拍廣告和MV的麥可·貝,緊接著找來了兩個同樣名不見經傳的黑人小子威爾·史密斯和馬丁·勞倫斯,這四人便聯手打造了《絕地戰警》,之後票房大爆,麥可·貝正式告別了廣告導演的身份,正式成為了我們熟悉的類型片導演「爆炸貝」(麥可·貝喜歡在他的電影裡大量使用爆炸場面,所以在影迷中得到了這個綽號);而威爾·史密斯則依靠此片擺脫了音樂人的標籤,順利進軍好萊塢。
在此前,高中未畢業的史皇就開始了音樂創作,主要涉獵說唱方面,1988年就獲得了第31屆葛萊美獎最佳說唱表演獎。我們大多數人接觸威爾·史密斯的音樂作品是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的主題曲《Live It Up》上,他擔任其中的說唱聲部的演唱者,這距離他最初獲葛萊美獎已經過去了整整30年,卻依然能夠在國際賽事上亮相,足以見他音樂功底深厚。
不過,自從《絕地戰警》之後,威爾·史密斯在影視行業的光輝之路也算是徹底打開。接下來他參演的兩部電影:1996年的《獨立日》和1997年的《黑衣人》皆是相當成功,僅僅用了三年時間,威爾·史密斯就成為了好萊塢的一線巨星。並且,他沒有拘泥於科幻電影與動作電影中固有的嘴炮角色,兩部人物傳記電影:講述美國拳王故事的《拳王阿里》和講述美國黑人投資專家克裡斯·加德納經歷的《當幸福來敲門》不僅證明了他的演技,也豐富了他的演繹路徑,後者更是成為了大陸影院復工的重印片之一。
說完了「絕地戰警」對於威爾·史密斯的意義,我們就要回歸到這個系列新上映的第三部上,聊聊史皇近十年來的發展。
看完《絕地戰警:急速追擊》的觀眾肯定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不是錯覺,因為在去年,有一部題材很相似的電影同樣由威爾·史密斯出演,那就是李安導演的《雙子殺手》,前者是主角遭人追殺後來發現追殺自己的人是自己的兒子;後者是職業殺手想隱退但被刺殺對象所在的公司搬出年輕時的自己去追殺自己。都是動作視角下的「我殺我」類型。還不止於此,我們再細想,近五年來,史皇參演的電影好像全部都是動作片,並且口碑都不太好,其中名氣最大的《自殺小隊》因為撲街的厲害,DC對這個本是黃金IP的漫改系列似乎已經放棄了。作為動作明星出道表演界的史皇即使名字再大,似乎也挽回不了這些電影被打成爛片的命運。不知不覺間,那個上個十年經典片源連連的威爾·史密斯好像逐漸在走向一條爛片之路。
難道史皇過氣了嗎?並沒有,根據福布斯的統計數據,今年52歲的威爾·史密斯的年片酬可以達到兩億美元,他自身還有3.5億美元的身家,是全球男演員收入榜的第八位。僅在2013年,史皇就從《黑衣人3》中獲得了2000萬美元的預付款和8000萬美元的分成。並且他成立的電影製作公司幾乎參與了所有他參演的電影,他個人就能從中獲得最低10%的淨利潤收益。史皇的薪資說明了其票房號召力依然存在,按理說,這樣一個大咖並且還是黑人身份,在目前西方電影政治正確的浪潮下應該會更紅,不缺錢的他為什麼要接演這麼多爛片呢?斯認為原因就一個:為兒子賈登·史密斯鋪路。
早在2002年,五歲的賈登·史密斯就出演了電影《黑衣人2》,2006年的《當幸福來敲門》裡,賈登·史密斯真正作為童星與父親一起出演。也許就從這部電影開始,察覺到自己兒子有演繹天賦的史皇便開始張羅著給兒子鋪路。得知賈登對功夫感興趣,2010年,史皇便請來成龍,自己的公司參與製作,本人親自上陣擔任製片人,圍繞兒子打造了《功夫夢》,還請到那會大火的賈斯汀·比伯與兒子共同獻唱電影主題曲,能用的資源基本上都砸上去了。
這還不夠,2013年,史皇趁熱打鐵推出《重返地球》,將電影的大部分篇幅用在了兒子身上,不過最後的口碑一般,由於超級英雄電影的席捲,劇本不夠強硬的科幻片已經立不住腳了。之後,賈登·史密斯也沒能依靠父親的資源順利成長,反而有點銷聲匿跡,近五年來沒有什麼電影產出。
所以,逐步退居二線的史皇的注意力現在沒有全部放在電影上,培養兒子,繼續打造自己的電影製作公司成了主業,對於劇本質量也就沒有那麼苛刻了。
不過,好消息是,他公司製作的新片《解放黑奴》,在今年的坎城線上市場賣出了創紀錄的1.05億美元高價。史皇的影響力還在,只希望劇情能更給力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