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劑難求?發達國家開啟「囤貨模式」,鄰國堅信:首選中國疫苗!
據媒體12月12日報導,印度批准了首款國產mRNA新冠疫苗進行人體臨床試驗。該疫苗被命名為「HGCO19」,在先前的動物試驗中表現良好,如果試驗結果有效率高,大概率可以到批准。印媒表示,如果本土疫苗可以被大規模接種,將節省一大筆運輸費用;而且還可以出售給其他國家從中獲利。印度是疫苗生產大國,有這種自信也是很正常的,但就在上周,一名印度官員在接種了一款名為「Covaxin」的本土新冠病毒疫苗仍然被感染了。負責研發該疫苗的印度巴拉特生物技術公司回應,疫苗要在接種14天後才能確定是否有效,而且需要接種兩針。
這個消息讓不少印民眾大呼失望,但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印度還是選擇力挺國產疫苗,除了節約成本外,還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原因。那就是新冠疫苗太過於搶手,對於很多相對落後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幾乎到了「一劑難求」的地步。由於新冠疫情肆虐,其破壞力幾乎是立竿見影的,很多發達國家為了及時止損,獲得更多疫苗,開啟了「囤貨模式」。據統計,截至11月,僅佔全球14%人口的富裕國家,卻已搶購了目前投產疫苗總量的53%。歐盟達成的疫苗購買數量可以滿足每個歐盟公民2劑需求;而加拿大則更誇張,購買量是總人口的6倍。
現階段,新冠疫苗產量相對有限,發達國家的大量屯購導致了可購買數量減少,這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簡直是雪上加霜。而《自然》雜誌則是直接揭露了一個不爭的現實,由於早期疫苗產能被壟斷,低收入國家只能等到2023年或2024年才能機會接種疫苗。或許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已經看清了現實,在有一定基礎的情況下,大多選擇和疫苗研發國進行合作,以此來獲取更多的疫苗供應,而中國疫苗則是他們首選。雖然此前我方在生物科技方面比較低調,但這次新冠疫苗的研發一鳴驚人,並致力於幫助更多國家獲得疫苗。
據了解,我國研發的多款新冠疫苗,已在四十多國家展開試驗工作,並獲得了一致好評。巴西、阿聯、印度尼西亞等國已陸續收到了我方交付的新冠疫苗。還有很多國家放出消息,將儘快與中企達成購買協議,鄰國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堅信,該國引進疫苗將首選中國企業研發的疫苗,並且其本人也將帶頭接種,為民眾樹立榜樣和信心。其實,在新冠疫苗供應上,我國一直在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從承諾將疫苗當作全球公共產品,到加入「新冠疫苗實施計劃」,每一次都是在努力的兌現承諾,為全球抗疫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