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定汪,村民夾道歡迎。
從寧海葛家村、鄞州城楊村,到貴州定汪村,此時,「小褲腳教授」疲憊至極。
8月18日早晨,車往定汪開的路上,叢志強坦言——
「說實話,起初不太想來了。七八月間最熱的時候,一直在葛家村、城楊村幹活。五十多天下來,真心有點幹不動了。原本打算去,也就是先看看。」
然而,為了「藝術點亮鄉村」實驗的多樣性,「再累,咱也得去!」
此前,儘管已對欠發達地區農村面貌有所了解,但初到定汪,眼前的景象還是讓叢志強團隊震驚。
「村道上,汙水流淌;隨處可見垃圾和胡亂堆放的雜物。走進幾乎每一戶人家,雞鴨牛糞的味道撲鼻而來……」中國人民大學研二學生張振馨回憶。
震驚之後,還是震驚!
同樣讓「小褲腳教授」震驚的,還厚布依族鄉親們樸實的笑臉和清澈真誠的眼神。
定汪村用最高禮遇,夾道相迎——
「可把你們盼來了!」
「咱就被村民『原始的善良』衝擊到了!他們那麼淳樸、熱情,我必須好好幹!」
定汪村一景
定汪村,這個雲貴高原上的自然莊,隸屬於貴州晴隆縣光照鎮涼水社區,是一個布依族聚居的小村落。
在脫貧攻堅政策的指引下,三年前,定汪村就脫貧了。脫貧後,村民們盼著日子能過得更好些。然而,在大山深處,「等靠要」,大大限制了村民致富的想像力。定汪村的村容村貌,幾乎還是老樣子。定汪村的夢,只能藏在心裡。
藝術的星星火種,能否在定汪「燎原」?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
「小褲腳教授」和結對晴隆的寧海「葛家軍」下定決心試一試。
而就在西行定汪之前,叢志強特意叮囑,「行動先要心動」。
酷暑七月,叢志強進駐葛家村時,7名定汪村民受邀來到寧海,開展為期一周的學習。「他們被編入葛家村改造小組,不僅見到了改建成果,還親身參與其中。經過一周的耳濡目染,他們對『藝術賦能鄉村,村民內生動力』這套理論就有認同感了。」叢志強說。
「一定要來我們村啊!」這是定汪村民離開葛家村前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8月中旬,西行定汪之前,叢志強叮囑「葛家軍」。
苦盼了20多天,8月中下旬,定汪村民終於把叢志強團隊和寧海藝術賦能團隊盼來了。
顧不得五十多天連續作業的疲憊,叢志強又開啟了「轉村-聊天」模式——
那天,剛下過雨,叢志強踩著溼滑的坡道走進了村口羅昌鑫的家。羅昌鑫夫妻和父母住在一起,兩個孩子,一個讀初中、一個讀小學,全家年收入不過4萬,其中多數來自羅昌鑫外出打工所得。
外出打工,幾乎是全村137戶人家最重要的謀生之道。有些村民走得遠,整年不回家,那樣掙得多,但羅昌鑫不想這麼做,「孩子小,還是自己帶著比較好。」
叢志強參觀羅昌鑫家,細細查看每個角落。
在羅建國家,叢志強第一次聽到了布依小打。
「傳統民族曲藝太有特色了,不僅是自娛自樂,要把它變成定汪旅遊的亮點!」
「每次農閒、節假日的時候,我和景才大哥、景川三個就聚在一起娛樂一下。」羅建國說。
「小褲腳教授」來了,大家高興得很,對往後的日子也更有希望了。
從左到右,羅景川(58歲)、羅景才(77歲)、羅建國(58歲)合奏布依族傳統音樂「小打」。
在羅昌鴻家,叢志強向這位因疫情滯留在家的大學生發問:「你對村莊改造,有啥想法?」
23歲的羅昌鴻,是武漢輕工大學的大三學生。他的手提電腦成為全村孩子們眼中的「稀罕物」,每天家裡都圍滿了孩子。
「能不能建個圖書室,讓小朋友有個看書的地方?」
「想法很好!村裡確實需要一個供娃娃們共同學習、交流的空間。」
「我願意把家裡兩間空著的屋子拿出來!」
就這樣,依託羅昌鴻的兩間屋子,「未來書院」開始籌建。
羅昌鴻向叢志強介紹家裡情況。
在項昌琴家,叢志強看到了一幫有布依織布、剪花、刺繡手藝的婦女。在他看來,挖掘布依族織布和刺繡手藝,並將其往旅遊產品方向轉化,一定能成為定汪的名片。
「把大家聚在一起做手藝,有方便互相學習、促進技藝,也增進彼此間感情。」
「要不,就在我們家?」聽說要打造共享空間,項昌琴脫口而出。
就這樣,「織夢坊」開始編織夢想。
……
叢志強學生張莉苑(左一),和指導定汪婦女做布偶
在村裡轉了兩天之後,叢志強心裡有底了。
「不遠千裡來定汪村,不是為了簡單地做好一個小山村,而是探索一條剛剛脫貧地區的鄉村振興路徑。要把定汪村打造成全國示範村!」
村口的亂石堆被營造成漂亮的枯山水景觀
一期援夢定汪半個月間,在叢志強團隊的指導和「葛家軍」的幫扶下,未來書院、織夢坊、枯山水、許願神樹、跑店樂園、葛汪之家……一個個空間「長」了出來。
未來書院掛牌
11月10日,當叢志強團隊與寧海藝術賦能團隊再次入駐定汪村時,村民的變化,村民的本事,大大超出「小褲腳教授」的預期——
三岔口的廢棄地塊,被改建成了金銅鼓廣場。地上的圖案,取自於布依戰鼓,由花崗巖、瓦片構築而成,石塊拼成的十二生肖圖案鑲嵌其中;
廣場上的「人大椅」,木椅背上的圖案源自布依族蠟染上的太陽形花紋圖案,代表太陽初升、當空、落日三種狀態;
未來書院,書架上擺著用木條拼接的「中國夢」裝飾畫;
……
這些,都是定汪村民自己設計、製作的!
金銅鼓廣場
定汪村兩期改造下來,叢志強堅定了信心,他在朋友圈記錄下這段話——
去定汪之前,很多人問我,這套模式在貧困地區有用嗎?說實話,心裡沒底。現在看來,這套模式在貧困地區有優勢。這些地區的鄉土資源更豐富;那裡的村民想改變的願望更強烈;改變之後的反差更大,村民的動力也就更強勁……
叢志強指導村民營造小品
「我們村環境確實很差,老百姓也不知道怎麼改。『小褲腳教授』來了之後,大家突然醒悟了,要靠自己的雙手改變生活。」涼水社區副主任、定汪村民羅雲感慨,「觀念扭轉了,內生動力被激活了!」
從一張張自信滿滿的笑臉上,「小褲腳教授」看到了定汪的未來。
一起來看"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說出你的感動,萬元現金等你來
各位派粉,看完故事,說出你的真情實感,一起為鄉村振興打call!眾籌接力評論,贏取萬元現金。
◎「人大叢志強團隊藝術點亮鄉村全記錄」專題每篇報導刊發之時起,以24小時為一個周期(天),請您進行評論接力。甬派將在眾多優質評論中選10條進行獎勵,每條獎勵50元,獎勵名單將於稿件刊發後的次日公布。
◎評論需要原創,不得複製黏貼、剽竊他人觀點,有前述行為者,一經發現,取消評優資格。
◎名單公布後,用戶根據提示點擊相關連結,填寫甬派後臺的註冊手機號(請注意,註冊手機號請與獎勵手機號用戶名一致)、身份證及支付寶帳號(或銀行卡號),甬派將逐一匹配核對,將在5個工作日內將獎金轉帳到您所提供的帳戶內。一個用戶每天優質評論只獎勵一次。
◎甬派擁有最終解釋權。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