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褲腳教授」的鄉村故事在汙水橫流的定汪,改變了主意

2020-12-12 騰訊網

一入定汪,村民夾道歡迎。

從寧海葛家村、鄞州城楊村,到貴州定汪村,此時,「小褲腳教授」疲憊至極。

8月18日早晨,車往定汪開的路上,叢志強坦言——

「說實話,起初不太想來了。七八月間最熱的時候,一直在葛家村、城楊村幹活。五十多天下來,真心有點幹不動了。原本打算去,也就是先看看。」

然而,為了「藝術點亮鄉村」實驗的多樣性,「再累,咱也得去!」

此前,儘管已對欠發達地區農村面貌有所了解,但初到定汪,眼前的景象還是讓叢志強團隊震驚。

「村道上,汙水流淌;隨處可見垃圾和胡亂堆放的雜物。走進幾乎每一戶人家,雞鴨牛糞的味道撲鼻而來……」中國人民大學研二學生張振馨回憶。

震驚之後,還是震驚!

同樣讓「小褲腳教授」震驚的,還厚布依族鄉親們樸實的笑臉和清澈真誠的眼神。

定汪村用最高禮遇,夾道相迎——

「可把你們盼來了!」

「咱就被村民『原始的善良』衝擊到了!他們那麼淳樸、熱情,我必須好好幹!」

定汪村一景

定汪村,這個雲貴高原上的自然莊,隸屬於貴州晴隆縣光照鎮涼水社區,是一個布依族聚居的小村落。

在脫貧攻堅政策的指引下,三年前,定汪村就脫貧了。脫貧後,村民們盼著日子能過得更好些。然而,在大山深處,「等靠要」,大大限制了村民致富的想像力。定汪村的村容村貌,幾乎還是老樣子。定汪村的夢,只能藏在心裡。

藝術的星星火種,能否在定汪「燎原」?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

「小褲腳教授」和結對晴隆的寧海「葛家軍」下定決心試一試。

而就在西行定汪之前,叢志強特意叮囑,「行動先要心動」。

酷暑七月,叢志強進駐葛家村時,7名定汪村民受邀來到寧海,開展為期一周的學習。「他們被編入葛家村改造小組,不僅見到了改建成果,還親身參與其中。經過一周的耳濡目染,他們對『藝術賦能鄉村,村民內生動力』這套理論就有認同感了。」叢志強說。

「一定要來我們村啊!」這是定汪村民離開葛家村前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8月中旬,西行定汪之前,叢志強叮囑「葛家軍」。

苦盼了20多天,8月中下旬,定汪村民終於把叢志強團隊和寧海藝術賦能團隊盼來了。

顧不得五十多天連續作業的疲憊,叢志強又開啟了「轉村-聊天」模式——

那天,剛下過雨,叢志強踩著溼滑的坡道走進了村口羅昌鑫的家。羅昌鑫夫妻和父母住在一起,兩個孩子,一個讀初中、一個讀小學,全家年收入不過4萬,其中多數來自羅昌鑫外出打工所得。

外出打工,幾乎是全村137戶人家最重要的謀生之道。有些村民走得遠,整年不回家,那樣掙得多,但羅昌鑫不想這麼做,「孩子小,還是自己帶著比較好。」

叢志強參觀羅昌鑫家,細細查看每個角落。

在羅建國家,叢志強第一次聽到了布依小打。

「傳統民族曲藝太有特色了,不僅是自娛自樂,要把它變成定汪旅遊的亮點!」

「每次農閒、節假日的時候,我和景才大哥、景川三個就聚在一起娛樂一下。」羅建國說。

「小褲腳教授」來了,大家高興得很,對往後的日子也更有希望了。

從左到右,羅景川(58歲)、羅景才(77歲)、羅建國(58歲)合奏布依族傳統音樂「小打」。

在羅昌鴻家,叢志強向這位因疫情滯留在家的大學生發問:「你對村莊改造,有啥想法?」

23歲的羅昌鴻,是武漢輕工大學的大三學生。他的手提電腦成為全村孩子們眼中的「稀罕物」,每天家裡都圍滿了孩子。

「能不能建個圖書室,讓小朋友有個看書的地方?」

「想法很好!村裡確實需要一個供娃娃們共同學習、交流的空間。」

「我願意把家裡兩間空著的屋子拿出來!」

就這樣,依託羅昌鴻的兩間屋子,「未來書院」開始籌建。

羅昌鴻向叢志強介紹家裡情況。

在項昌琴家,叢志強看到了一幫有布依織布、剪花、刺繡手藝的婦女。在他看來,挖掘布依族織布和刺繡手藝,並將其往旅遊產品方向轉化,一定能成為定汪的名片。

「把大家聚在一起做手藝,有方便互相學習、促進技藝,也增進彼此間感情。」

「要不,就在我們家?」聽說要打造共享空間,項昌琴脫口而出。

就這樣,「織夢坊」開始編織夢想。

……

叢志強學生張莉苑(左一),和指導定汪婦女做布偶

在村裡轉了兩天之後,叢志強心裡有底了。

「不遠千裡來定汪村,不是為了簡單地做好一個小山村,而是探索一條剛剛脫貧地區的鄉村振興路徑。要把定汪村打造成全國示範村!」

村口的亂石堆被營造成漂亮的枯山水景觀

一期援夢定汪半個月間,在叢志強團隊的指導和「葛家軍」的幫扶下,未來書院、織夢坊、枯山水、許願神樹、跑店樂園、葛汪之家……一個個空間「長」了出來。

未來書院掛牌

11月10日,當叢志強團隊與寧海藝術賦能團隊再次入駐定汪村時,村民的變化,村民的本事,大大超出「小褲腳教授」的預期——

三岔口的廢棄地塊,被改建成了金銅鼓廣場。地上的圖案,取自於布依戰鼓,由花崗巖、瓦片構築而成,石塊拼成的十二生肖圖案鑲嵌其中;

廣場上的「人大椅」,木椅背上的圖案源自布依族蠟染上的太陽形花紋圖案,代表太陽初升、當空、落日三種狀態;

未來書院,書架上擺著用木條拼接的「中國夢」裝飾畫;

……

這些,都是定汪村民自己設計、製作的!

金銅鼓廣場

定汪村兩期改造下來,叢志強堅定了信心,他在朋友圈記錄下這段話——

去定汪之前,很多人問我,這套模式在貧困地區有用嗎?說實話,心裡沒底。現在看來,這套模式在貧困地區有優勢。這些地區的鄉土資源更豐富;那裡的村民想改變的願望更強烈;改變之後的反差更大,村民的動力也就更強勁……

叢志強指導村民營造小品

「我們村環境確實很差,老百姓也不知道怎麼改。『小褲腳教授』來了之後,大家突然醒悟了,要靠自己的雙手改變生活。」涼水社區副主任、定汪村民羅雲感慨,「觀念扭轉了,內生動力被激活了!」

從一張張自信滿滿的笑臉上,「小褲腳教授」看到了定汪的未來。

一起來看"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說出你的感動,萬元現金等你來

各位派粉,看完故事,說出你的真情實感,一起為鄉村振興打call!眾籌接力評論,贏取萬元現金。

◎「人大叢志強團隊藝術點亮鄉村全記錄」專題每篇報導刊發之時起,以24小時為一個周期(天),請您進行評論接力。甬派將在眾多優質評論中選10條進行獎勵,每條獎勵50元,獎勵名單將於稿件刊發後的次日公布。

◎評論需要原創,不得複製黏貼、剽竊他人觀點,有前述行為者,一經發現,取消評優資格。

◎名單公布後,用戶根據提示點擊相關連結,填寫甬派後臺的註冊手機號(請注意,註冊手機號請與獎勵手機號用戶名一致)、身份證及支付寶帳號(或銀行卡號),甬派將逐一匹配核對,將在5個工作日內將獎金轉帳到您所提供的帳戶內。一個用戶每天優質評論只獎勵一次。

◎甬派擁有最終解釋權。

編輯:

相關焦點

  • "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⑯ 老篾匠成了網紅
    "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⑯ 老篾匠成了網紅 2020-12-09 1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⑰ 大學藝術系老師教你做盆景
    「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⑰ 大學藝術系老師教你做盆景 2020-12-10 20: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㉕ 為誰設計?三個案例讓他茅塞頓開
    精彩推薦「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① 城楊村10畝土地擠紅利「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② 為腦癱女孩落淚,惦記至今「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③"少花錢,就地取材",成了口頭禪「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④ 獎金變成了誤工補助費「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⑤ 在汙水橫流的定汪,改變了主意「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
  • 「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㉔那一幕,輾轉難眠
    精彩推薦「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①城楊村10畝土地擠紅利「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②為腦癱女孩落淚,惦記至今「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③"少花錢,就地取材",成了口頭禪「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④獎金變成了誤工補助費「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⑤在汙水橫流的定汪,改變了主意「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
  • 「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㉑定汪的第一場帶貨直播
    正在定汪採訪央視主持人賈繼東欣然受邀,客串帶貨主播。身後是連綿起伏的青山和潺潺的流水,眼前擺著編織、壓花、刺繡、布藝等手工藝品。鏡頭前,定汪村的繡娘們身著布依族傳統服飾,和來自寧海巧娘工作室的巧娘以及葛家村村民袁小仙,推薦自己的手作。「布依織布、刺繡的手藝是代代相傳的,以前我們只是做點衣服、鞋子自己穿,更年輕的女孩子甚至不太會做傳統手藝了,想不到手藝還能用來賺錢。」
  • 大山深處,從北京來了「小褲腳教授」!中國寧波網推出系列報導
    更新奇的是,這位小褲腳老師,行走鄉村,不僅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而且用創意設計喚醒了農民荒廢多年的老手藝,讓村民變身「藝術家」,用自己的雙手美化家園,激發出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這位被村民親切地稱作「小褲腳教授」的年輕人,名叫叢志強,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 「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老篾匠成了網紅
    「如果不是叢教授來我們村,我一輩子也做不出這頂大帽子。」俞振飛說。 今年夏天,「小褲腳教授」叢志強帶著研究生來到鄞州城楊村,一場轟轟烈烈的微改在這座千年古村啟動。 俞振飛14歲學藝,製作竹器的手藝了得。叢志強聽說後專程找到俞振飛,想請他出手做一頂巨型竹帽,讓它成為城楊村的地標級景觀。
  • 甬派五千字長文記錄「小褲腳教授」的真心用心...
    「小褲腳教授」:新時代知識分子的楷模——中國人民大學叢志強團隊探尋藝術振興鄉村之路紀實他不遠千裡,從北京著名學府來到浙東小山村,再到貴州大山裡,探尋「藝術振興鄉村」新路徑,往返飛行40多次,行程超過12萬公裡,相當於「繞」地球三圈;他不辭勞苦,600多天裡,帶領研究生團隊駐村時間超過120天,與村民同吃同住
  • "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⑮酒旗掛起來!定汪有了"陽穀早"
    "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⑮酒旗掛起來!
  • 「草帽教授」和他的鄉村服務團
    黃河流域是實現鄉村振興、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作為生活在黃河沿岸焦作的河南理工大學人,我們有責任講好黃河故事、弘揚黃河文化,和人民群眾一起把黃河打造成人民的幸福河。」6月19日,河南理工大學建藝學院原院長、「草帽教授」陳興義在接受採訪時說,「我這幾天一直在黃河附近考察,以深挖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尋找鄉村振興的支點來改善當地群眾生活,讓黃河流域人民更好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 萊特萊德:汙水一體化設備扮靚美麗鄉村
    過去,提起鄉村,人們除了想到「山清水秀」還有就是「汙水橫流」,農村生活汙水排放無去向、下滲無標準、改廁與納管銜接不緊密等問題在農村時有發生。自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汙水處理作為講話的重點之一被提上了日程。萊特萊德汙水一體化設備針對當下情形,研發出了符合農村處理現狀的汙水一體化設備,解決了鄉村汙水處理難題。
  • 前面霓虹閃爍,後面汙水橫流……
    近日,市民反映朝陽區左家莊北裡社區沿街底商飯店較多,底商背後靠近院內一側,飯店將臨時板房建築作為廚房,附近的管道經常被油汙堵塞返冒,導致小區院內汙水橫流,環境髒亂。
  • 汙水橫流,令人作嘔!你吃的炸雞腿可能是這樣做出來的!
    汙水橫流,令人作嘔!你吃的炸雞腿可能是這樣做出來的!這個加工點的生產場所衛生問題嚴重,加工現場汙水橫流,令人作嘔。△ 視頻:製作、出售變質雞腿的違法加工點查處現場執法人員在現場搜出大批劣質雞腿。令人擔憂的是,這些變質的雞腿流向了合肥市區做炸雞生意的店鋪,威脅著市民特別是孩子的健康。其中部分雞腿被分裝在「百年炸雞」的包裝袋內。「百年炸雞」是合肥市一家炸雞連鎖店。
  • 關注|垃圾桶正對大門 汙水橫流惹投訴
    視頻最近,益陽高新區品閣小區的居民撥打新聞熱線13007379110反映,說小區附近的福中福廣場上,有四個分類垃圾桶不僅正對著小區大門,而且經常汙水橫流記者仔細觀察發現,分類垃圾桶惡臭難聞以及汙水橫流的原因,是被倒進了餐廚垃圾。小龍蝦雖然美味,但是廢棄物的氣味格外噁心。而且這四個垃圾桶正對著小區的大門,300多戶居民每天在這裡進出,都要忍受這股惡臭。
  • 變質雞腿肉流向炸雞店,製作現場汙水橫流,令人作嘔
    變質雞腿肉流向炸雞店,製作現場汙水橫流,令人作嘔啤酒炸雞小龍蝦,成為更多人們練攤的標配,也是時尚飲食潮流。香氣四溢,味美誘人的炸雞,成為很多人的美食。然而,我們只是能看到桌面上色香味俱全的佳餚,卻不知個別後廚和原料提供商,他們可能僅僅在終端讓我們有良好的感觀,卻在為「降低成本」而苟且或昧心。
  • 滕州這家工廠棚內氣味刺鼻、汙水橫流被查封
    該生產廠房是簡易搭建的工作棚,工藝落後,無環保審批手續,無汙染防治設施,由於沒有治汙排汙設備,棚內氣味刺鼻,汙水橫流。執法部門曾多次責令其改正違法行為,停止生產,但受利益驅使,廠房仍暗地裡非法生產,反彈現象嚴重。執法組現場責令其自行拆除搬遷,供電部門現場對加工廠線路進行了斷電。
  • 金城路部分施工路段擋牆一側垃圾遍地、汙水橫流……
    近日,有市民向《今日關注》欄目反映,蕭山頤高數碼廣場、知稼苑北廣場等地靠近金城路施工擋牆一側垃圾遍地,還存在汙水橫流的情況,影響城市形象。此外,記者發現不遠處的路面存在一個坑洞,裡面都是黑色的汙水,散發著臭味。記者也將這個情況反映給了小區物業,物業工作人員表示,金城路施工導致管網破損,才產生了汙水,他們沒辦法處理,這堆垃圾也不屬於他們管理。隨後,記者來到了北幹街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區環境集團在對金城路進行提升改造,他們按要求在周邊設置了施工擋牆,在擋牆遮擋下,施工交界處可能存在監管上的盲區。
  • 【曝光臺】廁所返水,導致屋內汙水橫流……究竟誰來承擔責任?
    雲上融媒新媒體中心發布 「我一進門,就看見滿屋汙水橫流,把屋裡都淹了,到現在沒人承擔責任。」近日,家住昆明山海灣小區的蔣女士向記者反映,自己家裡廁所出現返水現象,屋內家具、地板等都被汙水浸泡。
  • 臺灣青年在廈門鄉村「築夢」演繹「鄉愁」故事
    最令她欣慰的是,在幫助院前社逐漸成為美麗鄉村的同時,她也和村民一起,守護著鄉愁。李佩珍是一名規劃師,在臺灣已有10多年參與鄉村建設和社區營造的經驗。2014年,她隨團隊來到青礁村院前社,參與社區規劃、建設工作。院前社是青礁村下轄的一個自然村,常住人口700多人,村民常年以種菜為業。
  • 臺灣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一雙木屐走出一條鄉村復興路
    白米社區邀請老手工藝人,利用後山上的林木資源,教授村民木屐製作技藝。1998年,木屐合作社推出《白米社區產業文化推展輔導計劃》,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動木屐工藝傳承、進行產銷制度規劃,開發木屐舞培訓、鄉土導覽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