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全球經濟的疲軟、中美貿易的摩擦和國內加速調結構、去槓桿、強監管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民營企業陷入了經營發展的困境,普遍面臨著「三座大山」,即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和轉型的火山。
為提振民營企業家的信心、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2018年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民營企業座談會,強調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2019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又正式印發了《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從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等七個方面,提出了破除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完善推動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制度框架。應該說,《意見》極具含金量,讓廣大民營企業備受鼓舞。
由於在貫徹落實《意見》過程中缺乏執行細則和有效監管,很多地方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沒有把中央的政策紅利真正轉化為惠及企業的具體行動,目前民營企業仍面臨以下問題:一是市場準入仍不平等。如在政府項目招投標中,一些政府人士認為,項目給國企幹怎麼都行,給民企幹就很容易說不清楚,因此有顧慮,還是存在歧視民企的現象。二是民企融資仍然很難。雖然央行已經定向降準,但是資金也只能流到金融機構這一關。因為對於銀行來說,放貸給民營企業風險較大,生怕出現大量壞帳,所以民營企業當前依然面臨著融資困難、融資成本高的問題,「短貸長投」問題十分突出,每年「倒貸」成了民營企業最頭痛的事情。三是減稅負仍有空間。近些年,政府一直在為企業減稅減負,但由於稅負結構性問題和企業業務差異以及用工成本、生產成本大幅上升等,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導致企業損失巨大,民企仍然普遍感到不堪重負。四是民企仍缺乏足夠的安全感,難以一心一意謀發展。
民營企業是伴隨著改革開放逐漸發展起來的,作為國有經濟的有效補充以及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地方經濟以及解決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民營企業並不懼怕市場競爭,需要的是公平競爭的機會和舞臺。民營企業家期待在《意見》指導下,相關政策和細則能及時出臺、加快落地,讓民企改革發展機遇更廣、後勁更足。為此,建議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對民營企業優惠政策的落實,採取更有效的措施推動民營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1、提高政治站位。《意見》中的各項措施既能更好穩預期、強信心、增活力,也能讓優質企業、優質產品、優質服務脫穎而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此,建議中央組織召開一次省委書記、省長落實《意見》的專題會議,再次強調落實《意見》的意義,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政治站位,進而引領廣大民營企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貢獻。
2、完善聯動機制。落實《意見》是個系統工程,國務院應責成國家相關職能部門儘快分工、明確主體責任,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逐條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細則和行動方案,並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比如營商環境,不但取決於工商總局,還取決於規劃、環評、土地建設、產權保護等各方面,同時也涉及到公安、法院、檢察院整個系統等。通過各監管部門的有效聯動,推動《意見》真正落地。
3、出臺執行細則。各地各部門要儘快研究具體辦法,制定配套措施,推動各項政策落地落細落實。同時還要加強對一系列惠企助企政策的落實情況的跟蹤問效,對政策落實效果實時評估,在不斷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深化改革,讓《意見》的各項措施能真正取得實效、發揮作用。
4、強化監督問責。事實證明,巡行檢查制度是推動工作落實的有效手段。中央可派出一些巡視組到各地督查《意見》落實情況,對不作為或工作不力的部門與個人進行問責糾偏。同時,政府可設立一個監督電話,並賦予民營企業監督權利。哪個地方沒有抓好落實,企業可通過監督電話進行投訴,敦促有關部門追究相應責任。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 傅 軍
2020年5月8日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源政協委員傅軍提案,不代表紅周刊立場,轉載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