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有「石頭」,搬起來,肯定砸了自己前進的腳步
風和日麗,春意盎然,你背著一個名叫「職位」的背包,走在職場蜿蜒而崎嶇的小路上。突然,面前路上一塊色彩斑斕的石頭引起了你的注意,你彎腰撿了起來,放入背包中,繼續前行。
石頭在繼續堆積著,而你卻渾然不覺。走著走著,你的腳步突然沉重了起來,背上的背包,讓你不堪重負。這個時候,你停了下來,拿下背包一看:原來,裡面早已被你沿路撿起的石頭堆得滿滿的,再也讓你背不動了。
這些所謂的「石頭」,其實就是你在工作過程中所積累起來的那些煩惱和沉澱下來的未能釋放的負面情緒,像受傷、憤怒、內疚、羞恥、憎恨、孤獨、失望、拋棄等等,還有很多,你甚至都叫不出名字。但不知不覺中,它們卻已經被你搬到了前行的行囊中來了!
「石頭」是怎麼形成的?
當然,我們的職場生活中也有歡樂和振奮的時刻。但很難想像,卻很真實的是:那些最終阻礙我們在職場繼續前進的,卻恰恰是這些所謂的「石頭」!因為我們的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充滿著評判。我們藉由評判,來判斷我們是否達到了目標、走在合適的路上。
問題是,作為人,在評判的過程中,我們不可能不加入「自我」的視角,它會導致我們在觀察事物時帶著一種心理成見,還有與之相連的負面情緒。當這兩種元素髮揮作用時,人們就會從客觀、中立的評判角度變成一種帶有偏見和個人情緒的判斷,從而產生了對/錯的二元對立。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評判會將對/錯、好/壞歸因於某人、某事或某種境況。這基於一種心理成見或認知偏見,它們由內心的標尺、標準或信仰促成,同時被評判者認為是正確的、重要的見解。若透過自我的視角看待一切,自然而然我們就會出現這種評判性的思想,而它們之所以會成為「石頭」,是因為它同時融合了負面情緒和一意孤行的譴責-源於對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特定的信念。
「一石不染」,輕鬆前行的職場人生,你想過麼?
那麼,我們還有可能過上「一石不染」,輕鬆前行的職場人生麼?很多人第一反應是不能。因為離開了我,離開了我構築的那些內在信念和價值觀,我幾乎就什麼都不是了,這會在每個人的心裡引起不小的恐慌!
實際上,任何時候你的情緒受到幹擾,都意味著此刻你的自我正在發揮作用,二元性、批判性的思想此刻佔據著主導的作用,對錯模式一旦啟動,隨之引發的就是負面的反應。一旦你進入這種狀態,就意味著你並不是在客觀地觀察和評估,你是在用自己的認知偏見在做出評判,你也會不斷地掙扎在情感的苦海中,並不知不覺地往自己的背包中放入「石頭」,這一切都拜自我所賜:自我注重的是小我的重要性,並熱衷於以對和錯的二元性認知和審視一切。
那怎麼能擺脫這種二元性的束縛,進入自由自在的新的空間呢?
答案是「接受「:發生過的一切就是一切!事情不會被劃分為對的或錯的,只是客觀地觀察一切並接受它。
當我們能做到對發生的一切,都能夠更加下意識地選擇接受、評估並從這些發生的事情上獲得領悟,不再將他們視為錯誤而是一次次機會的時候,我們就學會了如何在前進時不往背包裡放入「石頭」,同時,我們也就學會拋卻評判、誤解、曲解和錯誤辨識的方法。這樣,我們就丟棄了你已經積累的「石頭」-他們重壓在我們的背包裡,天知道我們還要背多久!
點擊右上角添加本人百家號,與你分享更多職場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