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如何?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後疫情時代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如何?

2020-12-04 14:32:3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王詩堯 責任編輯:王詩堯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電 (陳婧)新冠肺炎疫情這一重大外部衝擊對世界經濟金融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後疫情時代的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如何?

  日前,在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年會上,中國銀行董事長、中國國際金融學會會長劉連舸指出,「雙循環」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是應對外部複雜形勢的戰略舉措,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金融業要繼續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調整,更好地助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高水平對外開放。以創新為引領,打造科技金融服務新模式;疏通內循環的堵點,實現經濟協調發展;加快綠色金融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開放發展,健全跨境金融服務體系;加大對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實現包容性增長。

  在主旨演講環節,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認為,2021年金融波動將持續存在,新的衝突蘊含在疫情之下經濟復甦不確定性及企業破產的結構性變化中。

  紐約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麥可·斯賓塞認為,後疫情時代,新冠疫苗和美國大選塵埃落定都將對世界經濟復甦產生積極作用。

  對於美國大選,斯賓塞評論道,現在還不清楚是否會有一個分裂的政府,我們知道民主黨贏得了眾議院,雖然多出的席位比往屆減少了。但我們不知道參議院的構成,如果參議院被民主黨控制,就會推出大規模財政計劃,來應對病毒的衝擊,後續還會推出其他計劃。如果民主黨沒有控制參議院,我們依然會看到第二輪的財政刺激或緩衝措施,但是兩黨共同推出的措施力度會比民主黨控制下的參議院能通過的刺激措施力度弱,兩種情境會有很大不同。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傑弗裡·薩克斯表示,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國家會出現大規模的投資,這種投資的增長會持續一代人的時間,這是世界所需要的投資。

  談及全球債務的新特徵,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示,2007、2008年以來,面對金融危機和經濟持續下行趨勢,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不願坐以待斃,充分利用其儲備貨幣發行國的特權,施行「超常規」寬鬆的財政貨幣政策,全球流動性因此而長期泛濫,自然引致利率水平長期下行,全球陷入超低利率和負利率陷進。

  「新冠疫情發生後,全球債務更是一瀉千裡。如何處理巨額債務是後疫情時代最重要的任務。」李揚說。

  此外,李揚認為,面對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中國的問題是最少的,解決問題的手段是最多的,政策空間是最大的。

  渣打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傑拉德·裡昂斯肯定了中國選擇在現階段實行「雙循環」戰略的正確性,從確保市場機制發揮重要作用、基礎設施建設、關注兼容性等六個方面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完)

相關焦點

  • 中信銀行濟南分行舉辦對公金融品牌發布暨後疫情時代經濟形勢展望...
    12月18日,中信銀行濟南分行在曲阜舉辦對公金融品牌發布暨後疫情時代經濟形勢展望和資本市場論壇。
  • 後疫情時代國際經濟格局與人民幣國際化戰略
    當前國際形勢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貿易和投資環境惡化,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簡稱「疫情」)又加速了國際經濟體系的「逆全球化」進程,美元體系面臨儲備貨幣多極化的挑戰,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危中有機。另一方面,以網際網路、產品和服務數位化為特徵的數字全球化方興未艾,中國在平臺經濟、行動支付網絡、數字貨幣等領域的創新和領先,將為中國經濟注入新的動能,為人民幣國際化使用提供新通道和新引擎。
  • 度小滿金融CEO朱光:後疫情時代科技助力金融的價值體現_垂直頻道...
    度小滿金融CEO朱光:後疫情時代科技助力金融的價值體現 出處:北京商報
  • 第九屆亞太經濟與金融論壇舉行 探討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的恢復與...
    他還強調,在後疫情時期需要認清此次危機和十年前金融危機的區別,要考慮一旦疫情結束後政策常態化可能帶來的貨幣貶值、資本外流等潛在風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華首席代表Steven Barnett先生介紹了IMF的經濟展望報告。他指出,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增長遭受永久性損失,但在發達經濟體、新興市場經濟體以及中國之間存在差異,各經濟體出臺的經濟刺激政策也有所不同。
  • 第九屆亞太經濟與金融論壇: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的恢復與結構性變化
    王校長指出,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對全球經濟、金融、社會等多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各國都在努力探尋復甦之路,實施相應的經濟政策去緩解疫情帶來的衝擊,但部分國家的疫情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經濟恢復面臨重重壓力。同時,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自由貿易體制受到衝擊,保護主義上升。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的復甦前景,刺激性經濟政策的效果與風險等值得高度關注。
  • 「好書推薦」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與世界秩序
    新冠肺炎疫情在這短短的半年時間內,已然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所熟知的這個世界:一方面,它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並持續地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打擊:產業鏈受到嚴重衝擊使全球經濟陷入了可能長期衰退的危機,這種危機又顯著地投射到金融領域,導致諸多國家股市多次熔斷,國際石油價格和黃 金價格暴跌,相關國際經濟和金融機構不斷下調本年度經濟預期。
  • 關注丨後疫情時代,看亞洲新興經濟體如何乘風破浪
    關注丨後疫情時代,看亞洲新興經濟體如何乘風破浪 2020-12-18 18: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
    隨著疫情進入下半場,常態化防控措施將伴隨疫苗逐步投入使用,繼續為我國經濟保駕護航,再次暴發大規模疫情的可能性非常小,我國經濟有望穩健步入後疫情時代。 預計2021年全年我國經濟將呈現前高后低走勢。隨著2020年四季度我國經濟重回接近潛在增速「正常增長區間」,2021年我國經濟同比增速將主要受基數影響呈現前高后低。
  • 張茉楠專欄|疫情之下的美歐經濟形勢展望與政策走向
    IMF數據顯示,全球金融危機後,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發達國家增長率遠低於1929年之後的同期。事實證明,即便2017年底,美國國會通過《減稅和就業法案》,實施了大規模減稅,但短期刺激措施未能提振經濟的持續增長。
  • 新能源國際金融和前沿技術論壇召開 共話後疫情時代「綠色絲路」新...
    由新能源國際投資聯盟主辦的第三屆新能源國際金融和前沿技術論壇(以下簡稱。現場合影 本次論壇指導單位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心、國家能源局國際合作司和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12月15日,由新能源國際投資聯盟主辦的第三屆新能源國際金融和前沿技術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在合肥召開。
  • 2021年經濟形勢如何?聽專家學者深入解讀!
    要解決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平衡問題、相互促進問題,就回到了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既是長期的發展戰略,也是疫後復甦的一個指導方針。需求因素中的出口、投資、消費之間的平衡和相互促進要綜合考慮到。中國率先在全球範圍內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基於這樣的背景,2021年的《經濟藍皮書》堅持問題導向,敏銳捕捉到當下經濟形勢變化以及苗頭性問題,對紛繁複雜的經濟形勢和全球互動進行了全方位深度分析,並對2021年的情況進行了預測。相信,本報告的出版能為國家應對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突發事件提供重大決策支持。
  • 後疫情時代企業如何向上而生 商業大咖共話「幹字當頭」
    1 在變局下謀轉型是永遠的話題 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輪值主席、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認為,「大考」是指受新冠疫情和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雙影響的衝擊,經濟下行的壓力持續加大。當下,新冠疫情加速推進逆全球化思潮國際形勢的格局,使得國際政治、經濟、環境面臨巨大不確定性。
  • 疫情後的中國經濟
    現在,與新冠肺炎疫情走向同樣引起全球高度關注的,莫過於疫情後的中國經濟走勢了。為了減輕疫情給經濟帶來的影響,中國各地區各部門已經出臺了一系列舉措,例如推動有序復工復產、減稅降費、金融服務、租金減免和穩崗補貼等。中國經濟能否迅速走出疫情的打擊?在疫情下中日應如何合作?就此本刊採訪了日本經濟學家、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主任研究員瀨口清之。
  • 「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舉行
    圍繞「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的主題,與會專家就疫情大背景下的大國外交、國際秩序、全球治理、中美關係等當前國際熱點話題進行深入探討,旨在通過學術交流,及時總結經驗,研判國際環境的變化趨勢以及新形勢下中國外交的目標與任務。
  • 捷克哲學家:對華合作是後疫情時代的一個良好起點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加速了歷史進程。如其他類似的歷史事件一樣,它揭示並深化了已經存在的問題。因此,在疫情大流行期間,不論是中美經貿摩擦還是相關的全球互動都不會改善。不過,目前的形勢既有問題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在當今世界發生深刻變化的時代,中國對未來一段時間的準備更加充分。  積極的方面是今天的疫情大流行與2008年金融和經濟危機的情形存在區別。
  • 寶利財富北京電視臺專題報導,深耕金融發展,為後疫情時代產業賦能
    如果將經濟比作一位正在全力賽跑的運動員,那麼金融必定是那顆極速跳動的核心。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新鮮事物層出不窮,但金融的影響卻始終高居寶座,即便是在當前疫情對全球環境的系統性影響下,金融也被人們給予了復甦的厚望。在此背景下,金融從業者們又該有哪些思路的轉化,市場的核心又該如何重新審視?
  • 第五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舉行 探討後疫情時代推動經濟復甦
    新華社香港11月30日電 由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貿易發展局合辦的第五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30日開幕,來自世界各地的與會者聚焦「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共同探討如何在後疫情時代推動經濟復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屆論壇於線上舉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致辭時表示,香港匯聚大量人才,其金融、貿易、物流、法律和其他服務業均獲國際認可,能滿足「一帶一路」不同項目的需求。另外,香港擁有良好法治、對外開放的市場、低稅率及簡單稅制,以及資本、資訊和人員自由流通等優勢,在「一國兩制」下,成為內地與海外市場之間的持續聯繫。
  • 下半年貨幣政策走向如何?怎樣應對國際形勢?央行行長最新...
    2020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中國人民銀行果斷加大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為實現國民經濟快速恢復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下半年,中國人民銀行的工作重點又將放在哪裡?
  • 後疫情時代...
    12月12日,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Ray Dalio),中投公司副總經理郭向軍談了對後疫情時代宏觀經濟形勢的看法。這種情況下,應思考政策如何退出的問題。我國現在是債務的積累期,對應著經濟的衰退期,而不是過去是債務積累期對應經濟的繁榮期,貨幣政策如果退出不當就會觸發一些風險,特別是資產價格已經過高的時候,政策如何退坡是個大問題。樓繼偉表示,大規模發行貨幣沒有造成通貨膨脹,反而支持了發債。
  • 2020上海金融論壇隆重舉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
    新冠疫情來襲,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加速重構,傳統金融體系遭遇挑戰,創新與變革迫在眉睫;適逢中國迎來「十三五」收官之年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元年,2020上海金融論壇以「改革與開放:雙循環下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為主題,展開多角度、多層次、多領域的對話和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