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在稻田裡的野菜,曾被皇帝賜名,營養美味,現在100元一兩

2020-12-15 凱旋說三農

大家好,歡迎關注「凱旋說三農」文章,每天從不同角度分享農村和農民新鮮事,探討農村種植和養殖項目。如果想了解更多三農之事,請點擊上方兩字「關注」,謝謝!今天分享的主題:生長在稻田裡的野菜,曾被皇帝賜名,營養美味,現在100元一兩!

各種各樣的野菜在我國是十分常見的食材。食用野菜的歷史也十分的悠久綿長。根據各種史料描述,早在商周時期人們就經常採摘各種野菜來食用。鬥轉星移,在歷史長河的不斷變遷中,野菜也在不斷的變化著。不斷的更新迭代。一直到了現在,很多的野菜依然默默無聞,不被世人所知,但是同樣有很多野菜被人們發現它的價值,甚至成為珍品。比如說薺菜、香椿、薺菜等等,深受人們的喜愛,在市面是價格還不低。有的甚至價格昂貴成為珍品。

說到珍貴的野菜,在我國的長江中下遊一帶就有一種十分珍貴的出名的極品野菜。還曾經被皇帝賜名,營養豐富,現在一兩就100元。

什麼野菜,竟然還被皇帝賜名?這種野菜叫「葛仙米」,我想很多人應該聽過吧,但是吃過這種極品野菜的人就很少了。還有葛仙米雖然稱作為「米」,但是它並不是穀類植物,之所以叫「米」,是它的外形跟米粒十分相似罷了。葛仙米的學名叫做「擬球狀念珠藻」,俗稱天仙米、天仙菜、珍珠菜等等,屬藍藻綱念珠藻科,和地皮菜一樣,是一種可食用的藍藻之一。主要生長在稻田的砂石和泥土之上。

據說在古代的時候,葛仙米就是民間的一種常見的救荒菜。後來乾隆到江南巡視的時候,在一處鄉村裡品嘗到了葛仙米,深深被它的美味所吸引。稱讚它「應為天仙才能吃到的美味佳餚」,並賜名為「天仙菜」,從此葛仙米名聲鵲起,成為當時的一種貢品。

雖然是民間傳說,但也從不同角度,反應出了葛仙米的美味與獨特之處。小時候村村都有小河、稻田,那時候環境好,沒受到汙染,更沒有農藥為之類的化學物質。記得每年種完水稻之後,最期待的就是稻田裡的葛仙米了。每年在5月份的時候,葛仙米就開始成熟了,這個時候總會跟著長輩,或者跟朋友一起到稻田裡去見葛仙米,回來就可以美餐一頓了。多的還可以拿到集市去賣換點零花錢,美哉啊。

小時候那會葛仙米並不貴,一兩塊就能買到一斤,但是到了現在葛仙米卻成了真正的「奢侈品」了。在市場上要100多元一兩,這樣算下來一斤要1000塊錢了。很多不了解的朋友就會很好奇,有的直接就說肯定是假的!怎麼可能這麼貴?其實主要原因是因為葛仙米的產量特別低導致的。以前的農村環境優美,鳥語花香,沒有什麼汙染,更別說什麼農藥之類的東西了。但是現在這樣的環境已經很難在看到了,現在的夏天就連知了的叫聲都很難在聽見了。由於現在人們大量使用農藥、除草劑、化肥等化學物品。在加上工廠林立,環境遭到了損壞。使得適合葛仙米的環境越來越少。

而葛仙米本身是一種對水質、地理條件及氣候要求非常高的野菜,環境只要受到汙染就生長不了,所以就造成了現如今的葛仙米產量極低。市場缺口非常大。

據統計,目前我國全國野生的葛仙米年產量在三四噸左右。在眾多的野菜當中,算是十分稀少的了。並且除了湖北一帶環境適合種植以外,現在已經開始嘗試人工種植,其他地方只能以野生為主,所以葛仙米,物以稀為貴,價格自然就越來越高了。

除此之外葛仙米還有它的藥用價值,能清熱解毒、痰火能療,解熱、清隔、利腸胃;清熱收斂,益氣明目,治療火傷,夜盲症。目赤紅腫,還能對抗癌細胞等等,葛仙米雖貴,卻深受人們群眾的喜愛,並且出口國外,被譽為「中國珍饈」。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綜上所述對於今天的話題「生長在稻田裡的野菜,曾被皇帝賜名,營養美味,現在100元一兩」各位朋友,你們吃過葛仙米嗎?覺得它的味道如何呢?歡迎留言說出你的看法哦!

相關焦點

  • 農村稻田裡的黑珍珠,過去被人嫌棄,今400元一斤成高端菜品
    我們總能在農村看到許多野菜。它們似乎讓大家覺得沒什麼食慾感,但味道很鮮美。它們有獨特的天然香味,還有獨特的營養成分。例如,冬筍就是這樣的。它含有更多的蛋白質成分,味道甜美可口。吃了以後會難忘的。今天,我驚訝地看到一位老人在市場上賣葛仙米。
  • 過去是稻田、蘆葦地裡的害蟲,現在卻為何成為人們口中的香餑餑?
    在飲食方面,生活在農村中的人,與城裡人最大的一點不同就在於,農村中經常可以吃到「野味」,比如說到地裡挖野菜吃,到樹上摘槐花吃,又或者是到小河裡摸魚摸蝦,這些都是在城市中生活中所嘗不到的美味,以及體會不到的生活樂趣。
  • 稻田裡一種魚,體重不超半斤,曾是皇室貢品,如今魚乾260元/斤
    導讀:稻田裡一種魚,體重不超半斤,曾是皇室貢品,如今魚乾260元/斤文/農夫也瘋狂你們愛吃鯉魚嗎?不光是很多人喜歡吃,而且價格也不便宜,新鮮的要賣40元一斤,而加工成乾魚則要260元1斤。而它就是我國特有的土著魚類——禾花魚。禾花魚是什麼魚?很多人聽過稻花魚,也就是在稻田裡面養魚。
  • 曾是皇家貢品,稻田裡養殖,長相似鯉魚,一斤賣40元,曬乾更貴
    一、特性禾花魚其實是鯉魚的一種變異品種,它的通體呈現出烏黑色,看起來渾身透亮,發源於桂林全州縣,在稻田裡生長,以稻花為食,其魚肉也有禾花的獨特香味,因此才有了這個稱號。禾花魚的魚性比較雜,繁殖能力比較強,其長速也十分快,肉質比較多,吃起來細膩。
  • 我國1種土著魚類,養殖在稻田裡,自帶稻花香,做成魚乾260元/斤
    導讀:稻田裡一種魚,體重不超半斤,曾是皇室貢品,如今魚乾260元/斤 文/農夫也瘋狂 你們愛吃鯉魚嗎? 前天筆者分享了一篇鯉魚相關的文章,說的是在南方很少有人吃鯉魚,而在北方鯉魚是名吃,很多人從小吃到大。
  • 農村山野菜,剛下來一斤賣70元,營養價值極高,見到不能忽略
    山野菜,顧名思義主要生長在山區,尤其在東北地區,人們的生活環境總是四面環山的,閒暇時光裡,城市裡的居民都會相約結伴到大山裡遊玩,山野菜對於他們來講更是再熟悉不過的美味了,而且,相對於如今農殘普遍超標的蔬果,山野菜越發受到人們的追捧。
  • 曾是一道宮廷御用名菜,皇帝取名為「青龍菜」,營養健康又美味
    雖然現在是夏天,但在農村還有很多蔬菜可以吃。例如,我們今天要談論的蔬菜是最適合這個季節的。它曾是宮廷裡的一道名菜,只供宮廷裡的貴族享用。皇帝把它命名為「青龍菜」。這種蔬菜就是我們現在常吃的「水白菜」。在過去,這道菜只被朝廷官員吃,但現在它是每個家庭都必須種植的蔬菜。對於小扁豆來說,菠菜是一種營養豐富、健康美味的蔬菜,它吃起來很脆,像這種蔬菜,你應該早點吃,否則它很容易變老,味道不好。
  • 路旁的「竹筍」1斤15元,曾是農村娃的零食,城裡當野菜,價值大
    導讀:路旁的「竹筍」1斤15元,曾是農村娃的零食,城裡當野菜,價值大!文:三農小七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子很多人都喜歡,而且它還會生長竹筍,竹筍也是一道非常美味的食材,蘇東坡也非常喜歡吃竹筍。若走在山裡,走在農村,往往路旁也能看到很多的「竹筍」,這些竹筍有真有假,特別是一種長得胖乎乎的野草,它的嫩苗真的非常像竹筍,而這種路旁的「竹筍」,價格也挺貴的,1斤能賣15元,而且非常受歡迎。
  • 農村最受歡迎的5種野菜,現在最貴的上千元一斤,你吃過幾種?
    我們都知道在農村這個天然的植物園裡,最不缺的就是野菜,而且種類繁多,有些甚至是名貴的藥材。因為野菜不僅好吃,對身體也大有好處,很多時候農民不僅自己吃,還會賣到城裡去,像芥菜蕨菜就會經常見到,除了常吃的薺菜和蕨菜之外呢,這五種野菜在農村也非常的受歡迎。
  • 農村這水果長得像葡萄,曾是皇帝御用的補品,如今一斤30成搖錢樹
    生活在農村的人現在都覺得比城裡人幸福了,經歷過一個春天,什麼野菜野果也都來了。很多野菜野果城裡人都是吃不到了,農村卻是頓頓有,吃到膩的感覺。對於水果,農村人也佔了優勢,有的水果是在城裡買不到的,而在農村,那些稀罕的水果都是隨手摘,還是最新鮮的。
  • 曾是農村一大害草,除之不盡,如今卻成民間美味野菜,味似魚腥草
    人們常說農村的空氣好,實際上去過農村的朋友應該知道,農村的空氣之所以好,是因為在農村野外有著十分多的野生植物,這些野生植物將農村給綠化了,同時也淨化了農村的空氣,所以才讓農村的環境和空氣都比城市裡好。
  • 春天就吃「春菜」,這15種不起眼的野菜,天然營養,好吃健康
    每年在進入「春分」之後,屬於春天的時令蔬菜、野菜就越來越多。但這些自然長成的野菜也就只能這個季節能吃到,這個時候就顯得尤為珍貴。對於吃慣山珍海味的現代人(特別是城市人)來說,它們營養豐富,是滋養身體的最佳菜品,下面這15種野菜一起來看看,都認識嗎?
  • 地裡的「野菜」,最高不過20釐米,價值珍貴,城裡18元一斤
    碎米薺的利用價值作為牧草使用:碎米薺是一種可以食用的野菜,既然人能吃,養的畜禽也就能吃,以前農村家庭都會養豬,就有人專門去割它回來當作豬的飼料。由於它割了一茬以後就會馬上生長出來,有一些大規模的養殖場就會在地裡種一些碎米薺來當作植物性的飼料。由於它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畜禽吃了以後也有利於生長。
  • 這種野菜名叫藜蒿,樣子和茼蒿相似,營養成分卻更高,好吃
    這種野菜營養價值高,現在吃時間正好,名叫「藜蒿」別認錯了春天是吃野菜的好時候,可能很多人以前沒錢才吃野菜,現在人們的條件都好了,誰還會吃野菜啊?但其實野菜可是好東西,雖然長得沒有一般的蔬菜那麼好看,但是卻口感清爽,味道鮮美。雖說是野菜,但是營養價值可一點也不輸給普通的蔬菜,因為它們是在自然環境中長出來的,沒有經過汙染,也沒有經過肥料的催化,可謂是吸收日月精華而成。現在的人吃慣了大魚大肉之後,腸胃都過於油膩,很容易堆積一些脂肪,所以需要多吃蔬菜來調劑一下。
  • 嘉定爺叔在稻田裡養出「寶」,預計年利潤達100000+
    於是,他開始嘗試在稻田裡生態養殖甲魚。「稻鱉共生」 第一步就是準備稻田。原先這裡是一大片魚塘,地勢相對低洼,水質良好,同時遠離交通要道,較為安靜,回填後既適宜水稻生長,又能滿足甲魚的健康養殖;接下來是投放甲魚苗,保持適宜的溫度;後續防逃防盜、進排水管理、飼料投餵等環節都得花心思「做功課」。
  • 農村裡一種「兩頭尖」的野果,曾是小孩子的玩具,但現在價值很高
    隨著近幾年,野果野菜的出現,很多的人都會專門去尋找這些能吃的野菜,這些菜可能在以前的時候都沒有人去吃,也沒有人去在意營養價值多高,或者是值多少錢,就是當成普普通通的果子或者是雜草來出現在我們的身邊,可能我們都沒有在意這種果子,但是有機會嘗試到這種野果的,還是很多的人都會喜歡的,而今天說到的就是一種野果
  • 俗稱「山白菜」,以前不起眼的野菜,現在市場上能賣到5元1小把
    《詩經》中「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其中荇菜便是一種野菜,可以做成荇菜綠豆粥,也可以全草入藥,具有豐富的食用價值和醫用價值。其實野菜也可以當成是蔬菜,現在的蔬菜有一部分曾經是山間的野草,經過人工種植馴化後變成了蔬菜。在古代,農民吃野菜有兩層意思,為了充飢;迎接春天。吃野菜也有一種崇高的境界,就算吃最簡單的菜根,也不會失去奮發圖強的精神。
  • 崇明稻田裡的「垃圾」被「吃」了?還長出了絕世美味!
    崇明稻田裡的「垃圾」被「吃」了?還長出了絕世美味!大球蓋菇是食用菌的一種,又叫酒紅球蓋菇或者皺球蓋菇,它口感細嫩,富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素中之葷」的美譽。眼下正是大球蓋菇收穫上市的好時節,在崇明建設鎮上海菇林源專業合作社的基地裡,揭開稻草秸稈,紅褐色的大球蓋菇色澤豔麗、飽滿圓潤,像一柄柄小傘一樣,破土而出。
  • 與水稻共生,常被當作小雜魚,殊不知肉質鮮營養高,如今1斤50元
    今天分享的主題:與水稻共生,常被當作小雜魚,殊不知肉質鮮營養高,如今1斤50元。魚肉是咱們日常生活中最常吃的肉類,也是人體所需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城裡菜市場的魚基本都是人工養殖的飼料魚,雖然和野生魚看上去沒啥區別,但味道卻千差萬別,所以要想吃到肉質鮮美的魚最好買不餵飼料的魚。
  • 春日野菜:路邊隨處可見的野菜,竟在潮汕人的手中變成美味佳餚!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鄉村路上和山上的野菜也慢慢變多。提起珍珠花菜,可能大部分人都不認識,但是看到圖片就會突然恍然大悟:「這在南方的路邊到處都是!」珍珠花菜是一種常見的野菜,分布在南方大部分的地區。因為珍珠花菜開花後,白色的小花蕾像一串串潔白的小珍珠,所以得名珍珠花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