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上,因為「天價彩禮」導致男女雙方分手,或是在婚禮上因為嫌棄紅包少導致的鬧劇事件層出不窮。可網絡畢竟只是冰山一角,在現實生活中,類似情況更是數不勝數。
彩禮是中國古代婚嫁習俗之一,訂婚儀式上,男方家庭會以訂婚男子的名義送給女方一份由寓意喜慶的物品構成的「彩禮」。
女方家庭收受彩禮後,也會贈送男方價值相當的財物,稱作「回禮」。
女方出嫁時,娘家會在彩禮的基礎上增添多倍的財物隨女方嫁至夫家,稱為「嫁妝」。
在封建的古代社會,彩禮都只是喜慶幸福的象徵,不知為何演變到現在社會,竟被賦予了太多的物質含義,甚至成為一家人沉痛的負擔,失去了本意。
婚禮當天,女孩父親說再送3w元過來,不然不讓下轎
雖已結婚三年,可想起婚禮上那場尷尬的鬧劇,偉偉依舊難以釋懷。
三年前的正月,偉偉通過相親認識了現在的老婆。見面之後兩人互有好感,沒幾天媒人就催促著看家,在給了「見面禮」加上「看家費」一共2w多元後,兩人算是正式開始處對象。
按照當地一年三大節的習俗,只要還沒結婚,在端午,中秋,春節三個節日時,男方要給女方家送去價值不菲的一些禮品。
因為端午節和中秋節都不在老家,偉偉每個節日給女孩打了2000元錢。
中秋過後沒多久,雙方父母開始商討婚事,彩禮8w8,送日子2w6,兩人算是定下婚事。
臨近婚禮,給女孩買衣服和三金首飾花去3w左右。
婚禮倒計時第二天,偉偉堂弟幫忙去送筐,用於女方作婚事辦席用。
所謂送筐,送的是一頭豬,一頭羊,十隻雞,十條魚,十箱白酒,十箱啤酒,十條香菸,十箱飲料,還有各種水果點心,寓意為十全十美。
婚禮前一天,女方父親打電話要盒子。
所謂盒子,盒子一共三層,底層放2w起步的現金和給女孩買的三金首飾,中層放上廚師精心烹製的各種佳美菜餚供女方父母品嘗,頂層放上好煙好酒。
其實,菜和菸酒算不得什麼,最重要的還是底層的錢。
原本商討婚事時,女方父親並未提及此事,在結婚前夕提起,讓偉偉和父母有些措手不及,更有些生氣,但想到第二天就要結婚了,不想節外生枝,並未計較。
第二天迎親隊伍歡天喜地出發,將新娘接了過來,卻不料花轎停在門口,新娘卻遲遲不願下轎,給了「下轎費」的紅包仍然是沒有動靜。
沒一會兒,偉偉接到了女孩父親的電話,說讓再送3w塊錢過去,不然就不讓他閨女下轎。
偉偉和父母皆是臉色鐵青,為此婚事,家中積蓄已花光,更是欠了些許外債,不料一味忍讓並未得到「老丈人」體諒,反而是變本加厲。
可是大婚當時,親朋好友皆至,眾人歡聚一堂為新人賀喜,鬧得不愉快了讓人看笑話,走到這一步實在沒有退路可言了,沒有辦法只好向親友又周轉了3w給女方家送去。
錢送去不到一分鐘,新娘下轎了,一切才算塵埃落定。
現在結婚3年,孩子都快兩個了,偉偉始終感覺放不下,這幾年也很少往嶽父母家去,總感覺生疏。
偉偉的婚禮,前前後後加一塊花的錢不少,但比著有些地方有些家庭,其實並不多。
無論農村還是城市都有許多人遭受「天價彩禮」的迫害,但相比富裕些的城市,越窮的地方越攀比,越落後的地方要得越多。
仿佛孩子的婚姻和幸福只是一場交易,而交易的宗旨就是價高者得。
但試問該如何優秀的年輕人,能在二十多歲的年紀做到買車買房,並拿出高額彩禮去結婚呢?
彩禮和嫁妝是兩個家庭去扶持一個新的家庭,而不應該是一個家庭去扶持另外一個家庭。
這才是對待兒女婚姻,三觀最正的做法。#結婚彩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