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減肥的最佳鍛鍊方式、鍛鍊時長以及食物推薦等問題上,存在很多相互矛盾的信息。積極保持長期健康至關重要,然而,在研究、個人觀點和刻板印象(認為某事物應具有其特定屬性而忽視個體差異)影響下,大量的錯誤信息可能令人真假難辨。
制定健身計劃時,需注意以下10大誤區。
誤區1:只做有氧運動減肥
雖然日常鍛鍊應包含20-30分鐘的有氧運動,但只做有氧運動並不能迅速改變身體。
人們認為有氧運動是最終的解決方案,因為心率提升。但實際上需同時進行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力量訓練可鍛鍊肌肉,最大限度地提高有氧運動強度。肌肉越多,(尤其是在有氧運動期間)燃燒的卡路裡就越多。
誤區2:負重會變得更壯
有些人擔心增加力量訓練會讓肌肉體積變得更大,看起來像健美運動員,但這並非事實,只有過度鍛鍊才能達到這個效果,循序漸進地增加體重來鍛鍊肌肉,使身體對卡路裡的消耗達到最大化。
誤區3:如果進行了鍛鍊,那麼飲食就可以放飛
除了鍛鍊,保持營養充足同樣重要,不能依靠節食減肥,食物是燃料,適當的營養可保證鍛鍊結果。如果想減肥,需滿足卡路裡消耗量大於攝入量。
誤區4:伸展運動可預防受傷
如果你從小運動,那麼比賽前做伸展運動已成為習慣。然而,你可能意外發現,伸展運動的好處是運動前讓肌肉處於最佳狀態,並在運動後更快恢復,但沒有可靠證據表明伸展運動能降低受傷的機率,這完全取決於你鍛練時的形態和動作,鍛鍊時做功能性、動態伸展運動(例如弓步和腿部擺動)可幫助肌肉運動。
誤區5:如果稱上的數字未下降,體重就沒有減輕
很多人關注體重秤上的數字,但它並非身體變化的最好表現。秤上的數字可以反映很多因素,包括喝了多少水,吃了什麼,以及什麼時候稱重。通常,當體重大量減輕時,體重秤上的數字會上升,這是因為運動鍛鍊了肌肉。
如果想準確跟蹤體重減輕和肌肉發育,可記錄手臂圍、腰圍和大腿圍,在每天同一時間稱重。
誤區6:有氧運動器械可以100%準確計算卡路裡消耗量
有些人用跑步機衡量鍛鍊時卡路裡消耗量的標準。不幸的是,這個指標並非完全準確,卡路裡消耗量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性別、年齡和當前體重,有些器械允許輸入其中1-2個因素的個性化數據,但很少同時輸入這3個因素。
誤區7:堅持腹部鍛鍊會擁有6塊腹肌
腹部鍛鍊對發展核心肌肉非常有益,因為它們對身體有很多好處,比如提高平衡感和穩定性。然而,一個人全身的脂肪會阻礙腹肌的顯露。如果想要6塊腹肌,男性需將體脂降至10%-12%,女性需將體脂降至11%-13%,做到這點需要嚴格遵守健康飲食和鍛鍊。
誤區8:鍛鍊後需要補充營養品和蛋白奶昔
營養品和蛋白奶昔是不必要的,它們提供的營養可直接從巧克力牛奶、火雞或一勺花生醬等天然食物中獲得,如果在鍛鍊後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需在30分鐘內吃完,此時正是肌肉吸收能量的時候,因為它們仍在燃燒和工作。
誤區9:如果沒有出汗,說明鍛鍊不夠努力
出汗不能準確衡量鍛鍊效果,一個人的出汗量取決於很多因素,比如溫度、溼度和水化程度,身體也可以有效地自我降溫。
誤區10: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在鍛鍊過程中感到不舒服是正常的,但感到疼痛就不正常了。許多運動員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作為座右銘,但痛苦是身體提醒出現問題的方式。如果在鍛鍊過程中感到疼痛,請立即停止,如果執意要繼續鍛鍊,可能會受重傷。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