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3月11日訊 據安能物流官方披露,3月10日,安能大票零擔產品全新上線,其產品瞄準800—3000kg公斤段,主要服務於三方合同物流、生產製造企業、批發商等B端客戶群,具有價格親民、時效穩定、點發全國、分撥直送、門到門服務等特點。
此舉一出,市場震動,非常時期,這一網絡型零擔快運巨頭大舉挺進大票零擔市場,將對這個市場的格局和走向帶來什麼顛覆和改變,值得期待。
加速整合,進軍最後的掘金戰場
從產業鏈成熟度和盈利能力等方面考量,在資本和科技不斷助力下,快遞和小票零擔細分市場跟隨網際網路電商產業的壯大而迅速發展,目前已大致形成了流程化、標準化、產業聚集的基本格局,龍頭企業也已成鼎立之勢。
而物流的另一大細分領域,大票零擔市場仍處在非常分散的狀態,1.3萬億的份額被十多萬家專線公司瓜分,而專線具有進入門檻低、規模較小,經營正規性不足、行業集中度不高等特點,2018年大票零擔CR13僅為1.2%,可見市場成長空間之廣大。而品牌商與消費者之間的多通道,商品銷售通路縮短,導致B2B2C訂單高頻率、小規模、分散化,整車訂單逐漸化整為零。大票零擔在原有大規模存量市場的前提下,迎來新的增量,
今年,在新冠疫情衝擊的「寒冬」之下,市場總需求的下降,進一步加速了去產能過程,導致不少專線公司關門大吉,潦倒退場。經濟大環境改變,一些「低配」的專線公司往往「抗擊打能力」也很弱。目前,絕大部分專線企業已面臨發展瓶頸期。
實際上,行業集中度提升的趨勢早已現端倪,存量市場的加速整合為一些玩家帶來新的機會,隨著各大網絡型平臺紛紛加入戰場,大票零擔這個細分賽道的競爭也將步入白熱化。2018年以來,聚盟、傳化、德坤等大票平臺先後獲得多輪融資,資本的湧入也印證了外界對這一領域的積極預期。
隨著大票零擔市場整合的深入,專線公司的生存必將大受考驗。有業內人士預測,集中化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規律,未來將有至少2/3的專線消失。
大票零擔,大有可為。昔日在快遞和小票零擔市場所呈現的群雄逐鹿之景,將在這個新的掘金戰場中重現。
從小到大,安能的產品進化路徑
早在2015年6月推出MINI小包開始,安能就踏上了一條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彼時市場同類產品幾乎是空白,安能在一片藍海中攻城略地,迅速壯大,儘管後來同行紛紛跟進推出同類產品,但通過不斷打磨產品、計拋比改革、服務質量提升、優先中轉保障、派費改革等一系列舉措,安能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10-70KGMINI電商系列成為安能絕對的「C位」產品。
截止目前,安能全國網點21000+,鄉鎮覆蓋率達96%,分撥場站170+,運營車線4000+,自有車輛5000+,整合車源10萬+,2020年1月,獲得大鉦資本3億美元融資,可謂是「兵強馬壯糧草足」。升級後的MiNi電商系列票數已超過了安能總量的70%。在單日最高貨量突破42000噸的同時,安能也成為快運行業首個能夠「自我造血」實現盈利的企業。
安能的「野心」遠不止於此,小件市場根基已經打好,現在,安能開始向大票零擔市場進軍了。這不僅是因為大票零擔領域仍是一個待整合開發的潛力巨大的市場,兵家必爭之地;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安能自身的發展藍圖和規劃目標。去年,安能發布了「五年規劃」——用五年的時間,努力做到「從百億到千億,從萬噸到十萬噸」的體量。為支撐實現每年增長30%的目標,安能必定要尋找更多新的增長點。
另一層面,大票零擔的市場網絡化運營,可以保障時效和形成規模效應。與專線相比,網絡型公司可以做到點發全國,並且時效把控性更強、信息化水平更高。隨著客戶對貨運服務要求的不斷提升,網絡化運營能更好的滿足客戶需求。全網型快運企業在其中優勢明顯。
效率戰,基於成本管控能力下的價格優勢
眾多周知,大票零擔客戶與快遞、小票零擔客戶相比,對成本的敏感度更高。因運營簡單、門檻較低等因素,價格便宜也是專線的主要賣點。比專線還便宜100元,安能憑啥能這麼喊?
成本能力決定著價格能力,安能之所以能夠喊出這個口號,實際上是源於對成本的管控能力。
以安能現有的貨量規模支撐,基本能夠實現全國分撥與分撥之間的幹線直發車,而中轉頻次的降低,使得安能在幹線運輸成本上與專線不相上下。
此外,安能還具備兩個專線不具備的優勢。
一是甩掛運輸,通過統一甩掛,使得在同等條件下,在同樣運輸條件下,運輸生產效率的高低取決於貨物的裝載量、裝卸貨時間、車輛的行駛速度等因素。甩掛運輸節省了裝卸貨時間提升了車輛使用效率。而安能充足的貨源保障,又可以實現多地高效甩掛運輸,使得安能車輛利用率比專線高50%。
二是集中採購能力帶來的成本下降,安能現有車輛4000餘臺,可實現集中採購車輛服務資源,使得安能成本比專線降低10%。幹線直發及車隊統一甩掛、集採帶來的資產效率提升,降價帶來的貨量規模快速提升,也會成為長期保持低價的基礎。
市場競爭對企業而言無疑是常態。透過現象看本質,安能董事長王擁軍曾表示:今天快運價格之所以能越來越低,是因為提效了。而通過提效來打價格戰,其實應該叫效率戰。王擁軍進一步解釋說,「如果提效帶來的收益超過每年價格下降的幅度,那麼在帶給客戶更低價格、帶給社會更低成本的同時,企業自身的利潤率獲得了提高,這種競爭就是一種良性的效率戰。」
通常來說,主動挑起效率戰的企業,背後一定有自己的驅動因素。但業界不一定了解。而競爭對手的跟隨,有可能是盲目的。雖然參與了價格戰,最後卻啥也沒撈到,或者降價一段時間難以為繼,導致虧損加大了,就是盲目衝擊規模和錯誤的戰略。王擁軍說:「正因如此,參與價格戰的企業,有的獲得了發展利好,有的則丟掉地盤甚至將自己栽進去了。」
大票零擔,大有可為
開年以來,快運市場動作頻繁,競爭激烈,以搶人、搶錢、搶貨為目標的復工戰、價格戰、招商戰紛紛上演,你方唱罷我登場,主要快運企業安能、百世、壹米、中通、韻達無一例外,紛紛加入戰場。充分說明市場動蕩期同時也是市場機遇期,這一周期將考驗快運頭部玩家們把握機遇,抓住機遇的能力。特別是大多數企業還處於虧損狀態的情況下,誰能率先突出重圍把握先機,誰就能主導市場,成為「終極王者」。
安能此時高舉旗幟挺進大票零擔市場,某種意義上也是在搶抓這個關鍵的窗口期,這既是一種主動為之,也是一種不得不為。具有成本能力的快運巨頭殺入戰場,可能會給大票零擔領域帶來「預期效應」,加速這一市場變得更加集約化、標準化、規模化,同時,也會對原有的還在驗證商業模式階段的專線組網企業帶來一定衝擊,重新定義大票零擔市場規則。
說到底,安能這個產品到底怎麼樣,要根據市場來印證。但無論如何,有更多強大競爭者的加入,讓客戶手握更多的選擇權的同時,滿足三方物流等客戶需求和解決市場痛點,也一定能促進大票零擔領域的進步和優化,最終推動行業整體向前發展。
安能官方同時也公布了「三年內深耕大票零擔市場,日均出發貨量五萬噸,成為大票零擔市場的引領者」的目標。這一目標的公布也展示了安能要在大票零擔市場徹底發力的決心。
熬過冬天,才是春暖花開。經此一役,大零擔市場必定會掀起一輪新的「腥風血雨」,主要玩家將會怎樣應對,未來將會怎樣,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