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重開:騎自行車來參觀「150周年展」

2020-12-21 澎湃新聞

因疫情而閉館五個月後,澎湃新聞獲悉,8月29日,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重新開放。遊客少了,進程變多了,進館將預定定時票,為了避免公共運輸,博物館將為遊客提供停放自行車的場所。

同時,大都會150周年的展覽正在進行,而布魯爾分館的裡希特展覽將關閉,其重要的「比克瑙」系列的四幅畫作將從9月開始移至主樓內展出。在建築立面空間上,大野洋子為了應對大流行而製作的兩幅新橫幅,分別標有「夢想」和「在一起」。 」

美國最大的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再次迎客,遊客少了,進程變多了。觀眾需要預定定時票,並通過大堂的手持設備進行掃描進場。由於許多人都在避免公共運輸,博物館將是第一次為自行車提供停車場所。同時,在博物館進行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研究將不對遊客開放,因為它太小了,無法進行社交疏導。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由於這種疫情的影響,美國這所最大的博物館將變得與眾不同。鑑於疫情持續而產生的旅行限制,大都會如今是紐約的機構:大都會博物館每年700萬遊客中有70%是遊客,但現在博物館希望通展廳內的遊客是當地居民。與所有即將重新開放的紐約的博物館一樣,大都會博物館也必須遵守該州的規定,即25%的使用率,定時售票和口罩。 博物館還將要求遊客在進入前進行體溫測量。

大都會博物館內部空間

大都會博物館大廳內的消毒站過去,博物館可能會在繁忙的一天裡每小時接待超過5,000名遊客,尤其是清晨到達的觀光巴士。 現在,博物館將每小時的出行人數限制為2,000,並減少自身的工作時間,在星期二和星期三關閉,尚不允許學校團體。大都會博物館一直渴望重新開放,不僅是因為其自身的復甦(預計會造成1.5億美元的損失),還是為了紐約市更廣泛的文化生活。兩年前成為大都會博物館總監的馬克斯·霍林說,「大都會博物館在紐約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這是恢復到一定水平的正常生活的強烈信號,「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是一個象徵。 它有這種責任,也有使城市前進的能力。」

本周,紐約的其他博物館將重新開放,包括現代藝術博物館和紐約市博物館。更多的博物館宣布了開放日期,例如惠特尼(9月3日),布朗克斯藝術博物館(9月3日)。 9月,布魯克林博物館,紐巴裡奧博物館(9月12日)和古根海姆(10月3日)。 大都會修道院將於9月12日重新開放。這些紐約博物館已向其他機構學習,如5月恢復開放的休斯頓美術博物館以及恢復運營的歐洲地區機構。

大都會博物館內在一定程度上,大都會博物館是同類博物館中最大的,該博物館具有明顯的優勢——200萬平方英尺的建築面積可實現社交距離。 紐約較小的機構必須以更多限制的方式重新開放。 移民公寓博物館將於9月12日開始分階段重新開放,而繪畫中心將僅在10月7日開始通過預約重新開放。在大都會博物館工作超過25年的遊客體驗主管威爾·沙利文(Will Sullivan)是紐約博物館特別工作組的成員,他們一直在致力於如何安全有效地重新開放。沙利文說:「我們花費數月和數月的工作,現在將其變為現實。」

大都會博物館內的布展現場大都會將與自行車和行人倡導組織「交通替代方案」一起組織免費自行車停泊測試。該組織執行董事丹尼·哈裡斯(Danny Harris)表示:「人們可以隨意停放他們的自行車。 當他們回來時,他們的自行車將會在他們需要的地方等待著他們。」同時,每輛自行車都將進行消毒,並停放在臺階以北的廣場上。大都會博物館對外事務副總裁,自行車愛好者肯尼思·威納(Kenneth Weine)說:「這是使遊客可以參觀博物館的另一種方式。我們知道紐約人渴望參觀。有更多人在騎自行車。」可以肯定的是,有理由感到緊張。人們會來嗎? 他們會接受溫度檢查,戴口罩並遵守疏散準則嗎? 疫情最終會在紐約市再次流行,可能會迫使博物館再次關閉嗎?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沙利文。 「我擔心。我們所有的細節都正確嗎?「我錯過了什麼? 我忘了什麼嗎?」

大都會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表示,這一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純粹令人愉悅的方面,例如,舉辦雅各布·勞倫斯(Jacob Lawrence)鮮為人知的系列繪畫展「美國鬥爭(1954-56)」,突出了婦女和有色人種的經驗。

雅各布·勞倫斯:美國鬥爭(1954-56)

大都會150周年紀念展」1870-2020「此外,大都會開放了150周年紀念展「大都會的前世今生——1870-2020」,著重介紹該機構的歷史,呈現250多件各門類中最高級別的藏品,大體上按照入藏大都會的日期,陳列在10個章節中,讓觀眾可以直觀感受到大都會的成長圖景。大都會最早的藏品包括大革命時期法國雕塑家讓-安託萬-胡頓的班傑明·富蘭克林精美的大理石半身像。展覽的精彩之處在於觀眾能欣賞到一些重要藏品難得一見、引人入勝的並置:米開朗基羅的畫作與埃及雕像交相輝映;緬甸的豎琴與佛蘭芒的蕾絲相鄰而坐;梵谷和羅丹的作品,與來自孔戈王國的Mangaaka權力人物雕像、以及理察·阿維頓的瑪麗蓮·夢露肖像攝影一起出現。此外,還有打開屋頂花園的墨西哥藝術家HéctorZamora展; 服裝展覽「About Time: Fashion and Duration」原本定於5月舉行,如今將在10月開幕。

在布魯爾分館展出的裡希特「 比克瑙(Birkenau)」系列大都會博物館在布勞爾大樓內舉辦的的格哈德·裡希特(Gerhard Richter)展將不會重新開放。因為弗裡克(Frick)已接管了該空間。但是裡希特重要的「比克瑙」系列的四幅畫作將從9月開始移至主樓內展出。而在建築立面空間上,大野洋子為了應對大流行而製作的兩幅新橫幅,分別標有「夢想」和「一起」。 」(註: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布魯爾分館位於紐約麥迪遜大道上。因為成本,博物館將在2020年7月從這棟建築中遷出。)

海報「Dream」

海報「together」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布魯克林的珠寶藝術家麗貝卡·拉斯金(Rebekah Laskin)說,她期待與她錯過的博物館重聚。「大都會對我來說是試金石,一直以來都是如此。這是我尋求庇護,靈感和喜悅的地方。」儘管進行了周密的計劃,但還是有缺陷。 大都會博物館像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一樣,都處於未知領域。 沙利文說:「我們正在打開一個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門。」

(本文綜合自《紐約時報》,《藝術新聞》)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紐約宣布博物館24日可重開,大都會仍然29日開館
    經歷5個月的停擺後,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宣布紐約市各大博物館可以從8月24日起恢復開放。在此之前,不少博物館已經做好準備,並多次向政府說明,博物館能夠為觀眾提供安全的體驗。澎湃新聞獲悉,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及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等已確定具體的開館日期。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重開時間定了:8月29日,希望從未熄滅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獲悉,8月29日,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將結束長達5個月的疫情休館,恢復開放。率先開放的是第五大道主館,為慶祝大都會建館150周年而策劃的「創造大都會博物館:1870—2020」同步開放。修道院博物館將於9月開放,布勞耶分館暫不開放。
  • 創立150年之後,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將重新詮釋「百科全書式博物館」
    在2020年迎來建立150周年的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日前宣布,重新開館日期從原定目標7月1日改為8月中旬或「此後幾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重新開放後,「考慮到需要提供一個尊重社交距離要求的環境」,每周觀眾可參觀博物館的天數和時間會相應減少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開館推遲至八月,線上延續150年故事
    作為疫情期間紐約博物館的風向標,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簡稱大都會博物館)日前宣布將推遲重新開館的時間,大都會博物館於3月12日起閉館,原定於7月1日起重新開放,目前,這一計劃推遲至8月中旬,或者更晚。此外,一年一度的大都會慈善晚宴(Met Gala)原本計劃在今年5月4日舉行,但在決定無限期延期後,目前已經取消。不過,作為晚宴的一大主題,大都會服裝藝術部展覽仍計劃在10月29日開幕。大都會博物館內部今年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創立150周年。
  •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將重開
    【新華社微特稿】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定於27日重開。受新冠疫情影響,這家知名博物館已關閉5個月。現代藝術博物館17日宣布重開後的防疫措施,包括非會員參觀者需預約參觀時段、參觀期間須戴口罩並與他人間隔至少1.8米。
  • 紐約大都會館長談疫情下的150周年:用數字分享更多故事
    2020年是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創建150周年。受疫情影響,目前大都會博物館處在閉館狀態,150周年慶也移至線上。近日,在博物館生日之際,紐約大都會執行長丹尼爾·H·韋斯和館長麥克斯·霍萊因發表了視頻,談及了疫情當下的大都會150周年。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你的「Met story」是什麼?
    2020年是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創建150周年。受疫情影響,目前大都會博物館處在閉館狀態,在此前的消息中,大都會宣布將閉館至7月,而「150周年特展」也將延期。 然而,在閉館期間,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依舊在通過線上講述著博物館故事。
  • 博物館動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8月底開放,結束長達五個月休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徐靜8月29日,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將結束長達5個月的疫情休館,恢復開放。率先開放的是第五大道主館,為慶祝大都會建館150周年而策劃的「創造大都會博物館:1870—2020」同步開放。修道院博物館將於9月開放,布勞耶分館暫不開放。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英國裝飾藝術展廳將重新開放
    2月24日,一名女子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英國裝飾藝術展廳媒體預展上參觀。 作為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建館150周年的重要項目之一,布置一新的英國裝飾藝術展廳將於3月2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集中展示近700件製作於16世紀至20世紀的藝術品。
  • 大都會博物館150周年時裝展將開幕
    為紀念成立150周年,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將於本周四舉辦「About Time: Fashion and Duration」服裝展覽,以時間線的形式講述自1870年起的125種時裝,並探索服裝如何融合過去、現在和未來,由Nicolas Ghesquière、Lin-Manuel Miranda
  • 大都會今日重開,紀念150周年的聯名都有哪些看點
    在因為新冠疫情閉館5個月後,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終於在本周六(8月29日)對公眾全面開放。 THE MET換上的新條幅 Vincent Tullo,紐約時報 時值THE MET 150周年,博物館方原定於3月舉辦紀念展「Making
  • 紐約大都會影像檔案:看《大都會的貓》與20年代博物館幕後
    在閉館期間,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依舊在通過線上講述著博物館故事。作為慶祝大都會博物館150周年的一部分,「From the Vaults」是一個影像資料的放映活動。從1月24日起,博物館便從每月從影像檔案中選取放映三至四部影片,這些影像資料包括1920年代以來拍攝的藏品、紀錄片、鮮為人知的藝術家簡介、以及紀錄博物館幕後畫面過程。
  • 上海展出荷蘭藏家文物、甘肅發現新巖畫、紐約各博物館重開
    紐約各博物館24日起可以重開 經歷5個月的停擺後,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宣布紐約市各大博物館可以從8月24日起恢復開放。據悉,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及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等已確定具體的開館日期。一些展覽的展期得到延長,此外,大都會博物館的建館150周年特展與惠特尼博物館的「集體行動:變革時代的藝術家幹預」作為疫情後的新展,將讓人們從新的語境與視角去審視過去的藝術。
  •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美國多家博物館閉館
    國內文化藝術場館逐步開放,而在國外,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今天宣布暫時閉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表示,正在對其三個地點進行「徹底清潔」,即第五大道的主場館、麥迪遜大道的布勞耶分館和華盛頓高地的修道院分館,並將在下周初宣布「下一步」計劃。
  •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150周年限定DUNNY開售
    今年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150周年,Kidrobot與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合作,在8月25日推出了限定版的Dunny,他們的靈感來自於博物館的各種藝術收藏
  •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迎來150歲慶典,今年損失或高達1.5億美元!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日前報導,2020年10月19日訊,當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今年3月底準備大張旗鼓地慶祝150周年紀念日時,一種名為新冠病毒的可惡微生物闖入,讓一切美好煙消雲散。至今,此前從未連續閉館超過3天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已有5個多月沒有開門。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二度裁員,8月底重開「有點懸」
    澎湃新聞獲悉,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簡稱「大都會」)於本周三再度裁員了79名員工,此外93人自願離職,181人被停職。這是疫情以來紐約大都會的第二次裁員,目前紐約大都會的員工規模已經縮至疫情前的20%。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歷史及文化功能
    四年後由紐約美國銀行家、商人、藝術家發起建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倡議,同年5月24日通過了《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憲章》,憲章規定大都會博物館採取向紐約市政府和私人組成的董事會負責的管理模式,旨在為美國人民提供藝術與藝術教育,推動建立偉大的「文化紐約」。1872年2月2日,大都會博物館在第五大道第681號建築內正式開館,這在美國藝術博物館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 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大到需要安排3-4天參觀
    全世界有三大博物館,分別是大英博物館、法國羅浮宮、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這三家博物館真的很大,特別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甚至需要安排3-4天的時間遊玩,關於這裡的藏品和歷史,我只能說,真的是上下5000年啊。
  • 從15件藝術品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走過的150年
    Clary今年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成立150周年,由於全球疫情大爆發,原本盛大的慶典已不復存在,但我們還是可以換種方式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畢竟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美國藝術史上的標杆,它的歷史也見證了藝術的發展。所以,我們梳理了博物館自1870年成立以來舉辦的各類展覽,每隔十年挑選出一件有意義的作品,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走過的1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