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而閉館五個月後,澎湃新聞獲悉,8月29日,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重新開放。遊客少了,進程變多了,進館將預定定時票,為了避免公共運輸,博物館將為遊客提供停放自行車的場所。
同時,大都會150周年的展覽正在進行,而布魯爾分館的裡希特展覽將關閉,其重要的「比克瑙」系列的四幅畫作將從9月開始移至主樓內展出。在建築立面空間上,大野洋子為了應對大流行而製作的兩幅新橫幅,分別標有「夢想」和「在一起」。 」
美國最大的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再次迎客,遊客少了,進程變多了。觀眾需要預定定時票,並通過大堂的手持設備進行掃描進場。由於許多人都在避免公共運輸,博物館將是第一次為自行車提供停車場所。同時,在博物館進行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研究將不對遊客開放,因為它太小了,無法進行社交疏導。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由於這種疫情的影響,美國這所最大的博物館將變得與眾不同。鑑於疫情持續而產生的旅行限制,大都會如今是紐約的機構:大都會博物館每年700萬遊客中有70%是遊客,但現在博物館希望通展廳內的遊客是當地居民。與所有即將重新開放的紐約的博物館一樣,大都會博物館也必須遵守該州的規定,即25%的使用率,定時售票和口罩。 博物館還將要求遊客在進入前進行體溫測量。
大都會博物館內部空間
大都會博物館大廳內的消毒站過去,博物館可能會在繁忙的一天裡每小時接待超過5,000名遊客,尤其是清晨到達的觀光巴士。 現在,博物館將每小時的出行人數限制為2,000,並減少自身的工作時間,在星期二和星期三關閉,尚不允許學校團體。大都會博物館一直渴望重新開放,不僅是因為其自身的復甦(預計會造成1.5億美元的損失),還是為了紐約市更廣泛的文化生活。兩年前成為大都會博物館總監的馬克斯·霍林說,「大都會博物館在紐約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這是恢復到一定水平的正常生活的強烈信號,「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是一個象徵。 它有這種責任,也有使城市前進的能力。」
本周,紐約的其他博物館將重新開放,包括現代藝術博物館和紐約市博物館。更多的博物館宣布了開放日期,例如惠特尼(9月3日),布朗克斯藝術博物館(9月3日)。 9月,布魯克林博物館,紐巴裡奧博物館(9月12日)和古根海姆(10月3日)。 大都會修道院將於9月12日重新開放。這些紐約博物館已向其他機構學習,如5月恢復開放的休斯頓美術博物館以及恢復運營的歐洲地區機構。
大都會博物館內在一定程度上,大都會博物館是同類博物館中最大的,該博物館具有明顯的優勢——200萬平方英尺的建築面積可實現社交距離。 紐約較小的機構必須以更多限制的方式重新開放。 移民公寓博物館將於9月12日開始分階段重新開放,而繪畫中心將僅在10月7日開始通過預約重新開放。在大都會博物館工作超過25年的遊客體驗主管威爾·沙利文(Will Sullivan)是紐約博物館特別工作組的成員,他們一直在致力於如何安全有效地重新開放。沙利文說:「我們花費數月和數月的工作,現在將其變為現實。」
大都會博物館內的布展現場大都會將與自行車和行人倡導組織「交通替代方案」一起組織免費自行車停泊測試。該組織執行董事丹尼·哈裡斯(Danny Harris)表示:「人們可以隨意停放他們的自行車。 當他們回來時,他們的自行車將會在他們需要的地方等待著他們。」同時,每輛自行車都將進行消毒,並停放在臺階以北的廣場上。大都會博物館對外事務副總裁,自行車愛好者肯尼思·威納(Kenneth Weine)說:「這是使遊客可以參觀博物館的另一種方式。我們知道紐約人渴望參觀。有更多人在騎自行車。」可以肯定的是,有理由感到緊張。人們會來嗎? 他們會接受溫度檢查,戴口罩並遵守疏散準則嗎? 疫情最終會在紐約市再次流行,可能會迫使博物館再次關閉嗎?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沙利文。 「我擔心。我們所有的細節都正確嗎?「我錯過了什麼? 我忘了什麼嗎?」
大都會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表示,這一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純粹令人愉悅的方面,例如,舉辦雅各布·勞倫斯(Jacob Lawrence)鮮為人知的系列繪畫展「美國鬥爭(1954-56)」,突出了婦女和有色人種的經驗。
雅各布·勞倫斯:美國鬥爭(1954-56)
大都會150周年紀念展」1870-2020「此外,大都會開放了150周年紀念展「大都會的前世今生——1870-2020」,著重介紹該機構的歷史,呈現250多件各門類中最高級別的藏品,大體上按照入藏大都會的日期,陳列在10個章節中,讓觀眾可以直觀感受到大都會的成長圖景。大都會最早的藏品包括大革命時期法國雕塑家讓-安託萬-胡頓的班傑明·富蘭克林精美的大理石半身像。展覽的精彩之處在於觀眾能欣賞到一些重要藏品難得一見、引人入勝的並置:米開朗基羅的畫作與埃及雕像交相輝映;緬甸的豎琴與佛蘭芒的蕾絲相鄰而坐;梵谷和羅丹的作品,與來自孔戈王國的Mangaaka權力人物雕像、以及理察·阿維頓的瑪麗蓮·夢露肖像攝影一起出現。此外,還有打開屋頂花園的墨西哥藝術家HéctorZamora展; 服裝展覽「About Time: Fashion and Duration」原本定於5月舉行,如今將在10月開幕。
在布魯爾分館展出的裡希特「 比克瑙(Birkenau)」系列大都會博物館在布勞爾大樓內舉辦的的格哈德·裡希特(Gerhard Richter)展將不會重新開放。因為弗裡克(Frick)已接管了該空間。但是裡希特重要的「比克瑙」系列的四幅畫作將從9月開始移至主樓內展出。而在建築立面空間上,大野洋子為了應對大流行而製作的兩幅新橫幅,分別標有「夢想」和「一起」。 」(註: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布魯爾分館位於紐約麥迪遜大道上。因為成本,博物館將在2020年7月從這棟建築中遷出。)
海報「Dream」
海報「together」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布魯克林的珠寶藝術家麗貝卡·拉斯金(Rebekah Laskin)說,她期待與她錯過的博物館重聚。「大都會對我來說是試金石,一直以來都是如此。這是我尋求庇護,靈感和喜悅的地方。」儘管進行了周密的計劃,但還是有缺陷。 大都會博物館像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一樣,都處於未知領域。 沙利文說:「我們正在打開一個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門。」
(本文綜合自《紐約時報》,《藝術新聞》)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