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一路向北」 各國圍繞北極展開新博弈

2021-01-14 環球網

俄羅斯近日向聯合國提交北冰洋大陸架劃分報告,主張擁有對120萬平方公裡北冰洋大陸架的開發權利。如果俄申請成功,其將具有總量達50億噸油氣資源的優先開發權。不過,俄專家認為,考慮到美國和西方可能進行的幹預,俄羅斯此次提出的擴大北極大陸架邊界的申請前景並不樂觀。

德國著名科學家萊布尼茨曾向彼得大帝提出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在歐亞大陸的東北角和美洲大陸的西北角,是否存在一個陸地通道?那時,「白令海峽」還沒被人發現。

當時,一些科學家認為,人類的起源地可能是美洲,後來通過歐亞大陸東北角和美洲大陸西北角的陸上通道輾轉到世界其他地方。因此,萊布尼茨認為,這個問題至關重要。

同樣,這個問題也令彼得大帝著迷,他先後在1719年和1724年下令組織大規模科考,第二次科考由於彼得大帝的逝世延遲至1728年才開始。

在第二次科考中,在俄羅斯海軍服役的丹麥人維塔斯·白令駕駛船隻從堪察加河出口北上,一度抵達北緯67度,但未能繼續往前抵達美洲大陸西北角。不過,這次科考描繪出西伯利亞東北沿岸的地理圖,令俄羅斯能夠實際控制的疆域向北大大延伸。為此,白令成為第一個穿越亞洲與北美洲之間海峽的人,該海峽後來被稱作「白令海峽」。

1732年,女沙皇安娜命令進行第三次北極大科考,這次大科考收穫巨大。通過這次科考,俄羅斯勾畫出本國北冰洋沿岸大部分領土的地圖。據說,科考隊總共勾畫了62張巨大地圖,才把探查結果全部描繪出來。至此,俄羅斯地圖中北極領土原先空白的一大片,終於被畫出確切信息。

時光飛逝,直到今天,俄羅斯依然沒有放棄對北極圈的探索。據新華社報導,俄羅斯於8月4日向聯合國遞交擴大北極大陸架邊界申請修正案,主張將羅蒙諾索夫海嶺及其他一些海嶺劃入俄羅斯大陸架。

俄新社援引俄政府官方聲明稱:「上述主權要求明確了北冰洋大陸架的外部邊界,其依據是對北冰洋中部深海海嶺的科學研究。包括羅蒙諾索夫、門捷列夫、阿爾法、楚科奇高地在內的海嶺,以及波德福德尼科夫和楚科奇海盆,它們都有大陸特徵。」

據悉,如果俄申請成功,其將新增120萬平方公裡的大陸架,並相應具有總量達50億噸油氣資源的優先開發權。不過,俄專家認為,考慮到美國和西方可能進行的幹預,俄羅斯此次提出的擴大北極大陸架邊界的申請前景並不樂觀。

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冰蓋消融加速,豐富的能源、便利的航道以及得天獨厚的戰略位置都將讓一場地緣政治熱潮在地球的最北端愈演愈烈。

時隔14年再提申請

曾幾何時,俄羅斯探險家、議員阿圖爾·奇林加洛夫在北極圈內對天鳴槍高喊:「這是我們的北極,這是俄羅斯的北極,俄羅斯的旗幟應當飄揚在這裡。」之後的幾年,俄羅斯對北極圈宣示主權的活動從未停止,2007年,俄羅斯的國旗插入了北冰洋的海底。

今年8月4日,為擴大本國在北極海的大陸架範圍,俄羅斯外交部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CLCS)提出了申請。申請中提到,根據在北極海進行的學術性調查研究,可證明海底面積120萬平方公裡的大陸架延伸自俄羅斯領土西伯利亞,從而要求聯合國承認該大陸架為俄羅斯所有。

8月6日,俄自然資源與生態部長謝爾蓋·頓斯科伊表示,俄羅斯希望聯合國批准俄擴大北極大陸架邊界的申請並爭取最快在2016年春季前完成審批。

事實上,早在2001年底,俄羅斯就已經遞交了正式文件,以北冰洋的羅蒙諾索夫海嶺和門捷列夫海嶺是歐亞大陸的延伸為由,要求將120萬平方公裡的海域作為自己的專屬經濟區。不過,當時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以「證據不充分」為由駁回俄羅斯的申請。

為了證明北極的羅蒙諾索夫海嶺和門捷列夫海嶺是俄羅斯北極大陸架的延伸部分,俄羅斯特地派遣了一支科考隊從事新的科考工作。2014年10月29日,俄羅斯環境部長頓斯科伊表示,俄羅斯科考隊對北極的新一輪科考(「弗拉基米爾斯基海軍上將」號科考船環球之旅)已經完成,其中一個重要任務是尋找俄羅斯對部分北極大陸架海域的歸屬權證據。頓斯科伊表示,科考隊的工作成果「超出預期」,進行了地震測深等研究工作,北極海域歸屬俄羅斯大陸架的證據得到了擴充,因此俄準備在2015年正式向聯合國提出「圈地」申請。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已經正式承認鄂霍次克海中部5.2萬平方公裡地塊為俄羅斯大陸架的一部分。

由於目前並沒有專門關於北極、北冰洋法律地位和規則的國際條約,現在能適用於北極的主要國際法就是於1994年生效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即一個國家可申請一個「專屬經濟區」,專屬經濟區從該國公認的領海邊界出發,延伸200海裡。如果這個區域的大陸架延伸超過了專屬經濟區,那麼這個國家可以從其海岸線起,申請長達350海裡的領海權。

需要強調的是,《公約》規定的管轄權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領土主權,無論是專屬經濟區還是海底大陸架,均不屬於一國領土。管轄權意味著該國有權優先開發並且管理大陸架範圍內的礦物、生物等自然資源,但不得剝奪其他國家在該水域航行與通過的自由。

而對於俄羅斯此次擴大大陸架管轄權的申請結果,俄政治分析人士並不看好,雖然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21個成員國將以不記名投票方式審議俄羅斯關於北極大陸架延伸的申請,但在目前烏克蘭危機持續發酵、西方對俄制裁加劇的背景下,俄羅斯的申請將面臨來自西方的「諸多阻力」。

新的博弈正在上演

俄羅斯對北極情有獨鐘的原因並不讓人難以理解。據地質學家估算,北極擁有佔世界未開發油氣資源25%的石油和天然氣,被譽為「地球盡頭的中東」,僅在美國阿拉斯加州的極地區域就已探明石油儲量高達70億桶、天然氣達8000億立方米。另外還有相當於全球儲量9%的煤炭資源以及大量的金剛石、金、鈾等礦藏和水產資源。隨著世界能源的日漸緊缺,北極地區所蘊藏能源的重要性將逐漸凸顯。儘管現階段開發北極油氣資源在技術上還存在難度,但全球變暖正在使北極地區冰面以每10年9%左右的速度消失,未來此地的資源開發不再是夢。

事實也證明如此。2014年9月28日,俄羅斯石油公司宣布,在北冰洋喀拉海與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共同開發的一口鑽井開始出油,表明這一地區有望成為世界最重要原油產區之一。

俄羅斯石油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說,這座全球緯度最高的極地油井名為「大學一號」,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以北的卡拉海石油開採區,距離內陸250公裡。新發現油田將被命名為「勝利」油田。作業鑽井的探明儲量為10億桶原油,周邊區域也具有相同地質構造,這意味著該地的石油蘊藏量堪比美國墨西哥灣。

除了豐富的自然資源,隨著冰蓋的消融,一條穿越北極群島的「黃金水道」也逐漸展露出來。它將使北美西海岸與亞洲之間的航程比傳統的巴拿馬運河航線縮短6500公裡,而亞洲到達歐洲的非洲好望角航線或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航路也將「退居二線」。據了解,從日本的橫濱到荷蘭鹿特丹,經由好望角需要航行29天,走馬六甲—蘇伊士運河需要22天,可如果是走北極航線,只需15天。對此,有評論認為,北冰洋航線的啟用,可使全球航運業每年節省數十億美元成本,世界貿易平衡將因此打破。

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魚類從阿拉斯加、北海等傳統漁區逐漸北遷,對漁業資源的爭奪也將成為相關國家的重要考量。

對於這一點,包括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挪威在內的眾多北極國家均心知肚明。於是,一場暗中角力的圈地行動就此展開。

2014年12月,丹麥向CLCS申請北極點正式主權,包括北極點在內,其主張的面積約有89.5萬平方公裡,相當於其本土面積的20倍之多。丹麥外相當時表示,自2002年起開始採集的數據顯示,北極點海底的羅蒙諾索夫海嶺屬於境內自治領土格陵蘭島的自然延伸。

而早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加拿大就正式宣布對北極地區擁有主權。隨後國際法庭判決稱,如果其他國家在100年之內不對此提出異議,那麼北極將成為加拿大的領土。

維基解密也在2011年公布了美國使館關於瓜分北極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的秘密文件。

此外,一些亞洲國家也「盯上」了北極,印度、新加坡、韓國和日本等國正在編制各自的北極計劃。

2011年,韓國燃氣公社宣布收購加拿大能源公司MGM擁有的Umiak氣田20%的股份。該氣田位於加拿大西北的北極圈地區――麥健時三角洲(北緯69°),換算成液化天然氣(LNG)的話,估計埋藏量高達729萬噸。燃氣公社確認了其中的145萬噸,規模達到2009年韓國國內LNG進口量(2580萬噸)的5.6%。煤氣公社的油田開發課課長全民英說:「雖然Umiak油田的儲藏量不多,但是為開發北極圈準備了跳板,意義重大。」

為此,有評論指出:「北極這個地球上最後一塊大面積無管轄權的土地上最新出現的利益,在冷戰結束後重又回到人們的視線之中。現在一場新的大博弈正在上演。」

各國加大戰略部署

為了保證在北極的一席之地,各國還爭相加強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力量。近年來,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先後在其國家的極地地區開展軍事演習,並且加緊軍事戰備的戰略部署。

以俄羅斯為例,2007年,俄羅斯向北極附近的海底派遣潛水艇,並在海底安置了鈦制的俄羅斯國旗;2008年,俄羅斯海軍開始在北極海域強化軍事活動;2014年秋,俄羅斯北方艦隊戰術集團開始在新西伯利亞島嶼值班。在核破冰船的伴隨下,大型反潛艦「海軍上將列夫琴科」號、大型登陸艦「喬治常勝」號、「孔多波加」號和「謝爾蓋·奧西波夫」號油船以及幾艘輔助輪船把北方艦隊的技術、人員和財產運往該地。同年12月,俄羅斯組建北極戰略司令部,管轄俄在北極地區部署的所有部隊;2015年以來,俄羅斯軍方在北極進行了大規模軍事演習,演習調動了3.8萬名軍人、50餘艘水面艦艇和潛艇以及110架飛機。

8月5日,俄北方艦隊司令表示,「半年來,我們進一步增強了北極地區的岸防力量,在北極多個島嶼修建機場和軍事設施,同時配備了『北風之神』和『亞森』級最新型的核潛艇。年底前,俄北方艦隊還計劃在北極地區舉行大規模軍演,以保護俄在北極的利益。」

俄在北極地區的一系列行動引起美國強烈不安。美國海岸警衛隊司令祖康夫特8月6日指責俄羅斯「在北極地區實施軍事化」。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布裡德拉夫也呼籲北極沿岸國家提高應對俄羅斯威脅的作戰能力。

俄《獨立報》分析,目前,俄羅斯在破冰船數量上暫時超過美國。俄羅斯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破冰船船隊,其中僅核動力破冰船就有4艘,另外還有一些常規動力的破冰船。相比之下,美國海岸警衛隊只有3艘破冰船。但美國正與加拿大聯合在北極地區使用破冰船和軍艦,同時在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範圍加強合作,這一司令部可以監視和攔截在北極地區巡航的俄羅斯戰略轟炸機。美加還定期在北極地區舉行軍演,美國核潛艇也經常出沒巴倫支海。2014年,美國任命了一名負責北極事務的特別代表。五角大樓也計劃在北極建立永久基地。

俄國防部副部長安東諾夫認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北極地區的活動頻率是俄軍的數倍,北約的軍事潛力也是俄軍的數倍。因此,美國等國繼續提升「反俄歇斯底裡行為」,其實是為在北極地區與俄羅斯展開新一輪冷戰製造國際輿論。

北極需要共同關注

面對北極地區環境變化、資源糾紛等日益複雜的局勢,國際社會雖反應強烈,但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卻乏善可陳。在這種情況下,在國際法領域日益活躍的軟法規範發揮了相應的補充作用。其中影響力最大、最具代表意義的就是在1991年第一屆保護北極環境部長會議上通過的北極環境保護戰略(AEPS)。

1991年6月14日,包括芬蘭、瑞典、挪威、丹麥、冰島、加拿大、美國、俄羅斯在內的北極八國在芬蘭羅瓦涅米籤署了《北極環境保護宣言》,宣言促成了保護北極環境的系列行動,即北極環境保護戰略。宣言建議成員國在北極各種汙染數據方面實現共享,共同採取進一步措施控制汙染物的流動,減少北極環境汙染的消極作用。宣言提出將定期召開會議,評價計劃進度,相互交流信息。AEPS的工作計劃通過4個工作組實施,分別是北極監測與評估(AMAP)、北極海洋環境保護(PAME)、北極動植物保護(CAFF)和突發事件預防反應(EPPR)。在AEPS實施過程中,國際合作關注的重點從環境保護開始逐漸擴展至其他相關領域,尤其重視可持續發展,並最終推動了北極地區政府間組織——北極理事會的形成。

1996年9月16日,北極八國在加拿大渥太華舉行會議,宣布成立北極理事會。北極理事會成立後,原先AEPS的4個工作小組被繼承下來,當年又新設了可持續發展(SDWG)工作組。2006年,北極理事會又賦予了已經在執行的消除北極汙染行動計劃以工作小組的地位(ACAP),形成了當前六個工作小組的工作機制。北極理事會的成立,在一定意義上實現了包括美、俄在內的北極八國在該地區的實質性合作。

但不少評論認為,要解決北極問題,單靠所謂的「北極國家」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更大範圍的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

據《人民日報》報導,2013年5月15日,北極理事會部長級會議在瑞典基律納召開。會上,8個成員國一致作出決定,同意中國、韓國等6國成為北極理事會正式觀察員。分析人士表示,中國成為北極理事會正式觀察員意味著中國將以「合法身份」在北極事務中擁有更大發言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這將給北極問題的解決帶來新的契機。

上述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的參與除了在維護海洋權益方面外,還將在北極科考、氣候研究以及航線開發等方面,擁有更大的運作空間。北極的科考與開發不是單個國家所能承擔的,需要多國協作,共同勘探。沒有強大的科研力量作支撐,開發北極就是一場空夢。而中國「雪龍」號科考船等優良設備能為北極科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對於一些國家就中國成為北極理事會正式觀察員後對北極地緣戰略產生影響的疑慮,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對北極的興趣主要集中在經貿方面。在經濟貿易上,實現與其他國家的互利共贏才是中國希望看到的。中國加入北極地區的開發只會促進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經貿和外交關係,不會引發衝突和對抗。

對於中國的態度和立場,俄羅斯方面也予以支持,並於去年提出了與中方加強在北極的合作。據新華社報導,2014年11月18日,俄羅斯自然資源和環境部長東斯科伊在塔斯社舉行的「北極-研究、開發和發展前景」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俄羅斯有意與中國加強在北極研究、開發方面的合作。

東斯科伊指出,俄羅斯和中國在各方面的協作關係非常廣泛,中國是北極理事會觀察員國,有權利參與探討北極問題和北極資源的開發活動。東斯科伊還表示,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經濟大國,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勘探、開發油氣資源的先進技術,俄羅斯會儘快確定在開發北極油氣資源方面的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以俄「北極戰略」視角看北極地區博弈
    而世界各國也紛紛制定各自的北極戰略,加強對北極資源的開發,強化北極地區軍事存在,北極地區博弈日益激烈。俄「北極戰略」背後的北極地區博弈俄羅斯提出北極領土擴張主張後,引發了世界多國尤其是北極國家的強烈反應,各國積極謀劃本國北極戰略,保護本國北極利益。
  • 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泰加森林發生林火,森林向北直至北極
    5月13日,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泰加森林,一架直升機參與滅火行動。近日,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泰加森林發生林火。 新華社/衛星社「泰加」(taiga)原文為俄文,起初用來表示西伯利亞的處女林。也因為環繞北極地區,覆蓋了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蘇格蘭和冰島,俄羅斯、加拿大內陸和阿拉斯加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哈薩克斯坦北部、蒙古北部等地。一年中的大多數時間裡,大部分泰加森林都披著白雪,也被稱為北方森林或雪森林。其中,著名的西伯利亞泰加森林,森林縱向延伸達1650公裡,向北直至北極圈以內。
  • ​北極漠河:找北, 從阿木爾藍莓小鎮走起
    今年冬季,漠河以「感受冰、體驗雪、挑戰冷」為主題,推出了極寒鋼管舞挑戰賽、萬人潑水成冰表演賽、國際冰雪汽車越野賽、時尚雪靴森林穿越賽等賽事活動,剪窗花、貼春聯、凍冰燈、殺年豬、包餃子等「神州北極跨大年」民俗活動,以及雪地溫泉、馴鹿雪橇、冰雪旅館、冰川泡麵、鐵板煎蛋、雪地火鍋、冰泡奇觀等網紅打卡體驗活動。
  • 一路向北,盡頭會是哪裡
    ——「 中國最北 」漠河漠河,位於北緯53°,是中國最北端城市。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邊陲小鎮都是極具俄羅斯特色的小屋與建築。「 北極星光 」極晝極夜如今的漠河依舊是片傳奇之地,不用遠赴北歐,在漠河就可以和家人朋友,愛人一起追逐、守候浪漫的極光。
  • 美國買格陵蘭,俄羅斯國寶飛機巡航,都為這裡,它是地球C位
    ,北歐諸國就成為美國手中的棋子,美俄博弈終於從亞太、中東轉到了地球之冠的北極。雖然兩個大國在北極忙得不可開交,但他們來北極不是為解決氣候變暖問題,也不是為拯救北極熊和海豹北極狐而來,他們來只是為搶佔地球之冠的好位置,遏制對手而來。事實上過去的幾年裡,美俄之間為了制衡對方,相繼在全球多個局部地區展開博弈,比如中東、拉美、北非等等,如今這些地方的亂局,有一多半要歸功於這兩個國家。那麼美國和俄羅斯為什麼都看上了北極這片土地呢?
  • 今日大雪節氣丨打卡中國北極,解鎖「豪華版」冰雪遊之旅!
    其中,「冰天雪地黑龍江—神州北極」線路圍繞「神州北極」漠河,將北極村、北紅村、觀音山、冰泡湖、中國最北點、黑龍江起點洛古河村、胭脂溝、漠河石林、龍江第一灣等明珠景區、景點串珠成鏈,一路向北沿著北極光的蹤跡,奉上中國最北地理極點的極致遠徵冰雪遊。
  • 一路向北,呼倫貝爾
    現在她在呼倫貝爾,小編知道她此刻是放鬆的,是可以大口呼吸空氣的。呼倫湖,又名呼倫池、達賚湖,亦稱札賚諾爾,意為「海湖」,位於呼倫貝爾草原西部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和滿洲裡市之間,呈不規則斜長方形,長軸為西南東北向。
  • 大國尖刀直插俄羅斯後背,軍艦直接開到家門口,大搞北極軍事化?
    據美國「防務突發」網站報導,美國海軍部長此前表示,美國海軍將開始定期在俄羅斯附近的北極海域航行,以挑戰「莫斯科在北極高緯度地區的擴張」。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地區冰川漸漸開始消融,此前無法進行開採的大量自然資源再次進入國際視野,繼中東之後,北極成為美俄兩大軍事強國第二個一較高下的地區。目前來看,俄羅斯具有先天的地理優勢,但美國仗著自己強悍的軍事實力同樣不甘落後,現在更是叫囂要將軍艦開到俄羅斯「家門口」,這一舉動無異於將一把尖刀直直插入二號強國後背,難道美國是想大搞北極軍事化?北極到底誰說了算?
  • 三陽2020新九妹一路向北(精華版)
    新九妹的成功升級是否讓我們更驚豔?這是個未知數,唯有一場高強度摩旅洗禮後,方可摸清它的脾性。秋色漸濃,是個豐收的季節,三陽新九妹攜手TL500再次馳騁,一路向北,一次6000公裡的極限摩旅即將開始!本次活動將於9月12日廣西南寧啟程,一路向北,歷時25天,騎行近6000公裡,橫跨南北地區多個城市。
  • K3國際列車即將發車|跟隨《囧媽》一路向北,坐著火車去俄羅斯
    而這次徐錚導演選擇了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國家—俄羅斯,宣傳海報就已經能感受到濃濃的蘇聯懷舊風情,特別的西裡爾字母、女主袁泉穿著的復古東歐風大衣,一種特別的異域年代感油然而生。而故事發生的列車是一輛K3列車,單程行駛6天5夜、長達7826公裡。在六天的旅行途中,列車一路向北,一路上總是離不開難得一遇的美景。
  • 周杰倫《一路向北》鋼琴彈唱簡譜
    Hello,我是小雨,現在是晚上8點36分,本來說給出林俊傑的《關鍵詞》簡譜的,但是,我還沒用學會,節奏感還沒有找出來,嘻嘻,所以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這首周杰倫的《一路向北》好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和弦:C:135 Dm7:2#46
  • 臨近年末俄羅斯展開大規模武器裝備測試 專家:高調「炫技」制衡美國
    發射「亞爾斯」和「藍天」潛射彈道飛彈 每年的12月,俄羅斯都會展開大規模武器裝備的測試和展示活動,今年也不例外。俄羅斯國防部部長紹伊古向俄羅斯總統普京匯報時表示,「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號核潛艇發射的「布拉瓦」飛彈飛行距離超過了5500公裡。 臨近年末 俄羅斯展開大規模武器裝備測試6天時間,發射多批次飛彈; 時隔六年,再次試射重型運載火箭。鄰近年末,俄羅斯展開的大規模武器、裝備測試究竟傳遞什麼信號呢? 來聽聽軍事專家王明亮,對這些火箭、飛彈的具體分析。
  • 一路向北 邂逅獨立開放的北海道
    這些勇敢地跨越了津輕海峽的新移民,經受住了漫長嚴寒、崎嶇地貌以及各種猛獸的考驗,也由此奠定了北海道精神的基調:獨立、開放、熱愛冒險。因此,北海道也常被形容為「日本版的美國西部」。7月炎夏,你是暢想著海島邊悠閒的度假生活,還是計劃著郊野釋放激情的戶外挑戰?這個7月,我們想將一個熟悉又陌生的目的地推薦給你——日本北海道。
  • 俄羅斯海上核電站投入使用,決心打通北極航道!
    北極航線念叨了十幾年,什麼時候會開通?俄羅斯的破冰船和海上核電站或許是問題的答案。近日,實際上第一座海上浮動核電站「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宣布正式投入使用。目前,「羅蒙諾索夫院士」號被部署在俄羅斯的楚科奇地區,在未來北極航道的開通和能源開採上,海上浮動核電站將發揮關鍵作用。屬於俄羅斯的未來或許真的來了。長期以來,俄羅斯雖然領土面積廣袤,但大面積地區都屬於嚴寒地帶,開發利用的難度非常大。然而全球變暖給俄羅斯的「遠東大開發」提供了契機。
  • 「油多拉」北極這座白色孤島,是地球上不可複製的自然奇觀
    一路向北 | 北極這座白色孤島,是地球上不可複製的自然奇觀油多拉星球2019-11-01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油多拉星球 從心發現 生活太美油麻菜的影像課堂如果以北極圈作為北極的邊界,北極地區的總面積是2100萬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部分佔800萬平方千米。陸地與海洋的面積四六開,大陸分屬8個環北極國家: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挪威、瑞典、芬蘭、冰島和丹麥。
  • 美部署攻擊核潛艇,俄部署專門寒區部隊,北極緣何成為爭奪新戰場
    北極,地球的最北端,因為氣候寒冷而終年覆蓋著冰雪,作為一塊大洋,北冰洋擁有全球最大的淡水儲備——浮冰。不過,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的逐漸變暖,世界大國之間圍繞著北冰洋的爭奪也日趨激烈。3月8日環球網報導稱美國海軍海狼級攻擊核潛艇近日參加代號為"ICEX-2020"的大規模海上演習,在北極地區撞開浮冰並上浮至冰面,由此展示了美國海軍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
  • 太子伯郎攜純正俄羅斯風情伏特加首次進軍2020進博會
    俄羅斯作為「一帶一路」北線上的重要國家,同中國的經貿合作——尤其是一些民生品類的進出口貿易也變得日趨緊密。眾多「俄羅斯風情」的食品、酒類漸漸地擺上了中國人的餐桌。此次參展進博會的太子伯郎酒業集團(以下簡稱「太子伯郎」)就是這樣一家專注於俄羅斯伏特加的大型酒業集團,多年來致力於持續為中國消費者帶來純正的「俄羅斯風情」。
  • 「一帶一路」向世界證明蓬勃生命力,俄羅斯年供2500萬噸河砂
    由「陸鎖國」變成「陸聯國」的夢想正逐步成為現實……一個個合作項目,讓「一帶一路」從願景轉化為現實,從倡議轉化為全球廣受歡迎的公共產品。  俄羅斯是中國最大鄰國,也是橫跨歐亞的世界大國。自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建設與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以來,中俄兩國在各領域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務實合作前景越來越廣。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支持者,重要參與者和關鍵合作夥伴。
  • 《鳥瞰俄羅斯》第四集:神秘莫測的北極海岸,機遇與挑戰並存
    本集沿著俄羅斯北極海岸線,帶我們了解北極地區的風土人情。俄羅斯從未停止對於極寒之地的開發和利用,與此同時更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特殊的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使得這片土地有極端的溫差:夏天氣溫高達30多度,冬天則低至零下60度。
  • 來自北極冰下的致命殺手!俄軍潛艇的這一絕招,令美國海軍嘆服
    搭載十幾枚甚至二十幾枚潛射洲際彈道飛彈的戰略核潛艇,是當前人類開發並列裝的威力最大的毀滅性武器,特別是以俄羅斯颱風級核潛艇和美國俄亥俄級核潛艇為代表的巨型戰略核潛艇,幾乎都具備"一艇滅一國"的強大威力。而最近俄羅斯核潛艇亮出的新絕招不但讓美國海軍嘆為觀止,也讓整個美國政府為之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