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模式」的小熊電器要IPO 下文呢?

2021-01-09 中國家電網

  昨天縱觀家電網購市場,網際網路電商紅利期著實孕育出大量電商品牌:奧克斯空調、小狗吸塵器、奧馬冰箱,以及今天要說的小家電企業小熊電器,無一例外都是中國電商紅利的最大受益者。

  趕上電商發展紅利,創立13年的小熊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依靠線上渠道,在近幾年實現業績快速增長,而隨著業績膨脹與盈利能力提升,這家以酸奶機起家的小家電品牌開始將目光瞄準資本市場,意欲藉助資本力量搶佔家電行業更大的市場份額。

  2018年6月份,小熊電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在證監會網站披露,擬赴深圳證券交易所公開發行不超過3000萬股,IPO保薦機構為東莞證券。2018年9月份,小熊電器提交IPO招股書,招股書中陳述了2015年以來公司的營業情況與投資風險提示。

  時至今日,時間過去8個月左右,關於小熊電器IPO的最新消息並無下文。不知是證監會的問題回答不了?還是其重營銷輕研發模式無法獲得資本市場認可?又或是層出不窮的產品質量問題還在被消費者詬病?

  營收九成來源線上渠道成最大限制

  成立於2006年的小熊電器,其產品主要專注於創意小家電領域,包括酸奶機、電熱飯盒、煮蛋器、電蒸鍋、豆芽機、電燉盅等,據了解其用戶已經超1500萬。

  銷售模式上,小熊電器的產品主要通過線上經銷、電商平臺入倉和線上直銷方式在天貓商城、京東商城、唯品會、蘇寧易購等主流電商平臺和拼多多、平安好醫生等新興電商平臺進行銷售。小熊電器的招股書也顯示,公司與天貓商城、京東商城、唯品會和蘇寧易購等主流電商平臺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受益於近幾年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及網際網路高效率、低成本以及倉儲物流技術等的便利、快捷優勢,小熊電器業績增勢明顯。從其招股書也能看出,小熊電器對線上渠道有著重度依賴。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以及2018年上半年,小熊電器的營收分別為7.25億元、10.54億元、16.47億元、9.18億元。線上銷售收入分別為 6.4億元、9.6億元、15.1億元和 8.3億元,佔主營收的比例分別為 88.61%、91.60%、91.93%和 90.58%。

  電商流量紅利、網際網路紅利本質上還是人口紅利,主要特徵是中國網際網路用戶、移動網際網路用戶的飛速增長。當中國網民規模的增長空間遇到「天花板」,電商紅利自然也會遭遇「天花板」。天貓消費電子事業部供應鏈運營專家衡大表示,流量紅利最近幾年已經慢慢下來,遇到瓶頸了。

  小熊電器明顯也意識到這一點,故而開始布局線下,以完善銷售渠道。招股書稱,報告期內,小熊電器逐步發展線下經銷商,甚至布局出口銷售。但遺憾的是,從小熊電器正在進行的線下銷售渠道可以看出,其並未打入主流家電的營銷圈子。銷售方式主要是經銷商買斷公司產品,再在商超、藥店、麵包店和加油站等場所進行最終銷售。

  小熊電器也表示,公司線下渠道拓展是存在風險的。能否有效發展經銷商以及對經銷商能否持續有效管理是一大問題;另外,若不能有效提供管理支持,則可能出現線下渠道拓展滯後、部分經銷商銷售業績不佳或其經營活動有悖於公司品牌宗旨等問題。

  從招股書內容進一步挖掘,2015年至2017年小熊電器的銷售情況不難看出,其線下推廣效果微乎其微。線下銷售遠不及線上,這也使得其線下及出口銷售佔比逐年萎縮,從2015年的11.39%下降至2017年的8.07%,2018年上半年線下及出口銷售佔比為9.42%,其中線下佔比為6.19%。有分析認為,小熊電器為快速做大規模、衝刺IPO,可能會繼續削弱線下實體渠道。

  家電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網際網路電商網購紅利快速消失,小熊電器如果還是遲遲無法進入全國主流市場、主流渠道,以及主流品類競爭,無疑只能處在「有卻不大」的泥潭中,將面臨來自巨頭們的快速蠶食和擠壓。

  作為網際網路品牌、主打創意小家電的小熊電器,著實存在兩方面的隱憂。其一,小熊電器渠道過於單一,增長空間有限。目前大家電品牌沒有發力小家電市場,如果一旦發力,也會擠壓小熊電器的生長空間。另外,創意小家電的定位更像一個宣傳噱頭,從消費者和行業來說,沒有創意家電這個定義。所有的家電都有非常明確的使用價值和用途。如果小熊電器做創意家電,要深入研究消費者需求,要有很好的技術研發和沉澱,而不是外形方面的萌寵。

  產品質量屢被詬病 何時能「走心」?

  對於網際網路品牌,外界的刻板印象多是價格低、質量差,這一點小熊電器也沒能逃開魔咒。記者查詢小熊電器在京東等電商平臺的旗艦店發現,不少消費者對小熊電器產品的質量表示不滿。

  一位購買小熊YSH-B18T1養生壺的用戶在京東留言稱,剛剛1個月水壺就裂開了,並曬出裂開的圖片為證,還有用戶評論稱「到家壺就碎了,還沒有配件」,關於該產品的共性評論還包括「第一次燒水就糊底」、「稍微用久便會生鏽且有味」等。

  另有購買小熊LLJ-B12K1料理機的相關用戶吐槽:「蘋果和梨都打不動,切碎了都不行,果然價格決定質量」、「買來用了幾次幾次就冒煙」、「噪音太大,轉速還不夠」。

  此外,記者在搜索微博相關評論時也看到,網友對小熊電器產品質量的吐槽不在少數,有網友艾特小熊電器稱,「小熊加溼器打開以後家裡的PM2.5已經增加到了200多,甲醛指標已經到了0.46,嚴重超過了國家規定的0.1的標準,請問這是小熊加溼器的質量問題嗎?」並配以操作視頻為證。

  網友W-RH-L控訴小熊電器產品,「希望小熊電器不要把錢花費在明星代言上,下下功夫提升一下產品質量。養生壺買了一個多月,就莫名其妙的壞了,一生黑。」

  如果說用戶差評可以強凹成「個例」或「意外」,那麼在質監局的檢測中多次「上榜」,小熊電器或許就該反省一下自身問題了。

  2014年,小熊麵包機型MBJ-A10H1被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查出電器非正常工作的問題。

  2015年,西安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布的二季度液體加熱器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中,30個批次受檢產品有6個批次不合格,其中就有小熊電器的酸奶機。質監局指出,出現問題的產品有兩種原因:一是企業選用了不合格的產品元件。二是未能按照CCC產品管理的要求做到批批產品出廠檢驗,沒能及時發現不合格的產品,暴露出了企業內控環節把控不嚴的問題。

  2016年,江蘇省質監局委託蘇州市質量技術監督綜合檢驗檢測中心對電飯煲產品進行監督抽查和風險監測,小熊電器型號為DFB-A20Y1的智能電飯煲因騷擾功率被列為不合格產品。

  2017年,在北京市工商局公布的流通領域小家電質量抽查檢驗結果中,小熊電器型號為DGJ-C608的蛋糕機因標誌和說明、結構不合格而上黑榜。

  2018年9月中旬,證監會官網發布《小熊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在反饋意見中,證監會對小熊電器的經銷模式、關聯關係、毛利率、股權代持、專利、市場推廣費等事宜進行詢問。其中,證監會要求小熊電器說明是否涉及虛假交易、產品質量、產品信息發布違規、虛假宣傳、是否存在糾紛或潛在糾紛等事宜;並要求其說明前十大客戶的最終銷售情況,是否實現真實銷售等情況。

  時至今日,記者並未在網上查詢到小熊電器對於證監會反饋意見的最新解釋或說明。不過關於其屢被詬病的產品質量問題,或許可以從小熊電器的「輕模式」運作中挖掘一二。

  「輕模式」長此以往可還行?

  招股書顯示,2015年到2018年上半年,小熊電器品牌宣傳費用一直居高不下且呈逐年遞增之勢。報告期內,小熊電器的品牌宣傳費用分別為 1984 萬元、3552萬元、8781萬元和 4293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 2.74%、3.37%、5.33%和 4.68%。小熊電器表示,隨著公司銷售渠道的不斷擴展,未來公司將進一步加強「小熊」品牌宣傳力度,品牌和產品推廣的範圍與方式也會增加。公司將通過戶外廣告、明星代言、網際網路新媒體等推廣方式推廣「小熊」品牌,公司市場推廣費用將持續增長,甚至可能超過銷售收入的增長幅度,對公司的經營業績存在一定影響。

  再來看研發投入,與營銷上「大手筆」支出所不同的是,小熊電器的研發費用支出在當期營收中的佔比一直都不足2%。有錢請代言沒錢做研發的消費行業特性,在小熊電器身上也表現得較為明顯。2015年、2016年、2017年以及2018年上半年,小熊電器用於研發投入的費用分別為992萬元、1653萬元、2508萬元、1695萬元,佔營業收入比重為1.37%、1.57%、1.52%、1.85%,甚至還沒有營銷投入的一半。

  對比同行,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這四年,九陽股份的研發投入佔當期營收比重分別為2.95%、2.97%、3.68%、3.64%;蘇泊爾的研發投入佔當期營收比重分別為2.88%、2.95%、2.71%、2.62%;愛仕達的研發投入佔當期營收比重分別為3.86%、4.09%、4.23%、4.56%;新寶股份的研發投入佔當期營收比重分別為2.95%、3.00%、3.28%、3.26%。從中可以看出,小熊電器的研發投入低於行業水平,甚至不足行業的一半。

  對研發的輕視程度在小熊電器公司員工情況中也可得以窺見。記者在其招股書中看到,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小熊電商共有員工 2371 人,其中1644人系中專及以下學歷,佔比70%左右,主要都是生產人員,兩千多人中僅有9人是碩士以上學歷。如此帶來的後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在小熊電器宣稱擁有的369項專利中,有231項為外觀專利,僅有10項為發明專利。

  有評論認為,這種不鍛造核心技術能力,一味注重銷售額增長的「輕模式」意味著如果不能在一段時期內推出適合市場的產品,小熊電器的經營就有可能遭遇風險,其IPO進程堪憂。

  「小家電產品的歷史遠不如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大家電悠久。」有業內人士從整個小家電行業的發展路徑進行點評,這也就意味著小家電品牌的發展還不夠成熟,產品不合格問題頻發,一些公司為了眼前的利益過於注重產品的營銷而非研發。長遠來看,這些公司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堪憂的。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董虹也表示,在網際網路普及的當下,營銷的確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作為家電製造企業,研發才是立足的基石,若「重營銷,輕研發」,長此以往,小熊電器將可能面臨市場份額萎縮的風險,畢竟消費者要買的是質量,並非明星的「臉蛋」。

相關焦點

  • 小熊電器質量怎麼樣?
    時間:2020-01-10 15:02:14 瀏覽:1次 電器品牌在市場上是非常多的,我們平時常常聽到的都是格力電器、海爾電器等,其實還有很多的電器品牌的產品也都非常的不錯,比如:小熊電器,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小熊電器,如果沒有
  • 小熊電器:消費式家電的爆發邏輯
    小熊電器,或者說國內小家電行業,已經不能用傳統製造業的邏輯去理解:過去的製造業無疑是以產品為驅動,而現如今小家電的玩法則是開始以用戶體驗為出發點、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是一種「服務類製造業」,與消費行業的商業模式和打法高度接近。小熊電器的高回報並非孤例,北鼎股份和新寶股份(主打品牌摩飛)無論是在資本回報還是市場的反響也成為小家電新品牌的代表。
  • 「萌系教主」小熊電器簡析
    相比於九陽股份、蘇泊爾等競爭對手,小熊電器在初創階段便「劍走偏鋒」,選擇了酸奶機這種廚房小家電市場中的長尾品類。其創始團隊特別擅長在細分場景裡挖掘消費者的需求,並結合品牌調性與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以此引爆整個市場。這種「以小見大」的產品理念,已經成為了小熊電器這家企業的「DNA」,它引領著小熊電器在這個年輕化、圈層化、網際網路化的時代裡,不斷孕育出迎合年輕人口味的「萌產品」。
  • 小熊電器:「消費式家電」的爆發邏輯
    小熊電器,或者說國內小家電行業,已經不能用傳統製造業的邏輯去理解:過去的製造業無疑是以產品為驅動,而現如今小家電的玩法則是開始以用戶體驗為出發點、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是一種「服務類製造業」,與消費行業的商業模式和打法高度接近。
  • 小熊電器,「網紅」還能紅多久
    這年頭,誰的辦公桌上還沒配備一款養生壺呢?燒水煮茶,熬粥煲湯,「打工人」妥妥的續命神器。此外,酸奶機、破壁機、三明治機、空氣炸鍋、掃地機器人……也成功收割了一茬又一茬精緻懶宅。相對於冰箱、彩電、空調、洗衣機等大家電,上述產品是專為年輕人量身打造的小家電新萌物種。
  • 廚房好搭檔小熊電器給你答案
    這樣的廚房神器,怎麼能不「拔草」呢?但是在選購和面機時,市面上琳琅滿目的產品容易讓人看花了眼。那到底和面機哪個牌子好,下文自見分曉。     圖:小熊和面機HMJ-A50B1  小熊和面機    和面機哪個牌子好?不得不提小熊電器。
  • 研發售後拖業績「後腿」 小熊電器路向何方?
    針對上述問題,《華夏時報》記者致電致函小熊電器董秘辦,但截至發稿尚未回復。  研發投入佔比過低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認為,小熊電器產品質量屢屢出現問題,一定程度上與其重研發輕營銷有關。  梳理小熊電器的發展歷程,其品牌產品品控一直是一大難題。
  • 研發投入佔比過低 小熊電器售後服務頻遭投訴
    研發投入佔比過低 小熊電器售後服務頻遭投訴 來源:華夏時報 • 2020-10-20 11:15:36 10月13日晚,小熊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小熊電器
  • 小熊電器,是熊還是牛?
    目前,小熊電器市值近200億元。更為難得的是,2020年1-9月份繼續實現業績預增,淨利潤達到3.017億元至3.352億元,同比上升80%至100%,10月29日小熊電器將正式披露2020年第三季度業績。從這個角度看,小熊確實很牛。
  • 代工廠商「小而散」小熊電器質量與規模的平衡難題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在2019年依靠單一大客戶創收超過3成後,小熊電器在今年一季度營收逆勢增長17.32%。但以往被詬病的質量問題仍未明顯改觀。在質量問題頻現背後,則是其規模快速擴張而被動選擇代加工模式生產,但代工廠商都規模較小且承接加工份額分散帶來隱患。 記者就小熊電器目前的代工廠商選擇標準等相關問題致電致函小熊電器,截至發稿日未收到回復。
  • 小熊電器:創意驅動型企業,價值幾何?
    6月23日,小熊電器PE為60.9其PEG=2.18,處於一個高估值、高風險區域。同時參考PB,其PB也處於一個2倍的行情,分析來看公司是一個好公司,但其目前股價偏高。生活小家電其產品目前為加溼器,19年佔總營收比為14.21%,增速較18年大幅提高為30.38;而小家電佔比不到1%僅0.70%,但快速增加其19年增速達到了1533.33%1.4 銷售模式小熊電器其產品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對外銷售,目前以線上銷售為主,其佔比在90%以上。
  • 小熊電器:大數據引領創新,融入年輕人生活
    但小熊電器實現逆勢增長,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7.31%,淨利潤同比增長83.66%。小熊電器靚麗的數據,與其「創意小家電+網際網路」的發展模式密不可分。從小家電細分品類起家,小熊電器依託網際網路精準對接客戶需求,不斷創新品類和功能,逐漸佔據年輕消費者的「購物車」。
  • 蒸發72億,1年暴漲5倍的小熊電器「熊」了?
    (小熊電器股價走勢截圖,前復權)隨著小熊電器股價的持續下跌,市場關於小熊電器是否估值太高、市值存在泡沫,小熊所定位的「創意小家電」本質上是一種偽需求,以及重營銷輕研發、每年100款新品研發的質量不高的討論越來越多。
  • 小熊電器:公司有開發「小熊電器服務」微信小程序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2月1日訊,有投資者向小熊電器(002959)提問, 小熊應該開發一個微信小程序,裡面有各種食譜,或者機器的使用方式,還可以宣傳小熊的品牌理念,深刻綁定用戶,讓用戶感到溫暖舒心,讓用戶感覺到小熊的溫暖
  • 電火鍋化身智能小廚,小熊電器飲食無憂
    如今在小型電器行業,智能化的應用也愈發普及。小熊電器品牌就緊跟社會潮流,進行了系列創新性研發設計工作,推出了全新的智能化電火鍋DRG-B10E1,讓你化身智能小廚,輕鬆解決一個人的飲食難題。(圖:小熊電器電火鍋DRG-B10E1)小熊電火鍋: 智能化升級,微電腦操控體系健全智能化操作的實現意味著人們將會擁有更加簡單的操作模式,而就小型電火鍋而言,有了智能化的作業系統
  • 財說|打蛋器熱賣,小熊電器一季度業績大增超80%
    重銷售輕研發標籤難摘凡事都有硬幣的另一面。小熊電器這種增長勢頭持續性如何?首先,電商品牌對線上渠道的嚴重依賴是把「雙刃劍」。儘管在一季度,小熊電器因線上優勢而躲過一劫。但由此帶來的抗風險能力弱,營收季節波動性極強,業績明顯受電商導流、平臺佣金政策等制約的風險因素不容忽視。
  • 小熊電器如何擔起"家電股價第1高"
    縱向來看,小熊電器在A股上市整8個月。4月23日的收盤價相比其34.25元發行價漲幅高達171%。事實上,小熊電器去年8月23日在A股首日掛牌交易時,41.1元的開盤價相較發行價已經上漲20%。但伴隨小熊電器股價的上漲,小熊電器的股東人數正在變少,這意味著其流通股份正日益集中。
  • 初入母嬰市場的小熊電器能否迎來品牌新升級?
    憑藉著酸奶機在小家電市場上市的小熊電器,這些年的確走出了屬於自己的「創意小家電+網際網路」新模式。據相關財報顯示:2019年,小熊電器營業收入26.92億元,同比增長31.92%;淨利潤2.60億元,同比增長40.08%。據悉,小熊電器在進入電商平臺前,一直以來主要是靠線下渠道進行產品銷售,此外也有禮品渠道。
  • 小熊電器股價上漲「受阻」:低研發、高投訴暴露短板
    根據小熊電器公布的2020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7.17億元,同比增長44.5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54億元,同比增長98.93%。 似乎,對於一家以「創意小家電+網際網路」為經營模式的企業來說,小熊電器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 小熊電器:家電板塊一大黑馬 受益長尾效應今年以來漲幅奪冠
    連線背景目前A股家用電器板塊上市公司有45家,小熊電器雖是去年8月新登陸的上市公司,但從淨利潤增速、市場關注度、股價漲幅等多維度來看,小熊電器領跑整個板塊。公司今年發展重點是多方面的,如渠道、製造、品牌、研發等方向,小熊電器會逐步完善與提升公司的運營效率。問:小熊電器像電飯煲、電烤箱、淨化器等小家電品種很多,公司今年有哪些新研究品種呢?或者說,公司每年大致研究多少款品種呢?答:研發新品種是持續的過程,公司都不會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