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網絡上不斷有人發出感慨,郭德綱的相聲怎麼越來越不耐聽了。還有更狠的,乾脆說越來越無聊了。
這些人裡不乏捧郭德綱十幾年的老粉絲,他們中也有不少人哀嘆,老郭這相聲是越來越水了。
實事求是講,郭德綱的相聲近些年來確實出現了大滑坡,具體表現在相聲碎片化、同質化和注水化。開句玩笑說,他那些相聲光聽前半部分,你都聽不出來他說的是哪一段。千篇一律的墊話,永恆不變的老於家,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小笑話集錦,反正是沒一個整塊活。甚至於連單口相聲裡的閒白,內容都差不多。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有人說是因為他忙不過來,這只是表面現象,也有人說是他生活好了,沒有動力了,也有人乾脆說他是江郎才盡。
筆者認為,老郭的相聲之所以越來越水,到底是養尊處優還是江郎才盡呢,其原因無怪乎以下五點:
一、沒精力
顯而易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又是主持又是綜藝,又是商演又是唱戲,郭德綱相聲以外的精力使用太多了。
不過,這個肯定不是主要原因,他走紅早期比現在還忙,連場打官司都沒耽誤說相聲,搞綜藝總比打官司省事吧。
二、沒動力
也就是大家說的養尊處優慣了,沒有來自生存的壓力了,也就缺乏更上一步的動力了。
人的動力大體就來自兩個地方,生存的壓力和理想的動力,郭德綱生存的壓力沒有了,生活幸福了,貌似他沒有什麼重振傳統相聲的理想了,自然動力不足。
三、沒生活
這是一個很多人容易忽視的問題,以前郭德綱的相聲耐聽,很大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傳統相聲說的不錯,而是因為他的相聲裡有生活,容易得到觀眾的共鳴,早年主要捧他的並不是以老年人為主,而是中生代白領和大學生居多,他那些來自於生活中小人物的悲催和自嘲,是這些人喜聞樂見的。
現在的郭德綱,早就脫離群眾很遠了,他享受著「郭班主」「郭教主」「郭大師」的美譽,再也體會不到人間的疾苦,自然其作品只能在于謙家人身上打轉。
馬季先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敏銳地發現過這種問題,當時他的一些徒弟每天熱衷於走穴賺錢,脫離了群眾和生活,導致作品質量下降。馬季曾苦口婆心勸他們,哪怕你搬個馬扎坐在胡同口觀察一下大街上的人呢,看看他們騎什麼車穿什麼衣服呢。
郭德綱這種脫離生活的現象出現較早,從2012年那次抄襲別人的段子被全網聲討開始,筆者就發現他似乎只能從網絡上找靈感了。
四、沒監督
上文說到馬季教導徒弟,雖然有些徒弟不一定真按他說的去做,但對於那些徒弟來說,至少在自己成名後還有個師父能時時刻刻監督自己提點自己。
而郭德綱,目前似乎已經沒有了這樣的師父,楊志剛早就不聯繫了,乾爹範振鈺去世了,另一位乾爹廉春明貌似也不怎麼來往了,唯一一個長輩石富寬也是上了年紀而且為人低調。其他相聲前輩如馬志明,似乎也沒什麼互動。
沒有了來自師父長輩的監督同時,郭德綱還沒有了來自於觀眾的監督。
早年的德雲社觀眾都是老聽戶,這些人是很會挑毛病的,真的是你練少了,觀眾就能知道,曾有觀眾跑到後臺給演員提意見,那時候郭德綱基本上都是虛心接受。
現在不同了,那些老聽戶早被嗚嗷嗚嗷的德雲女孩嚇跑了,而這些新粉絲別說監督了,在她們眼中,偶像甭管說啥都是真理,談何監督。
另外,郭德綱似乎也不像以前那麼謙虛,曾有粉絲給他的徒弟提意見,結果郭德綱不僅不感謝觀眾,反而諷刺人家。這樣一來,他的耳邊就只剩下阿諛了。
五、沒文化
這麼說可能很多人會跳起來反駁,郭老師多有文化啊,你看經常在社交平臺上四六八句的整,文化造詣多高啊。
這麼說吧,郭德綱平常所展示的那些所謂的「文化」,不如換個詞,叫知識碎片。其實說白了,就是經常上網,將對自己有用的東西摘下來,然後換一個稍顯有文化的樣子重新發布出去,這是一種「聰明」的拿來主義,也是郭德綱歸納總結和表達能力比較強的表現。其實那些四六八句對於一些喜歡文言的高中生來說都不算難事。
同時,歸納總結和表達能力強恰恰是相聲演員的特長,這和傳統意義上的「有文化」還是有所區別的。老郭展現的更像是他的聰明而不是文化。
聰明勁兒,可以保障一個人發展的底限,而文化水平,則是決定一個人發展的上限,所以才有「拼到最後就是拼文化」的說法。
郭德綱的相聲,包括德雲社的大部分相聲,之所以說了那麼多卻連能傳世的名段都沒幾個,就是因為相聲作品的格調始終上不去,格調上不去的原因很重要一點就是因為演員的文化底蘊不夠,就無法將作品層次上升一個境界。其實這也不光是德雲社的問題,也是整個相聲界存在的問題。
對了,如果讀者覺得「沒文化」三個字太刺眼,也可以換成「沒文化底蘊」,這就是阻礙郭德綱和德雲社發展的最大問題,雖然郭德綱聰明地偷換了概念,將自己創作不出精品相聲歸咎於「相聲應該先搞笑」並且賺足了粉絲和利益,但這種指導思想也導致了德雲社和郭德綱在相聲史上註定會碌碌無為。
綜上,其實郭德綱的年齡對比相聲前輩和同行們來說也不算大,他出生於1973年,到2020年才47歲,這個年齡對於大多數相聲藝人來說即使已經過了創作的黃金期,但也處在表演能力的巔峰期。郭德綱的老底肯定還在,就看他還想不想正兒八經地給觀眾說相聲了。
2005年和2006年說的那些話,言猶在耳,但對於商人來說,不忘初心,確實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