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說郭德綱的相聲不好聽了,是他養尊處優還是江郎才盡

2020-12-21 相聲小品電影電視

近幾年來,網絡上不斷有人發出感慨,郭德綱的相聲怎麼越來越不耐聽了。還有更狠的,乾脆說越來越無聊了。

這些人裡不乏捧郭德綱十幾年的老粉絲,他們中也有不少人哀嘆,老郭這相聲是越來越水了。

實事求是講,郭德綱的相聲近些年來確實出現了大滑坡,具體表現在相聲碎片化、同質化和注水化。開句玩笑說,他那些相聲光聽前半部分,你都聽不出來他說的是哪一段。千篇一律的墊話,永恆不變的老於家,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小笑話集錦,反正是沒一個整塊活。甚至於連單口相聲裡的閒白,內容都差不多。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有人說是因為他忙不過來,這只是表面現象,也有人說是他生活好了,沒有動力了,也有人乾脆說他是江郎才盡。

筆者認為,老郭的相聲之所以越來越水,到底是養尊處優還是江郎才盡呢,其原因無怪乎以下五點:

一、沒精力

顯而易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又是主持又是綜藝,又是商演又是唱戲,郭德綱相聲以外的精力使用太多了。

不過,這個肯定不是主要原因,他走紅早期比現在還忙,連場打官司都沒耽誤說相聲,搞綜藝總比打官司省事吧。

二、沒動力

也就是大家說的養尊處優慣了,沒有來自生存的壓力了,也就缺乏更上一步的動力了。

人的動力大體就來自兩個地方,生存的壓力和理想的動力,郭德綱生存的壓力沒有了,生活幸福了,貌似他沒有什麼重振傳統相聲的理想了,自然動力不足。

三、沒生活

這是一個很多人容易忽視的問題,以前郭德綱的相聲耐聽,很大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傳統相聲說的不錯,而是因為他的相聲裡有生活,容易得到觀眾的共鳴,早年主要捧他的並不是以老年人為主,而是中生代白領和大學生居多,他那些來自於生活中小人物的悲催和自嘲,是這些人喜聞樂見的。

現在的郭德綱,早就脫離群眾很遠了,他享受著「郭班主」「郭教主」「郭大師」的美譽,再也體會不到人間的疾苦,自然其作品只能在于謙家人身上打轉。

馬季先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敏銳地發現過這種問題,當時他的一些徒弟每天熱衷於走穴賺錢,脫離了群眾和生活,導致作品質量下降。馬季曾苦口婆心勸他們,哪怕你搬個馬扎坐在胡同口觀察一下大街上的人呢,看看他們騎什麼車穿什麼衣服呢。

郭德綱這種脫離生活的現象出現較早,從2012年那次抄襲別人的段子被全網聲討開始,筆者就發現他似乎只能從網絡上找靈感了。

四、沒監督

上文說到馬季教導徒弟,雖然有些徒弟不一定真按他說的去做,但對於那些徒弟來說,至少在自己成名後還有個師父能時時刻刻監督自己提點自己。

而郭德綱,目前似乎已經沒有了這樣的師父,楊志剛早就不聯繫了,乾爹範振鈺去世了,另一位乾爹廉春明貌似也不怎麼來往了,唯一一個長輩石富寬也是上了年紀而且為人低調。其他相聲前輩如馬志明,似乎也沒什麼互動。

沒有了來自師父長輩的監督同時,郭德綱還沒有了來自於觀眾的監督。

早年的德雲社觀眾都是老聽戶,這些人是很會挑毛病的,真的是你練少了,觀眾就能知道,曾有觀眾跑到後臺給演員提意見,那時候郭德綱基本上都是虛心接受。

現在不同了,那些老聽戶早被嗚嗷嗚嗷的德雲女孩嚇跑了,而這些新粉絲別說監督了,在她們眼中,偶像甭管說啥都是真理,談何監督。

另外,郭德綱似乎也不像以前那麼謙虛,曾有粉絲給他的徒弟提意見,結果郭德綱不僅不感謝觀眾,反而諷刺人家。這樣一來,他的耳邊就只剩下阿諛了。

五、沒文化

這麼說可能很多人會跳起來反駁,郭老師多有文化啊,你看經常在社交平臺上四六八句的整,文化造詣多高啊。

這麼說吧,郭德綱平常所展示的那些所謂的「文化」,不如換個詞,叫知識碎片。其實說白了,就是經常上網,將對自己有用的東西摘下來,然後換一個稍顯有文化的樣子重新發布出去,這是一種「聰明」的拿來主義,也是郭德綱歸納總結和表達能力比較強的表現。其實那些四六八句對於一些喜歡文言的高中生來說都不算難事。

同時,歸納總結和表達能力強恰恰是相聲演員的特長,這和傳統意義上的「有文化」還是有所區別的。老郭展現的更像是他的聰明而不是文化。

聰明勁兒,可以保障一個人發展的底限,而文化水平,則是決定一個人發展的上限,所以才有「拼到最後就是拼文化」的說法。

郭德綱的相聲,包括德雲社的大部分相聲,之所以說了那麼多卻連能傳世的名段都沒幾個,就是因為相聲作品的格調始終上不去,格調上不去的原因很重要一點就是因為演員的文化底蘊不夠,就無法將作品層次上升一個境界。其實這也不光是德雲社的問題,也是整個相聲界存在的問題。

對了,如果讀者覺得「沒文化」三個字太刺眼,也可以換成「沒文化底蘊」,這就是阻礙郭德綱和德雲社發展的最大問題,雖然郭德綱聰明地偷換了概念,將自己創作不出精品相聲歸咎於「相聲應該先搞笑」並且賺足了粉絲和利益,但這種指導思想也導致了德雲社和郭德綱在相聲史上註定會碌碌無為。

綜上,其實郭德綱的年齡對比相聲前輩和同行們來說也不算大,他出生於1973年,到2020年才47歲,這個年齡對於大多數相聲藝人來說即使已經過了創作的黃金期,但也處在表演能力的巔峰期。郭德綱的老底肯定還在,就看他還想不想正兒八經地給觀眾說相聲了。

2005年和2006年說的那些話,言猶在耳,但對於商人來說,不忘初心,確實很難。

相關焦點

  • 很多已經「失傳」的傳統相聲,為何郭德綱會說?令人費解!
    一次採訪中,郭德綱說過,那些傳統相聲都是他從各處文獻,老師傅等渠道整理出來的。解放後,文藝界有一股拋棄傳統相聲改說新相聲的潮流,所以造成很多珍貴的傳統相聲資料面臨失傳或已經失傳。郭德綱不少經典的段子其實都是脫胎於傳統相聲,必需承認郭德綱為傳統相聲的保存和傳承做出了很大貢獻。
  • 郭德綱事業如日中天,卻總說主流相聲界排擠他,這是又為什麼呢?
    不管是和主流相聲界的對抗,還是與昔日愛徒的罵戰,郭德綱應對的態度都不僅強硬,還非常積極。其實一開始網上黑他的人還是挺多的,一般這種性格擰巴的人都不太容易得到別人的理解。尤其是「聖母婊」太多了,他們不管事情的經過是什麼,總是喜歡用「你就不能退一步嗎」這種話對他人進行道德綁架。
  • 郭德綱與姜昆,江湖與廟堂的歷史「悲劇」
    姜昆又巧妙的將電視相聲的精髓貫徹,覺有時代諷刺意味的相聲前赴後繼地打在大眾心中,歌功頌德的電視相聲確實讓姜昆領先所有人一步,但是如今回望,能在大眾心中存留的作品還是他針砭時弊的作品《電梯奇遇》、《虎口遐想》等。
  • 燒餅戴個耳釘說相聲被人批不合適,對此郭德綱說燒餅戴耳釘,是我...
    有人曾指責郭德綱徒弟燒餅戴個耳釘說相聲不合適,對此郭德綱說:「燒餅戴耳釘,是我特許的!」不過這還是讓人感覺這已經不像傳統意義上的藝人了。可是相聲大家馬三立九十多歲戴個眼鏡上臺,不是也沒人說什麼?因此「規矩是人定的,也是人改的。」
  • 嶽雲鵬沒有相聲天賦,為何郭德綱會力捧他呢,因為了解,所以懂得
    要說現在的嶽雲鵬也算是耳熟能詳,小有名氣,更收穫了很多支持自己的小粉絲!但其實小嶽嶽出道前也是非常不招人待見了,當時郭德綱同意提拔小嶽嶽也是因為實在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了!小嶽嶽剛開始在德雲社一直都屬於陪考生,從未拜過師傅,本身也並沒有突出的相聲天賦,所以很多人都看不起這個愣頭青,不知道他存在的意義是啥!!
  • 臺下說哭觀眾,後臺聽哭于謙,那是郭德綱說過極特殊的一段相聲
    侯耀文、石富寬八十年代的相聲《糖醋活魚》當中,一開頭侯耀文就說到,他一聽馬季、高英培他們的相聲就哭。為什麼呢?原來對於在海外遊子來說,能聽到中國話說出的相聲,思鄉之情就油然而生,因此也就馬上哭了出來。這當然有誇張的成分在,不過確實有些相聲作品,是把觀眾說哭過的。
  • 為什麼郭德綱的相聲那麼受歡迎?
    那麼相信大家會毫不猶豫的說出一個人的名字來,那就是郭德綱!郭德綱從小學藝獻藝,要說真正爆紅,應該是2005年。那時候德雲社已經創辦好多年了,從2005開始,老郭的相聲音像光碟遍布大街小巷的銷售點(那時候網絡還不發達)。當時就在想:「已經是小品的時代了,相聲都瀕臨淘汰了,怎麼突然又火起來了呢?」帶著這個疑問聽了郭德綱于謙的相聲,從那開始就一發不可收拾,多年來幾乎聽遍了他們所有的段子。
  • 苗阜:會說相聲嗎?郭德綱:承讓,我會一點,主要是靠同行的襯託
    雖然苗阜王聲的相聲水平也不錯,但是跟郭德綱于謙比起來也是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可以這麼說,單純的就相聲技術而言,苗阜王聲的相聲水平在郭麒麟閻鶴祥這對搭檔的伯仲之間。如果在換個思考的角度,從相聲歷史傳承的價值角度看,苗阜王聲的水平和郭德綱于謙比起來差距更大。
  • 過得剛好:郭德綱的相聲江湖
    翻完了郭德綱的《過得剛好》,書名諧音他的名字,郭德綱。過得剛好,郭德綱好。這本書,無意之間翻到的,此書的編輯寫的一篇廣告,吸引了我。他說,之前在一個小城市打拼,生活潦倒,天天帶著耳機,聽郭德綱的相聲,鼓舞了自己的鬥志,現在成為了一名編輯。很多人留言,說他寫得不好,不像是書評,甚至讓他寫寫自己的勵志故事,覺得蠻有意思,就找來了這本書。這本書,很多文章,其實是郭德綱自己寫的,不同時間的文章的集合,有的甚至是微博文字。
  • 于謙說郭德綱隨便寫八個字,就可以說出一個段子,這得是什麼境界
    不過有網友卻因為曲目問題產生了疑惑:「他是不是寫不出什麼經典段子了,所以只能說老段子?」不到五十歲的郭德綱還不至於「江郎才盡」,于謙老師就曾親口回應過這類質疑。於娘娘十分肯定郭德綱的才華,不然也不會和他搭檔了整整二十年,他曾讚賞說:「郭德綱隨意寫出八個字,就可以說出一個段子。」這得具有什麼樣的實力、多高的境界才能達到?
  • 和嶽雲鵬比長相,和郭麒麟比身高,郭德綱徒弟燒餅直言"德雲社何來...
    郭德綱此前曾在《笑傲江湖》等喜劇節目多次捧他這位兒徒,依然沒有大紅大紫。 燒餅本身是個好的相聲演員,但是沒有個人的特色。像嶽雲鵬耍賤賣萌、張雲雷長得帥唱歌好聽、張鶴倫是德雲社的創作天才...
  • 2005年的郭德綱什麼樣?相聲大賽明星展演,曲協大佬臺下開顏
    郭德綱說相聲有句經常說的話:「說點兒電視上不讓播的」,可事實上老郭可沒少上過電視,而且他能在電視上說的相聲也不是沒有,而且還都很經典。比如,2005年年底,郭德綱有兩段經典相聲就上了北京衛視,一段是《我要幸福》,另一段則是《西徵夢》。這可是老郭在當年最走紅的段子。
  • 相聲名家演出忘詞,再次應驗郭德綱名言:相聲藝術家是熬出來的!
    我想大家都知道,郭德綱和主流相聲圈一直不對付,主流相聲認為郭德綱離經叛道,郭德綱看不起主流相聲的虛偽。當年郭德綱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表示相聲藝術家是熬出來的。然而就在前段時間發生一件事生,再次應驗了這件事。
  • 郭德綱為了找傳統相聲《張雙喜捉妖》,曾遍訪平津的相聲名家
    郭德綱為了找傳統相聲「八大棍」之一的《張雙喜捉妖》,曾遍訪平津的相聲名家,終究無果。後來在無意間得知西安的相聲前輩鄭文喜先生有《張雙喜捉妖》的孤本,二人取得聯繫後,沒想鄭文喜先生不久就病逝,這事也被擱置下來。
  • 德雲社為何急於捧火秦霄賢 郭德綱如今的困難!原來只有他能解決
    德雲社為何急於捧火秦霄賢,郭德綱如今的困難!原來只有他能解決 相聲這個行業,在 很久之前就分為了兩大門派,第一就是以姜昆為代表的主流派,第二個就是以郭德綱和德雲社為代表第的所謂「非主流」。
  • 嶽雲鵬稱上春晚說相聲會緊張,怕出錯,郭德綱稱時間會卡到每一秒
    嶽雲鵬說,站在央視春晚的大舞臺上,心裡需要承受的東西太多。尤其是語言類節目,十幾分鐘不能有瑕疵,這是他和孫越比較緊張的一件事。嶽雲鵬還表示,他和孫越在舞臺上都習慣了,逗來逗去。但站在春晚舞臺上,要嚴格按照春晚相聲的那個詞來說,就會比較緊張。
  • 郭德綱的外甥身高一米九,人稱德雲權志龍,現在帥哥都去說相聲了
    所以相聲演員的這種形象也已經是深入人心了,這也是很多觀眾心中的印象。但是現在,我很懷疑現在長得好看的都去說相聲了。因為張雲雷,孟鶴堂的大火,大家看到了不一樣的相聲演員。原來相聲演員還是有長得很好看的,現在張雲雷真的非常的火爆,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 郭德綱這幾句話:讀不懂是相聲,讀懂了是人生
    相聲大師侯耀文曾評價郭德綱:「他一路坎坷,勢必嫉惡如仇。」早年間,郭德綱沒少抨擊社會惡象,節目裡魯豫曾問他是否擔憂遭人報復,他只是微微搖頭:「世界上的惡人都是慫人慣出來的。」無底線的退讓,只會讓惡越積越多,退一步,未必海闊天空。
  • 張國立的相聲緣分,屬於海青身份,是郭德綱的叔,不是師叔
    有意思的是,有些媒體和網友連相聲演員之間的稱呼都沒搞明白,比如,在無數媒體筆下,著名演員張國立成了郭德綱的師叔,這個稱呼顯然是不對的。在各種下工地表演慰問當中因為普通話比較好又熟悉相聲,因此經常臨時和楊紫陽、周文遊或者高洪順說一段。 因為張國立上臺說相聲,但沒有師承,所以他這種情況相聲界一般稱之為「海青」。不過當時是七八十年代,相聲界不講究這個,像「寶貝袈裟」程之、「情報處長」陳述、「黃眉妖王」曹鐸他們都經常在晚會上說相聲甚至參加相聲界聚會,也沒人去盤道問他們師父是誰。
  • 太極雷雷問罪郭德綱:你像狗護食一樣進行壟斷,相聲將因壟斷衰亡
    太極拳師雷雷儘管格鬥能力備受質疑,但作為武林人氣王,他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並不是拳腳功夫,而是出類拔萃的口才。雷雷在與著名主持人金星互噴佔得上風后信心爆棚,近些天接連炮轟相聲演員郭德綱,而郭德綱迄今沒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