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郭德綱什麼樣?相聲大賽明星展演,曲協大佬臺下開顏

2020-12-14 相聲小品電影電視

郭德綱說相聲有句經常說的話:「說點兒電視上不讓播的」,可事實上老郭可沒少上過電視,而且他能在電視上說的相聲也不是沒有,而且還都很經典。

比如,2005年年底,郭德綱有兩段經典相聲就上了北京衛視,一段是《我要幸福》,另一段則是《西徵夢》。這可是老郭在當年最走紅的段子。

不過,郭德綱和于謙說了《西徵夢》,說《我要幸福》的是何雲偉和李菁,而且何雲偉和李菁還借這段作品拿了那次比賽的冠軍,郭德綱于謙雖然沒獲得任何獎項,但卻是當時最大的焦點。

哎,這說的就是2005年底的第三屆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

一、一個著名的比賽

什麼是邀請賽呢?就是一個單位主辦,邀請其他單位參加的一種比賽賽制,相對來說競爭不是很激烈,評獎也評獎,打分也打分,但相對來說氣氛比較輕鬆比較融洽,選手發揮也比較好一些。

說起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當年可算是一項頗為著名的賽事,起碼在北京地區是這樣,北京衛視會重點播出的。

現在一說起這項賽事來,很多人都會想起2003年那屆,因為那屆袁鴻推薦了郭德綱于謙參加,他們說的段子是《你好,北京》,可惜由於第一個出場分數不高只拿了評委會特別獎,冠軍是賈玲和後來拜入郭德綱評書門的王彤。

不過,那屆比賽之後,郭德綱認識了侯耀文,過了一年拜師。2005年年底時,他已經是侯耀文的徒弟,而且是以鐵路文工團演員的身份參加了這次比賽。

連續三屆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最精彩的是不是2003年,而是2005年年底這屆,一方面是因為這屆比賽裡有很多選手都是有小劇場頻繁演出的經驗,口風都比較順。另一方面則是有郭德綱于謙以及何雲偉李菁參加的緣故。

二、何雲偉李菁一舉奪冠

這屆比賽裡的相聲分專業組和業餘組,最終以中國郵政文工團演員身份參賽的何雲偉李菁通過一段《我要幸福》拿到了99分的高分一舉奪冠。第二名是馮鞏的學生艾莉和潘斌龍,分數只有97.8。第三名則是侯耀文的徒弟趙廣武和他的搭檔趙榮全,分數也在97分以上。

何雲偉李菁那時在天橋樂劇場已經很有名氣,但很少到大場面上演出,情況有點兒類似2003年的郭德綱。開句玩笑,當時甚至有人叫何雲偉「向雲偉」。

由於比賽賽制要求,何雲偉李菁在郭德綱的幫助下將老郭這段經典相聲進行了改編,縮短在12分鐘左右,減掉了一些外插花以及小劇場用的砸掛,像一些經典的包袱如「摩託車加油,魚翅炒飯,一百塊錢半份早餐」都保留了下來。

何雲偉李菁的最後奪冠證明了三點,第一個郭德綱創作相聲的實力。第二,小人物相聲能引發共鳴。第三個則是證明他們倆說相聲的實力。此外,相信坐在臺下的賴聲川也一定對何雲偉李菁印象深刻,之後他們有過多次合作。

當然,這和那次比賽其他選手實力偏弱一些也有關。其中頭一年和郭德綱一起拜師的荊林野以及現在加入德雲社的楊進明也參賽了,不過只拿了96分。

三、郭德綱于謙參加明星展演

郭德綱于謙參加了這次比賽,不過他們並不參加競爭冠軍,而是作為明星展演嘉賓出場。

專業組兩場比賽有兩場明星展演,郭德綱于謙說的是《西徵夢》,另一場則是李偉健武賓的相聲,兩相對比之下,正值巔峰期的郭德綱于謙實力碾壓。

郭德綱于謙參加比賽時是12月,在那之前一個月他就開始在全國走紅,因此此時的他意氣風發,一副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派頭。

在郭德綱和于謙登場前,現場擺上了從天橋樂劇場拉來的場面桌,觀眾中的綱絲群體就開始鼓譟起來,因為事先沒說,因此這也算是給現場觀眾尤其是綱絲的一個驚喜。

上場前主持人劉偉介紹郭德綱時,特意提到了郭德綱曾在2003 年該項比賽獲得評委會大獎,感覺那次郭德綱才是冠軍一樣。

郭德綱剛露面,現場就想起了「噫」聲,明顯有不少綱絲已經坐不住了。

郭德綱于謙的這段《西徵夢》並不用遵守比賽規則,因此他說了全段18分鐘,之所以後來也有二十多分鐘的版本,比如「歐巴馬版」,那是因為小劇場演出外插花和現掛太多的緣故。《西徵夢》最佳的版本就是18分鐘左右的。、

要說一點的是,《西徵夢》並不像《我要幸福》一樣是郭德綱原創,而是改編於傳統相聲《打白朗》或《得勝圖》。這場比賽郭德綱一個原創,一個改編也算是出盡了風頭。

當時臺下坐著的評委裡,時任曲協主席劉蘭芳擔任評判長,曲協副主席姜昆擔任評委會主任。評委則有蘇文茂、侯耀文、常貴田、唐傑忠、趙連甲、趙炎、李金鬥等人,還有來自臺灣省的舞臺藝術家賴聲川。

18分鐘的《西徵夢》,這些當時的相聲大佬們一個個被包袱逗得喜笑顏開,姜昆數次撫掌大笑,劉蘭芳更是笑得前仰後合。

而侯耀文的臉上則有些傲嬌之氣,畢竟郭德綱是他徒弟,而且郭德綱當時還是以鐵路文工團的名義上臺,對於侯耀文來說,這當然是長臉了。

郭德綱在臺上也沒含糊,喊出了「此處不留爺,爺就上鐵路」這樣「赤裸裸」為單位揚名的話。

不過,這次演出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好的苗頭,那就是綱絲們的態度,他們在郭德綱沒出來之前還是相聲愛好者,郭德綱上臺之後他們就變成了綱絲,對老郭追捧之至,對其他相聲演員則有些不恭。這些現場的綱絲雖然後來大部分也脫粉了,但這種現象卻愈演愈烈直到現在。

總之呢,2005年是我國相聲史上一個濃墨重彩的年份,這一年各地的相聲小劇場都取得了相當好的佳績,不論是天津眾友還是北京相聲俱樂部,更不用提德雲社。整個相聲市場都開始全面復甦,而2005年那屆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則是這種復甦的集中體現。

2005年,我很懷念。

相關焦點

  • 臺下說哭觀眾,後臺聽哭于謙,那是郭德綱說過極特殊的一段相聲
    侯耀文、石富寬八十年代的相聲《糖醋活魚》當中,一開頭侯耀文就說到,他一聽馬季、高英培他們的相聲就哭。為什麼呢?原來對於在海外遊子來說,能聽到中國話說出的相聲,思鄉之情就油然而生,因此也就馬上哭了出來。這當然有誇張的成分在,不過確實有些相聲作品,是把觀眾說哭過的。
  • 為什麼郭德綱的相聲那麼受歡迎?
    那麼相信大家會毫不猶豫的說出一個人的名字來,那就是郭德綱!郭德綱從小學藝獻藝,要說真正爆紅,應該是2005年。那時候德雲社已經創辦好多年了,從2005開始,老郭的相聲音像光碟遍布大街小巷的銷售點(那時候網絡還不發達)。當時就在想:「已經是小品的時代了,相聲都瀕臨淘汰了,怎麼突然又火起來了呢?」帶著這個疑問聽了郭德綱于謙的相聲,從那開始就一發不可收拾,多年來幾乎聽遍了他們所有的段子。
  • 東莞笑星安冬原創兒童相聲再登央視
    日前,由中國關工委、中國曲協等單位共同主辦的第九屆全國少兒曲藝展演優秀作品陸續在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播出。其中,由東莞笑星、市文化館副研究館員、相聲演員安冬創作,莞城英文實驗學校選送的兒童相聲《爭「謙」恐後》精彩亮相,展示了東莞少兒曲藝風採。這也是安冬原創兒童相聲第四次榮登央視。
  • 曾罷演春晚,網友點名批評郭德綱「耍大牌」,但德雲社終獲肯定
    節目中的三位導師來頭都不小,分別是郭德綱,陳佩斯和英達。在這三位導師之中,也就英達和央視的來往比較密切,而郭德綱和陳佩斯都是時隔多年之後再次回歸,並且之前還和央視有點過節,這次的合作頗具歷史性意義。尤其是對郭德綱來說,其實一直都和主流媒體少有交集,而且因為當年反三俗的原因,他的相聲創作也並未受到主流媒體的認可。這些年來老郭和德雲社雖然發展得如日中天,但卻一直很少出現在央視的節目當中。
  • 明星成長史,郭德綱啃饅頭被房東堵,玻璃房裡演出被圍觀48小時
    1981年,郭德綱8歲,開始正式拜師學藝,學的是評書,第一個師傅是天津評書藝人高祥凱。每天早上師傅還沒醒,他就得起床收拾屋子、沏茶,等師傅起床教他背段子。早上四五點,他都會起床去河邊喊嗓子、背段子、唱曲子,這一喊就是3年。
  • 姜昆徒弟都有誰,遍布祖國東西南北,多為各地相聲名家
    在相聲行業裡,我們經常聽到誰誰是侯寶林的徒弟,誰誰是馬季的徒弟,誰誰是侯耀文的徒弟。現在又流行起來誰誰是郭德綱的徒弟。中國曲協主席,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很少有人提起他的徒弟如何如何,也很少有人到處頂著「姜昆徒弟」的招牌行走江湖。難道姜昆除了那位知名的加拿大弟子大山,就沒有幾個徒弟了?
  • 郭德綱從平凡到爆紅,最該感謝的人裡,有北京衛視沒有侯耀文|德雲社...
    這也是廣大觀眾熟知的郭德綱貴人,他通過《開心茶館》節目讓德雲社的臺下第一次坐滿了觀眾,郭德綱所說的「滿坑滿谷,我很欣慰」就是從這裡開始的。袁鴻在推廣郭德綱2005年11月5日天津專場的過程中可謂不遺餘力,親自率領大批記者冒雪前往天津報導,在那天之前,網際網路上能搜到的關於「郭德綱」的詞條只有一條,那天之後迅速開始成千上萬暴漲起來,這是一個質的變化。一個電視欄目,鳳凰衛視《文化大觀園》。
  • 很多已經「失傳」的傳統相聲,為何郭德綱會說?令人費解!
    一次採訪中,郭德綱說過,那些傳統相聲都是他從各處文獻,老師傅等渠道整理出來的。解放後,文藝界有一股拋棄傳統相聲改說新相聲的潮流,所以造成很多珍貴的傳統相聲資料面臨失傳或已經失傳。郭德綱不少經典的段子其實都是脫胎於傳統相聲,必需承認郭德綱為傳統相聲的保存和傳承做出了很大貢獻。
  • 相聲圈的雅俗之爭爭的到底是什麼?是誰逐漸端起了架子?
    解放前相聲演員被人看不起,侯寶林大師當年在京津兩地表演,被臺下的女觀眾大罵:說相聲的留點口德吧!以此為恥,開始說了文明相聲,以後大紅,最後為了提高相聲演員的地位,要求相聲作為劇場的大軸,也就是最後一個表演項目,被拒絕後,罷演。最後沒辦法,同意了侯寶林大師的意見,為整個相聲門整了一口氣。
  • 相聲演員苗阜被打始末,馮鞏李金鬥等大佬都在現場,到底惹了什麼恩仇?
    著名相聲演員苗阜在社交平臺發文稱:「二十年沒被打過了,張玉浩老師感謝你讓我知道,你已經離開青曲社了。」並配了一張臉部被抓傷的自拍圖,表情看起來十分嚴肅。
  • 郭德綱勵志名言:「我本想給你們當狗,你們卻生生把我逼成了龍」
    郭德綱闖蕩江湖數十載,7歲學評書,9歲入了相聲們,16歲闖蕩北京,26歲創辦德雲社,郭德綱和德雲社早已成了相聲的代名詞。郭德綱三次闖北京,也被朋友騙的身無分文,在曲藝圈混了多年,雖然認識許多同行朋友,等他四處訪友時多次碰壁後,郭德綱認識到什麼是世態炎涼,什麼是人情冷暖。用他的話就是「急功近利」,郭德綱確實有功夫,會說相聲,會唱京劇,評劇,河北梆子,西河大鼓,還會說評書,郭德綱覺得至少不會餓死自己,早晚會成名成腕。
  • 郭德綱這幾句話:讀不懂是相聲,讀懂了是人生
    相聲大師侯耀文曾評價郭德綱:「他一路坎坷,勢必嫉惡如仇。」早年間,郭德綱沒少抨擊社會惡象,節目裡魯豫曾問他是否擔憂遭人報復,他只是微微搖頭:「世界上的惡人都是慫人慣出來的。」無底線的退讓,只會讓惡越積越多,退一步,未必海闊天空。
  • 從無名之輩到相聲皇帝:47歲郭德綱北漂生活,如今《過得剛好》
    從無名之輩到相聲皇帝:47歲郭德綱北漂生活,如今《過得剛好》你可能沒聽過郭德綱的相聲,但你肯定聽說過「抽菸、喝酒、燙頭」梗。以前總覺得他說的相聲是逗人開心,歡歡鬧鬧,讓人覺得日子過得剛好。但往後的數年,郭德綱幹成了三件大事,讓他逐漸在北京站穩了腳跟。第一件,成立北京相聲大會。拉著業內好友一起在茶館、小劇場演出,可難的就是沒人來看,不得不去街上唱快板吸引觀眾。
  • 郭德綱重上央視:帶著「頂流」,別了糾葛
    把相聲行業比作夜宵攤子自打2005年,德雲社火了,郭德綱和德雲社一直是「相聲圈」的頂流。那個年代觀眾們已經被電視相聲刻板無趣的內容逼退,但在網上聽到郭德綱之後,無不驚訝,原來相聲還能這麼說。這使得一大批觀眾通過網絡了解了郭德綱和他的相聲,直到現在,仍有不少人,在上班上學的路上,習慣性通過音頻平臺收聽郭德綱的相聲,郭德綱也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起第一批「鋼絲」。其後的十幾年,郭德綱和德雲社不斷壯大,他把相聲從茶館說到了體育館,更把相聲帶進了娛樂圈,成為了年輕人的娛樂方式之一。
  • 相聲演員常佩業20年來首收兩徒弟
    昨日上午,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常佩業收徒儀式在瀋陽舉行,兩位青年演員辛宇和於漫露正式拜師,成為了常佩業的弟子,來自全國的多位曲藝名家趕到現場祝賀。  常佩業作為瀋陽相聲的代表人物之一,五十多年來一直活躍在相聲舞臺,創作表演了二百多段相聲作品,深受全國觀眾喜愛。常佩業對待藝術極為認真,收徒也是非常嚴格,這次收的兩位弟子都是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 博士夫婦相聲因內涵郭德綱等明星遭批,網友吐槽尬出一身雞皮疙瘩
    在相聲界,郭德綱和其德雲社佔據了大半江山,可以說無人能比。就目前來說,暫時還沒有誰能和郭德綱以及德雲社「比肩」。儘管如此,也有一些人則是公開「叫板」郭德綱和其德雲社。比如此前有一對博士夫婦,兩人登上了《相聲有新人》節目,結果由於郭德綱沒有讓兩人通過,使得博士夫婦當眾「叫板」。男博士更是稱咱們走著瞧,言下之意我一定會超過你。結果到目前為止,博士依然只能在學校說相聲,其水平也只是學校晚會級別,和專業的相聲演員還是沒有辦法相比。
  • 相聲 郭德綱和姜昆兩位相聲大師握手的日子或許不會太遠了啦
    在這方面郭德綱先生走在了同時代相聲人的前面!同時也有不少8090後的相聲演員積極回歸小劇場,自生路的同時也在為相聲的傳承和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但同時郭德綱先生的出現也帶來長達十五年之久的爭論甚至不同陣營的相互攻擊和謾罵,直至時下,此風依然甚囂塵上!其實這大多是粉絲現象和一種網絡效應。其實真的沒有必要!
  • 為何有人說郭德綱的相聲不好聽了,是他養尊處優還是江郎才盡
    近幾年來,網絡上不斷有人發出感慨,郭德綱的相聲怎麼越來越不耐聽了。還有更狠的,乾脆說越來越無聊了。這些人裡不乏捧郭德綱十幾年的老粉絲,他們中也有不少人哀嘆,老郭這相聲是越來越水了。實事求是講,郭德綱的相聲近些年來確實出現了大滑坡,具體表現在相聲碎片化、同質化和注水化。
  • 青曲社班主苗阜被打,掀開了陝派相聲的江湖恩怨
    郭德綱也未惱,2018年相聲新勢力茶館在西安粉巷落地時,郭德綱親筆題寫「相聲新勢力」匾額,並派了德雲社的高鶴彩到西安助演。 2019年演出時,郭德綱曾在臺上透露,德雲社成立20周年那年,德雲社在5000人以上的體育館演出有111場,5000人以下的演出有3000多場,郭德綱調侃:「這一年演出把中國相聲150年的節目都演光了。」 目前來看,這個體量是青曲社和相聲新勢力難以匹敵的。 德雲社有發展西安市場的野心,青曲社和相聲新勢力也有走出西安的野心。
  • 中國曲協文藝志願服務「送歡笑」走基層 將中國「年」味兒點燃
    河南經濟報 吉娜 通訊員 雷小軍過了冬至就是年,12月22日上午,中國曲協文藝志願服務「送歡笑」活動走進魯山縣,曲藝傳統節目相聲、二人轉、京韻大鼓等節目的精彩表演令在場觀眾開懷大笑,掌聲不斷。濃濃的年味大戲觀後感彌散在魯山縣演出廣場上空。著名曲藝藝術家戴志誠、範軍、白軍選、郭威等也都一一登臺亮相,他們歡樂接地氣兒的表演,讓叔叔大爺、老奶奶們樂的合不攏嘴!據悉,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自2005年4月中國曲協舉辦「送歡笑到基層」惠民活動,至今已走過了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