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甄嬛傳》滴血認親必死局,甄嬛是怎麼料定皇上不會用自己的血的?
關於「《甄嬛傳》滴血認親必死局,甄嬛是怎麼料定皇上不會用自己的血的?」這個問題,小編整理了多個來源的用戶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
名為「二月紅美食匯」網友的回答厲害了,瞬間收穫了1190個贊,引來63名網友的圍觀討論:
電視劇裡因為有些人物被剪掉了,有個長得和甄嬛有些相像的貞嬪,原著裡皇帝是滴血認親的,不過抱來的孩子,是被浣碧換成了貞嬪的兒子,浣碧把甄嬛的兒子和貞嬪的兒子掉包,換了孩子包被,然後以貞嬪聽不得孩子哭鬧的理由,讓她離開可以現場。因為如果孩子一哭,貞嬪一定能聽出來說她的孩子,浣碧用了手段支開她,所以她才敢跟皇上滴血認親。甄嬛敢這麼說,是因為她聽出來那不是自己的孩子。
名為「沒名字取的我」的網友的回答也是很透徹:
因為劇裡改的有點唐突。小說裡還有一個妃子貞妃(部分戲被端妃吸收,總體被刪除,和劇中的貞嬪不是一個人。)這個貞妃存在感沒有那麼強,唯一的用處就是生了一個皇子。這個皇子的誕生和甄嬛孩子是同一天,只是早了半個時辰,而且長得很像(話說小嬰兒都挺像的,更何況二人的父親還是兄弟),所以甄嬛在滴血驗親時報來的是這個貞妃的孩子。小說裡皇帝也親自驗血,所以就拿了這個皇子矇混過關。劇中由於刪除了這個孩子,所以編劇只能暫且改成「天子龍體不可損傷」,所以就依然拿溫太醫來驗血。再說了,甄嬛又不是潘金蓮,已經指認了一個姦夫,皇帝也沒想到其他人。但是!這裡我覺得就把後面的劇情改得很合理了。因為當初用得不是自己的血,所以皇帝起了疑心,才會讓血滴子去重新驗證甄嬛孩子的身份。總的來說,電視劇中的皇帝縱使決定要用自己的血,甄嬛也可以再弄來一些白礬,到底也是沒事的。
對於ID為「沐初林染」網友的精彩回答,大家紛紛點讚支持,他是這麼回答的:
甄嬛由於事發突然,並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因此亂了手腳,第一次滴血驗親宏曕和溫實初的血融在一塊,皇帝龍顏大怒,甄嬛性命幾乎不保,幸於千鈞一髮之際識破皇后在水中加了白礬的伎倆,向皇帝說明,皇帝疑心頓減,但為了確保大清社稷的繼承人的血脈純正,還是不得不再一次滴血驗親。甄嬛本就和溫實初毫無關係,且又料定旁人不知自己與果郡王有私情,故而大膽提議讓宏曕和溫實初滴血驗親即可,無需損傷皇帝龍體。此言並無破綻,且旁人不知其中事宜,皇帝也因祺貴人所奏與甄嬛私通者是溫實初,並未懷疑到其他人,只需宏曕與溫實初驗血即可,自己也省去了刺破手指的必要,因此甄嬛得以反敗為勝。皇帝但凡有親自驗血之意,甄嬛必死無疑,辯無可辯,但古代太過封建迷信,認為皇帝是真龍天子,血統高貴,萬金之軀不可有絲毫損傷皇上貴為天子,不會讓自己的血液和其他人的血液融合在一起,皇帝便有此意,殿裡一眾妃子也會阻攔。第一次滴血驗親皇帝幾欲處置甄嬛,幸好甄嬛見機快,發現破綻,皇帝險些「一失足成千古恨」,內心愧疚不已,雖顧及臉面,未曾明言,但對甄嬛母子的信任和愛無疑增了幾分,眼下基本可定宏曕確為親生之子,倘若自己親自驗血,未免讓甄嬛母子心寒,日後宏曕長大有傷父子之情。
對於ID為「大猩猩答問娛樂」網友的精彩回答,大家紛紛點讚支持,他是這麼說的:
滴血認親為《甄嬛傳》中最為精彩的一出,大家都認為甄嬛這次必被打入冷宮,然而劇情反轉,被甄嬛將計就計反敗為勝。皇后最陰設計提出滴血認親,而瑞妃很聰明,看明皇后的心計以皇上龍體可損為由說服皇上不要相信皇后的意見,這話合情合理,然後這時甄嬛又隨機應變心生一計向皇上提出讓溫實初與弘來滴血認親,這樣就可以證明自己與溫太醫並沒有發生什麼事。這樣對於皇上來說這樣最好,既不能傷害自己,保主自己的威嚴,又能證明甄嬛的清白,這樣一來劇情大反轉,甄嬛贏了。
來看看網名為「丹水秋風」的網友是怎麼說的:
對於這種權謀類電視,主角永遠不可能遇到死局,頂多就遇上一次虛驚而已。作為作者和編劇,只要不想讓甄嬛死,有一百種辦法讓甄嬛反敗為勝。滴血認親這件事,本身就是胡鬧。任何兩人的血滴在統一碗水中,都會融為一體,有沒有明礬,是不是血親都不會影響。按照劇中的假設,是血親或者有明礬會融和,否則不會。那麼甄嬛一定會早早防備滴血驗親的事故。劇中的情況是,皇后和甄嬛都在水中放了明礬!他們都希望融和在一起,皇后希望甄嬛的孩子不是皇上的,甄嬛需要證明孩子不是溫太醫的。即使皇后真的要賭一把,不放明礬,還原真相,甄嬛繼續明礬,讓蘇培盛滴血,照樣還能反戈一擊!劇中的另一個假設是,皇上的精子和血很珍貴不能隨便拿出來,所以沒考慮皇上滴血的問題。如果這個假設不存在,甄嬛有沒有翻盤機會?有!甄嬛有十根手指,可以在指縫中存十種化學物質,石灰,硃砂,砒霜等等都行。事前,她一定做好實驗,哪一種物質可以讓非親生也能血液融和!雍正,宜修,甄嬛這三角關係中,真相最不重要。甄嬛在演技、寵愛、人緣、化學知識各個方面碾壓宜修。宜修只有名分和權勢,而這一權勢,最終因為沒有寵愛而徹底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