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大三,聽從哥哥的勸告,退學加入了微軟,是不是一件很酷的事。忘了說退的大學叫哈佛,而那個人就是加布·紐維爾,也就是後來的G胖。
2010年,G胖被《福布斯》評選為「你應該知道的名字」,在中國他等同於男人的「馬雲」。
1.風起雲湧皆中年
上個世紀80年代,儼然是電子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的荒漠,那裡充斥著危險,也伴隨著寶藏。靠著哥哥遊說,G胖成為了關係戶,並加入到微軟來。對於技術的痴迷,以及極高的天賦,讓他在後續幾年間擔任了系統,程序和高級技術部門等多個職位,在這裡他精進自己的技術。值得一提,G胖在微軟工作期間,還將Id Software的《毀滅戰士》移植到了windows平臺,這也為後續的變革埋下伏筆。
1986年微軟的上市帶給員工財務上的絕對自由,而在微軟工作十三年的G胖,自然瞬間解放,隨後幾年,一堆富人扎堆的微軟充斥著大量出走創業的例子。
得了創業的病,就得有創業的命,而他的命運很快就來到。《毀滅戰士》的成功讓Id直接一躍而起,公司在1995年純利潤就達到了1500多萬,而他的主創就來自微軟。這也讓G胖察覺到了遊戲行業的巨大潛力,手握百萬的G胖直接拉著朋友兼同事的麥克·哈靈頓一同離職,並且在自己結婚當天創立傳奇公司Valve,也就是我們口中的「V社」,而這一年G胖34歲。
2.男兒致死是少年
初來遊戲行當,兩人本考慮先製作遊戲引擎,隨後再做遊戲。但起點就是微軟的他們,自然眼光高出常人,《毀滅戰士》成熟的遊戲引擎讓他們放棄了自己做的想法,通過朋友引薦,他們很快拿到引擎授權,並且決定製作一款牛逼的遊戲。
不怕新人不努力,就怕新人騷浪賤,開局就定位極高的他們也被發行商所不看好。但既然口號都喊出來了,那自然就要找尋牛逼的人群,他們展開的招聘除開常規化的崗位需求招聘,還招募了大量Mod遊戲製作者。
Mod製作者也就是依託不同遊戲,根據自己喜歡進行二次設計的群體。而這也代表著開源包容,這兩個詞詮釋了Valve的根本,時至今日,V社依舊傾聽自己用戶群體的建議,同時還從自己的社區群體招募對應技能的人群,並讓他們到達崗位後發光發熱。
但彼時的他們還只是一個新人遊戲公司,幸好雪樂山公司當然正需要一款3D射擊遊戲,於是雙方達成合同。這裡需要說明,最早的遊戲合作都絕非製作完成進行展示後售賣,而多為展示Demo和製作流程打動發行方後,才進行製作。
在經歷一年時間的打磨,1997年e3上《半衰期》(國內一般叫《半條命》)進行展示,這是一款極富野心的作品,它以第一人稱視角進行射擊,又出現了大量不同於當時傳統遊戲的設計,比如使用分鏡表現劇情,玩家需要戰鬥的同時還要解開謎題,其中某些怪物不能被普通武器所殺死,而需要特定武器才可以。
遊戲內置迷宮系統,讓整體內容大為豐富,並且好玩,大展之上遊戲收穫一票好評,雪樂山也因此準備好了對應廣告預算,雙方打算大展拳腳。但臨到發行前夕,V社對於遊戲內的內容不滿意,於是推倒重來,這也險些讓雙方的合作關係破裂,幸好V社最終給出了完美答卷。
所有的一切超過了預期也給他們帶來豐厚的收益,但《半條命》遠遠沒有止步於此。章節化的故事,延續了《半條命》的生命周期,而更為令它煥然一新的則是V社公布了原始碼,讓Mod製作者可以基於遊戲進行適合自己的二次加工,這一下可就讓整款遊戲朝著不可控的方向走去。
《勝利之日》,《軍團要塞》以及《CS》都從玩家的製作中誕生而出,隨後被V社收購。但另一面V社一直不間斷的畫餅,提示大家《半條命2》馬上就能玩了,這個舉動也惹惱了一名黑客玩家,黑客艾索·蓋布直接入侵V社內網,將《半條命2》的現在的情況公布於眾,這一下讓V社面臨尷尬的窘境,在解決完這次危機的同時,合作方雪樂山也開始對V社施加壓力,雙方圍繞版權,版稅大打出手,最後庭外和解。
顯然諸多麻煩讓G胖意識到開發商的壟斷地位,再加上苦惱單機遊戲的更新問題,於是他招募了新的人才結合網絡對遊戲進行電子發售,這就是後來的Steam。伴隨《CS1.6》,《半條命2》的捆綁營銷,讓它嶄露頭角,並且內置的遊戲社區,讓那群Mod製作者有了更好的生態環境。再加之第三方遊戲《功夫玩偶》在平臺大獲成功,也徹底證明了steam的實力。
隨後V社一躍而起,成為了PC端的電子發行商的老大。
人們常常為了完成任務而進行著工作,但顯然V社並不認同。他們擁有扁平化的工作流,每個人都可以負責自己想要負責的內容,並且自我監督,或許認同感才是他們最大的敵人吧。
寧可無休止的延期,也要將作品打磨的令人信服。
而他們一路走來不是沒有經歷質疑,《半條命2》後發布《求生之路》讓玩家直接倒戈,但隨後V社又選擇與玩家進行深入交流,並最終化解矛盾。一路走來,尊重玩家,開放包容,這或許就是V社作為遊戲製作者的初心吧,也願G胖早日數出數字3,做出更令大家震驚的續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