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4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賽罕區打造千米花帶 「美顏」改造提升轄區生態品質
近年來,賽罕區大力推進城區綠化建設,將綠色帶進大街小巷。這不,最近幾天,賽罕區綠化辦又在白塔機場附近忙活起來,他們準備打造一條「鮮花伴路」公路景觀帶,讓更多居民享受到生機盎然的彩化景觀效果。
精細化提升環城水系生態品質
小黑河環城水系景觀帶通過近些年的不斷打造,現在已經成為我市最重要的生態文明景觀,也被人們親切的比喻為我們的「城市項鍊」。為了更精細化的提升小黑河環城水系生態品質,今年市園林部門持續加大養管力度,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這個夏天
呼和浩特還有更多美景
等你來打卡!
這片綴花草坪成為呼和浩特市民遊園熱門打卡地
綠草如茵,繁花點綴……6月9日,記者從呼和浩特市園林建設服務中心了解到,青城公園在紀念碑廣場東側打造了別具特色的綴花草坪,已成為市民遊園必去的拍照打卡處。
柳樹蔭下,灌木叢旁,嫩綠的草坪邊種植著白色、紫色、桃紅色的小花,形成了色彩錯落、層次分明的花帶……這是位於青城公園紀念碑廣場東側的綴花草坪,這種草坪是一種新興的草坪形式,通過與草本的觀花、觀葉植物相結合,比普通的草坪顯得更生機勃勃,更富有野趣。
「我們對原有植物進行更替和局部空間改造,保留原有高大的喬木,移除生長勢較弱的植株,通過植物的營造使季相色彩豐富,以水流造型引出的花帶形成模仿草原河流的蜿蜒效果,人們的視感隨著『水流』有了延伸性和流動感,從而將靜態景觀付以動態之感。」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表示,該處綴花草坪的設計初衷是踐行草原都市理念,把原來的下窪地形,通過地形整理及調整植物種植結構與層次,營造出具有草原特色的疏林綴花草地,後期會通過精細化的養護管理措施,將花期留長,為遊客帶來更佳的感官體驗。
呼和浩特市將建9條特色主題道路
今年,我市將從以下方面做好綠化建設,緊緊圍繞生態首府、品質首府、幸福首府和文化首府建設的要求,落實自然、本土、節約的要求,承載「海綿城市」、生態景觀和惠民的功能,將生態要素引入城市,將城市融入自然,顯著展示草原都市風貌;堅持設計先行,要對標全國發達城市,按照建設「草原都市」的定位,今後新建綠地空間要以「草」為底色,喬灌組團、花團錦簇、層次分明,注意與城市定位、歷史文化、背景建築、街道風格等協調統一,豐富文化內涵,實現一街一園一主題,一角一品一特色;實施優化提升,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根據發展現狀,多做減法,收縮陣地,不再種植不適宜在城區內的喬木。對園、街密植區域以及需要補充區域進行雙向均衡調整,大量補充草類、花卉類等植物品種,增加生態草坪和生態停車位,讓現有植被恢復層次感,形成疏朗通透、疏密有度的效果。構建物種協調、景觀鮮明的城市綠地系統,讓群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增進民生福祉,增強綠地系統的親民性,全面優化調整現有景觀布置,打開綠廊通道,透綠透景,在實現城市生態功能、景觀功能的基礎上,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的,讓市民看到綠、走進園、觸到蔭、聞到香,弱化城市硬質界限,真正共享生態福利;從細節抓起,加強精細化管理,建立職責分明、快速修補的工作管理機制,由專人負責監管,發現問題立即整改,並實現常態化監管。完善綠地養護導則和標準,始終保障綠地乾淨整潔的狀態。
水清了、岸綠了、景美了、鳥兒多了
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
越來越多的首府市民正在享受推窗見綠
出門見景、四季見花的愜意生活
共享綠色發展帶來的生態福利
更多新聞
丨本期來源:呼和浩特新聞網綜合
原標題:《你美了,美了!我醉了,醉了!呼和浩特打造的千米花帶、城市項鍊即將驚豔來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