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膠片玩的日子:奧林巴斯 om 系統機型對比

2020-12-14 數字尾巴

「下雨不出門,寫寫小文章」,陰雨連綿好幾天,正好有空把om系統的124三種機型的對比文章寫一寫。老早就發了有關這個計劃的動態,一直擱置,在這裡先給各位道個歉。


那就,開始正文吧!

從前的相機界,奧林巴斯憑藉著om系統和zuiko瑞光鏡頭叱吒風雲。近幾年重新掀起的膠片熱再次把om系統帶入人們眼中。


始於1972終於2002,奧林巴斯om系統相機在產的幾十年來,許多機型和豐富的產品線使得許多愛好者難以選擇,這裡主要講講om1(文中以m1替代)、om2、om4和om4ti這幾個常見機型。

由於om3的價格實在過於昂貴,無法下手,所以這裡就無法提及實際的上手感受。

om1234四類機子大體上可以分為機械快門和電子快門兩大類。其中om3是om1的升級版本,兩者皆為全機械快門,沒有自動曝光功能。om4則是om2的升級版本,電子控制快門和a檔m檔都有具備,沒有電池時僅有部分檔位的機械快門可以使用(om2為b門,om4則是b門和1/60秒)。並且,om3/4的最高快門速度達到了1/2000,而om1/2僅有1/1000。


值得一提的是,om3與om4共享了測光系統,擁有中央重點測光和最多八點平均的點測光系統,具備取景器內的液晶顯示和低照度的背光照明。因此,相對於om1/2來說,om3/4在測光和取景這一功能上更加實用。實際的使用上,我個人也更加喜歡om4。

(外觀上,3與4僅在機頂的左肩上稍有區別)


下面四張是取景器內的區別。

接下來,讓我們先來看看om1與om2的對比。

見圖,從正面看,om1與2之間的區別是比較細微的。om2在右肩下方多了型號標識。

而機頂上方則可以看見較大的區別。

見圖,om1左肩上的開關僅有兩個檔位,而2則有三檔(off、m、a)。而在右肩上,om1的轉盤是ISO,而om2則是ISO與曝光補償整合。


在功能上,兩個機種差異較大。om1僅有單點測光,而om2有中央重點和點測光兩套測光系統,並且具備ttl位置的otf測光,可以實現曝光過程中的快門速度控制(om3/4也具備)。並且,兩套測光系統意味著,要是掛了一套還能有另一套可以使用,不至於像om1一樣,測光一掛就懵逼(相對於無法離開測光的愛好者來說)。


接下來講講om4與om1。

我們從圖中可以看到,om1的軍艦頭會比4要更加尖銳,兩個機子在自拍控制器上的區別也比較大。


om2所具有的功能,om4全部具備,除了八點測光之外,om4還可以記憶和清除測光,以及進行高光/陰影的補償。在使用上自然是更加方便。

從機頂上看,om1可以很直觀的看到快門速度轉盤,而om4則有些遮擋,主要還是因為om4可以在取景器的液晶上顯示快門速度,而軍艦頭伸長的部分,也正好裝下了取景器內部的液晶條和背光系統。顯然,om4是一部十分現代化的機型。


值得一提的是,om1234的機子的皮套是可以共用的(僅限於不裝日期後背的情況),也就是說「倆人可以共穿一條褲子」。


「為什麼om4ti比om4貴那麼多?」

這是有他的道理的!


首先,ti版本用上了當時比較昂貴的金屬鈦合金,而普通om4則是銅殼機子。奧林巴斯並沒有因為用上高強度金屬就偷工減料,ti的重量與普通版本差別不大,但是ti版本要比普通銅殼om4更加耐撞耐磕,因此因為意外磕碰導致機子不能使用的機率也會小些。


並且,ti版本在諸多方面做出了上手才能感受到的改進,請聽我一一道來。

外觀上兩個機子並無差異。


改進主要存在於液晶顯示、自拍控制器、快門速度轉盤這三個部位。


內部液晶條上,om4在右下角有一缺角,是用於顯示背光是否點亮的,而ti版本去掉了這一缺角,將顯示移到液晶條右側,使得液晶條完整。


自拍控制器上,om4可以直接轉動,而ti版本需要上提才能改變檔位,減少了誤觸的機率。


最大的差別在於快門速度轉盤,普通om4的快門速度轉盤十分生澀,轉動需要很大力氣,使得使用m檔時十分不便,經常手疼,而ti版本降低了檔位阻力,使檔位改變的力度變得更加舒適和順滑,在實際使用上,這一改進有巨大區別。


值得一提的是,黑色ti版本漆面的質感遠遠好於普通om4,香檳金的ti看起來並沒有黑色的耐看,反而更俗氣些,並且ti版本更容易掉漆,甚至是用指甲就可以把漆面扣出痕跡。

om系統是十分值得把玩的。除卻機身的小巧精緻,om系統的鏡頭大多數也十分小巧耐看,也不缺各類牛頭。總之,這一系統被許多人低估,但實際上是十分值得一試的。


可能許多人說om機子比同時期的尼康f3啊佳能nf1啊相比就遜色很多,沒有當時的專業機體育機所具有的功能和附件,可是我想問一下,現在重返膠片的你,真的還需要那些功能嗎?

最後補充一下一些機型上的細微差異,幫助大家更好的選擇一臺om相機:


om1md、om1n這兩個機型均為om1的改進型,增加了底部的過片馬達連接口,以及改進了部分內部電路設計等等,因為年代相對較近,成色好的以及功能完整的機子會存留更多,也更不容易出現問題,因此總體來說,相對於年代更久遠些的om1,om1md、om1n機型會更適合新手;om2n也是om2的改進機型,與om2僅有些許差異,選擇上不必過分追究om2與om2n的差異。至於om2sp,則是把om4的部分功能移植到了om2機型身上,不過價格要比om4低許多,功能也對新手更友好。


某寶上的商家有一說法,稱om1n使用了裂像對焦屏而更貴,實際上奧林巴斯在om1生產的中期以後,就有不少機型使用了1-13屏(也就是裂像加微稜的對焦屏),根本沒有om1n因為使用裂像屏就更貴一說。至於五稜鏡的汙染問題,這是個在早期膠片相機裡都很普遍的問題,不過也不乏保存好的沒有發生海綿老化的機子,之於某寶上商家大肆宣傳的修復機子抑或是更換五稜鏡,都不存在所謂的「防腐蝕」功能,只不過海綿不會在近幾年就老化掉而已,修復機子仍能在取景器底部看到水波狀痕跡(去除海綿汙跡後用銀色物質補上而已),更換則是拆下報廢了的om2等較後期機型中的五稜鏡進行廢物拆件利用。此外,測光功能也是可以通過拆機換件達到移植目的。


此外個人上手後發現,om1n(md)、om2等機型的機身用料要比om1差不少,屬於明顯的手感區別,這些機型中銀色機身的磨砂要比om1來的更粗糙,機身殼體厚度也更薄。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一些新人避開這些坑。


至於選擇上就見仁見智了,個人的建議如下:


數碼用戶想體驗膠片的可以考慮om2、om4機型,具備A檔對數碼用戶更加友好,中央重點測光配合膠片的寬容度所帶來的的普適性也高些;


想體驗純機械手感的非om1莫屬(土豪請考慮om3),要是重視測光功能以及各類機身功能的完整性的話,自然是考慮om1n/md為佳,考慮手感的話om1,或者是更為稀有的M1(即圖中代替om1的機型,此機型在om系統中屬於用料最佳的一類)會更加適合。當然,年代越久遠,成色好的就越難找到,這一規律相信大家都明白。

至於價格,就請大家某寶/閒魚自尋吧,就不給出參考以免侵犯他人權益。


希望此文能給對奧林巴斯感興趣的朋友們帶來些幫助。


謝謝尾巴各位朋友們的觀賞!


相關焦點

  • 奧林巴斯OM-D系列橫評
    OM-D系列相機是奧林巴斯當家的拳頭產品。
  • 這是最後一臺奧林巴斯相機?OM-D E-M10 Mark IV試用手記
    早在今年7月,奧林巴斯股份公司與日本產業合作夥伴股份公司就籤署了影像事業轉讓意向確認書,雙方達成的協議計劃在2020年底完成以數位相機和IC錄音機為代表的奧林巴斯影像業務的轉讓。另外,這個電源設計其實是致敬了傳統的OM膠片相機。看一下手柄處的特寫,這次手柄設計的舒適度是除了專業級別的E-M1系列和E-M1X系列外最好的,甚至超過了比它定位更高的E-M5 III。另外,機身上標示型號數字的「IV」字樣,也由E-M10 III的肩部換到了相機的正面。
  • 重回膠片時代 十部高性價比膠片相機推薦
    除此之外,膠片攝影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讓我們放慢節奏,享受拍攝過程中的樂趣。看到這裡你是否又重新燃起了對膠片攝影的衝動,亦或是想要購買一部膠片機來嘗嘗鮮呢?歷史:佳能AE-1相機產於1976至1984年間,期間銷售數量超過100萬部,可謂是當時非常受歡迎的機型。其不僅是當時市場上首款配備TTL自動曝光偵測系統的廉價SLRs相機,而且還是第一部使用了微型處理器的SLR相機。
  • 真實的記憶 我與奧林巴斯的秘密
    把經典系列的相機從膠片時代帶到數碼時代,對於這樣的事情奧林巴斯似乎總是樂此不疲。沒錯,經典的膠片相機被數碼化之後依然能夠延續前輩的傳奇,這正是奧林巴斯在相機研發中所貫徹的理念。OM-D是奧林巴斯經典OM系列相機的數碼化重生,這一款革命性的新型微型單電相機擁有緊湊、輕便、防塵防水濺的機身。奧林巴斯M4/3系統最新產品OM-D E-M10微型單電相機成功摘得GoldAward金獎。
  • 奧林巴斯Pen系列橫評
    Pen-F發布於2016年,屬於Pen系列的旗艦機型,它的主要指標如下:售價:近8K (情懷值2K)點評:在EM1 Mark II出來之前,Pen-F售價已經超越了奧林巴斯OM-D系列的所有機型,要知道Pen-F
  • 給上海人的不正經膠片相機推薦手冊
    懶人好夥伴:傻瓜機傻瓜機顧名思義不用管任何相機參數也不用考慮對焦問題只需要拿起來,構圖摁快門就可以了和手機一樣簡單,其他的相機都幫你解決了比較熱門的膠片機有奧林巴斯u系列我給大家推薦的是這個奧林巴斯XA 2沒其他的原因,就是覺得顏值很高這款相機有40年歷史了但是膠囊形狀的外觀到現在依舊很新酷鏡頭素質也很不錯旁邊的閃光燈是可以拆下來的
  • 奧林巴斯 PEN F來時路
    今天奧林巴斯正式推出了PEN-F可換鏡頭的無反相機,這款相機的名字和奧林巴斯的一款膠片相機同名,「PEN」作為已經跨越了57年的系列,如今迎來了它的數碼版!鏡頭成本太高,如果按照傳統35mm膠片結構來設計機身,是要超出成本控制。因此米谷久美使用了18X24的片幅,也就是35mm膠片的一半,所以稱為「半格」。這樣的設計極大減小了相機的體積。
  • 匠心獨造 質速雙修——奧林巴斯OM-D E-M1X正式發售
    今日,奧林巴斯也為廣大攝影愛好者準備了一份讓人驚喜不已的禮物。/ 自2019年1月24日,OM-D E-M1X新品正式發布以來便備受矚目,2月25日,OM-D E-M1X新品正式發售。作為顛覆奧林巴斯傳統設計的新一代微型三分之四系統微型單電照相機OM-D E-M1X可謂自信之作。這款相機集小巧輕便、高速度與清晰畫質於一身,是奧林巴斯為廣大專業攝影師匠心獨造。
  • 賓得百年誕辰,推薦五部值得收藏的賓得膠片相機
    基於賓得(PENTAX)剛經歷了百年誕辰,如果您想收藏一部賓得膠片相機,但卻毫無頭緒,那麼這篇賓得膠片相機指南可能會對您有所幫助。賓得Spotmatic F相機賓得Spotmatic F相機於1973年推出,是賓得 Spotmatic系列中的最後一款高端機型。
  • 我們期望在2020年看到哪些尼康佳能索尼富士松下奧林巴斯相機?
    現在,佳能EOS R5正式上市了,是時候將我們的注意力轉向佳能計劃中的另一全畫幅機型EOS R6。尚不知道第二款機型適合佳能無反光鏡產品線的地方,但是最新的「洩漏」表明R6應該定位為更實惠的入門級選件。
  • 重性能也玩情懷 復古設計高畫質相機推薦
    而在目前的相機行業中,復古風潮逐漸盛行,復刻經典膠片相機的外形以及操作方式等都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目前市場上性能出色同時外形也拉風的復古機型。背面按鈕的設計,實現了單手操作更快捷,新增ACROS膠片模擬模式,讓你重溫膠片時代的情懷。奧林巴斯微單PEN-F  雖然這款相機並不是奧林巴斯微單中的旗艦,但毫無以為PEN-F確實是奧巴微單中顏值最高的機型。它將奧林巴斯經典的PEN膠片機數碼化,得到的不僅是性能上的提升,更是經典的延續。金屬機身、精緻轉盤豐富都在訴說著那個時代的精彩。
  • 定價破 1 萬 2,奧林巴斯 OM-D E-M1 Mark III 正式發布
    奧林巴斯在今天正式發布了OM-D E-M1 Mark III,雖然從外觀上看起來區別不大,但是某些參數比2019年發布的E-M1X專業級無反相機更為出色,定價也相對便宜,機身售價為1799.99美元,相當於12532元人民幣。
  • 2019年最佳相機評選 猜猜哪款機型得了第一?
    松下S1R2019年度相機大獎前三名:第一名:松下S1R第二名:尼康Z7第三名:奧林巴斯E-M1X松下S1R的獲獎理由:松下推出的首款全畫幅無反相機,高達4730萬的有效像素配合圖像引擎,帶來了極高的畫質表現。在高像素模式下還可以獲得1.87億像素的圖像。576萬點的電子取景器解析度極高,出眾的AF性能保證了拍攝地成功。
  • 只要99美元 膠片相機立刻變身拍立得
    新款Instant Magny 35 Instant Back(圖片來自NINM官網)    這個小玩具現在支持很多膠片相機,像徠卡的大部分機型,尼康,佳能,奧林巴斯和賓得一些常見機型,都能完美適配。對於膠片用戶來說,如今用膠片拍攝的用戶已經很少了,閒置的膠片相機變成拍立得,是個不錯的想法。
  • 9月份發布 奧林巴斯OM-D E-M10 IV規格曝光
    9月份發布 奧林巴斯OM-D E-M10 IV規格曝光 2020年07月20日 10:26作者:申沛編輯:申沛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奧林巴斯
  • 菲林日記 口袋相機之奧林巴斯u1
    這次介紹的是一臺真正的傻瓜相機,奧林巴斯u1應該很多接觸過膠片相機的同學都聽說過這臺機器,說實話,這臺1991年的小機器,無論在使用上還是出片的效果上都是不錯的,不管網上的一些評論還是圈子裡一些玩膠片的大佬,都說這臺機器比它的「後代」奧林巴斯u2的畫質要好,至於為啥,我也沒用過u2
  • 菲林中毒|不輸網紅款,這些膠片神機趁早剁手吧!
    膠片日漸衰落,許多過去極受追捧的優質膠捲都已經停產,但是,很多攝影師對於膠片相機的迷戀卻不見消減。至於這份熱愛背後的原因,有人喜歡的是膠片特有的暗角和顆粒感,有人喜歡的是膠片的細節表現力,也有人喜歡的是膠片的色彩,還有人喜歡的是拍膠片由按下快門到暗房衝掃成像的儀式感。
  • 世界最大的相機品牌之一奧林巴斯宣布退出相機業務
    這意味著1936年奧林匹斯開始的消費品照相機事業的結束奧林巴斯的發展歷程自1919年以來,奧林巴斯就已經成立了,但其影像業務始於1936年,在當時銷售的是使用Zuiko攝影鏡頭的相機。後來,該公司創新的Pen相機系列於1959年推出取得了成功,在1996年時推出第一臺數位相機時,與柯達、富士一起進行了數位相機革命,留下了一些象徵性的鏡頭產品和廣告作品。
  • 『五星推薦』精簡還是閹割——奧林巴斯OM-D EM10開箱及心得
    但是個人認為,唯有奧林巴斯OM-D的設計,才算得上復古中的登峰造極。而在當今「底大一級壓死人」的觀念下,堅守4/3畫幅的OM-D,又可謂是一朵奇葩,即使在畫質,尤其是高感成像上存在軟肋,但是憑藉精湛的工藝及設計,在當今微單界佔有重要的一席。而作為奧林巴斯旗艦系列,OM-D更是繼承了奧林巴斯的所有精華,是不可多得的優秀機型。
  • 入門級膠片相機,我們推薦這幾款,最低500入手
    美能達X700,膠片入門機中的戰鬥機。生於1982年的它,估計比現在玩膠片的各位同志都大。性價比高,非常適合工薪及學生使用,但它決不是一款低檔機。這個老傢伙,紅了半個世紀,有第一文藝膠片單反的稱號,現在仍然是眾多膠片攝影愛好者的主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