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是被自己滅掉的?異特龍就是答案,它的骨骼上都是咬痕

2020-12-26 黑洞先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筆者:扶蘇

提起侏羅紀,人們總是會想到當時地球上的霸主——恐龍。它們種類繁多,以至於僅僅憑藉古老的化石還不足以將其真實狀態完全復原,至今仍有大量恐龍的形象並不明確,所以古生物學家正在努力尋找更多線索,試圖讓人們看到最真實的恐龍世界。

因此,來自世界各地的恐龍化石報告是古生物學家關注的重點,尤其是那些出土大量化石的地區,同樣被古生物學家認為具有較大的科學價值,美國著名的邁哈特採石場就是其中之一。

恐龍化石布滿咬痕,自相殘殺甚至同類相食

作為美國出土恐龍化石最多的地方,這個採石場給古生物學家帶來了太多的驚喜,其中有一部分研究還完全顛覆了人們的認知。

令古生物學家感到遺憾的是,這些恐龍化石其實並不完整,從破碎的骨骼化石中很難找到有利的信息。不過這也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因為古生物學家發現,這些骨骼化石中還有大量咬痕,解開這些謎團也有助於幫助人們了解真正的恐龍時代。

在統計和研究了20000多塊恐龍化石後,大概有6000塊化石上有不同程度的咬痕,並且古生物學家還能夠分辨出來自什麼種類的恐龍。

我們都知道,恐龍並沒有太高的智商,它們往往只能憑藉原始的本能在大自然的競爭中爭取到更高的地位。從實際情況看來,在同一種群中的恐龍也會自相殘殺,甚至同類相食。

異特龍骨骼化石上的咬痕,都集中在腳部

這聽起來十分不可思議,畢竟同類相食這種事情很容易帶來致命的問題,不利於整個種群的發展,然而在古生物學家探索的過程中,異特龍就展現出了這殘忍的一面。

通過對相對完整的化石進行辨認,古生物學家發現這些恐龍都是兇猛的異特龍,而它們的骨骼化石上都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咬痕,尤其以腳部為主。

於是有古生物學家分析,異特龍很有可能是在打鬥過程中留下咬痕的,不一定出現了同類相食的情況,這種競爭手法在大自然中也很常見,人們沒有必要大驚小怪。

也有一部分科學家認為,異特龍生性兇猛,出土的很多其他種類的恐龍化石中也能找到它們的咬痕,通過深入研究,前者的說法很難成立。

咬痕位置特殊,異特龍或食用同類殘留遺體

隨後的探索過程中,有古生物學家找到了新的思路。據悉,他們從現有的資料中發現,異特龍的確存在同類相食的傳統,但這是在極端情況下才會出現的現象,否則它們很難不斷繁衍生息,也不會成為特定時代的霸主。

那麼,如何解釋那些正常年代裡的異特龍骨骼化石上的咬痕呢?

古生物學家分析,由於大量咬痕集中分布在腳部,所以可以推測,這有可能是異特龍食用了同類的遺體。

如果仔細研究就會發現,當時異特龍的生活環境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為了減少捕食的難度,同時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它們不得不食用同類殘留的遺體,後者的其他部位也許已經被其他生物啃食,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線索。

儘管古生物學家從未放棄過拼湊完整的恐龍化石,但是每當看到遍布骨骼的咬痕,每個人都不由地思考它們的真正來源,這也是人類探索的動力之一。

相關焦點

  • 恐龍世界-異特龍
    脆弱異特龍的骨骼在1877年,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最初為異特龍命名時,他認為這種恐龍的脊椎構造獨特,和當時已知的其他恐龍有異[,所以取名為異特龍(Allosaurus根據蜥腳類恐龍骨頭上的異特龍齒痕,以及與蜥腳類化石一起發現的零散異特龍牙齒來判斷,異特龍可能以蜥腳類恐龍為獵食對象,或是搜尋它們的屍體為食。
  • 異特龍竟然如此殘忍!
    異特龍竟然如此殘忍!異特龍是最著名的侏羅紀恐龍,古生物學家已經發現了大量的異特龍化石。在科羅拉多州的一個採石場,古生物學家發現了大量破碎的骨骼,上面的咬痕揭示了異特龍鮮為人知的一面。Mygatt-Moore採石場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這裡自從1981年開始發掘恐龍化石,至今共發現了2368塊骨骼化石。
  • 異特龍是如何滅絕的?考古研究提出新說法,它們是自己滅了自己
    後來人類在世界上許多地方都發現了恐龍化石,進一步證明了這個龐大的種族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據了解,同樣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都有一個共同的地貌特徵,那就是地表的植被覆蓋比較稀少,美國邁哈特採石場就是一個有名的恐龍化石基地,美國境內一半的化石几乎都是從採石場中發現的。
  • 【恐龍探秘】異特龍
    在侏羅紀時期,異特龍是著名「殺手」。它集猛禽和鱷魚的特性於一身,對獵物冷酷無情,十分兇猛,可謂殘暴至極。
  • 異特龍VS劍龍,誰更厲害?
    異特龍和劍龍都是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到白堊紀早期的恐龍,而且它們的生存空間在北美洲是有重合的。從食性上看,異特龍是一種大型的食肉恐龍,而劍龍則是一種大型的草食性恐龍,按照食物鏈的關係,這兩種動物是存在衝突的。那麼,異特龍和劍龍誰更厲害呢?我們先來看一下兩種恐龍的基本數據。
  • 1.5億年前的異特龍,體型長達11米,比霸王龍還早的食肉恐龍
    殺戮猛獸異特龍,異特龍又稱異龍,他是最成功的掠食者,會以其他大型植食性恐龍為食。作為侏羅紀的恐怖明星代表,最明顯的特徵頭頂上有一對三冠,他們高約5米,長達11米,重達4噸。除了體型之外,異特龍還有兩件致命武器,使其成為厲害的掠食者。第一個就是前肢伸出的3個爪子,好比鷹爪一樣又長又彎,並且富有發達的肌肉。
  • 《侏羅紀世界3》霸王龍刷新食物鏈,三角龍強硬,異特龍要出山
    獅王敢於咆哮霸王龍,或許是因為它有著一群強橫的隊友吧,畢竟一個獅群,擁有著大約8-30個成員,即使是非洲象,面對實力強橫的龐大獅群,也是要忌憚的,而霸王龍雖然體型龐大,但是靈活性相比更差,很難對付善於從後襲擾的獅群。
  • 《侏羅紀世界》系列異特龍對比,霸王龍是假王,它才是侏羅紀霸主
    對於一部人來說,這個兇悍的傢伙就像是一個瘦版的霸王龍,而對於另一部分來說,這個傢伙則是一個放大版的侏羅紀真正霸主,這個食肉恐龍就是異特龍。根據最新曝光的一些概念造型圖和幕後照,我們來對比一下這個系列中兩種異特龍的造型。
  • 侏羅紀掠食性恐龍-角鼻龍
    它的特徵是大型的嘴部、像短刃的牙齒、鼻端的一個尖角、及眼睛上的一對小角。圖為:異特龍 Allosaurus異特龍 種大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龍,平均身長為8.5米,最長可達12到13米。角鼻龍與異特龍、蠻龍、迷惑龍、梁龍及劍龍生存在相同的時代與地區。它的體型較異特龍為小,角鼻龍的身長只有約6-8米長,2.5米高,體重約500公斤。而異特龍身長約9米,最多可成長至12米。
  • 恐龍種族曾發生嚴重內訌?古生物學家發現新證據,化石上全是咬痕
    「恐龍是如何滅絕的」,是考古學家一直以來追尋真相的問題。提及「恐龍」這一物種,相信沒人會感到陌生。無論是在科普書籍還是影院熒幕上,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恐龍的身影。在體能方面與人類相比,恐龍無疑是強大的,同時也是極為殘暴的,曾一度在2億年前的白堊紀稱霸一時。然而,誰也意想不到,6500萬千年前,一場彌天大禍突然爆發了。
  • 盤點生性殘忍的恐龍之最,你被嚇到了嗎?
    南方巨獸龍生性最殘忍的恐龍第二名南方巨獸龍是最大的異特龍超科和肉食龍下目恐龍,也是歷史上第二大的食肉恐龍和陸地食肉動物,平均體重11噸,體長14.5米。生活在1億到9200萬年前白堊紀的南美洲阿根廷,是南美洲最大的食肉恐龍。擁有強大的咬合力和極快撕咬速度以及如同鋼刀一樣鋒利的牙齒,最大咬合力達到了12噸。
  • 海賊王:德雷克惡魔果實公開,乃異特龍形態而非霸王龍
    而古代種是遠古時期的動物,力量非常強大,龍龍果實就是屬於古代種。後來意外的成為了海軍,而因為一些未知原因德雷克在當上海軍少將之後也離開了海軍,和父親一樣成為了海賊。而現在德雷克的身份是百獸海賊團最強臺柱「凌空六子」之一。
  • 《侏羅紀世界3》霸王龍休養生息,小塊頭逆行,異特龍蠢蠢欲動
    T-Rex歷史了和獰惡龍的打架以後,宛若就沒有甚麼像樣的大型對陣了,在第二部,它更是被放鬆抓獲,成了鐵籠中呆萌的龍寶寶。《侏羅紀天下3》霸王龍惺忪地跑進了叢林,大有隱退之意,真相暴龍的皮膚上,布滿了傷疤,以及年老的褶皺,也該療養生息一段光陰了,趁便給新一代的恐龍們少許時機。霸王龍無意爭鬥,大有退出紛爭的意義,不過龍在江湖,也是情不自禁,一旦碰到新的壯大敵手,暴龍還是要出來平均下對方跋扈的氣勢,趁便暖心護衛下男主,連結本人的存在感。
  • 不休的烏拉拉古遺蹟異特龍怎麼打 古遺蹟172異特龍打法攻略[多圖]
    類型:動作冒險 大小:600.39MB 評分:5.0 平臺: 標籤:部落類探險大廠遊戲ARPG類 立即下載 不休的烏拉拉古遺蹟異特龍怎麼打相信不少玩家都在古遺蹟172異特龍這邊吃了一些虧,想要輕鬆通關其實並不是很難,但需要大家能夠組建出合適的隊伍和相應的打法套路才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古遺蹟172異特龍打法攻略,感興趣的小夥伴一起來看看吧。
  • 角鼻龍
    在侏羅紀晚期,很兇殘的的食肉恐龍——角鼻龍,從外形上看,它與其他的食肉恐龍沒有太大區別,都是大頭,粗腰,長尾,雙腳行走,前肢短小,上下頜強健,嘴裡布滿尖利而彎曲的牙齒。如果角鼻龍屬於腔骨龍超科,則太過先進、太類似基礎堅尾龍類,也過於大型、晚期;但作為肉食龍下目則在很多方面很原始。角鼻龍的近親似乎是白堊紀的阿貝力龍超科,不過在沒有下白堊紀化石證據之下,這些相隔數千萬年的恐龍間的關係仍然是一個謎。以往角鼻龍、白堊紀的阿貝力龍類、及原始的腔骨龍超科都是分類在角鼻龍下目中,是一類在獸腳亞目中較接近角鼻龍多於鳥類的恐龍。
  • 介紹陸地上幾種食肉恐龍:鯊齒龍單挑棘龍,誰的勝率大?
    1、雷克斯龍霸王龍即雷克斯龍(Tyrannosaurus Rex),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垂克期(MAA)距今約6850萬年到6500萬年的白堊紀最末期,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非鳥類的恐龍種類之一。
  • 侏羅紀的莫裡遜組都有哪些大型食肉恐龍?
    02 異特龍異特龍是北美莫裡遜組中數量最多的肉食恐龍之一,當然它也是生存在距今約1.5億年前侏羅紀晚期的大型食肉恐龍。在眾多的異特龍化石中,最大者體長9.7米,體重約有3.6噸。從形態上看,異特龍與暴龍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它的眼睛上方有角冠,而且在頭骨上有兩個大洞,生物學家分析,它的兩個大洞大幅度的減輕頭部給身體帶來的負擔。作為一種大型的食肉恐龍,異特龍的主要食物以其他大型草食性恐龍為主,比如迷惑龍、劍龍等等。
  • 方舟生存進化異齒龍怎麼抓 異齒龍哪裡有
    方舟生存進化異齒龍怎麼馴服?異齒龍是一種長著背鰭的恐龍,數量比較稀少,喜歡收集恐龍的玩法不要錯過!
  • 「二龍相鬥」化石出土,答案明了
    雖然如今人類只能在科幻作品中看到恐龍的生活狀態,但這是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真正的恐龍未必與前者有準確的對應關係。在科學家看來,我們還是需要從化石中尋找更多的線索。科學家推測三角龍可能會被霸王龍打敗由於這兩隻恐龍的骨骼上都有了明顯的咬痕,科學家推測它們正在進行一場殊死搏鬥,並且化石保持的姿勢也從側面證明,災難發生時它們毫無防備。
  • 吃上恐龍不是夢!科學家在雞體內培育出恐龍骨骼!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智利科學家找到了一種再現恐龍特徵的方法。在一個「逆向演化」實驗中,研究者操縱雞的基因誘導生成了類似恐龍腿骨的結構。 作為鳥類的祖先,恐龍下肢具有一根管狀的腓骨,一直延伸到腳踝處。經過漫長的演化,今天鳥類體內的這根腓骨已經退化變短,形態變得尖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