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黑鏡》第三季究竟好不好?取決於你是當英劇還是美劇看
2011年,英國電視4臺播出的三集迷你劇《黑鏡》,由英國編劇查理·布魯克製作,每集一個故事,篇幅短小但劇情和主題彪悍。該劇劇名大意是指,在眼下的高科技時代,手機或電腦等屏幕就像一面黑鏡子,人們每天面對黑鏡的同時也照出人性的各種特點,包括黑暗面。科技改變人性和社會,結合諸如真人秀、社交網絡等時下熱門主題,《黑鏡》靠著離現實很遠的「科幻」感覺,以及可能產生的血淋淋的「不久的將來」,讓觀眾感到震撼,同時也奠定了其「神劇」的地位。
如今第3季的《黑鏡》雖然還有查理·布魯克參與製作,但播出平臺從英國電視4臺換成美國Netflix視頻網站,集數變成6集,每集片長也由40多分鐘變成近1小時甚至1個多小時,參演的演員也更有名。但在不少中國劇迷看來,第三季的質量反倒不如前兩季那麼驚豔。
有趣的是,在主要是美國觀眾使用的IMDB網站上,被部分中國劇迷深深吐槽的第三季,總體評分反倒挺高。平心而論,第三季的製作水準很高,只不過更接了美國的「地氣」,以新番美劇的眼光來看第三季,依然是好看的。
英劇《黑鏡》神在哪?
給你大尺度與神轉折的酸爽
讓《黑鏡》先聲奪人的第一季第一集《天佑吾主》,有著很大尺度的題材:最受國民愛戴的公主被綁架,綁匪的條件是要求首相與豬公開性交,並以真人秀的形式在全國直播這一過程,如不答應這個條件,綁匪就將公主撕票。
這樣彪悍的劇情首先就成為話題,而編劇又不是只靠話題吸引眼球。圍繞著這個設定,觀眾在短短45分鐘內看到諸如政府幕僚的運作過程、所謂民意的實質、社交網絡發達的社會中「鍵盤俠」們的狀態,所有元素又都對劇情鑲嵌。可以說,《天佑吾主》讓觀眾看到了之前從沒有看過的電視劇。
隨後兩集中,《一千五百萬的價值》設定的電子化真人秀世界裡,底層人民靠騎動感單車賺虛擬貨幣生活。男主角反抗體制,最終被體制利用其反叛行為,將其塑造成真人秀世界中的寵兒。反英雄最終靠反抗行為成為其所厭惡的世界中的名人,這一「神轉折」進一步推高《黑鏡》「神劇」的地位。
第二季的《馬上回來》探討的是,利用收集過世的人生前的社交網絡狀態,再用人工智慧方式「訂製」一個跟真人一樣的機器人,這樣的生活究竟是好是壞。《正義白熊》以居民大逃殺大冒險方式講述暴力主題,同時結尾又來了個令人震撼的反轉。而2014年播出的聖誕特別集《白色聖誕》,更是將《黑鏡》的所有精華集於一身,成為劇迷評價最高的《黑鏡》劇集。
《黑鏡》的「神」,在於其題材尺度大,有深刻的現實意義;也在於其牢牢抓住觀眾心理的劇情推進。同時,前兩季當中透露的英式尖酸刻薄的幽默感,更是讓觀眾感到酸爽。
美劇《黑鏡》怎麼了?
單純了,也有「好萊塢」感覺了
到了第三季,最多人提到的一點就是,有些劇集看前面10分鐘就能猜到結尾。一方面失去前兩季「神轉折」的驚喜,另一方面也說明故事稍微進入好萊塢的套路化。6集故事中,涉及的題材除了有英劇版固有的社交網絡全面發展和進化能給人們帶來什麼問題,也有諸如戰爭、刑偵破案、利用黑客科技以極端方式打擊戀童癖、當VR技術再度升級到能讓人對周圍的事物真假難辨等題材。雖然查理·布魯克繼續擔任編劇,但很明顯題材方面比較偏重美國觀眾的口味。
然而,以美劇的角度來看,第三季《黑鏡》的水準也挺高的。讓不少觀眾看了表示「一集棄」的第一集《一落千丈》,請來《傲慢與偏見》《贖罪》的導演喬·賴特執導,《侏羅紀世界》中踩著高跟鞋與恐龍賽跑的布萊絲·達拉斯·霍華德,在《一落千丈》中出演女主角萊斯。劇中的世界是類似大眾點評掌控一切的世界,每個人都能隨時給遇到的人打分,階層也由分數而定。其實整個故事拍得流暢,演員表現出色,但沒想到編導真的就單純探討這麼一個設定會帶來什麼後果,單純得令人意外。
隨後VR技術那一集,也單純探討科技對人造成的後果。第3集《盡情狂舞》一門心思講虐死戀童癖。第5集講述以戰爭機器的方式消滅劣等基因攜帶者的社會。第6集一個多小時,試圖將網絡暴力、科技發展、刑偵等內容全包在一起,但「套路」故事很容易讓身經百戰的觀眾抓到劇情脈絡的發展。
最多好評的第4集,從復古的形式到女同性戀愛情故事,最後故事轉到人死後進入「電子化天堂」快樂生活,非常有大愛又非常不《黑鏡》的一集,也是最標準美式《黑鏡》的一集,少了辛辣批判與暗黑元素,「愛能創造世界」的好萊塢故事法則運作得很好。
豆瓣網友給第三季的評分為8.8分,雖然比第一季9.3分和第二季9.1分要低,但依然肯定這是好劇。不過,IMDB網站美國觀眾給第三季每集的評分,反倒比諸如《天佑吾主》《正義白熊》等要高。所以,《黑鏡》第三季到底好不好看,還真是要看以什麼角度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