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節氣之十八般養生大全

2021-02-13 灸大夫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都表示水汽凝結現象,而寒露是氣候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

{寒露養生提要}應注意保養體內陽氣。「陽氣入內則下實」,人身亦下部增溫,凡下虛之病可趁勢而養之,站樁、燙腳、服斂降之食之藥,艾灸臍以下諸穴等均可。一則繼續斂陽養陰,二則多穿衣防寒氣傷陽,三則避免陽收過度引起悽清悲觀情緒。早臥以應陰精收藏;早起以順陽氣舒達。飲食以柔潤為宜。

寒露養生,湧泉穴很重要

寒露時節收令大行,人體養生,最易借天之力而幫助自身把浮暑之火收歸腎水裡面。《內經》指出:「腎出於湧泉」,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腳下,湧出灌溉全身;因此,溫暖湧泉穴即有引火歸元之功。經常揉按湧泉,應對失眠、疲勞及怕冷等,均有較好療效。本法尤其適宜老人,養生諺語云:「若要老人安,湧泉常溫暖」!

{按摩湧泉穴降壓}如果湧泉穴處按起來沒有彈性,像按在棉花上一樣,軟綿綿的,說明腎虛。腎陰虧虛,「水不涵木」則導致肝陽上亢,可以表現出如高血壓「下虛上實」的症狀。按摩湧泉穴,可以滋腎補腎,平肝潛陽。每天堅持按壓湧泉穴,可以有很好的補腎強身作用,幫助降壓。寒露時節,對於「下虛上實」的老年人,是非常有幫助的。

{艾灸湧泉}如果氣血不能歸於腎,飄在上邊就會產生高血壓、哮喘等上實下虛之症。按湧泉穴時無彈性、有海綿感,表示腎氣虛。可用艾灸湧泉的方法,灸熱了逐漸把氣血引下來,則上盛所導致的頭暈、失眠、咳喘等症可除。有的人會夜裡腳心發熱,腳放在被外,屬於腎陰不足,則可多按揉湧泉穴。

寒露後,足部保健是關鍵

秋風肅殺、秋雨綿綿,須防止寒邪傷人,特別是足部的保健尤為關鍵。諺語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中醫認為,足部是足三陰經、足三陽經的起止點,與全身所有臟腑經絡均有密切關係,用熱水泡腳,能調整臟腑功能、增強體質。睡前熱水泡腳,極有斂陽之效,溫腎水涵木。

{適合父母的家用泡腳方}年老後腿腳不利,老是不上勁?主要是經絡不通,淤血阻滯導致。試試川椒10g 桂枝20g 紅花15g 艾葉20g煮開後把水調至40攝氏度泡腳半小時,堅持一段時間可起到助眠,長腳力的功效。此驗方臨床效果不錯。

{艾草泡腳方大集萃}艾草加姜治風寒感冒,咳嗽,支氣管炎,哮喘等肺系疾病和關節病;艾草加紅花逐淤通經,改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脈不通導致的手腳麻或瘀血;艾草加鹽適用上焦有火,下焦虛寒,經常眼紅、牙痛、咽喉痛、急躁心煩而四肢發涼;艾草加花椒20粒,適用腳汗,腳臭,腳氣,溼疹。

溫潤膳食,預防深秋感冒

寒露以後,寒氣愈發濃厚,此時最容易感受風寒,加之空氣乾燥,要謹防風寒感冒的化熱傳遍,引發肺熱咳嗽,其中最應警惕的是心腦血管病、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復發、哮喘病復發、肺炎等疾病。

深秋咳嗽多涼燥,深秋乃至初冬天氣寒冷,此時感冒咳嗽往往呈現出咳嗽,伴有頭微痛、無汗、鼻塞、咽幹唇燥、痰稀、苔白少津等一系列涼燥的症狀。此時需要用生薑、大棗、豆豉等溫潤止咳,與初秋溫燥燥咳用梨汁等涼潤止咳不同。

夜咳驗方豆豉梨:淡豆豉(藥店有售)6g、雪梨1個。流清涕,或打呼嚕,鼻塞可以加生薑5片。痰多加上茯苓10g,肺熱用梨皮。夜裡乾咳用冰糖,流清涕就用紅糖。將梨切成小塊,放入鍋中,開鍋後小火煎煮10分鐘即可。代茶飲。

俗話說「蘿蔔杏仁乾薑梨,治咳有效不求醫」。秋天易被秋燥耗傷津液,食用藕、蘿蔔、荸薺等潤燥補肺的食物正當時。而堅果中最滋潤的,非杏仁莫屬。《本草綱目》中列舉了杏仁的三大功效:潤肺,清積食,散滯。杏仁有潤肺、止咳、滑腸等功效,對乾咳無痰、肺虛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杏仁粥}深秋北方,天氣寒冷、乾燥,杏仁具有潤燥功效,吃杏仁粥,不僅可以滋潤身心、防冬燥,還可補充人體內水分,滋補強身。做法:用甜杏仁25克,去皮尖,粳米50~100克,冰糖適量,加適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為小火慢慢熬至粥熟。

小長假過完了,一肚子油膩也需要清理一下才好。提供一個小方:白芥子,蘇子,萊服子,柏子仁,杏仁各100克,一付,上藥混合,略炒香,共研極細末,每次十克,日兩次,溫水衝服。此方有化痰攻塊,降濁通下之功。常服之,有助健康,不僅有助於養生,且於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病人亦極有好處。

寒露過後,可適度補益身體

寒露節氣後,寒意猛增,萬物隨寒氣增長,此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體內之時,所以應以保養陰精為主。所以說寒露是溫補的好時機。推薦百合蓮子銀耳粥,養陰潤肺;枸杞粥,滋養腎陰,枸杞山藥粥,滋陰潛陽,適於晚餐食用。同時應減少食辛辣食品,以防燥烈傷陰。

銀耳枸杞蓮子大棗湯:銀耳100g、枸杞30g、大棗5枚、蓮子100g,白糖少許。煮湯飲。有滋陰潤肺、補血安神、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的功效。

{寒露養生功法}寒露節氣,陽氣漸退,陰氣漸生,為了確保人體陰陽平衡。給大家介紹一個方法:彈中指(心包經起自中指的指尖)。每天中午用雙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彈出去,反覆一百遍,可以疏通心包經,增強心陽的功能,促進氣血循環,像冬天怕冷,手腳冰涼的狀況會得到改善。

相關焦點

  • 寒露節氣:養生篇(附語音)
    【本篇是: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之「寒露節氣」】
  • 寒露節氣特點及養生提要
    【節氣特點】 寒露時值每年公曆的10月8~9日,從太陽到達黃經195°時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時氣候總的特點是:(1)氣溫下降快。一場秋風、秋雨過後,溫度下降8~10°C的情況已較常見。(2)平均氣溫分布差異大。在華南,大多數地區的平均溫度在22°C以上;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C之問,東北南部、華北、黃淮在8~16°C之問,而此時西北的部分地區、東北中北部的平均溫度已經到了8°C以下。
  • 寒露節氣養生的八個小常識
  • 二十四節氣之寒露:養顏養眼養生的紅酒燉雪梨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個十七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90°便是寒露時節。今年的寒露於2020年10月8日3點38分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白露後,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到了寒露,則露水增多,且氣溫更低。在自然界中,寒露也是陰陽之氣開始轉變的時候。陽氣開始漸漸衰退,被陰氣所代替。同時,我們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這種自然界的變化。飲食就變成讓我們最好保持體內陰陽平衡的工具了。
  • 二十四節氣—寒露
    今天是2020年10月8日,農曆八月廿二,庚子鼠年的第十七個節氣,秋季的第五個節氣,寒露,這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特徵的節氣,寒露節氣後
  • 二十四節氣與撥筋——寒露
    寒露節氣後,晝漸短,夜漸長,南方秋意漸濃,氣爽風涼,少雨乾燥;北方廣大地區已從深秋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古人將寒露作為寒氣漸生的表徵。因此秋天的養生,要以「收」為綱。寒露的到來,氣候由涼爽轉寒冷,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這時節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常出現皮膚乾燥,皺紋增多,口乾咽燥,乾咳少痰,毛髮脫落和大便秘結等。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同時要避免因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耗散精氣津液。
  • 秋季養生,寒露養生小常識
    寒露是深秋的開始,天氣越來越冷,那麼寒露節氣怎麼養生?今天跟大家說一說寒露節氣養生五個小常識。第一個足部保暖。常言道寒露腳不漏,寒露過後氣溫逐漸降低。不要經常去赤膊漏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腳與人體的心臟是最遠的。負擔最重的,最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好,加上我們腳的脂肪層很薄。保溫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腳與上呼吸道黏膜之間有一個密切的神經聯繫。一旦足部受涼,就會引起我們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的收縮。纖毛運動減弱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所以足部的保暖是非常重要的。
  • 節氣養生——寒露丨士材
    士材養生第33期  整理:唐曉龍  校對:王鑫、周軼群、尹浩        進入秋分之後,冷空氣也漸漸發威了,秋老虎似乎變成了貓咪
  • 寒露養生
    太陽到達黃經195°時為寒露。  今年的寒露時間為2016年10月8日 04:33:20,農曆丙申年 九月初八 星期六  今天我們迎來了第十七個節氣——寒露。寒露是秋天的第五個節氣。  枕上初寒窗外雨,草階寒露翠欲滴。寒露,露水盈盈,多了一份涼意,過完了這個節氣,就進入到深秋了,天氣漸漸的變涼,四季的輪迴就是這麼奇妙,葉綠葉落,周而復始。
  • 中華飲食養生文化——二十四節氣·寒露
    《月夜梧桐葉上見寒露》唐 · 戴察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初團。滴瀝清光滿,熒煌素彩寒。
  • 廿四節氣 | 寒露:寒露潔秋空
    ——《孝緯經》寒露是秋季節氣中降溫幅度最大的節氣。俗話說:「吃了寒露飯,不見單衣漢」。同樣含有「露」字。一個月前的白露,白天傷殘留暑氣,早晚則是秋涼。而寒露的白天已然是秋涼,早晚的露水依稀帶有冬天的寒氣了。
  • 【健康】寒露到,秋意重,寒色濃.預防生病,寒露養生應該這樣做
    點上方播放鍵觀看寒露視頻寒露節氣公曆:2020年10月8日陰曆:農曆庚子年(八月廿二)進入寒露節氣幹支紀年:庚子年  丙戌月  甲申日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秋季的第五個節氣。隨著寒露的到來,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寒露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特徵的節氣,寒露節氣後,晝漸短,夜漸長,日照減少,熱氣慢慢退去,寒氣漸生,晝夜的溫差較大,晨晚略感絲絲寒意。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都表示水汽凝結現象,而寒露是氣候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若不注意養生保健,容易患病或舊病復發。
  • 寶寶起名:寒露節氣出生的寶寶起名,寓意風採依揚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那麼寒露節氣出生的寶寶有哪些好名推薦?來看看小編的推薦,希望能幫到你! >>>分析寒露節氣的五行喜忌  出生在寒露節氣的人,五行喜土,需要土的支持和火的輔助。
  • 二十四節氣|寒露至,農諺「寒露過三朝,遲早一齊標」啥意思?
    ——【唐】元稹《詠廿四氣詩·寒露九月節》寒露簡介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每年10月07日-10月09日時太陽到達黃經195°時交節。 寒露的到來,標誌著季秋時節的正式開始,伯仲叔季,季秋即通俗意義的晚秋、深秋。
  • 節氣養生丨今日寒露,保暖做不對,一切全白費!快學點規矩,平安過秋冬~
    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今日寒露寒露節氣是天氣轉冷的象徵。此時,雖說江南地區還會出現「小陽春」的暖意,但是在北方,早已霜冷襲人,東北和西北有些地區甚至已然飄雪。寒露節氣後,寒意猛增,萬物隨寒氣增長,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此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體內之時,養生應以保養陰精為主。
  • 寒露丨秋安勿躁 樂活養生
    10月8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寒露,如果說白露是從炎熱到涼爽的轉折,那麼寒露就是從涼爽到寒冷的轉折了。寒露時節必須注意保養體內之陽氣。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也就是說,寒露養生應注重「養收」這一原則。那麼寒露養生有哪些禁忌要注意?
  • 秋露漸重,歲寒加衣:寒露之後養生記住「三防」
    居:寒露腳不露中醫在四時養生中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起居稍有不慎則易患感冒,所以「切忌賊邪之風以傷空隙,勿冒風邪」。肝腎在此時節相對弱勢,隨著氣溫的降低,人體容易被風寒侵入,引起大小關節不利。所以,在寒露期間要注意適時添衣,特別注意腳部保暖,「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民間尚有「寒露腳不露」的說法。應加強鍛鍊,增強體質。
  • 寒露可以多泡腳養生 熱水泡泡腳好過吃補藥
    寒露節氣到了,你做好養生措施了嗎?小編提醒一定要及時養生,因為這個節氣到了之後,會降溫天氣變得更涼甚至有點冷。為了身體能夠抵禦寒冷,不保健的話,怎麼行呢?日常泡腳的好處特別多,尤其是在天冷的時候,有助暖身驅寒,對身體健康非常有益處。寒露將至,天氣將變冷,建議多泡熱水腳,幫助保健身體。
  • 寒露節氣,重養胃,勤食三果,多飲一茶,堅持三事,秋冬少生病
    "寒露應,清光澄曙空",寒露簌簌而至,秋意甚濃。季秋時分天涼露深,地面的露水也有凝結成霜的趨勢,涼意不斷侵襲,萬物的生長皆受寒氣影響而衰弱,陰陽之氣逐漸調和轉變,陽漸少,陰漸多。自然界萬物隨著寒露節氣的到來隨之調整陰陽,冷熱交替的季節本是多事之秋,人體更要養生保證體內陰陽的平衡。
  • 金秋寒露至 養生在豐盛
    金秋寒露至   養生在豐盛寒露,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