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節氣特點及養生提要

2021-02-13 中醫思維十

點擊上方藍色字中醫思維可快速關注

【歌訣】

寒露天涼露水來,

落葉惆悵感傷懷。

甘淡滋潤益胃脾,

防燥潤腸養嬌肺。

多吃棗蓮鴨肉魚,

登高養陽心神怡。

寒露時氣溫下降明顯,地面的露水快要凝結成霜,樹葉紛紛飄落,人易觸景生情而感到悲傷。在飲食上宜多食養陰潤肺、健脾益胃食物,如蜂蜜、芝麻、銀耳、大棗、鴨肉、蓮子等;通過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等運動鍛鍊身體,愉悅身心。

【節氣特點】

寒露時值每年公曆的10月8~9日,從太陽到達黃經195°時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我國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

「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意思是說,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寒露以後,北方冷空氣已有一定勢力,我國大部分地區在冷高壓控制之下,雨季結束。天氣常是晝暖夜涼,晴空萬裡,一派深秋景象。在正常年份,此時10 °C的等溫線,已南移到秦嶺淮河一線,長城以北則普遍降到0°C以下。寒露時氣候總的特點是:

(1)氣溫下降快。一場秋風、秋雨過後,溫度下降8~10°C的情況已較常見。

(2)平均氣溫分布差異大。在華南,大多數地區的平均溫度在22°C以上;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C之問,東北南部、華北、黃淮在8~16°C之問,而此時西北的部分地區、東北中北部的平均溫度已經到了8°C以下。

【養生要點】

★起居養生

◎室內通風防感冒

寒露節氣時氣溫下降明顯,隨著氣溫下降和空氣變得乾燥,感冒病毒的致病力也開始增強,人很容易感冒。預防感冒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經常保持室內通風,每天通風時問應不少於30分鐘。另外,還應堅持每天用冷水洗臉,這樣可增加機體耐寒能力,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感冒。

◎注意腳部保暖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寒」字的節氣,標誌著氣候將向寒冷過渡。俗話說:「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寒露過後,晝夜溫差加大,人們早晚應添加衣物,特別要注意腳部保暖。民間有「寒露腳不露」的說法,意思是說寒露以後就不要再赤足穿涼鞋了,應注意腳部保暖。中醫理論認為:「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因為足部是足三陰與足三陽經所過之處,如果腳部受寒,寒邪就會侵入人體,影響脾、肝、腎、胃、膽、膀胱等臟腑功能。足部保暖除了要注意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襪外,還應養成睡前用熱水洗腳的習慣。

★飲食養生

◎多食養陰潤肺食物

寒露時氣候乾燥,人易出現皮膚乾燥、口唇乾裂、舌燥咽幹、乾咳少痰、大便秘結等症狀,故此時宜多食用滋陰潤燥、養肺潤腸食物,如蜂蜜、芝麻、銀耳、蓮藕、荸薺、百合、番茄、梨、香蕉、核桃等。此外,寒露時還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在用蔥、姜、辣椒等作為調味品時也要減少其用量。

◎多食甘淡補脾食物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甘先入脾」。在五行中脾胃屬土,土生金,肺腸屬金。甘味養脾,脾旺則金(肺)氣足。古人云:「厚味傷人無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師,三千功行從此始,淡食多補信有之。」寒露時宜常食甘淡補脾食物,如山藥、大棗、粳米、糯米、鱸魚、鴨肉、蓮子等。因寒露時節人的脾胃尚未完全適應氣候的變化,因此不能急於進食肥甘厚味,否則易使脾胃運化失常而生火、生痰、生燥,更傷陰。

★運動養生

寒露時可選擇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等運動,但每天運動時間不宜太早。這是因為:一是天剛亮時城市空氣不佳;二是因為晨起氣溫偏低,身體偏弱者容易感受寒邪。故人們宜在太陽升起後外出運動,運動時避免出汗太多,否則會傷陰損陽。如果遇到起風變天、陰雨天氣,可在室內運動,不可盲目冒寒涉水運動,以免感受寒溼而感冒。除以上運動之外,也可做「寒露坐功」以養生,具體做法是:

每天清晨,雙腿盤坐,兩手心向上,十指尖相對,緩緩上提至乳胸前,兩手前臂內旋,雙手慢慢向上託起,手心朝上,指尖分別朝左右側方向,兩臂伸直,且呈開放型。身體上聳,頭轉向左,手心翻向下,兩臂由體側緩緩放下。如此反覆做15次,然後上下齒相叩,即叩齒36次,漱津幾次,待津液滿口分3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3次,一呼一吸為一息,如此36息而止。常練此功法可改善頭痛、腰背痛、鼻出血、目黃淚出等症。

★經絡養生

寒露節氣與人體的膀胱經相對應。膀胱經從內眼角的睛明穴一直走至足小趾的至陰穴,可以說是「從頭到腳」,是人體當中穴位最多的一條經絡。寒露時可常按摩膀胱經上的委中穴,具體按摩方法是:

用雙手拇指端按壓兩側委中穴,一壓一松為1次,力度以稍感酸痛為宜,一般可連續按壓20次左右,同時與腿部的屈伸相配合。按壓時,如果能塗抹上一點刮痧油或藥酒,效果會更好。經常按摩委中穴不僅可以治療腰痛,而且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疼痛。

本文摘自《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年第19期。

=========聯繫我們=========

歡迎給我們留言或者發郵件至:

zhongyisiwei@vip.163.com

中醫思維,品文化慧生活,獲取更多精彩內容,請掃描以下二維碼或關注微信公眾帳號:zhongyisw

相關焦點

  • 寒露節氣之十八般養生大全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 寒露節氣:養生篇(附語音)
    【本篇是: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之「寒露節氣」】
  • 寒露節氣養生的八個小常識
  • 二十四節氣之寒露:養顏養眼養生的紅酒燉雪梨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個十七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90°便是寒露時節。今年的寒露於2020年10月8日3點38分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白露後,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到了寒露,則露水增多,且氣溫更低。在自然界中,寒露也是陰陽之氣開始轉變的時候。陽氣開始漸漸衰退,被陰氣所代替。同時,我們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這種自然界的變化。飲食就變成讓我們最好保持體內陰陽平衡的工具了。
  • 二十四節氣—寒露
    今天是2020年10月8日,農曆八月廿二,庚子鼠年的第十七個節氣,秋季的第五個節氣,寒露,這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特徵的節氣,寒露節氣後
  • 秋季養生,寒露養生小常識
    寒露是深秋的開始,天氣越來越冷,那麼寒露節氣怎麼養生?今天跟大家說一說寒露節氣養生五個小常識。第一個足部保暖。常言道寒露腳不漏,寒露過後氣溫逐漸降低。不要經常去赤膊漏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寒露時節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地安排,在氣溫下降和空氣乾燥的時候呢,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是增強的。當環境氣溫降低,人體的腎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會下降。因此來說,為了預防感冒,要適時地更衣。隨時備好急救的藥品,防止因氣溫驟降引起的哮喘、中風、心肌梗死等一些突發疾病。第三個方面是朝鹽晚蜜。寒露是熱、冷交替的開始,秋燥是讓人非常煩躁的事。對付秋燥。
  • 二十四節氣與撥筋——寒露
    寒露節氣後,晝漸短,夜漸長,南方秋意漸濃,氣爽風涼,少雨乾燥;北方廣大地區已從深秋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古人將寒露作為寒氣漸生的表徵。因此秋天的養生,要以「收」為綱。寒露的到來,氣候由涼爽轉寒冷,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這時節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常出現皮膚乾燥,皺紋增多,口乾咽燥,乾咳少痰,毛髮脫落和大便秘結等。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同時要避免因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耗散精氣津液。
  • 24節氣 寒露不寒
    「露水先白而寒」,如果說之前的白露節氣標誌著天氣從炎熱向涼爽過度,早晨可見露珠晶瑩閃光,那麼寒露節氣的到來是天氣轉涼的象徵,意味著天氣從涼爽向寒冷過度,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俗話說「樹棲鴉,溼桂花,寒露百草枯」,光聽一聽,就有種冷颼颼的感覺。寒露,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到了寒露節氣,來自北方的冷空氣漸漸成為天氣舞臺上的主角。
  • 寒露養生
    太陽到達黃經195°時為寒露。  今年的寒露時間為2016年10月8日 04:33:20,農曆丙申年 九月初八 星期六  今天我們迎來了第十七個節氣——寒露。寒露是秋天的第五個節氣。  枕上初寒窗外雨,草階寒露翠欲滴。寒露,露水盈盈,多了一份涼意,過完了這個節氣,就進入到深秋了,天氣漸漸的變涼,四季的輪迴就是這麼奇妙,葉綠葉落,周而復始。
  • 二十四節氣|寒露至,農諺「寒露過三朝,遲早一齊標」啥意思?
    ——【唐】元稹《詠廿四氣詩·寒露九月節》寒露簡介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每年10月07日-10月09日時太陽到達黃經195°時交節。 寒露的到來,標誌著季秋時節的正式開始,伯仲叔季,季秋即通俗意義的晚秋、深秋。
  • 節氣養生——寒露丨士材
    士材養生第33期  整理:唐曉龍  校對:王鑫、周軼群、尹浩        進入秋分之後,冷空氣也漸漸發威了,秋老虎似乎變成了貓咪
  • 寒露秋意濃,養生正當時!
    寒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秋季的第五個節氣。
  • 金秋寒露至 養生在豐盛
    金秋寒露至   養生在豐盛寒露,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
  • 秋露漸重,歲寒加衣:寒露之後養生記住「三防」
    國慶小長假的最後一天,2020年10月8日,農曆八月二十二,當太陽到達黃經195°時,我們迎來寒露。從氣候特點上看,寒露時節,全國許多地區均已進入深秋,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居:寒露腳不露中醫在四時養生中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
  • 【健康】寒露到,秋意重,寒色濃.預防生病,寒露養生應該這樣做
    點上方播放鍵觀看寒露視頻寒露節氣公曆:2020年10月8日陰曆:農曆庚子年(八月廿二)進入寒露節氣幹支紀年:庚子年  丙戌月  甲申日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秋季的第五個節氣。隨著寒露的到來,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寒露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特徵的節氣,寒露節氣後,晝漸短,夜漸長,日照減少,熱氣慢慢退去,寒氣漸生,晝夜的溫差較大,晨晚略感絲絲寒意。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都表示水汽凝結現象,而寒露是氣候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若不注意養生保健,容易患病或舊病復發。
  • 二十四節氣:寒露,九月節;遵生八箋,四時調攝箋
    《提要》稱九月為霜月、菊月、暮秋、末秋、慕商、季商、眇秋、霜辰、授衣、 九月天道南行,作事、出行都宜往南,吉,不可擇戌日,用則犯月建,百事不利。 《風土記》載:九月九日,採注意插頭髮,既避惡氣,又禦寒。又載:九月二十日,宜齋戒沐浴(素食、節慾、洗澡)。此日幾名是洗澡,可避冰災。二十日,燒枸杞水洗澡,可使人光澤不老。二十八日也宜洗澡。
  • 節氣養生丨今日寒露,保暖做不對,一切全白費!快學點規矩,平安過秋冬~
    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今日寒露寒露節氣是天氣轉冷的象徵。此時,雖說江南地區還會出現「小陽春」的暖意,但是在北方,早已霜冷襲人,東北和西北有些地區甚至已然飄雪。寒露節氣後,寒意猛增,萬物隨寒氣增長,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此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體內之時,養生應以保養陰精為主。
  • 「寒露」用英文怎麼說?丨雙語說節氣
    古代典籍裡有這樣一句話:「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這句話描述的是寒露節氣的特點,意思是這段時間產生的露水因天氣寒涼,快凝結成霜了。The dew is bigger and colder and there will be less rain. Autumn crops will be ripe.
  • 作家保冬妮:探尋足尖上的寒露,擁抱節氣送給人類的風霜雨雪
    【環球網文化報導 記者 張嘉玉】10月8日,寒露節氣到來,環球網文化頻道專訪兒童文學作家保冬妮,敘述二十四節氣的旅行故事,趣話寒露時節的美食美景與歷史民俗,一起探尋足尖上的節氣。「想感受節氣帶來的獨特氣象,可以追雪而去,追風而去,擁抱節氣送給人類的風霜雨雪。」
  • 廿四節氣 | 寒露:寒露潔秋空
    ——《孝緯經》寒露是秋季節氣中降溫幅度最大的節氣。俗話說:「吃了寒露飯,不見單衣漢」。同樣含有「露」字。一個月前的白露,白天傷殘留暑氣,早晚則是秋涼。而寒露的白天已然是秋涼,早晚的露水依稀帶有冬天的寒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