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秋意濃,養生正當時!

2022-01-09 新時代國小珍

寒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秋季的第五個節氣。

在公曆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陽到達黃經195°時為寒露,表示季秋時節的正式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寒露》中:「寒露,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史書也記載「鬥指寒甲為寒露,斯時露寒而冷,將欲凝結,故名寒露。」

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徵。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

寒露之後,露水增多,氣溫更低。此時我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

寒露三候

一候鴻雁來賓:寒露之日,「鴻雁來賓」。鴻雁白露節氣已經開始南飛了,此時是最後一批,古人稱後至者為"賓"。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後五日「雀入大水為蛤」,鳥雀入大海化為蛤蜊,飛物化為潛物,古人對感知寒風嚴肅的一種說法。

三候菊有黃華:再五日,「菊有黃華」,華是花,草木皆因陽氣開花,獨有菊花因陰氣而開花,其色正應晚秋土旺之時。

寒露習俗

登高

寒露時節,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是秋意漸濃,蟬噤荷殘。這個節氣往往與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相遇。自古以來,重陽節就有這個重要習俗——邀約親朋,登高望遠。

鬥蛐蛐兒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鬥蛐蛐兒的高潮期。蛐蛐兒也叫促織,一般聽見蛐蛐兒叫就意味著入秋了,天氣漸涼,提醒人們該準備過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織鳴,懶婦驚」之說。

飲菊花酒

寒露與重陽節接近,此時菊花盛開,為除秋燥,某些地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這一習俗與登高一起,漸漸移至重陽節。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麴釀製而成,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吃芝麻 

寒露到,天氣由涼爽轉向寒冷。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養生理論。這時人們應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於是,民間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習俗。

秋釣邊

在我國南方,寒露時節告別炎熱,陽光和煦,正是出遊、賞花、吃螃蟹、釣魚的好時節。由於氣溫下降迅速,深水處太陽已曬不透,魚兒遊向水溫較高的淺水區,所以有「秋釣邊」之說。

秋收秋種

寒露時,秋收秋種進入高潮,農諺有:「黃煙花生也該收,起捕成魚採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來。」各地需要預防災害天氣,華北地區的冬小麥需抓緊播種,南方稻區也要注意防禦「寒露風」。

寒露養生

一、起居篇

1、足底保暖,適時添衣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過後氣溫逐漸降低,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可使足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發生,緩解疲勞。

天氣寒冷,老人、兒童和身體體質較弱的圈友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漸增添衣服。但換季穿衣服別換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為主,不穿單衣也是寒露養生的重要一點。

2、朝鹽晚蜜,養陰防燥

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喝點蜂蜜水,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蜂蜜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還可以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飲食上少吃辛辣刺激、燻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蔔、番茄、蓮藕、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薺、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蓮藕、銀耳等,以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

3、早睡早起,適量運動

寒露過後晝短夜長,自然界中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早睡可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因此秋季養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

秋季是運動鍛鍊的大好時機,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進行鍛鍊,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選擇。但開始時強度不宜太大,應逐漸增加運動量,如果過度運動,會增加人體的疲憊感,反而不利於身體恢復。

二、飲食篇

1、飲食養生

石榴汁 抗氧化

每天飲用100毫升石榴汁,連續飲用兩周可減少已沉積的氧化膽固醇。石榴汁是一種比紅酒、番茄汁等更有效的抗氧化果汁,可有效排除心血管毒素,是抗衰老和防治癌症的「超級明星」。

吃桑葚 防便秘

桑葚具有補肝益腎、養血生津、滋液熄風、潤腸通便的作用。還具有調整機體免疫功能,促進造血細胞生長、降血脂、護肝等多種作用。習慣性便秘者可取鮮桑葚適量,洗淨榨汁,每次服用15毫升。

小白菜 排毒素

小白菜能夠加速人體的新陳代謝和增強機體的造血功能。通暢腸胃,利大小便,加速排毒,並有益於骨骼健康。

吃花菜 健脾胃

花菜有健脾養胃、清肺潤喉、清熱解毒的作用。還能降低雌激素水平,可以預防乳腺癌的發生。

2、寒露養生粥

梨子粥

做法:梨子2隻,洗淨後連皮帶核切碎,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

功效:因梨具有良好的潤燥作用,用於煮粥,可作為秋令常食的保健食品。

慄子粥

做法:慄子50克、粳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

功效:因慄子具有良好的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作用,尤其適用於老年人腰腿酸痛、關節痛等。

芝麻粥

做法:芝麻50克、粳米100克,先將芝麻炒熟,研成細末,待粳米煮熟後,拌入芝麻同食。

功效:適於便秘、肺燥咳嗽、頭暈目眩者食用。

胡蘿蔔粥

做法:胡蘿蔔用素油煸炒,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

功效:因胡蘿蔔中含有胡蘿蔔素,人體攝入後可轉化為維生素A,適於皮膚乾燥、口唇乾裂者食用。

菊花粥

做法:菊花60克,粳米100克,先將菊花煎湯,再同煮成粥。

功效:對秋季風熱型感冒、心煩咽燥、目赤腫痛等有較好的治療功效。

三、穴位篇

1、腎俞穴

定位: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

取穴:先取命門穴(直立,由肚臍中作線環繞身體一周,該線與後正中線之交點即是本穴),由命門穴旁開雙側各二橫指(中食指,約1.5寸)處即是本穴。

功效:溫陽散寒、化氣利水。

艾灸:溫和灸法,點燃艾條,距穴位2~3cm處進行懸灸,使局部感覺溫熱,每次5~10分鐘,灸至皮膚紅暈為度,每天1次。

推拿:雙掌摩擦至熱後,把掌心貼於腎俞穴,這樣反覆來回摩擦50~60次,至出現酸脹感,並且腰部微微發熱。

2、關元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

取穴:以手四指併攏,食指上緣緊靠肚臍,小指下緣所在水平線與前正中線的交點,即是本穴。

功效:培元固本、補益下焦。

艾灸:同上。

推拿:搓熱掌心,將掌心放置在關元穴上,五指向上翹起,做迴旋形動作。頻率由慢到快,範圍由小到大,直到有發熱的感覺,每天1次。

3、魚際穴

定位:位於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取穴:側掌,微握掌,腕關節稍向下屈,於第1掌骨中點赤白肉際處即是。

功效:養陰潤肺,清熱利咽。

推拿:用另一隻手的大拇指在魚際穴附近上下推動,或雙手魚際穴互相敲擊,至掌側發熱即可,每天1次。

4、三陰交穴

定位: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取穴:以手四指併攏,小指下邊緣緊靠內踝尖上,食指上緣所在水平線在脛骨後緣的交點,即是本穴。

功效:滋養陰精、健脾昇陽。

艾灸:同腎俞穴。

推拿:用拇指指腹按住穴位作旋轉揉動,力度以感覺酸脹為度,持續2~3分鐘,然後用拇指指端按在穴位處,逐漸向下用力,以產生酸脹感為度,持續約30s,每天1次。

免責聲明: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作品來自網際網路,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順手點個「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焦點

  • 今日寒露:秋意濃,情思長,願君珍重!
    不同於白露的暑消微涼,也不似霜降般寒氣更甚,寒露過後,晝漸短,夜漸長,凝露成霜,寒意愈盛。南方秋意漸濃,氣爽風清,少雨乾燥;北方深秋已至,露重夜涼,冬寒初露。秋已濃,秋風不動聲色地穿過時光的縫隙,凝結成寒露,寄去最深的思念,帶來最美的祝願!- 寒露由來 -「寒露」是深秋的節令,在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寒」字。
  • 今日秋分|一葉知秋秋意濃,舒適涼爽正當時
    今日秋分|一葉知秋秋意濃,舒適涼爽正當時 2020-09-22 17: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節氣養生——寒露丨士材
    士材養生第33期  整理:唐曉龍  校對:王鑫、周軼群、尹浩        進入秋分之後,冷空氣也漸漸發威了,秋老虎似乎變成了貓咪
  • 【健康】寒露到,秋意重,寒色濃.預防生病,寒露養生應該這樣做
    隨著寒露的到來,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寒露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特徵的節氣,寒露節氣後,晝漸短,夜漸長,日照減少,熱氣慢慢退去,寒氣漸生,晝夜的溫差較大,晨晚略感絲絲寒意。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都表示水汽凝結現象,而寒露是氣候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若不注意養生保健,容易患病或舊病復發。
  • 天高雲淡楓葉紅,登高懷遠秋意濃,庚子年寒露寄語
    庚子年寒露作者:海貝兒悠閒雨中思往矣,寒露落花隨風移。立身紅塵輕一笑。最是海角天涯惜。庚子年寒露作者:徐君仰嘆蒼穹行天涯,縱觀四海禪為家。回眸紅塵嫣然笑,目送閒雲浴晚霞。白雲紅葉,秋色正濃。天高雲淡楓葉紅,登高懷遠秋意濃。寒露時節,約友人登高望遠,另有一份意蘊。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雁以仲秋先至者為主,季秋後至者為賓」。深秋時節,鴻雁飛往南方。
  • 我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況(10月8日發布)寒露到,秋意濃...
    寒露到,秋意濃「轉眼到寒露,翻箱找衣褲」,二十四節氣裡,帶「寒」的節氣來了!早上出門之時,寒氣迎面而來,不經意的攏了攏衣裳。雨中「寒露洗清秋」, 風來「雲悠而風厲」, 晴日「碧雲天,黃葉地」,好一派清雅之色。
  • 秋意濃,養生關鍵潤而不寒,山楂茡薺大棗粥您會做嗎?
    天氣已經進入寒露節氣,秋意更加濃了,氣候也開始冷了,這個時候的養生就和初秋不一樣了,初秋的時候天氣炎熱,可以以清熱潤燥的方法,但是現在就不能採用這個方法了,現在只能採用潤而不寒,而且還要培補脾胃之氣,為馬上來臨的冬天做好準備工作,還是老原則,養生粥是主要的養生方法,今天小編向大家推薦山楂茡薺大棗粥,理由是這道粥潤而不寒,而且還能培補脾胃之氣,有活血化瘀,活血補氣之功用。
  • 紅葉黃花秋意晚 登高賞菊正當時
    寒露」是深秋的節令 如果說「白露」是炎熱向涼爽的過渡 「寒露」則是涼爽向寒冷的轉折 伴隨「寒露」而至的是濃濃的秋意 北方層林盡染, 南方蟬噤荷殘 正是最為五彩斑斕的深秋時節
  • 今日寒露|一抹清寒,深秋幾許,邂逅幾縷清風
    今日寒露,露已寒,將為霜。至此,告別了秋高氣爽,天寒夜長、風氣蕭索、秋殘如血的季節到了。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寒露節氣後,晝漸短,夜漸長,寒氣漸生,晝夜溫差較大。寒露時節,南方秋意漸濃,氣爽風涼,少雨乾燥;北方大部分地區已從深秋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寒露有三候:鴻雁來賓,雀入大水為蛤,菊有黃華。露漸重,雁南飛。1.起居寒露時節,氣候從熱轉寒,陽氣退卻,陰氣漸生。
  • 秋分養生正當時 潤燥補水很重要
    秋分時,秋意濃。秋分之後,陣陣秋風襲來,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漸加重,最易出現秋燥等現象。秋燥時節要如何養生防護呢?防寒保暖之外,飲食秘訣在於「潤燥」二字。具體吃什么喝什麼最解燥呢?國民果汁匯源有幾款備受青睞的人氣佳品,倒是秋分補水潤燥的好選擇。
  • 寒露養生
    寒露養生「寒露」時節起,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總之,搓大椎、彈中指、喝羊肉湯,喝五豆粥,是寒露這個節氣的保養內容,做好這幾點,內在氣血充盛,經絡平穩,就能以舒適的身心來迎接節氣的轉換。寒露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自然界中的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大幅減退,陰氣漸生,此時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可通過艾灸養生的方式保養體內陽氣。
  • 金秋寒露至 養生在豐盛
    金秋寒露至   養生在豐盛寒露,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
  • 秋季養生,寒露養生小常識
    寒露是深秋的開始,天氣越來越冷,那麼寒露節氣怎麼養生?今天跟大家說一說寒露節氣養生五個小常識。第一個足部保暖。常言道寒露腳不漏,寒露過後氣溫逐漸降低。不要經常去赤膊漏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寒露時節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地安排,在氣溫下降和空氣乾燥的時候呢,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是增強的。當環境氣溫降低,人體的腎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會下降。因此來說,為了預防感冒,要適時地更衣。隨時備好急救的藥品,防止因氣溫驟降引起的哮喘、中風、心肌梗死等一些突發疾病。第三個方面是朝鹽晚蜜。寒露是熱、冷交替的開始,秋燥是讓人非常煩躁的事。對付秋燥。
  • 寒露愁衣單,舊舍待新顏
    寒露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特徵的節氣,寒露節氣後,晝漸短,夜漸長,日照減少,熱氣慢慢退去,寒氣漸生,晝夜的溫差較大,晨晚略感絲絲寒意。從氣候特點上看,寒露時節,南方秋意漸濃,氣爽風涼,少雨乾燥;北方廣大地區已從深秋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 寒露節氣之十八般養生大全
    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都表示水汽凝結現象,而寒露是氣候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寒露養生提要}應注意保養體內陽氣。「陽氣入內則下實」,人身亦下部增溫,凡下虛之病可趁勢而養之,站樁、燙腳、服斂降之食之藥,艾灸臍以下諸穴等均可。
  • 秋意濃,離人心上秋意濃
    「秋意濃,離人心上秋意濃,一杯酒,情緒萬種……」多年來,每逢秋至,都會翻出張學友唱的這首《秋意濃》。像遠行歸來的學子,才華橫溢,學識滿腹,埋首揮毫秋的長卷,提筆便是清風朗月開暖窗,落筆是秋意濃,歲月長,步步稻花香。
  • 寒露節氣,重養胃,勤食三果,多飲一茶,堅持三事,秋冬少生病
    "寒露應,清光澄曙空",寒露簌簌而至,秋意甚濃。季秋時分天涼露深,地面的露水也有凝結成霜的趨勢,涼意不斷侵襲,萬物的生長皆受寒氣影響而衰弱,陰陽之氣逐漸調和轉變,陽漸少,陰漸多。自然界萬物隨著寒露節氣的到來隨之調整陰陽,冷熱交替的季節本是多事之秋,人體更要養生保證體內陰陽的平衡。
  • 寒露秋意濃,來碗沙參百合銀耳湯滋陰潤肺!
    每年的10月8日是進入寒露節氣,進入寒露之後,空氣的溫度和溼度也與初秋有了很大的變化,人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一天冷似一天,防寒是養生的重中之重。人們的起居應作出相應的調整,如果不注意,就易使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病、哮喘等疾病復發。食用一些性平且可以提昇陽氣的食物,有助於收縮毛孔和腠理,預防感冒。
  • 寒露節氣特點及養生提要
    【養生要點】★起居養生◎室內通風防感冒★飲食養生◎多食養陰潤肺食物寒露時氣候乾燥,人易出現皮膚乾燥、口唇乾裂、舌燥咽幹、乾咳少痰、大便秘結等症狀,故此時宜多食用滋陰潤燥、養肺潤腸食物,如蜂蜜、芝麻、銀耳、蓮藕、荸薺、百合、番茄、梨、香蕉、核桃等。
  • 寒露節氣養生的八個小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