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上古智慧、靈性與科學、修行、養生、生活。公眾號後臺點擊「往期精彩」,在內容頁上面的搜索框輸入關鍵詞,即可搜到您想了解的文章。這裡有最全的優質內容和資料,給予修行路上更多的啟示與幫助。
![]()
在氣功練功會產生唾液(津液),如我們不練功是否也可產生唾液(津液)呢?唾液(津液)它又有什麼樣的保健功效?唾液俗稱「口水」又稱津液,是口腔中的精華。是由唾液腺分泌而來,人的口唇,頰,顎等處的黏膜下,有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腮腺、頜下腺和舌下腺,是人體的三大唾液腺,它們分布在口腔壁及舌下,每對唾液腺都有導管與口腔通連。氣、血、津液三者的性狀及其生理功能雖各有自己的特點,但均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三者的組成均離不開脾胃運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氣。三者的生理功能,又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關係。因此,無論在生理或病理情況下,氣、血、津液之間均存在著極為密切的關係。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唾液中有許多與生命活動有關的物質。《本草綱目》上云:唾液能「灌溉臟腑,潤津肢體,祛病延年」。老子的養生觀點與主張,集中起來可以概括為:「順應自然,恬淡寡慾,咽津養生。」老子認為,靈丹妙藥雖好,但也不如自己的津液(唾液)有益於自身。因此他首先主張咽津養生。他平時「叩齒鼓漱」,然後再把這些津液咽下去,每日必做,久而久之,利於健康。通俗的理解:「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如我們把自身的津液讓它運轉起來,那結果會是什麼……
1、舌輕舐上顎(剛好接觸上,要放鬆舌頭,不要用力頂),眼微閉,同時口腔、面部肌肉要放鬆。2、意守「金津」、「玉液」兩穴,或舌下部位也可(可把意識加上想著兩穴有津液生成,效果更佳),穴位如圖所示。3、如果津液產生多時,即鼓漱三十六下,再把津液分三口咽下,在咽下時,最好要閉目內視,似乎看到它下降至髒中(送至丹田)。註:①可先加上叩齒:即全身放鬆,閉目、口唇微閉,心神合一,然後使上下牙齒有節奏的互相叩擊,叩齒36次為佳。②輔以攪舌「赤龍攪天池」:即叩齒後,屈舌在口腔內沿牙床外側作順、逆時針旋轉各36次。攪動時要放鬆舌頭,用力要柔和自然,攪舌時如把眼神加上效果更佳,即眼晴跟著舌頭一起轉。1.起〔搭橋〕的作用。按照經絡理論,任、督二循環到「口」就被這道「天河」隔斷了,只有舌舐上顎才能使任、督二脈接通,真氣才能上下運行。2.起生津養生的作用。當舌舐上鄂顎時,常會感到口水溳溳而來、它是由三腺「舌下腺、頷下腺、腮腺」所分泌,是人體五臟精華隨脾氣上升而產生。練習方法不受場地、時間限制,如走路、坐車、看電視時都可練習。特別是在爬山、跑步時都可按此法練習,水都不用喝。在這裡我只能說:看一下、想一下、試一下,最高深的就是最簡單的。它不就是最簡單、最易學、最方便、最實用、最科學的養生保健方法之一;如您沒認識到,我就無奈了……我國傳統醫學認為唾液能滋養五臟六腑,養生學家把唾液稱之為「金津玉液」,還給予「瓊獎」、「金漿」、「金津」、「玉液」、「玉泉」、「華池之水」等美稱。《黃庭內景經》中說它能「開通百脈血液始(註:言身中血液以口為本始也),顏色生光金玉澤,齒堅發黑不知白」。古人認為:人的舌下為玄膺,該處有兩竅,左名金津,右名玉液。當精氣經過玉池(口)的時,從這兩竅會分泌出唾液稱為:「玉液」。唾液極為古代練功人士所重視,並給予多種稱謂,如:金漿、玉醴、甘露、自家水、醴泉等。《黃帝內經》曰:脾歸涎,腎歸唾。唾液與脾、腎二髒密切相關,對人體健康長壽、攝生保健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練功過程中產生的唾液。內丹術中認為,這是腎水中的精氣上升之故。因按五行學說:金生水,金為水母;它是蘊藏在腎中(即丹田中),在練功過程中可以隨精氣的運轉而上升至口,化為甘甜的唾液,其對身體的效用,更超過玉液。而又咽歸丹田(漱咽之,併名「胎食」),與一般唾液有質的不同,所以也稱為玉液還丹或金液還丹。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有一天下凡人間出售能治諸虛百病的靈丹妙藥——人參果,這種果子專治五勞七傷、諸虛百損,是抵禦外邪、治療疾病的良藥。人若服過人參果,則能除病延年,身輕不老。消息傳開,求果心切的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然而,令人納悶的是,開張之時,並不見什麼人參果有售。正當人們猜疑之際,忽聞呂大仙大喝一聲,說道:「此果人皆有之,就在口內,只是你們不知如何服用罷了。」原來,呂洞賓所說的人參果,就是人們的「唾液」。李中梓在《醫院必讀》中說,祖先造字以千口水為「活」字,可見古人對口水作用的重視。李時珍認為唾液有促進消化吸收,灌溉五臟六腑,滋陰降火,生津補腎,潤澤肌膚毛髮,滑利關節孔竅等重要作用,李時珍說「唾精,乃人之精氣所化。」他在《本草綱目》中說:「人若能每天不吐唾液,則精氣常留,顏容形槁,眼明耳靈。相反,經常吐唾液,則損精神,顏枯形槁。清雍正年間,有位著名醫生程國彭,在其所著《醫學心悟》首卷《治陰虛無上妙方》中把津液稱作:「華池之水,人身之金液也」,在論述它的作用時寫道:「敷布五臟,灑陳六腑,然後注之於腎而為精」。並指出其方法為:「常以知舐上顎,合華池之水,充滿口中,乃正體鄶氣,以意目力送至丹田。」此即練功中所說的「練津化精」之法,程國彭緊接此文後邊的《人參果》中把「金液」比作「人參果」,並指出:「凡病危而復安者,不論有參無參,皆其肯服『參果』者也。凡病癒而復發者,不論有參無參,皆其不服『參果』者也。世人請自思維,定知此中消息。」此乃程國彭積一生治病之經驗談也,由此可見他對吞津法評價之高矣。明代龔居中指出:津即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養神,在肺助氣,在腎生津,自然百骸調暢,諸病不生。《紅爐點雪》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養神,在肺助氣,在腎生精,自然百骸調暢,諸病不生。關於長壽人的延年益壽法都有咽唾一項。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了一個曹操問皇甫隆養生長壽秘訣的故事,曹操問皇甫隆為什麼一百多歲了還耳聰目明,體力不衰。皇甫隆回答說,蒯京活了一百七十八歲還很壯實,靠的是清晨起床前叩齒和咽唾液,我是學了他的經驗而長壽的。(更多內容,請關注修行圈公眾號)
▶ 道醫:心亂了,病就來了
▶ 道醫秘傳手冊(收藏)
▶ 道醫:口水是人體的仙丹!
▶ 百歲老道醫的養生經驗(很有用!)
▶ 道醫揭秘,疾病的根源(深度好文)
▶ 傳奇針灸---鬼門十三針
▶ 道醫古書秘方,十二時辰修行法!
▶ 道醫揭秘:性慾與智商壽命關係
▶ 仙人揉腹:一種神奇而簡單的功法
▶ 針灸可以釋放人類治病的潛能!(揭露宇宙訪談錄)
▶ 道醫揭秘疾病(從「無形」能量影響「有形」物質!)
👇🏻點擊下方搜索,你要的內容全在這裡!
修行圈平臺內容由多個不同門派、不同領域和法脈的修行者編寫或提稿。這些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研討、參考之用,不一定代表修行圈運營者意見,亦不一定完全正確,請客觀思考,不盲從,不排斥。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郵件聯繫:wwyt2018@163.com ,我們一定會及時更正。
隨 喜 打 賞
![]()
長按上方二維碼支持工作室
- 萬物一體工作室 -
「修行圈」旨在傳遞心性的智慧,了悟人生,與自然和諧共生;集眾家智慧合為一體,用全息立體的思維和角度思考人和自然萬物的奧秘,傳承、創新東方智慧,共創美好新世界。不定期推送 東方智慧、修行啟示、修煉秘法、易經數術、風水法術、中醫養生、靈性科學、人體奧秘、古今秘史、修學資料等大量相關內容。私人微信:qiongli_wlz
修行人的公眾號
窮理|無為|自然|簡單
長按二維碼關注 開啟智慧大門
- 關於修行最全的內容都在這裡 -
從歷史信息可以查看公眾號往期更多的好文章。後臺回覆你想要了解的內容,會根據所需把內容推送在文章裡;回覆你想要的任何學習資料,會不定期提供相關資料,回復「資料」即可下載。轉發分享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