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場面
如果今年沒有這次疫情,或許我們會見到這樣的場面:親朋好友圍坐在飯桌旁:好吃好喝擺眼前,大家說說笑笑,把酒言歡。正高興呢,一個尖銳的聲音響起:媽媽,我要回家!回家?回家幹啥,這兒有吃有喝多好呀!
好,是相對的。
熊孩子雖在飯桌上也有一席之地,但熊孩子豈能以常人思維度之:人家就是不樂意安靜地聽你們大人講話、看你們大人拼酒。人家想念玩具,想念玩伴,想念動畫片啦!
在這兒有啥意思,本寶寶偏要回去!
然而現實更加殘酷,現在是不只孩子無聊了,大人都鬱悶了,如何破解呢?
於是乎……
回去?怎麼可能,老子還沒樂呵夠呢!於是有的父母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唬住,有的勸解孩子,有的給孩子個pad——玩遊戲、看視頻去吧。
無論勸解還是嚇唬,孩子都不會屈服,很快便會捲土重來。有pad或手機的孩子,倒是能堅持到「最後」。
手機、pad挺管用,在這種場合,它們代替父母,接管了孩子。
這樣好嗎?當然不好了。這不是助長了孩子的「屏幕癮」嗎?
這種場合真的不好哄孩子。那怎麼辦?要不你給我們個法子?好嘞!大家看看下面這2條,指定有幫助。
1告別手機,給孩子帶一些「樂子」
手機、pad最直接,但我們都知道這對孩子不好。
春節局多,每個局上,孩子都得如此度過,那豈不是「父母不負責」?
我的慣用方式是:帶一些「樂子」給孩子。
什麼樂子?
比如我的孩子愛畫畫,我總帶一個圖畫本,一盒彩筆。孩子無聊,就給她畫畫。
或者給孩子一些遊戲書,比如迷宮書、貼畫書。尤其是貼畫書,很多孩子都喜歡。這些網上都能找到。也別買太難的,這種時刻不適合思考,孩子能玩玩找找樂趣就行了。比如公主貼貼、海底小縱隊迷宮貼紙書,小豬佩奇貼紙書。等等。
還可以給孩子帶一些他們喜歡且方便攜帶的玩具。比如拼圖、小型樂高積木等。
「神器」在手,就不怕孩子無聊鬧騰啦!
2了解「親朋好友」,增加孩子的家族自豪感
親朋好友,都很生猛,誰還沒個故事?即使沒有,從以前走到現在,成長、變化本身就是故事。
聚會前,找一些親朋好友的「趣歷史」給孩子講一下,吊起他們的胃口。聚會時,指著這位親戚,跟孩子說:你看,這就是某某故事的「主角」。他還有一些故事是你不知道的……
接下來你就要講了,最好是講講這些親戚克服困難的故事。
沒有咋辦?咋會沒有呢?早上出門買油條,街上沒賣的。但他就是想吃油條,於是自己動手做了。你看,你三大爺就是不願放棄。以前條件艱苦,他雖然沒多少知識,找不到好工作,但不斷努力,幹各種活兒,把兩個孩子養育成人……隨便一說,就能說好多,就看你樂不樂意了。
為啥要講這些故事呢?
春節時期,一起吃飯的都是朋友、家人。講這些故事讓孩子感受到家族傳承,這些親戚能做到的,你自己也能做到!獲得家族自豪感。
美國科學家研究,有家族自豪感的孩子,更容易對抗挫折。感覺自己身後有一個強大的家族,自己繼承了勇氣、拼搏精神,當然願意「勇往直前」!
如此一來:孩子飯局上也不至於只聽大人聊天,自己無聊。參與感增強,又能獲得精神力量。何樂而不為呢?
這兩個方法,第一個比較容易實現,花點兒錢就行了。第二個就需要費心了。但非常值得。
養孩子、拼孩子,拼的就是父母的用心。
王安石在文章《遊褒禪山記》裡寫道: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餘之所得也!
意思就是說:近地方遊客多,險峻的地方,人少。但好風景往往在險處。所以,欣賞到好風景的人,都是有體力、有志向的。與人生如此相似?多數人平凡,努力的人把別人甩在後面。所以,人得努力呀。如果努力了沒有達到目標,也會給你特別的收穫,也能此生無憾!
育兒何不是如此?與諸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