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滿網感嘆廣東人發紅包小。
其實人家發紅包才是文化,講的是個彩頭,不是金額。
要賺錢得自己努力賺,不能指望壓歲錢。
我小時候別人給我發的壓歲錢,都得告訴我媽誰發了多少,然後我媽也一樣包好同等金額,給人家還回去。碰到一年來幫我們家很多的人,還得多封一點,表示感謝。
所以我從小受到的教育是——紅包是人情,要還的。發給你的壓歲錢,除了你親爺爺親奶奶親爹親媽的壓歲錢,都是要還人家的。
一般也就是放枕頭下壓一晚上,就全部交給媽媽處理。
這個規矩我也講過我家大寶,所以大寶從小也不接紅包,接了也就丟給我,讓我去還人情。
二寶還小,估計長大後會不太一樣。畢竟二寶小的時候還沒微信紅包,二寶一出生這滿世界都在發紅包。
2
親戚家人情還來還去也挺麻煩的。
我們家親戚不算多,大家也熟,所以現在都約好,過年互相拜個年,走動一下,都簡單一些。
最早拜年,帶著豬肉米蛋,進了門非得下碗加兩荷包蛋的雞腿麵,必須空腹拜年,到中午準吃撐。
後來簡化成帶點年貨,進門一杯紅糖水泡米泡,再後來簡化成倒杯茶,今年我看很多人家就是過來問個好,就趕著下一家。
小孩給不給紅包?
一開始也是給的,還得拉扯半天,這邊大人暗示孩子不要接,這邊大人說不要聽你媽的,就是給你的。小孩就是想拿也不好接,猶猶豫豫看兩邊大人的顏色。
現在紅包都默契了,事先都說好,親戚家走一下,都不發紅包了,省得還過去還過來。
我覺得這裡面還有一個現實原因,現在有的親戚一個娃,有的兩個娃,紅包你發200元,他一個發100元顯得小氣,都發200元人情又多了,麻煩。
另外一個現實原因,現在我們都兩個孩子了,有的同輩人30多歲還沒娃,你讓他給我的孩子發紅包,我這還回去還得找理由,也尷尬。
所以乾脆說好,都不發,簡單清靜,要聚聚,就一起吃個飯喝個茶,挺好。
3
我家大寶二寶收的紅包還得是親爹親媽親爺爺親奶奶給。
給多少呢?
的確這些年水漲船高。
我小時候給到5元簡直要幸福死,我是收一毛兩毛五毛的多。
現在一出手就沒200元的,基本上都是600,1000,今年爺爺奶奶給大寶二寶包的紅包都是1000元。加一起3、4000塊錢吧。
嗯,然後我替她們收了,也不辦什麼存摺,直接給媽媽用。
我家大寶呢,有一點是清楚的,爸爸很早就給她說了三句話:
【1】需要用錢,不管是幹嘛用,要給爸爸媽媽說,只要合理,爸爸媽媽會支持你。
【2】在外面不要花別人的錢,不管別人是不是好心。
【3】想享受,要靠自己雙手賺,實在忍不住,找老爸,老爸帶你看花花世界,安全無害無負作用,還能替你把關。
所以她沒錢,會找我。爸爸媽媽會支持她的合理需求。錢不夠,我會去給孩子賺,這是我的責任,我不會賴。
但女孩子家,養成不花別人錢的習慣,那我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