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歷史原因,中國人對日本可謂愛恨交織,在羨慕與敵視之間來回變換,既有「一衣帶水」的文化淵源,也有「一腔怒血」的敵視仇恨。
上世紀的硝煙雖然已經塵埃落地,但幾百年的恩怨情仇,至今影響著兩國關係。乃至對待日本國旗,中國人內心格外複雜,看著那輪「紅日」分外刺眼。
這樣的國家也配用太陽作為國旗?
仔細查看一下世界地圖,不難發現,全世界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國旗中有太陽圖案的少之又少,最近接日本國旗的就是孟加拉。大多數國家的國旗更熱衷喜歡星星和月亮。
根據大數據統計分析,全世界國旗中使用月亮和星星圖案的有58個,佔國家總數的28%。而有太陽圖案的國旗只有不到15個,僅僅佔7%。而國旗上既有太陽也有星星只有菲律賓一個國家。
太陽是萬物生長的動力,為何在國旗中出現頻率最低,卻被日本人迷一般吹捧呢?
首先是氣候問題。
日本主要由南北狹長的列島組成,大部分地區位於北緯45度到25度的溫帶。一年之間有3~4個月的漫長冬天。
因為國土狹窄,氣候惡劣,加上農作物耕作時間短,所以對於日本來說,最期盼就是足夠的陽光照射。以能夠在春天儘快融化冰雪開始插秧,而到了秋天收割的時候,充足的光照能讓作物儘快成熟,趕在颱風來襲之前收割,儲備足夠過冬的糧食。
日本崇尚太陽,首先來源對於食物的渴望。只有依靠老天開恩,才能生存下去。所以日本文化總是把太陽和豐收,喜悅聯繫在一起。但同時也把死亡視為一種解脫。
只要有足夠的陽光,才能更加健康,有活下去的希望。
日本人有個不成文的習俗,一年四季開始之時,要面向日出的方向合掌祈禱,感恩太陽讓自己活著。
如本的太陽旗是怎麼來的?
日本最初並沒有統一的文字體系,也沒有固定名字。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日本都以中國授予的「倭國」自稱。
一直公元五世紀日本飛鳥時代,在聖德太子的大力推動下,方才有了「大和」的稱號。
所謂「大和」,日本發音「亞馬託」,漢字取自《論語》中「禮之用,和為貴」,意思是和諧和睦。替代以往的「倭」,寓意超凡脫俗的淨土。
唐朝的繁榮強盛讓無數日本人遠渡重洋慕名而來,學習中國的文化。然而隨著學習的深入,日本對「倭國」這一帶有貶義的稱呼越來越不滿意。
在得知中國古籍記載著東海之外有一個「太陽升起的地方」,名叫扶桑的地方,日本人靈機一動,從此視太陽為圖騰,以扶桑自居,改名為日本,沿用至今。
因為太陽崇拜,日本國旗也被稱作「太陽旗」(或者日之丸旗),旗面上一輪紅日居中,輝映著白色的旗面,象徵著潔白神聖。
日本國旗最早是天皇御用物,十九世紀,在以美國為帶領的西方文明衝擊下,日本率先被大炮轟開了國門。
在經受了慘痛教訓之後,日本痛定思痛,從此開啟了「明治維新」,全面向西方學習。而「太陽旗」也從此正式確定為日本的國旗。
說到底,日本崇尚太陽,以太陽神之子自居,這才造就了「太陽旗」,以及獨特的太陽崇拜文化。
原創不容易,更多資訊請關注「酒歌說文」,為您提供更多有趣的冷知識,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如果喜歡,動動小手關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