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汝官哥鈞定,記住這些口訣就夠了

2021-01-14 收藏界雜誌社

當下,無論中外,中國貨盛行。

早在十七世紀,西方就已掀起過一股「中國風」,中國的茶葉、中國的絲綢、中國的瓷器,成為當時上層社會的奢侈品。

《諸神的宴會》

青花瓷缽成為諸神喜愛的「神器」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中國貨」中的典型代表,瓷器。

最能代表中國瓷器製作水平的,是宋代的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簡單一點說,它們就是四個民營企業和一個國營企業。

官 窯

官窯大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孔子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將人性分為天性與後天習得;北宋張載的性二元論,又把人性劃分為氣質之性與天命之性。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不存在先驗的人性和先驗的善惡之分,任何現實的人性都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在社會環境中,人的主客觀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對人性的建構有決定意義。在西方現代心理學界,有三種典型代表:①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強調以人的本能解釋人的全部和行為 ,是一種本能決定論或遺傳決定論;②行為主義走向另一極端,否則天生本能,主張人的一切行為、本性均由後天習得,是刺激-反應的聯結及其系統化,是一種反本能論或環境決定論;③人本主義心理學既反對本能決定論又反對習得論,主張人性是似本能的,即人的欲望或基本需要在某種可以覺察的程度上是先天的,但與此有關的行為或能力、認識或感情不一定是先天的,可能是後天經過學習或引導而獲得或表現的。馬斯洛認為,人性是人的全部屬性的總括,似本能需要是人性的集中表現。你是一個太重感情的女人嗎?每晚9點半,我都會在這裡陪伴著你。喜歡夜叔,就把【睡前伴你夜聽】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一起關注吧,晚安!@睡前伴你夜聽

首先我們來說官窯,為什麼先說官窯呢?因為我們要先分清一個概念,官窯為啥叫官窯。

官窯,顧名思義,即官方管理的窯。

早期的瓷器,朝廷也是向民營企業訂購的。後來,到了宋徽宗時期,這位藝術大師不滿足於民間定製,非要自己整出一個窯口,即汴官京窯。

你也知道,這位被皇位耽誤的藝術大師,後來下崗了,但他設置官窯的這個做法,被南宋延續了下來。

南宋皇帝說,你整一個窯口,那我整兩個!於是就有了修內司官窯和郊壇下官窯。可惜玩「窯」喪志,南宋也滅亡了,屬於宋代時期的官窯也消失了。

宋代的官窯瓷器,論質量、藝術高度,在中國瓷器史上可是頂呱呱的。

那麼官窯有什麼特點呢?我們有一個口訣,記住它,對你了解官窯十分有幫助。

紫口鐵足官窯現,釉細潤厚超胎限。

瓷器足部本無釉,燒後黑色都可見。

口部釉薄顯胎骨,粉青翠青價上萬。

意思是器口薄,釉也薄,胎重,達到釉最薄,圈足無釉,有黑灰胎。宋代官窯瓷器主要為素麵,無過多修飾。其中,「舊官」厚重,「新官」輕薄。

官窯圓洗的口沿部位

那麼,「紫口鐵足」是什麼?

官窯主要燒制青瓷,青瓷胎料中含鐵量高達3.5%-5%,致使製品的口緣釉薄處露灰或灰紫色、而底端刮釉露胎處呈黑褐或深灰色,從而呈現「紫口鐵足」的外觀。

官窯圓洗的底足部位

宋以後,歷代官窯也曾有仿燒,但卻再也燒不出宋代官窯瓷器的神韻了。

哥 窯

哥窯膽式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我們為什麼把哥窯放在第二個說呢?是因為哥窯和官窯極為相似。

哥窯,很直白,哥哥的窯。

據古籍記載,哥窯來源於宋時倆兄弟,一個叫章生一,一個叫章生二,然後他們倆搞定了兩個窯,哥哥搞的窯就叫哥窯,弟弟搞的就是弟窯(又叫龍泉窯)。哥窯產地在浙江龍泉,因此也叫「龍泉哥窯」。

那麼,官窯、哥窯咋區分?

歷史官窯難區分,金絲鐵線一樣真。

紫口鐵足也一樣,口薄是官無汗真。

意思是說像孿生雙胞胎一樣,看哪都一樣。

兩岸故宮有一些哥窯瓷器,為了和其它哥窯做區分,這裡的哥窯被稱為「傳世哥窯」,來源複雜,年代和窯口很難弄清楚。

哥窯青釉魚耳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傳世哥窯」也有和官窯一樣的開片紋,叫金絲鐵線,即「金色的細線+黑色的細線=金絲鐵線」,真佩服古人造字的智慧,就是這麼淺顯易懂。

金絲鐵線的開片十分明顯

汝 窯

北宋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汝窯,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宋時屬汝州,所稱汝窯。

汝窯,一開始也是民企,後來被欽定為宮廷御用瓷,也叫汝官窯。

北宋汝窯青瓷「丙蔡」碟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如何分辨汝窯呢,主要看形聽聲,口訣如下:

胎薄釉薄色天青,釉中開片扣木聲。

撇口撇足肚如鼓,灰胎矽化芝麻釘。

意思是薄胎,細釉,釉色有天青色、粉青、月白三種,因胎薄,又開片,所以常常是扣之木聲。

口、足都向外撇,胎是香灰那樣的白中泛灰的白灰色,支釘顯凹,如芝麻的痕跡,常見支釘處顯矽化的狀態。

臺北故宮藏汝窯「奉華」款紙槌瓶

底部有5個細小的支釘痕

器形以小型為多。

汝窯天青釉三足樽承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片來源:網絡

汝窯天青釉圓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釉色如「雨過天晴雲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稱。釉面有細小的紋片,稱為「蟹爪紋」。

汝窯瓷上細小開片清晰可見

鈞 窯

鈞窯玫瑰紫釉尊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鈞窯,位於河南禹州市,古代鈞州,故名。

鈞窯瓷在北宋時就生產,作為皇家用瓷。鈞窯有個突出的特點是釉色豐富多樣,改變了長久以來黑、白、青,幾個單一的釉色。

鈞窯常常帶斑紅,高溫釉中含有。

紅斑藍釉有過渡,蚯蚓走泥紋路行。

蟹甲青斑胎泥細,高嶺土久億年成。

鈞窯的窯工,在釉裡加了一些銅,使其產生泛紅色的釉面,在高溫下產生窯變現象千變萬化像萬花筒。釉中含銅,總之就是精美又高級。

金代鈞窯葵口盤 河南博物院藏

元代鈞窯天藍釉紫紅斑缽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鈞窯在之後的歷朝歷代都有仿燒。

北宋鈞窯鼓式洗 上海博物館藏

定 窯

北宋定窯孩兒枕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定窯,位於定州,現在位於河北省曲陽縣。

定窯瓷是我國最早的白瓷之一,古人在追求「白」上可謂不留餘力,起初定窯也沒現在這麼白,是由青瓷慢慢轉化過來的。

定窯印花雲龍紋盤 上海博物館藏

當然,除了白瓷,也燒其他顏色的,後來「定窯白瓷」還成了皇家御用瓷器。

定窯可謂是一個百年老字號,從唐代就燒,一直到元代終結,燒了六七百年。對定窯唐、宋釉的區別,口訣如下:

唐定色灰宋發黃,

宋時淚滴灰點唐。

南宋生硬北唐輕,

黑定無色暗點藏。

唐朝定窯和宋早期的定窯,相似釉色顯白中泛灰,有灰點。北宋時發黃,南宋時瓷較硬重,而北宋和唐時較輕,黑定幾乎無泡,黑中有灰白麻點。

北宋 定窯白釉雙系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然後,時尚總是年年變化,有人說「定瓷有芒不堪用」。「芒」即澀口,原因是定窯曾經採用覆燒,就是倒扣過來燒制,因此口沿處沒有釉,所以有芒口。

定窯印花蟠螭紋盤 口沿無釉

起初「芒口」是受到人們的一致讚許的,可惜風口一過,覺得「有芒不堪用」了。

這種位於碗口、盤口的特殊裝飾,被後人稱為「金扣」「銀扣」或「銅扣」,也是定窯瓷器的一個顯著特徵。

口沿部包鑲了一圈銅

最後,告訴大家五大名窯瓷器鑑定口訣,記住了↓

哥汝官鈞胎色灰,

官胎質密釉下垂。

汝窯薄胎又裹足,

鈞胎重厚超汝官。

胎薄體輕認定窯,

竹刷芒口淚淌垂。

相關焦點

  • 中國五大名窯——鈞、汝、官、哥、定
    宋代五大名窯之說,始見於明代皇室收藏目錄《宣德鼎彝譜》:內庫所藏汝、官、哥、鈞、定名窯器皿,款式典雅者,寫圖進呈。宋代官窯瓷器與汝、哥、鈞窯瓷器一樣,特別注重釉色美。其凝厚的釉層系採取先素燒坯體、然後多次施釉的方法完成的,釉層厚度往往大於坯體的厚度。燒成過程中,選用優質木材作燃料,以保證窯內的溫度和氣氛。官窯瓷器多為素麵,既無精美的雕飾,又無豔彩描繪,多用凸凹直稜或弦紋為飾,在釉面自然優美的片紋點綴下頗顯高貴典雅。
  • 攝影技巧:靜物攝影,記住這4句口訣就夠了!
    在靜物攝影時,我們先記住上面這些口訣,能讓你拍出有格調的靜物攝影作品哦,那麼接下來就由我來詳細解釋一下這4句口訣的意思吧。01暗色背景鮮豔配暗色背景鮮豔配,這句口訣有兩個條件,一是暗色的背景;二是鮮豔的主體。
  • 家裝界第一網紅 業之峰「鈞哥」是如何煉成的?
    未來,通過鈞哥嚴選商城,業之峰直播還將進一步盤活「會員制」,全面激活業之峰的生態體系,連結家裝後市場。  如今,張鈞直播的單場總觀看量已經突破了800萬,已經成為了業之峰的一個新增長點,也是整個家裝行業在疫情期間的一抹亮色,張鈞也因此被網友親切地稱為「鈞哥」。
  • 家裝直播看「鈞哥」!啥是業之峰直播新商業模式?
    未來,通過鈞哥嚴選商城,業之峰直播還將進一步盤活「會員制」,全面激活業之峰的生態體系,連結家裝後市場。10個月13場直播 圍觀量從80萬到800萬每年春節,張鈞都要去海南度假,今年也不例外。沒想到,這次卻因為新冠疫情而被滯留在了海南。
  • 鈞哥嚴選商城意欲何為?
    9月17日晚19點,「家裝賽道未來商業模式」業之峰裝飾集團雲訪談&「鈞哥嚴選」直播帶貨節目隆重舉行。業之峰董事長張鈞(鈞哥)、全國工商聯家居裝飾業商會副秘書長謝鑫、清華大學商業模式創新研究中心PPP工作室主任李偉,以及原央視《交換空間·空間榜樣》主持人王小騫相聚直播間,一起暢聊行業趨勢,揭秘家裝賽道的未來商業模式。
  • 蒲巴甲打造高難度廣場舞 "長發哥"獨創刀削麵口訣
    蒲巴甲打造高難度廣場舞 "長發哥"獨創刀削麵口訣 2014-08-04 11:09:3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張曦   蒲巴甲開創「餐飲舞」 長發哥獨創「刀削麵」口訣  繼教育醫療行業後,蒲巴甲帶領舞團走進餐飲、娛樂行業,並將餐飲行業中一些特定動作、元素融入潮流街舞,開創特色「餐飲廣場舞」。對於如此貼近生活的廣場舞,從事餐飲行業的學員自然有絕招。
  • 大米袋子封口有設計,每次拆線都笨手笨腳,不如記住這口訣
    大米袋子封口有設計,每次拆線都笨手笨腳,不如記住這口訣嗨嘍大家好,有時候面對麵粉袋和大米袋,很多人都會感覺頭疼,因為這個袋子上面是縫線的,一點點剪開這得好長時間,但是解也解不開,不明白為什麼要有這種設計,既難以解開,
  • 王陽明:年輕人焦慮急躁,記住這14字口訣,才能過得瀟灑自在
    然有個主宰,故不先不後,不急不緩,雖千變萬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無主宰,便只是這氣奔放,如何不忙?」——《傳習錄》王陽明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進步,人們的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大,尤其是正在打拼的年輕人,若不加倍努力,則很難生存下去。
  • 金口訣神煞定吉兇
    ,課中細細認真旬第二節:金口訣神煞喜神口訣:甲己在艮乙庚乾,丙辛坤為喜神安,丁壬只在離宮坐,戊癸原來在巽間第三節:金口訣神煞喜神不喜口訣:甲己端坐乙庚睡,丙辛怒色發脾氣,丁壬吃的醉醺醺,戊癸喜神有興趣第四節:金口訣神煞貴神口訣:甲戊庚牛羊,乙己鼠候鄉,丙丁豬雞位,壬癸蛇兔藏,六辛逢馬虎,此是貴人方第五節
  • 業之峰「鈞哥」大話十年質保
    7月20日晚19點,「十年質保——家裝行業新革命」業之峰行業創新雲訪談盛大舉行,業之峰董事長張鈞(鈞哥)、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和全國工商聯家具裝飾業商會副秘書長謝鑫相聚雲上,通過直播的方式,一起來共話「十年質保」,探討其對行業的意義。
  • 麻將口訣太多記不住?想胡牌記住這5句就好了
    很多麻將新手玩家剛玩的時候會通過一些麻將口訣來提升麻將技巧。不過由於麻將口訣太多,不知道哪些口訣更有用,反而記不住真正需要的。其實新手打麻將想要胡牌,只要記住這5句口訣就夠了。一、147、258規則這句的意思是:下家丟1萬,3、4、7萬基本不吃,2、5萬可能要吃;這是很常見的麻將舍牌技巧,但並不是絕對的,有的玩家打牌沒有章法的情況下,可能和這個口訣有所出入。不過大多數時候可以根據這個進行推斷。
  • 記住這個口訣,糖醋排骨一步搞定!
    因為做這道菜,記住一個口訣就成功鍋裡一大半了,那就是「一二三四五」。你可能這個時候內心的OS在罵小編……說著這怎麼能叫做口訣呢?!但是小編摸著良心說,這真的是口訣,步步高升嘛!後半句絕不是「上山打老虎」!這一二三四五的意思請看配料表就明白了!
  • 記住科目一的技巧和口訣,不用死記硬背,肯定過關
    科目一考試主要是我們平常駕駛其實汽車的基礎理論知識,說起來科目一考試對於剛下學校的小青年來說非常容易,但是對於已經離開學校很多年的學員來說必須死記硬背的全部記住1000道科目一的題目真的是很難,這樣就導致了延緩了很多小夥伴拿證的速度,因此今天給大家分享科目一考試技巧和口訣表,不用再死記硬背,肯定過關
  • 科一技巧口訣最新,背好這些口訣,輕鬆考過科目一!
    當你報考完駕考之後,那麼有必要了解一下科一技巧口訣最新,那麼到底會有什麼科一技巧口訣最新呢?今天小編就來講解下科一技巧口訣最新吧!肯定可以幫助到很多朋友的!90%的夥伴在學習駕照考試科目一的時候都是選擇題海戰術,這些方法對於學習能力很強的小夥伴來說確實管用,不過對於絕大多數小夥伴來說,這些單一的刷題方法是不保險的。為何考駕照科一技巧能幫助你快速考過?因為我們已經把考科目一的題庫總結和整理了,即把重複或者相似的題目歸類到一起。
  • 記住這些穿搭口訣,提升衣品不是事!穿衣搭配不再是困擾
    導讀:記住這些穿搭口訣,提升衣品不是事!穿衣搭配不再是困擾!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時尚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關鍵在蔥油,記住這個配料口訣,誰做誰好吃
    關鍵在蔥油,記住這個配料口訣,誰做都好吃!麵條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在南北方都有廣泛市場的食物,像北方有山西刀削麵、河南燴麵、北京炸醬麵等,南方則有重慶小面、上海陽春麵、湖北熱乾麵等等,每一種面都極具特色,令人垂涎三尺!
  • 記住一個口訣就夠!
    這個問題問得好。首先你要知道,表格實際上就是由線條與單元格構成的: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讓表格變得更簡潔,那麼你只需要對線條跟單元格下毒手就夠了…下面,有請一代狠人木哥,為大家講講詳細的婊格美化思維。我是小木,跟哥混,有P用!▼本文由公眾號「跟我學個P」首發。
  • 預防呼吸系統疾病應記住「十五字口訣」
    原標題:預防呼吸系統疾病,應記住「十五字口訣」 瀋陽市第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二病區主任高鴻美日前稱,在冬季預防各種呼吸道感染病,應記住「十五字口訣」: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保持社交距離。
  • 不管燉什麼肉,只要記住這口訣,肉爛味香不油膩,讓你燉啥都好吃
    記住這口訣,肉爛味香不油膩。記得小時候,奶奶最會燉肉,每次回農村去看望老人家,她都會給我們燉一鍋肉。 因為奶奶家裡養了牛羊豬、雞鴨等家畜,知道我們來,她都會提前燉一鍋肉。我特別喜歡吃姥姥燉的豬肉和雞肉,農村的大灶大鍋加好肉和湯,劈柴燒火燉一個多小時,直接在鍋邊盛一碗,連湯帶肉熱乎乎的吃下去,簡直太香了。後來奶奶不在了,這麼好吃的燉肉再也吃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