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終於來了。
自從這部片子提上日程後,無數人都在心心念念等著它。
不為別的,光衝它的卡司就值得。
湯姆·赫蘭德(《蜘蛛俠:英雄歸來》)+羅伯特·帕丁森(《暮光之城》)+塞巴斯蒂安斯坦(《美國隊長》)+比爾·斯卡斯加德(《小丑回魂》)。
簡直就是夢幻搭配。
歡迎來到男神之,啊不對。
應該說,歡迎來到——
《神棄之地》
The Devil All the Time
2020.9.16
本片改編自同名原著小說《神棄之地》。
遵循了原著的多線敘事,也遵循了原著的群像式刻畫。
說白了就是本著復刻原著的態度在拍。
而且,作為一名看過了原著的讀者,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
這是個極其優秀的故事。
但我也同樣想說,片子現在的豆瓣6.8分,低得並不冤。
至於為何,且聽我細細道來。
>>>>威拉德和阿爾文的故事
威拉德是一名剛從二戰戰場上退役歸來的士兵。
在回家的途中,他在一家小鎮餐廳遇見了那裡的服務員夏洛特。
兩人幾乎算是一見鍾情,沒過多久就成了婚。
後來兒子阿爾文出生,兩人便在當地租下了一棟房子,決定定居在此。
威拉德也謀了份穩定的工作,想著慢慢攢錢買下房子。
一家三口的小日子過得很幸福。
幸福到讓威拉德覺得有些惶恐。
自從在戰場上見到戰友被人剝了皮,半死不活地掛在十字架後,
他已經很久沒有祈禱過了。
但現在他有了牽掛,他想讓老婆孩子遠離厄運。
所以他在房子後面的樹林裡找了塊空地,用兩塊木板搭了個簡陋十字架。
每天他都會帶著兒子阿爾文去祈禱一會兒,希望家人安康。
只可惜正如片名所言,這裡是被上帝遺棄之地。
祈禱並沒有什麼用。
在阿爾文9歲的時候,夏洛特患上了癌症,眼見著時日無多。
自此之後,威拉德的祈禱次數愈來愈多,時間愈來愈長,到了一種癲狂的狀態。
常常怒聲呵斥阿爾文,責怪他祈禱不虔誠。
後來威拉德突然想到用血祭的方式,來作更為虔誠的祈禱。
他不顧阿爾文的勸阻,殺了阿爾文的愛狗,掛在十字架上。
但夏洛特還是照常死掉了。
而威拉德也在那天晚上,於十字架前用小刀劃破了自己的喉嚨。
作了最後一次血祭。
阿爾文成了孤兒,被送回了威拉德的母親那兒。
>>>>羅伊和海倫的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在阿爾文出生後不久。
本來,威拉德的母親曾暗暗向上帝允諾,
如果兒子能平安歸來,她就會撮合他和鄰家姑娘海倫成一對。
後來的事我們也知道了。
海倫沒有嫁給威拉德,而是嫁給了羅伊。
羅伊是一名狂熱的宗教信仰者,平時以去各個教堂布道為生。
海倫也是在聽了他的演講後深受感動,以身相許。
不久,海倫誕下一女,名叫萊諾拉。
後來,羅伊經歷了一場信仰危機。
他把自己關在櫥櫃裡,想要重新感受到上帝。
幾天之後,他成功了。
但他想做點什麼來證明一下。
於是他把海倫帶到樹林裡,冷不防用螺絲刀在她的脖子上扎了個孔。
接著,他懇求上帝顯靈,讓海倫起死回生。
叫得聲嘶力竭,但無果。
而在離開之前,海倫把女兒交給威拉德的母親,請她暫時幫忙照看。
卻沒想到變成了永遠。
>>>>阿爾文和萊諾拉的故事
就這樣,萊諾拉和阿爾文陰差陽錯地成了兄妹。
大約在十年後,鎮上的牧師已經垂垂老矣,便請來了自己的侄子作為新牧師。
新牧師長得很帥,穿得也總是很乾淨整潔。
但其實,他是個不折不扣的衣冠禽獸。
他喜歡利用自己的牧師身份,哄騙教徒裡的各色少女上床。
他還喜歡在做這事之前聽女孩們對他念禱文,因為這讓他感覺很神聖。
一直對宗教信仰頗深的萊諾拉就著了新牧師的道。
最後還懷了孕。
然而新牧師卻矢口否認,並主動和萊諾拉撇清了關係。
他不怕。
在那個年代,有誰會去懷疑一個牧師的話呢。
最終,萊諾拉選擇了上吊自盡。
驗屍官偷偷把萊諾拉懷孕的事情告訴了阿爾文。
想到最近妹妹總是獨自去教堂,且每次都會待到很晚,阿爾文懷疑起了新牧師。
跟蹤著一查,果然是他。
於是阿爾文拿起了槍,決定找新牧師復仇......
>>>>其他故事線
除了上面所說的三個故事之外,
影片還穿插著講述了一對變態情侶的故事,以及當地警長的故事。
限於篇幅,這裡就不展開細說了,一樣是展現人性之惡。
變態情侶喜歡勾搭謀害路上的搭車客,只為了用照相機記錄下他們死前的模樣。
警長則是貪汙腐敗。
為了錢,為了保住自己的職位罔顧正義。
但就僅僅從上述幾條線已經可以看出來,所有故事最終都將以某種方式匯聚在一起。
就像萊諾拉最終和阿爾文成了兄妹一樣。
>>>>優秀的演員
坦白說,如果不是這神仙陣容,我大概很難堅持看完這部電影。
因為它的節奏實在是太慢慢慢慢慢慢慢了。
上述五條故事線,眾多角色的背景交代,就佔據了影片絕大部分的篇幅(約90min)。
而到了影片後半段,也就是萊諾拉被殺之後,
幾位角色的衝突才開始爆發,故事也才開始變得好看起來(約40min)。
得虧是有豪華卡司加持,表現也都非常好,才拯救了讓人昏昏欲睡的電影節奏。
羅伯特·帕丁森的表現自不必說。
通過近十年的努力,他已經成功從《暮光之城》的陰影裡走了出來。
還憑藉著前不久的《信條》實力圈了一波粉。
塞巴斯蒂安·斯坦和比爾·斯卡斯加德,演得也都一如既往地穩。
其他幾位配角也是如此。
讓我特別驚豔的是荷蘭弟。
印象裡他還是那個活潑好動,管不住嘴巴的小蜘蛛。
但這次卻演了個有著悲傷過往,沉默寡言,能動手就儘量不BB的硬漢。
效果竟然出奇地好。至少我是全程沒有出戲。
逆天的資源(《蜘蛛俠》《神秘海域》,傳聞有望參演《塞爾達傳說》)+突破自己的決心和潛力。
只能說,荷蘭弟未來大為可期。
>>>>優秀的故事
說回電影。
不得不承認的是,這個故事實在是太適合改變成影視作品了。
淫亂、暴力、腐敗、怪癖......
該有的尺度都有了。
而難能可貴的是,故事該有的深度也沒少。
正如片名所說,這裡就是被神拋棄的地方。
處處都是宗教元素,卻處處都體現著反宗教的態度。
牧師、羅伊之流,以上帝之名,行的卻是惡魔之事。
變態情侶,只有在看別人死亡前的掙扎,才能感受到上帝的存在。
而唯一堅持內心正義的阿爾文?
最終也仍然是受了父親的影響,選擇了以暴制暴。
所謂的神棄之地,其實並不是神拋棄了這塊地方上的人。
而是人拋棄了神。
除了人性之惡外,故事裡有個容易被忽視的背景——
這個故事發生在二戰結束後,越南戰爭快要開始前。
而最容易摧毀人們信仰的是什麼?
可不就是讓人性泯滅,使生靈塗炭的戰爭麼。
信仰缺失的時代,造就信仰缺失的人。
新聞裡的越南戰爭播報
更有意思的是前文提到的那種微妙的宿命感。
看似毫無關聯的幾個人,卻在命運之手的推動下相逢又分開,最後再相逢。
當最後所有故事線匯聚到一起的時候,仿佛是冥冥之中已有上帝為他們寫好了命運。
全員惡人,但沒有誰能逃過命運的審判。
導演選擇用旁白來補充人物心理和一些情節(旁白者為原著作者),可能也有這層用意。
比如當海倫把女兒交給威拉德母親照看的時候,旁白突然插了一句:
人們下次再見到她時,已經是三年後發現她的屍體了。
這就像是在說,整個故事已經被這個旁白者,即上帝寫好了。
他只是在講給你聽而已。
但這樣做究竟好不好,見仁見智。
我個人是不太喜歡的。
看得好好的,您突然就給來了個官方劇透,後面還煞費其事地拍了出來。
圖啥呢?就為了表明"宿命"這一概念?
為了主題而犧牲觀眾的觀影體驗,我覺得大可不必。
其實,整個故事的開頭,都可以追溯到威拉德遇見夏洛特的那天。
導演在這裡插了個很有意思的原創情節——
威拉德進入餐廳找位置時,恰好碰到一個叫卡爾的男人也準備坐同一張椅子。
但卡爾給他讓了座。
一件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事,可能威拉德和卡爾都早已忘記。
卻是兩人命運發生巨變的時刻。
如果卡爾沒有讓座,那麼接待威拉德的就是另一位服務員桑迪。
或許他不會愛上桑迪,或許他吃完飯就會回到家。
或許他會遵從母親的意願,和海倫結婚。
那麼,一切都會發生改變。
可正是這個小小的讓座,讓他和最終海倫結了婚。
而卡爾,則和桑迪組成了那對變態情侶。
這種蝴蝶效應般的事態發展,更給這個故事添了一層宿命難逃的悲劇感。
>>>>稀爛的導演
但,除了這一處以外,
整部電影無論是在內容編排和鏡頭設計上,基本可以說是毫無創新,平庸至極。
其一,導演基本是照著小說的架構,把一些主要人物和情節都進行了還原。
但,問題來了——
原著裡每一個人物都有著完整的故事。
過去是什麼樣,現在是什麼樣,結局是什麼樣,交代得明明白白。
而電影限於篇幅,只能草草交代了威拉德和阿爾文這兩人的背景。
其他的人,能拍則拍,不能拍就上旁白。
但這樣做導致了兩個最嚴重的後果。
一方面,很難讓觀眾對某些角色感到共情,因為沒有鋪墊。
一方面,也導致了影片節奏過慢,因為要講的人和事太多。
而究竟有沒有辦法刪掉某些角色或情節,讓影片節奏變得更緊湊?
我們不知道。
因為導演根本就沒有去嘗試。
其二,本片的鏡頭設計簡直可以說是平庸到了極點。
我只舉一個例子。
阿爾文怒殺新牧師的那場戲,堪稱影片的重中之重。
因為這是導致阿爾文出走,接著引發後續一系列事件的導火索。
但,導演只用了常規得不能再常規的正反打。
這場戲裡的蘊含的那種懸疑感和緊張感,全靠演員來演。
最基本的那種往前慢慢推進鏡頭,以此來拉高緊張感的操作倒是有,
可惜也沒用好,情緒被剪輯打亂。
總而言之。
一個十分優秀的故事,一個堪稱豪華的演員陣容,卻被導演浪費了。
演員被壓縮了太多的發揮空間,電影也被拍成了一部流水帳之作。
說實話,6.8我都覺得給高了。
因為它本可以是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