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看臺灣報導 (海峽導報記者 陳於晨)自從歐陽娜娜確定將在大陸的"十一"國慶上登臺獻唱後,臺灣島內的輿論就熱議不歇未曾斷絕,島內政壇各方勢力與各路名嘴乃至普通網民,也為歐陽娜娜的舉動行為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
或許就有人想問,為何歐陽娜娜的這起事件在臺灣那麼"好吵"呢?依我看,一來是臺灣人天性對"國族認同"的脆弱敏感性導致的;二來則是結合如今兩岸局勢在民進黨當局的步步險棋下,已經到了情勢危急關頭,在這節骨眼,任何牽涉到"大陸"、"祖國"等敏感詞彙,在臺灣各界一定都會被用來放大檢視,並加以"意識形態"上的褒獎亦或是批判。下面我將略微展開來說這兩點緣由的體現,並著重分析為何在臺灣的網絡輿論場上,持批判聲音的人數比例會越來越多。
歐陽娜娜的事件一爆出來,最先在輿論場上"炸鍋"的就是臺灣網民。就我對臺灣網民的長期觀察下來,其實在臺灣的網民成分上,持中肯之言的中間認識,其數量並不算多。較為常見的言論立場,多半不是偏綠就是偏藍,相當明顯的界限就如此大咧咧地呈現在臺灣網絡的輿論當中。並且,這兩派人馬還時常在臺灣政治類的新聞評論區相互掐架,看久了也都習慣了。
不過,隨著民進黨當局的"綠色恐怖洗腦統治",臺灣上下除了泛綠陣營外,此刻但凡面臨與大陸相關的議題,尤其是政治類的議題,都不由自主開始緘默,只剩下泛綠陣營的政客、官員與網民們在持續叫囂;真正明事理,或者是泛藍陣營的人士,要麼自覺發聲無用只會被網絡霸凌而選擇沉默,要麼就是鼓著勇氣仍然堅挺發聲,然後等著迎接綠色網軍的辱罵洗版。在蔡當局的治下,臺灣的輿論場已經變成現今這番模樣了,所以說兩岸關係惡化還能是誰的責任呢?眼見為實的現實情形還需要多加解釋麼?在民進黨當局的淫威下,也就造就了現在的臺灣輿論場變得愈發民粹主義、愈發意識形態掛帥、愈發變得盲目親美以及愈發的極端瘋狂。
由於臺灣仍處於事實上的"割據狀態",因此臺灣人天生就並不生長在一個"正常的國家氛圍中",對於"國族認同",大部分的臺灣人是沒個"統一標準"的,這也才體現出為何臺灣人要麼根本沒有家國情懷,要麼家國情懷給的對象"給歪了",又或者要麼毫無底線的親美親日跪舔外國,要麼完全無所謂隨便怎麼樣都行。
只是在蔡當局的"綠色恐怖"下,被塑造定型的不單單是臺灣的輿論場那麼簡單,臺灣的"國族認同"也愈發的變得單一走向,而這樣的單一走向明顯就不是對大陸有利的一面,而是朝向"仇陸反陸"的"臺獨"方向定型。這也就是為何,在更早之前的臺灣其他藝人的"我是中國人"表態,再到85度C、貢茶等臺企相繼表示支持"一中原則",都莫名其妙被臺灣網民出徵,然後臺灣社交媒體上都是一片"玻璃心碎"的崩潰言論。這就是各種道理了。
再加上,兩岸局勢近期風起雲湧,在外部勢力美國的幹預下,蔡當局"掉轉船頭"直奔美國而去,單方面的"強勢親美"也更為加劇了眼下臺灣政壇生態與網絡生態的"單一化"、"絕對化"、"陣營化"與"價值化"。
歐陽娜娜這事就撞在槍口上了。首先,歐陽娜娜是臺籍人士,而她的臺籍身份在現如今臺灣網絡氛圍中就只能有一種答案——就是必須愛臺灣;那麼什麼是不愛臺灣的行為呢?答案就是"親近大陸"。這一串下來就是現在不少臺灣網民的邏輯。體現出的就是所謂的"單一化"。
而"絕對化"也特別好理解,那些臺灣網民的邏輯就是:臺籍人員必須無條件地愛臺並且抵制大陸的一切,沒有任何藉口與理由可有特例。
"陣營化"則是體現在大陸與美國的親疏關係上,在蔡當局的持續洗腦下,不少臺灣網民已非常自覺地站隊親美陣營:但凡美國的一切就是好的,即便瘦肉精美豬來臺,知道其對身體健康有害,但這是為了"臺美友好"的必要犧牲,"臺美關係"的大局必須穩住。而跟美國近來在外交場上交鋒的大陸就是"敵對陣營",不能有任何靠近。
"價值化"就更為清晰了,臺灣網民最喜歡整天把"自由民主"掛在嘴邊。但我只想說,相比蔡當局的統治,幾年前馬當局治下的臺灣,還更有"民主自由"的一些樣子在。現在的話就算了。
因此,歸根結底,不少臺灣網民有現在這樣的偏激"反陸"言論,並將之發洩在歐陽娜娜事件上,其實並不意外也"實屬正常"。而在這裡,民進黨當局要負最大的責任,若有一天,臺灣網民的民粹主義完全失控,憑藉著臺灣現如今的"西式民主"體制,從而民意綁架了政治,讓臺灣在愈發偏激的道路上漸行漸遠的話。屆時,希望蔡當局不要後悔當初所走的路線,而臺灣的命運也註定將在蔡當局的洗腦統治下,變得愈發坎坷不平與暗淡無光。
#傳媒大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