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韓國電影《寄生蟲》以"黑馬"姿態橫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以及最佳原創劇本四個獎項,刷新多項紀錄,成為奧斯卡史上首部拿到最佳影片的非英語影片。看過的朋友應該都會與影片產生共鳴,可是我們國家的《戰狼2》票房也很高,為什麼不能引起東西方不同國家觀眾的共鳴呢? 且看小編的分析:
原因一:《寄生蟲》主要是表達了階層的矛盾。
階層矛盾在每個國家都是存在的,只是階層懸殊多少的問題。所以很容易引起東西方共鳴。《寄生蟲》承載了太多韓國電影人的夢想。曾經瀕臨危機的韓國電影,正式因為有一大批勇于堅持的電影人積極進取,還有較寬鬆的文藝創作環境,所以韓國電影煥發出新的生機。
原因二:《寄生蟲》由韓國著名導演奉俊昊執導
奉俊昊無疑是電影圈的鬼才,塑造的電影非常有深度,同時也有資深電影風格的美感。奉俊昊借用"樓上樓下"這一西方人熟悉的階層隱喻,用特有的黑色幽默上演了社會底層一家人"寄居"上流家庭的荒誕悲喜劇,深刻地展示了韓國社會貧富階層懸殊的殘酷現實。正式由於奉俊昊的智慧執導,所以此片才對人性和社會陰暗面呈現得如此真實不做作。
記得用當貝F1C看完《寄生蟲》後的幾天裡,我都沉浸在電影裡面思考人生,同時腦子裡想著經典臺詞"錢是熨鬥,能把一切都燙平"。對於奉俊昊的作品來說,影片質量很高,被公認是韓國影史最好的電影之一,可看程度五星。我就對影片中一句臺詞印象頗深:錢是熨鬥,把一切都燙平了。
在家已經劇荒的小夥伴們,可以嘗試看看以上提到的所有奉俊昊執導的電影,整體水平都很不錯。如果有投影儀的家庭建議使用投影儀觀看,觀影體驗會有很大的提升。都說好馬配好鞍,這部《寄生蟲》配上當貝投影F1C,效果錯不了!
《戰狼2》為什麼不能引起東西方不同國家觀眾的共鳴呢?
本質上《戰狼2》是動作片,它的火爆是因為塑造了一個中國戰狼,還有上映階段的國際關係背景有關(中印邊界對峙),民族主義空前高漲,人們需要這樣一部片來提振信心和士氣。這部片不是針對全球問題拍攝的。如果不是著眼於當下人們最關注的問題,沒聚焦於人們某個共同的情緒,就不可能引起全球的共鳴。
《寄生蟲》能讓人產生共鳴是因為它是著眼於貧富差距、階級矛盾的,貧富差距。它能引起廣泛共鳴。 共鳴並也不是衡量一部電影好壞的唯一標準。沒有走向國際市場,沒得奧斯卡並不是衡量電影好壞的唯一標準。《戰狼2》也是吳京的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就像《我不是藥神》沒得奧斯卡,但我們依舊覺得它是一部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