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油價"卻發不了財 民營煉廠:煉的油是60美元/桶

2020-12-14 網易財經

(原標題:「負油價」卻發不了財,民營煉廠:我們這兩個月煉的是60美元/桶的油……)

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對煉廠而言是好事,但在消耗完60美元/桶的原油庫存前,山東地煉企業還笑不出來。

「4月中旬剛消耗完。」說這句話的是山東東營一家煉化產能超過500萬噸企業的高管。

近段時間,國際原油價格跌破20美元一桶。美國原油5月期貨價格下跌305.97%至-37.63美元/桶,這是歷史上第一個負油價。

雖然只是期貨價格,但讓煉廠發懵的價格背後卻有一個事實:佔全國煉廠煉油能力三成的山東地煉企業,在國際油價暴跌之際,紅利並不像外界想像的那樣美好。

4月22日、23日,多位山東地煉企業高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

因為訂貨周期、庫存消耗、資金周轉等因素,在一季度乃至4月份,他們更多消耗的是在兩三個月之前高價採購的原油,彼時價格每桶超過60美元。

看得見的價格戰:成品油每噸相差幾十乃至上百元

對油罐車司機老張來說,每月7、8次往返於聊城老家和金誠石化,是習以為常的一件事。

金誠石化全稱山東金誠石化集團,這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590萬噸、綜合加工能力1200萬噸的企業,在煉化企業聚集的山東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老張的工作,是按照老闆指示從金誠石化購買柴油,然後送到聊城的多個加油站銷售,老闆從中賺取差價。

出於信任,同時也為了結算方便,老闆將老張拉進了金誠石化向客戶提供報價的微信群裡。4月22日中午,在金誠石化休息室等待裝油,無聊翻報價記錄的老張發現了一個不小的差距:當日再次下調92號、95號車用汽油價格後,金誠石化同類油品的批發價,每噸比3月初少了1000多元。

事實上,春節之後,下調掛牌價似乎成了金誠石化和其他地煉同行的常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3月4日,金誠石化發布的主要產品價格快報中,92號、95號車用汽油的報價分別是6300元/噸和6500元每噸。到了4月22日,92號和95號車用汽油的報價已經降到了4830元/噸和4890元/噸。

50天的時間內,金誠石化汽油掛牌價格每噸下調了將近1500元。

將成品油批發價下調的不只金誠一家。

隆眾石化3月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批發環節:國內汽柴油批發均價汽柴油分別是6398元/噸,6241元/噸,同比下跌12.1%,2.92%。4月22日,記者從淄博、東營、濱州多家煉化企業銷售部門獲悉,

當前的汽柴油價格普遍下調到了5000元/噸左右。

不過,在煉化企業紛紛下調批發價格之際,為招攬客源,它們也留有自己的心思。比如,與金誠石化同處淄博市桓臺縣的滙豐石化,其4月22日92號車用汽油的掛牌價為5180元/噸,結算價每噸優惠60元,即5120元,但優惠之後的價格,仍比金誠石化4830元/噸的批發價要高。

因前期採購高價原油,金誠石化還沒有享受到低油價紅利 每經記者 彭斐 攝

對於各地匯集而來的油罐車來說,在質量差不多的前提下,每噸幾十元乃至幾百元的差距,買家更青睞價低的一方。

4月22日下午,與金誠石化休息區幾十位等待的司機相比,滙豐石化外等待的司機只有寥寥不到10人。

「我們那也有煉廠,但(價格)比馬橋鎮(金誠石化所在地)每噸貴了100元,一車下來也能省好幾千了。」 在金誠石化百公裡外東營市墾利縣跑運輸的老楊夫婦說,他們4月22日就被客戶安排到馬橋鎮進貨了。

摸不著的「高紅利」:之前消耗的原油

每桶超過60美元

金誠石化似乎是吃了一波紅利了。

事實上,門口車水馬龍的金誠石化卻可能是周邊同行中日子過得最緊巴的一家。

這種緊巴的日子,緣自其在高油價時囤了一批貨。

「我們情況很特殊,今年不是很好,前期我們訂貨(原油)比較多,現在還是虧損著。」金誠石化一位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

滙豐石化則慶幸避開上一波高油價的行情。對同行的處境,除了惋惜,來自滙豐石化的人士做了一個比喻:「採購原油,有時候就像炒股一樣,一旦碰上,也是沒有辦法。」

「煉廠消耗的原油,並不是隨行就市,從採購原油到批發成品油出廠,一般會有兩三個月時間。」東明石化一位人士介紹,一般煉化企業提前兩個月訂貨,然後經過30天左右的海上運輸,到港半個月之後一般才運到廠家,到公司加工的話,又得15天,才往外賣。

「買原油可不像逛菜市場,更不是看好哪個就買哪個那麼簡單。」在一位地煉企業高層人士看來,購買原油也不是訂貨就敲定價格,交貨之前,能確定的只有運費、保險、貼水等固定成本,最關鍵的油價,還要經過鎖價。

4月22日,與30公裡外金誠石化的車水馬龍相比,因為批發價格的差異,滙豐石化等待裝油的車輛並不多 每經記者 彭斐 攝

「每個煉化企業都有自己的團隊專門做這個。」東營一家煉化企業高層人士透露,在生產、財務、銷售、國際業務部門,企業都有一個聯動決策,但沒人敢保證國際油價走勢如研判的那樣。

事實上,由於國內煉廠採購的原油具備一定的延後性,多為「M+2」周期,

比如3月份煉廠使用的原料,來自於1月份採購的原油,而彼時價格超過60美元/桶。

今年1月份,瑞銀集團分析稱,儘管中東緊張局勢有可能使國際油價出現大的風險溢價,但是2020年上半年,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要維持在每桶70美元上方是比較困難的。不過,國際大行可能都沒有想到原油價格的「閃崩」幅度會如此之大。

在大家的印象中,油價降了,地煉企業的利潤應該能上來,但上述滙豐石化人士表示,「都說是利好,我們卻感覺沒有多少是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國內原油期貨上市,被認為是影響整個行業的大事。有分析認為,對於獨立煉廠來說,具有積極作用,可以幫助獨立煉廠實現套期保值。

但在金聯創分析師劉霞看來,國際原油期貨市場的暴漲暴跌,對地煉企業的影響很有限,「期貨方面基本不跟了,現在國內原油基本是一個供需主導,尤其是地煉這塊。」

雖然有專門團隊和國際業務部們緊盯期貨市場,一位煉化企業人士透露,地煉企業通過期貨市場做套期保值的方式並不普遍。

與此同時,在國際原油價格暴跌之際,

因為進口配額、庫存容量及資金周轉等因素制約,地煉企業並沒有像外界想像的那樣大量採購。

不過,現在最新的動態是,商務部於日前正式下發2020年第二批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相比往年6月底、7月初的下發時間,整整提前了兩個多月。

現在,隨著前期高價庫存消耗,地煉買入原油的熱情也正在恢復。

2020年3月,汽油平均零售利潤一度超過2500元/噸,達到4年內同期高位。近段時間以來,國際原油大跌,但因為成品油調價「地板價」機制,汽油

平均零售利潤

還算穩定。

「之前在2月份的時候,煉廠的庫存壓力是比較大的,但各家採購情況不同,目前掌握情況來看,有些煉廠已經加工上了低價原油。」劉霞告訴記者。

但對有的煉廠來說,卻要忍受成品油批發價下調與高成本的雙重擠壓。

來自卓創資訊的數據顯示,截止到4月15日,山東地煉的常解壓裝置的平均負荷是71.96%,從3月中旬開始,開工率不斷上升,3月4日,平均負荷是在46.8%,在一個月的時間裡,開工率漲了25個百分點左右。

「加快資金的循環,完成高低價原料的輸送。」卓創資訊分析師楊霞表示,只有在慢慢用上成本相對低的原油後,煉廠的煉油利潤才能上去,山東地煉開工率的上升,正是緣於煉廠加快資金循環的刺激。

想不到的利潤流向:零售

利潤理論上每噸超過2000元

相比老張對煉廠「賠本」操作的不解,在國內原油煉化產業鏈上,僱老張拉油的加油站似乎才是穩賺不賠的那一方。

「在煉化產業鏈上,煉廠其實更多看重規模化的利潤,靠降低成本取勝。」海科石化一位人士表示,量、價齊升當然也是煉化企業最想看到的局面。

卓創資訊的監測數據顯示,截至4月15日當周的測算,

山東地煉綜合利潤是在740元/噸左右。

不過,這個被稱做「煉油利潤」的數字,在原油價格下跌中,

與受「地板價」保護的成品油鏈條終端利潤相比,顯然算不上什麼。

在金誠石化排隊的油罐車,雖然銷售火爆,但地煉企業遭高成本和低售價雙重擠壓 每經記者 彭斐 攝

按照2016年出臺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國內成品油價格掛靠的國際原油均價低於40美元/桶的「地板價」,國內油價將不作調整。如今,大跌後的國際油價早已擊穿「地板價」,但國內成品油調價「地板價」機制已出現「兩連停」。如果不出意外,即將於4月28日24時打開的調價窗口,也會繼續落空。

顯然,在煉廠開工率逐漸站上歷史最高區間之際,相比不斷下調的批發價格,由加油站根據「地板價」自主調整的零售價,讓它們賺走了比煉廠高得多的利潤。

金聯創監測數據顯示,截至4月23日,國內92號汽油平均零售利潤為2075元/噸,較4月16日上漲77元/噸;0號柴油平均零售利潤為519元/噸,較4月16日上漲44元/噸。短期內零售價仍保持穩定,而同時成品油批發行情或仍存一定下行壓力,預計批零價差或仍有小幅反彈空間。

與汽油相反,2020年一季度,批發端柴油價格整體弱於汽油,年初至今平均零售利潤700元/噸左右,達到4年內同期低位。

「原則上只要不高於中石化、中石油加油站的售價,除去從煉廠採購成品油的成本,就是加油站的利潤空間了。」

一位民營加油站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但為了爭奪客源,民營加油站普遍會降價促銷。

記者在淄博走訪時發現,相比中石化、中石油加油站的價格,民營加油站普遍會有0.3-0.6元/升的優惠。「二者油品質量其實差不多,兩桶油也會從地煉採購成品油。」一位地方煉廠人士透露。

可預見的行業「洗牌」:有實力煉廠均在收購加油站

對於加油站的利潤,作為批發商的煉廠不是不眼饞。「民營煉廠的加油站還是少,好地段都被中石油、中石化佔了,現在我們也在做加油站,但是投上去之後,量還是上不去,企業還是靠成品油批發。」滙豐石化相關人士說。

民營煉廠早已有在終端布局的想法,但效果並不明顯。據隆眾資訊數據,截至2019年,境內加油站總量達106556座,其中

中石化、中石油兩大主營加油站數量佔據了總量的五成左右,其他的中海油、中化、民營等加油站佔據另外五成。但銷量上,兩大巨頭銷量佔據七成以上。

事實上,長期以來。由於獲取成品油的渠道多元,民營加油站的成品油質量也曾受到外界的質疑。但經過多年發展,如果現在還給民營加油站扣個「質量不過關」的「帽子」,陳珂(化名)和李振(化名)都覺得有些委屈。

地煉企業也在布局終端加油站,但收效並不明顯 每經記者 彭斐 攝

陳珂目前在山東省青州市一家民營加油站工作,李振則在油品行業從業近十年,此前在油品技術行業工作5年,後來轉入銷售,並且運營油品微信平臺。

陳珂告訴記者:「說實話,民營加油站的起步階段,加油站的審批都方便,一條路上的加油站密密麻麻。那時候,確實存在煉油廠設備跟不上,油品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但在當下,陳珂認為大環境早就變了。「隨著激烈的競爭,那種經營者只看利潤,『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時代早就過去了,絕大部分民營加油站的油品、服務質量都是過關的。」

「目前,行業價格也非常透明,煉油廠的油價都實現網絡查詢。民營加油站正規軍們的價格和中字頭的價格差異不會非常大。」陳珂說。

「目前民營加油站的油品均在煉油廠、中字頭油庫直接採購,有質量問題的少之又少。國家管控成品油市場的力度再進一步加大,不達標、不符合營業標準的均要停業整頓。」李振認為,目前消費者也並未完全對加油站有效劃分。「很多人把沒有合法經營手續的私人加油站、流動加油站與民營加油站混為一談,只要一出現偶發性問題,就以為是民營加油站的『鍋』。」

在李振看來,隨著行業發展,

個人承包的加油站會逐漸減少,團隊運營、聯合經營性質的加油站是發展趨勢。

「畢竟政府出臺了加油站政策,註冊加油站難度加大了。」李振表示,目前民營加油站的收購工作一直在持續,中字頭企業、山東地煉有實力的煉油廠均在收購加油站,或達成相關合作。

而在中國石化一位研究人士看來,目前,收購加油站可能也是看上了非油業務領域的拓展。「通過收購加油站未來改裝成經營終端店,也可以拓展充電、加氫油業務。這也是巨頭們布局的領域。」

「行業新的一輪洗牌可能也要開始了。」 上述研究人士稱。

記者手記 | 

信號已有,靜待花開

隨著國內企業復工復產加速,在高價原油庫存消耗進入尾聲之際,山東地煉的開工率由2月份的40%恢復到了現在的70%左右。

低油價、有配額,在外界的印象中,地煉企業的利潤應該很不錯,但現實卻並沒有那麼完美:高價原油剛消化完,產業鏈最大的一塊利潤只能拱手讓給加油站。

有機構的調研數據顯示,受國際油價、稅制改革、環保執法等因素影響,山東40%以上的煉廠都處於虧損狀態。而從煉化產業鏈的利潤分布來看,地煉企業所賺取的煉油利潤,與終端的銷售利潤,本就不在一個量級。

有山東地煉企業人士直言,除了原油進口配額,他們對終端利潤更為渴望。而在這一塊,他們也在籌劃加油站板塊的布局。另一方面,現在國內成品油市場處於整體過剩狀態,民企在只能內銷的情況下,利潤空間非常窄。

成品油出口權向民營企業放開並非沒有先例。2016年,山東12家地方煉廠獲得了累計167.5萬噸的成品油出口配額。但從2017年開始,商務部成品油出口配額中便又沒了民營企業的身影。

近幾年,因為沒有成品油出口權,山東地煉的成品油除了賣給民營加油站外,向中石油、中石化這樣有成品油出口資質的對手供貨,已經成為了行業規則。

不過,前不久,浙江自貿區適度開展成品油出口業務獲得政策支持。如今,政策的口子已經放開,這一信號,可能意味著勉強度日的山東地煉,通過成品油出口,拿回終端利潤的日子已經不遠。


本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王曉武_NF

相關焦點

  • 國際原油暴跌,國內民營煉廠:我們這兩個月煉的是60美元/桶的油……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第113期 | 2020/04/27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對煉廠而言是好事,但在消耗完60美元/桶的原油庫存前,山東地煉企業還笑不出來。「4月中旬剛消耗完。」說這句話的是山東東營一家煉化產能超過500萬噸企業的高管。
  • 油價資訊:國際原油攀升,國內山東地煉油價下降使出貨量明顯上漲
    油價資訊每日更新,歡迎關注!(利空)國際油價承壓上漲:WTI 10合約報39.60美元/桶,漲0.49美元/桶,布倫特11合約報41.72美元/桶,漲0.28美元/桶。中國原油期貨主力合約2011跌11.2元/桶至267.8元/桶。
  • 低油價衝擊產業鏈 「三桶油」打響降本增效戰
    多位專家表示,國際油價暴跌,對上遊行業特別是勘探開發、油田服務行業衝擊較大,而下遊的煉化企業則將受益成本下降盈利提升。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簡稱「三桶油」)已迅速行動起來,打響降本增效戰。
  • 低油價下中國還能搶油嗎?庫存將滿 每天350萬桶進入儲備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經濟復甦帶動「局部價格戰」 低油價下中國煉廠還有能力搶油嗎?「我們現在設備的負荷有一些小幅上調」,4月16日,一位東北地區國營煉廠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透露。4月13日,在歐佩克+達成了最新一份減產協議的晚些時候,沙特阿美發布了最新一期原油出口官價,5月銷往亞洲的阿拉伯輕質油的官方售價設定為較阿曼/杜拜均價貼水7.3美元/桶,相較前月大幅擴大了4.2美元。
  • 民營加油站油品一定不如三桶油靠譜?非也!
    這都2020年了,汽車已經變成了幾乎一家一輛的工具,但汽車這工具並不是一次性消費產品,加油是每個月都少不了的消費。在加油這件事上,很多人就產生了分歧,到底是去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加油站加呢,還是去民營加油站呢?
  • 《Hi Top》聽海濤|油價還會再次面臨負值嗎?
    我們認為5月到期的期貨出現負油價是因為流動性衝擊和部分無法交割的交易者對市場規則不了解造成的,在大家對規則更加熟悉後,6月份出現負油價的概率不大。同時更重要的是我們看到,原油的基本面在變好,雖然短時間趨勢反彈不容易,但是頁巖油企業的至暗時刻可能已經過去。
  • 需求恢復疊加低油價紅利 中國地煉廠迅速復甦
    經歷了疫情衝擊和油價深跌之後,中國煉化行業在5月加速復甦。卓創資訊數據顯示,目前整個地方煉廠的平均負荷率(原油加工量/總產能)達到了73.8%,創歷史新高;理論噸油利潤超過了520元,遠超疫情前水平。5月15日周五,據21世紀經濟報導引述山東地方民營煉廠人士,目前煉化行業整體需求處於快速恢復階段,柴油需求已恢復到新冠肺炎疫情前的九成左右,汽油需求也恢復至疫情前的六到七成。上述人士還稱,煉化行業前期的高價原油基本消化完了,現在煉的都是後期採購的低價原油。
  • 最新油價消息:11月17日國際油價再漲,地煉將有30-50元/噸的提振
    國際油價收盤小幅下降:WTI 12合約報41.34美元/桶,漲1.21美元/桶,布倫特01合約43.82美元/桶,漲1.04美元/桶。中國原油期貨主力合約2101跌2.2元/桶至258.3元/桶。美國又有一家製藥公司傳來疫苗研製的利好消息(利好);OPEC+傾向於將明年1月的增產計劃至少推遲三個月,以應對市場需求不佳的情況(利好);但是新冠病例數持續遞增以及利比亞原油產量增加等利空因素依然存在,國際油價上漲空間有限(利空)。
  • 負油價時代,三桶油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去年每天都盈利好幾億
    來源:朱邦凌前幾日,國際油價暴跌,4月21日,美國WTI原油5月合約盤中暴跌55.9美元,報-37.63美元/桶。這是WTI期貨自1983年4月份在紐交所開始交易以來首次出現負價格。這裡說的油價負數是指將原油自產地運送到煉油廠或存儲地區的運輸成本已經超過了石油本身商業價值。也就是說,「負油價」不代表原油不值錢,而是煉油運輸儲存等成本超過了石油本身的價值。由於國際油價暴跌,加上全球疫情形勢嚴峻兩隻黑天鵝的影響,對油氣市場供應端和需求端造成雙重擠壓。
  • 為什麼會出現負油價?負油價是什麼意思?
    美東時間2:30,WTI 5月原油期貨結算收跌55.90美元,跌幅305.97%,報-37.63美元/桶,歷史上首次收於負值。WTI 6月原油期貨收跌4.60美元,跌幅18.0%,刷新收盤歷史低點至20.43美元/桶。CNBC評論稱,油價負數意味著將油運送到煉油廠或存儲的成本已經超過了石油本身的價值。
  • 山東地煉成品油價格出現暴漲
    截至北京時間12月9日收盤,明年1月交貨的WTI原油期貨下跌0.35%,報收45.60美元/桶;明年2月交貨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微漲0.1%,報收48.84美元/桶。在國內市場方面,年底主營單位及貿易商大單採購量增加,煉廠出貨順暢,減輕了地煉整體庫存壓力,帶動市場交易情緒。
  • 4月20日-37.63美元/桶油價前後的國際石油現貨市場
    縱觀2020年4月,全球原油現貨市場、歐佩克一攬子價格和代表性的原油品種價差,均主要受制於市場供需的影響,而非WTI負油價。王能全4月20日,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期貨2020年5月合約,出現了歷史性的-37.63美元/桶收盤價。對於這次負油價出現的原因,專家們和擁有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的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管理層給出了很多的解釋,不過,截止到目前為止有關這次負油價的形成過程、具體細節和主要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的還原和分析。
  • 兩桶油虧500億,民營油站純利翻3倍,正規軍也打不贏骨折價?
    我們把時間回撥到原油價格為負數的5月份,當時WTI原油期貨價格暴跌300%,收於-37.63美元/桶,當月價格甚至還低至-40.32美元/桶。也就是說當時只要你把生產的原油拉走,期貨商還需要額外給你支付40元美金。如果我們趁著這「特價」時期,大量購入,豈不美哉?其實對於石油市場而言,與平時在菜市場買菜,還是有一定差異的,原油不僅涉及開採、提煉、運輸的費用,而且還有儲存產生的費用。
  • 巨型煉廠崛起,中國煉油格局重構前景,恆力石化、浙江石化投產拉低...
    經濟下行導致石油需求低迷,2019年全球油品需求88.4百萬桶,同比僅增加95萬桶/日,增量為近五年來最低。 美國費城35萬桶/日的PES煉廠因大火關閉。全球煉油中心東移趨勢愈加明顯,亞太產能份額由2009年的32%升至2019年的36%,而北美和歐洲產能份額之和由39%降至35%。全球分地區煉油能力及份額變化見圖1。
  • 民營加油站4塊錢一升的油價,有什麼不靠譜的地方?
    在國家發改委最近的一次油價通知,國內油價已經從原來最高的130美元/桶,跌到40美元以下/桶,已經觸底。目前國營「三桶油」(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92/95號汽油都恢復到5元時代,一些民營油站甚至已經來到4元時代!
  • 民營油企單季度賺21億,「兩桶油」卻虧360億,萬億營收去哪了?
    「有車一族」應該都知道,進入2020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迎來暴跌,國內的成品油價格也出現了大幅下降,很多地區的油價甚至一度跌到了5塊多。對於經常開車的朋友來說,油價跌了是好事,可以省點錢了。但對於「兩桶油」來說,今年無疑是異常艱難的一年。
  • 同樣是汽油,憑什麼民營油站比兩桶油便宜?
    而同樣是92號汽油,大家去一些民營加油站加油的時候,有可能只需要5塊錢,甚至只有4.5元,相當於民營油站的油價比兩桶油價格要便宜5毛錢到1塊錢之間。看到這個估計很多人都挺納悶的,同樣是汽油,為什麼民營油站的油價會比兩桶油便宜這麼多呢?難道民營油站的油跟兩桶油不一樣?
  • 負油價是什麼意思?負油價意味著什麼
    這一天,國際油價創下一項新紀錄,美國5月份輕質原油期貨WTI價格暴跌創下歷史新低,歷史首次跌至負值。  5月合約崩盤  問題來了,WTI油價,為什麼是5月的合約崩盤,而6月以後的不受影響?  一種說法是美國戰略石油儲備和商業石油儲備全部滿進滿出,再也存儲不下新的增量原油。
  • -37.63美元/桶油價仍有四大謎團待解,子彈還需飛一會
    目前所能得到的4月20日-37.63美元/桶油價的有關資料截止北京時間2020年4月27日下午4時30分,對於4月20日所發生的-37.63美元/桶油價的全部過程和相關數據,我們仍然知之甚少。如果是經常性的,那麼就可以解釋從4月初開始芝商所修改交易程序,允許負油價,4月20日的負油價就有圍獵之嫌;如果不是經常性的僅是當天的獨有現象,那麼4月20日的負油價就不能解釋為是一次圍獵行動,需要尋找更多的資料解釋其原因。(三)直接產生的損失到底有多大?
  • 話題:油市波譎雲詭,大咖們怎麼看
    近期以來,國際原油市場激烈震蕩,種種極端狀態顯現——史詩般的暴跌、「負油價」開啟,將油運送到煉廠或是存儲的成本,已經超過了原油本身的價值……這些表象背後究竟有什麼樣的深層次因素?這種極端狀態是否可持續?會有怎樣的經濟、政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