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風吹過,麥香四溢,透過剛收過的麥田,一棟棟寬敞明亮的鴿舍分外顯眼。
剛走近場門口,「咕咕咕」的叫聲就已傳入耳畔。不遠處,社員們有的在清理鴿舍、有的在安裝新鴿籠,陣陣爽朗的笑聲飄蕩在鴿場上空……
十年之間,楚堂村返鄉創業青年楚維向通過養殖肉鴿並不斷壯大規模,帶領當地及周邊群眾走上了產業化之路,群眾的日子也日漸紅火起來。
「當時回老家搞肉鴿養殖,就是想通過這個產業讓鄉親們有個長遠的賺錢門路。」回想起返鄉創業的初衷,楚維向如是說。
2009年,楚維向放棄商丘市區的安逸生活,帶著妻子王翠娟回到寧陵縣華堡鎮楚堂村,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投資30萬元,從500對種鴿開始了創業之路。沒想到,10多年時間,他從一個小小的養殖戶發展成了豫東地區最大的集肉鴿良種繁育、種鴿推廣、乳鴿鴿蛋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養殖基地。
聯繫材料、對接項目、開發新市場……今年的疫情絲毫沒有影響楚維向新鴿養殖場的建設。他穩紮穩打,在原來老養殖場的基礎上,又在村西流轉了約50畝土地,新上馬3萬對肉鴿養殖場項目,20棟新鴿舍邊建邊投產運營。目前,項目工程已建設近半,全部投產後,年產商品乳鴿45萬隻。楚維向成了名副其實的「鴿子王」。
楚維向與廣大農村青年一樣,樸實無華卻熱情奔放,時刻充滿著青年的活力與創業的激情。走進他簡易的辦公室,映入眼帘的是滿滿一牆壁的獎牌和榮譽證書,他先後被授予「寧陵縣脫貧攻堅緻富帶頭人」「商丘優秀青年創業者」「商丘十大三農新聞人物」「商丘市五一勞動獎章」「河南省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全國農村電商致富帶頭人」「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等榮譽稱號。他創辦的天明養殖專業合作社和民成家庭農場,也榮獲了「寧陵縣創業扶貧就業基地」「商丘市十佳家庭農場」和「省級示範家庭農場」「國家級示範合作社」等稱號。
榮譽的背後,蘊含著楚維向夫妻同心協力、執著創業的艱辛和堅韌。用他的話來說:「心中有了夢想,再苦再難也要咬牙堅持,成功都是自己奮鬥出來的。」
創業成功並不是楚維向夢想的終點,他更大的願望是成為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領頭雁」。在脫貧攻堅戰中,楚維向積極發揮黨員模範帶動作用,主動投身其中,採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帶動當地百餘家村民養殖肉鴿,同時安置100多名剩餘勞動力就業,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2人。
「我是一名黨員,脫貧攻堅就應該走在前、做在先!」楚維向主動請纓,結對幫扶5戶貧困戶。楚堂村群眾郭偉於2017年開始養殖肉鴿,鴿子出現不明死亡現象後,楚維向立即上門診斷並對症下藥,義務幫助指導郭偉養殖,當年使其收入10萬元。
近年來,在楚維向的引導影響下,寧陵規模不等的養鴿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了400多家,周邊輻射到柘城、睢縣和山東曹縣。2010年,楚維向牽頭成立的天明養殖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提供種鴿、統一進行防疫和統一訂單銷售。
面對新的市場和新的機遇,楚維向頭腦很清醒,他每年都在調整發展規劃,取長補短,規避市場風險。2018年5月,他啟動電商運營,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半年時間銷售額高達12萬元。開發了風味小吃「申氏手撕鴿」,一推上市場就好評如潮。包裝好的「百鴿鮮」品牌鴿蛋成了春節最搶手的年貨,一枚5元還供不應求。
國家提倡發展種養結合,楚維向就先流轉了110畝土地種植金銀花。在盛花期時,楚堂村婦女、老人都可以來採摘金銀花,最多的時候有300多人,一人一天最少收入40元。鴿糞當有機肥,金銀花再加工成茶葉、飲品,延長了產業鏈條。
「寧陵是酒都梨鄉,我想將肉鴿養殖產業做大做強,把肉鴿、鴿蛋等打造成寧陵的一張新名片,縣政府對這個產業也很支持,我決心放開手腳大幹一場。」一邊晾曬新採摘的金銀花,楚維向一邊介紹說,通過外出考察學習,他準備研發一種新鴿料配方,將金銀花等中草藥加入到小麥、玉米、豌豆鴿料中,增強鴿子的免疫力和營養價值,再新開發出吃中草藥長大的肉鴿和鴿蛋產品,擴大市場份額,提升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