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城市回農村,返鄉青年十年時間成為鴿子王

2020-12-18 縣域觀察

夏風吹過,麥香四溢,透過剛收過的麥田,一棟棟寬敞明亮的鴿舍分外顯眼。

剛走近場門口,「咕咕咕」的叫聲就已傳入耳畔。不遠處,社員們有的在清理鴿舍、有的在安裝新鴿籠,陣陣爽朗的笑聲飄蕩在鴿場上空……

十年之間,楚堂村返鄉創業青年楚維向通過養殖肉鴿並不斷壯大規模,帶領當地及周邊群眾走上了產業化之路,群眾的日子也日漸紅火起來。

「當時回老家搞肉鴿養殖,就是想通過這個產業讓鄉親們有個長遠的賺錢門路。」回想起返鄉創業的初衷,楚維向如是說。

2009年,楚維向放棄商丘市區的安逸生活,帶著妻子王翠娟回到寧陵縣華堡鎮楚堂村,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投資30萬元,從500對種鴿開始了創業之路。沒想到,10多年時間,他從一個小小的養殖戶發展成了豫東地區最大的集肉鴿良種繁育、種鴿推廣、乳鴿鴿蛋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養殖基地。

聯繫材料、對接項目、開發新市場……今年的疫情絲毫沒有影響楚維向新鴿養殖場的建設。他穩紮穩打,在原來老養殖場的基礎上,又在村西流轉了約50畝土地,新上馬3萬對肉鴿養殖場項目,20棟新鴿舍邊建邊投產運營。目前,項目工程已建設近半,全部投產後,年產商品乳鴿45萬隻。楚維向成了名副其實的「鴿子王」。

楚維向與廣大農村青年一樣,樸實無華卻熱情奔放,時刻充滿著青年的活力與創業的激情。走進他簡易的辦公室,映入眼帘的是滿滿一牆壁的獎牌和榮譽證書,他先後被授予「寧陵縣脫貧攻堅緻富帶頭人」「商丘優秀青年創業者」「商丘十大三農新聞人物」「商丘市五一勞動獎章」「河南省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全國農村電商致富帶頭人」「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等榮譽稱號。他創辦的天明養殖專業合作社和民成家庭農場,也榮獲了「寧陵縣創業扶貧就業基地」「商丘市十佳家庭農場」和「省級示範家庭農場」「國家級示範合作社」等稱號。

榮譽的背後,蘊含著楚維向夫妻同心協力、執著創業的艱辛和堅韌。用他的話來說:「心中有了夢想,再苦再難也要咬牙堅持,成功都是自己奮鬥出來的。」

創業成功並不是楚維向夢想的終點,他更大的願望是成為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領頭雁」。在脫貧攻堅戰中,楚維向積極發揮黨員模範帶動作用,主動投身其中,採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帶動當地百餘家村民養殖肉鴿,同時安置100多名剩餘勞動力就業,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2人。

「我是一名黨員,脫貧攻堅就應該走在前、做在先!」楚維向主動請纓,結對幫扶5戶貧困戶。楚堂村群眾郭偉於2017年開始養殖肉鴿,鴿子出現不明死亡現象後,楚維向立即上門診斷並對症下藥,義務幫助指導郭偉養殖,當年使其收入10萬元。

近年來,在楚維向的引導影響下,寧陵規模不等的養鴿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了400多家,周邊輻射到柘城、睢縣和山東曹縣。2010年,楚維向牽頭成立的天明養殖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提供種鴿、統一進行防疫和統一訂單銷售。

面對新的市場和新的機遇,楚維向頭腦很清醒,他每年都在調整發展規劃,取長補短,規避市場風險。2018年5月,他啟動電商運營,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半年時間銷售額高達12萬元。開發了風味小吃「申氏手撕鴿」,一推上市場就好評如潮。包裝好的「百鴿鮮」品牌鴿蛋成了春節最搶手的年貨,一枚5元還供不應求。

國家提倡發展種養結合,楚維向就先流轉了110畝土地種植金銀花。在盛花期時,楚堂村婦女、老人都可以來採摘金銀花,最多的時候有300多人,一人一天最少收入40元。鴿糞當有機肥,金銀花再加工成茶葉、飲品,延長了產業鏈條。

「寧陵是酒都梨鄉,我想將肉鴿養殖產業做大做強,把肉鴿、鴿蛋等打造成寧陵的一張新名片,縣政府對這個產業也很支持,我決心放開手腳大幹一場。」一邊晾曬新採摘的金銀花,楚維向一邊介紹說,通過外出考察學習,他準備研發一種新鴿料配方,將金銀花等中草藥加入到小麥、玉米、豌豆鴿料中,增強鴿子的免疫力和營養價值,再新開發出吃中草藥長大的肉鴿和鴿蛋產品,擴大市場份額,提升經濟效益。

相關焦點

  • 允許返鄉下鄉人員「回村建房」後,會給農村帶來什麼變化?
    隨著農村的日益發展,現在返鄉下鄉進行創業的人也是越來越多,為了更好的支持這些人,也為了更好的發展農村,國家發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
  • 淘寶上的新留守青年:他們花10年走出鄉村,如今又走回了鄉村
    淘寶上的新留守青年:他們花10年走出鄉村,如今又走回了鄉村 iwangshang / 網商君 / 2020-09-02 摘要:淘寶上的「新留守青年」成為新趨勢。
  • 山西大同青年返鄉做「新農人」 家鄉蝶變遍地「致富花」
    武俊傑 攝中新網大同7月24日電 題:山西大同青年返鄉做「新農人」 家鄉蝶變遍地「致富花」作者 李庭耀 屈麗霞皮膚黝黑,笑容樸實,這是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吉家莊鄉村民劉生進給人的第一印象。「回到村裡當選了支部書記,一個是老百姓想讓我回村,再一個就是我從小熱愛農村。」劉生進說,對牛寺溝村而言,水是一個大問題,村民們只能靠一眼機井吃水,全村幾乎沒有水澆地,都是靠天吃飯,「後來我千方百計想辦法打井,給我們村勘測出來六眼機井。滿足了老百姓的澆地灌溉,大家的經濟收入增加了」。
  • 「拉麵之鄉」化隆回族青年另闢減貧新途徑 扶持青年返鄉創業
    中新網青海海東11月22日電題:「拉麵之鄉」化隆回族青年另闢減貧新途徑扶持青年返鄉創業
  • 進城青年想回聊城農村老家,想法挺好現實太難
    想念那些在記憶中從未老去的農村時光,和那一群正在老去的人。我是聊城農村人,回,也是回聊城農村。為了追逐一點銀兩,不得不風塵一般下墜進入墨色深沉的外面世界,在眼珠滴溜溜轉、「哥們」和「兄弟」虛情假意、人前一套、背後一套的世界裡耽誤了那麼久的時間,避開和走進各種坑騙圈套,在吃了足夠多的苦頭之後,覺得這世界的很多東西不過是一個逢場作戲的騙局。你甚至覺得馬上想回農村老家,或者明年想回農村老家,或者3年之內想回到家。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青春作伴好還鄉——寧夏西吉青年返鄉人才...
    現實很骨感想得好,做起來難,一頭扎進產業裡,三名返鄉人才都感慨在農村創業著實不易。「搞建設需要融資,但銀行不看好,問贏利點在哪裡,我答不上來。」幹農業投入大、利潤低,再加上缺乏農業、林業知識,焦建鵬的合作社發展並不順利,花了不少冤枉錢。
  • 春運模式白熱化,農村興起「反向春運」,專家疑惑,咋不回村過年
    現在也正是春運返鄉人流最為集中的時間段。但在城裡的人,正陸陸續續地趕春運返鄉,回村過年之際。在農村這邊,卻也興起了一股「反向春運」的模式。專家對此也感到疑惑,咋不回農村過年。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1、何為「反向春運」。到底啥是「反向春運」呢?
  • 浙江常山:「常雁回歸」助青年返鄉創業
    團常山縣委書記金童介紹,像官文景、鄒黃河這樣的返鄉創業青年在常山並非個例。近年來,常山大力實施「常雁回歸」工程,通過基層團組織發掘、引導、扶持常山籍青年返鄉創業,投身鄉村振興的大舞臺。據悉,近3年,常山返鄉創業的年輕人每年增加10%,尤其在今年,大學生回鄉人數同比增長1.5倍。
  • 回不回武漢,擺在春節返鄉客面前的選擇題
    (新春見聞)回不回武漢,擺在春節返鄉客面前的選擇題  中新社武漢1月22日電 題:回不回武漢,擺在春節返鄉客面前的選擇題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你回不回武漢了?」  「我還在猶豫,你呢?」然而,這個春節是否回家,成為許多在外工作的武漢人眼下的一道選擇題。近兩日,這些在外打拼的武漢人在即時聊天工具上相互詢問意見和決定。1月21日,武漢火車站進站大廳,紅外體溫檢測儀檢測進出旅客體溫。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  2019年12月以來,武漢陸續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 「殺馬特」青年十年紀事-虎嗅網
    「殺馬特」身份連結著一群青年,讓他們在陌生的城市成為彼此短暫的依靠。從拼餐、拼房到互相介紹工作,「殺馬特」身份構築打工青年抱團取暖的網絡,只是這網絡本身也脆弱、遊移。明年,小虎決定離開東莞回山西老家。他說自己不夠幸運,剛出來闖蕩就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但更重要的是,南下珠三角「淘金」的巔峰時代好像過去了,「賺不到錢也沒有什麼意義,還不如到太原找點輕鬆的事情做」。
  • 不戀城市戀鄉村,祁東返鄉青年種甘蔗走上富裕路
    今年,湖南省祁東縣風石堰鎮沙井村返鄉青年陳咬金種植的36畝甘蔗喜獲豐收。陳咬金一家人田間地頭微信直播帶貨,電商助農甘蔗供不應求,短短半個月,早熟的第一批全部售罄。2020年12月10日,筆者在現場看到,甘蔗銷售雖然接近尾聲,仍然還有客商趕過來補貨。
  • 喝著咖啡,刷著網,養著蜂 小鎮青年重新定義「農民工」
    從拼多多、快手、嗶哩嗶哩農村包圍城市,掛進小鎮裡的宣傳標語;到孩子們玩的平衡車、平板電腦。他說,他在小鎮裡看到的改變,足以讓他做出「逃離北上廣」的決定。  返鄉,創出「甜蜜之路」  7月20日上午7點,和妻子打過招呼,楊經挺就帶著工具上了麵包車。
  • 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鄉:縣城如何留住「小鎮青年」?
    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鄉:縣城如何留住「小鎮青年」?人民智庫的一項調查顯示,16~40歲的「小鎮青年」中,有近8成的人表示自己身邊的同齡人「一半以上選擇去大城市發展」;仍留在當地的小鎮青年,超9成的人打算去大城市發展。重慶巫山縣城一帶景象(無人機照片)。
  • 聊城團組織助農村優秀青年站好C位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特別是廣大土生土長的農村青年。而優秀青年人才返鄉創業的內生動力,才是真正實現鄉村振興的有力「推動器」。近年來,團山東省聊城市委緊密圍繞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發展,針對鄉村振興「好青年」的「選、育、服、管、用」五大環節,持續精準發力,為聊城鄉村振興發展培育了一支近萬人的「生力軍」。
  • 3億農民離開土地,年輕人為什麼不想回村?
    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伴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而來的是農村土地面積收縮,常住人口自主性遷移,農業發展的勞動力紅利時代已經過去。要突破傳統生產要素的制約,實現農業內生增長,重喚農村活力,唯有通過農業科技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吸引青年返鄉建設新農村。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科技體系,發揮科技創新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核心作用。
  • 喝著咖啡刷著網養著蜂,小鎮青年重新定義「農民工」
    2018年春節,楊經挺返鄉,成了福州永泰洑口鄉家家戶戶年夜飯上討論的新鮮事。可在楊經挺看來,在小鎮街頭,比他返鄉更新鮮的事兒多了去了。從拼多多、快手、嗶哩嗶哩農村包圍城市,掛進小鎮裡的宣傳標語;到孩子們玩的平衡車、平板電腦。他說,他在小鎮裡看到的改變,足以讓他做出「逃離北上廣」的決定。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外出農民工都開始返鄉了?聽聽農民咋說
    導語: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外出農民工都開始返鄉了?聽聽農民咋說 時至大雪節氣,今年的農民工返鄉潮將至,這也讓人想起了一個人們常常議論的話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都返回家鄉不願意再出來了?
  • 鴿子比雞肉更加有營養,價格也更高,為什麼農村沒有人去養殖鴿子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條件的發展,很多農民在農村做起了養殖戶。有的人養雞、鴨、魚或者是豬,這些在這幾年經濟效益都是不錯的。那麼你有沒有發現,鴿子這種動物,它的價格其實要比雞肉的價格更加貴,營養也是更加的高。其實在這幾年裡,養殖鴿子是一個比較賺錢的項目,有的人也確實靠它發家致富了。
  • 農村人的福音?國家又有大動作,上億農村人的房子將受「影響」
    住房問題不僅是城市關注的問題,也是農村的住房問題。近20年來,城市房地產的發展非常迅速,不僅促進了許多相關產業的發展,也使得城市的房價越來越高,這使得很多人的購房壓力很大。而同時,房子對我們的人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尤其是近年來,我國居民對"買房"話題高度重視,擁有一套房子甚至成為結婚的"標準配置"之一。
  • 小店經濟點亮農民工返鄉創業新生活
    黃厚順是重慶返鄉農民工創業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重慶全市創辦返鄉創業經濟實體已累計達到38萬戶,吸納就業人員172萬人。「疫情之下,小店大幅新增讓城市更具煙火氣,也成為一批人圓夢的『創造營』。」重慶市人力社保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重慶現有的820餘萬農民工群體中,有超過一半的人在重慶本地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