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來都是一個讀音,估計你的讀法也錯了

2020-12-14 小韓侃史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歷史,而中國古代歷史之所以綿延不斷絕,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文字出現的時間很早。有了文字語言基礎,才有了朝代的發展。在中國神話傳說中,文字是黃帝的官員倉頡發明的,不過語言又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

中國地大物博,古時候要統一管理是很難的,特別是語言,各個地區的口音根深蒂固,根本就不可能說同一種語言。在《山海經·西山經》中記載過,黃帝融合了羌語和華語,形成了我國古語的基礎。周朝時期,文化的各個方面迅速發展,周王頒布律例,將洛陽讀書音作為官方語言。不不過在那個時候,各個地方的方言基本成形,想要改變成官語,難度還是很大的。後來隨著朝代的發展,有了不同地區之分,八大地區又形成了八大官話。

八大官話經過演變,又成了粵方言、吳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贛方言、湘方言這個七個方言,其中有很多方言十分難懂,就比如說溫州話和外語無異,在抗戰時期,就連精通中文的日本人或者是漢奸都聽不懂,情報也很難傳遞出去。

由於古時候聯繫不通,各個地方語言的差異也不一樣,甚至就連不同的村落之間,口音都有細微的差別,八大官話的出現及時解決了這些問題。雖然八大官話被廣為推廣,不過只是口頭語,書面上卻還是依照普通話為主。有些獨特的方言讀音,並沒有對應的文字,所以就出現了普通話和方言「字同音不同」的情況。

在方言文字的演變中,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是什麼呢?那就是「街」字,這個字3000年來都是一個讀音,在普通話中只念「Jie」,在方言中的讀法卻驚人的相似,都念「gai」,在方言中,估計你的讀法也錯了。在古代詩詞中,這個字都要讀作「gai」,不然很多修辭韻腳也沒法解釋。雖然現在已經普及了普通話,但是在方言中,這個字的讀音卻很難改過來。

雖然普通話和方言的讀音不一樣,但是含義都一樣,都是指的街道。我國的方言雖然有很大區別,不過由此看來古代文化的傳播還是很快的。一個地方的方言代表了一個地方的文化,這些方言代表了中國古時候的繁榮,也是當地人獨特的記憶。

相關焦點

  • 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都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
    而在讀音上更是如此,更有可能兩個相鄰的小鎮,對於一個漢字的發音就會有所不同。而這個漢字則更為特殊,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都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那麼到底是哪個字呢?中國漢字的存在時間也有數千年了,從起初的結繩記事,再到文字的出現,期間也經歷過了許久的演變。
  • 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千年來都是同一個讀音,可能你的讀法也錯了
    中國雖然過去以「父」和「母」來代替,或者是直接稱呼作為娘,但是在漢朝末年三國時代,我國最早的百科詞典《廣雅》就記載:「爸者,父親之轉。」「媽,母也」,說明古人並未普及,但是卻已經有了這樣的叫法,而到了清末,受到西方的影響,我們也普遍使用「爸爸媽媽」這樣聽上去更為親暱的詞語起來。
  • 中國一個奇特的字,3000年來讀音都一樣,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
    中國字,中國魂。中國漢字是中國歷史最為偉大的發明之一,是極其珍貴的現存文物。我們每天,無論與人交流或是網上衝浪,都無法離開文字環境,識文斷字便是記事後必須學會的第一門功課,從牙牙學語到巧舌如簧,漢字隨著人的成長也在變化。
  • 我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千年來都是一個讀音,恐怕你的讀法也錯了
    不過,這個劃分方式卻一直都存在著爭議,有人將其分為了五大方言,也有人將其分為了六大方言,甚至還有人將其分為了七大方言。然而,無論是哪一種劃分方式,都不算是特別的精準,因為很多方言在不同村落間,又有一些區別。 而在我國,卻有一個堪稱是最神奇的字,3000年來都是一個讀音,如今在方言中也是如此,恐怕你的讀法也錯了。
  • 我國最特別的一個字,3000年來讀音從來沒變,你讀對了嗎?
    隨著我國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學習起了中華文化,才發現漢字有多難學。中華文字,博大精深,每一個字的背後,都蘊含有它的深意,絕非字面所理解的那麼簡單。通常一個字會有很多個讀音,的確很容易繞暈外國人。不過我國有倒是有一個最特別的字,不管放在哪一個情景中,3000年來全是一個讀音,大概就連許多國人都不知道,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多年僅一個讀音,如今大部分地區都改變讀法
    有時候,同一種東西在不同地方的說法不同,人們就很難意會到對方所要表達的內容,甚至是同一個字也會因地域差異有不同的讀音。 而我們今天要談到的這個字,它自產生以來已經有了3000多年的歷史,但任憑朝代更迭它在歷史上各地方言中都只有一個讀音,直到普通話推廣以後人們才接受它的新讀法。
  • 我國最奇怪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可能你的讀法也錯了
    早在1909年的時候,清廷就曾規定過全國統一的「國語」讀音;1932年,國民政府也曾頒布過《國音常用字彙》,作為標準讀音;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1955年,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被選為讀音主要採集地,隨後制定了我們現如今最常用的「普通話」。
  • 中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來全國方言都是一個讀音,不信你試試
    我們都清楚中國56個民族,但是我國的方言卻遠不止56種。 方言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了社會、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因素,正所謂「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語」,兩個相鄰的村子出現的方言也很可能不同,而湖南省地區中,方言是最多的,就是一條河的距離,都可能形成不同的方言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只有一個讀音,可能你也讀錯了
    不過,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只有一個讀音,但可能你的讀法是錯的,而且說不定大多數人讀的都是錯的。這個神奇的字,我們生活當中經常會用到,甚至可以說是圍繞著我們的日常生活,這個字就是「街」,我們的發音則是「jie」。看到這個字,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有什麼神奇的地方,畢竟我們從小就能夠接觸它,就連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也經常會提到逛街,上街的。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都是一個讀音,絕大多數人讀錯了
    說到我們中國,大家都是我國是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國家,擁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在這麼多年的發展中,有很多落後的習俗已經被淘汰,被保留下來的都是好的風俗,其中還包括一些非常有紀念價值的節日和傳說。除了這些之外,就是我們的方言,要知道我國有很多省份和城市、城鎮等,這些地方的風俗習慣也有很多不同之處,最關鍵的還是不同地方的方言也有很大的區別。比如北方人說的方言和我們說的普通話有很多相似之處,基本意思我們也是能夠聽懂的,可是溫州話很多都聽不明白,就算經過了幾千年的傳承,也一直都沒有改變。
  • 我國有一個字,3000年來一直是一個讀音,不少人念錯
    眾所周知,在川渝一帶的方言中,「街」字的讀音為「gai」,與普通話中的讀音「(jie)」區別較大。當然,除了四川的方言,很多其他地區的方言中「街」字也念「gai」。事實上,3000年來,「街」的讀音都是讀作「gai」。
  • 中國最古老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看看你讀錯沒有?
    現如今,只要你在中國,你能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走到哪都不怕有其它交流障礙。在普通話普及之前,各地都有各自的語言體系,這個就叫各地的方言。方言是各個地區都存在的普遍現象,不僅僅是中國,國外也區分。就像日本的關東和關西說話方式就不一樣,英國的愛爾蘭地區和英格蘭地區也有不同的說辭。但都沒像中國一樣方言的分布如此之廣。
  • 中國一奇字,3000年來全國方言都是一個讀音
    我們都清楚中國56個民族,但是我國的方言卻遠不止56種。方言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了社會、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因素,正所謂「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語」,兩個相鄰的村子出現的方言也很可能不同,而湖南省地區中,方言是最多的,就是一條河的距離,都可能形成不同的方言。
  • 最神奇的一個字,千年來全國方言讀音都一樣,恐怕你的讀音也錯了
    我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裡僅剩的那個,漢語也是從上古時期傳承至今。由於經過幾千年的演變發展和沉澱,漢語的複雜程度也是其他語言所不能比擬的。 單拎出一個方言就能讓無數外國友人盡折腰了。我國的方言體系確實是世界上所有國家和地區裡最棘手的,別說是外國人了。在「十裡不同音」的南方,連我們自己人都互相聽不明白。 而方言的產生除了和漢語自身的發展有關,還和地理隔離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南北方方言的差異便能說明問題。北方多為平坦的平原,人口流動交流較為頻繁,方言上的差異自然也就較小。
  • 我國唯一「三字同音」的城市,讀法非常拗口,老外都聽懵了
    我國的城市之間的發展是不一樣的,有的地方發展得比較快的,有的地方發展是比較慢的,所以就有了等級之分,大多數人知道的就是一線那些地方,但是還有許多地方是不知道的,下面講的這個地方,大多數人是沒有聽過的,但是它確實是我國唯一的一個三字讀音一樣的地方,讀出來非常的拗口,很多老外聽後都懵了,大家不妨大膽的猜一下這個地方是哪裡。小小的透露一下,此地在福建境內。
  • 奢侈品牌正確讀音 掌握正確奢侈品品牌讀法
    ,大牌讀音奢侈品讀法▶️Louis Vuitton[ˈluːiː viːˈtɒn]很多人會把Louis Vuitton讀成「路易斯-微疼」,這是錯的,正確的是:路易-vi通。正確讀音是:姑-吃一,重音在前面。▶️ChanelChanel的讀音相比其它品牌沒有那麼大的難度。讀法:夏耐爾。▶️HermesHermes的h是不發音的!正確讀音是:哎麥zi。▶️Yves Saint Laurent很多姑娘們估計都把YSL叫成楊樹林了吧。英文念法是:伊芙-三-羅讓。
  • 日語中讀音最多的漢字,一個字竟有100多種讀音!
    學日語的小夥伴在背單詞時,很多人會為漢字的讀音而頭痛。日語裡的漢字讀音非常複雜,不僅有音讀和訓讀之分,而且同一個字的音讀和訓讀也有可能有好幾種,真是讓人傷腦筋。一般的漢字讀音也就2-3種,背起來還算輕鬆。
  • 那些我們常念錯的字,居然都改了讀音……
    大家有沒有發現,有時候查字典讀字,也不一定能百分百「準確」。字典是一回事,我們日常的習慣讀法又是一回事。比如之前《新聞聯播》中,主播郭志堅關於「六安」的讀音就曾引發熱議。他將「六安」讀作「六(liù)安」,有網友指出該讀法有誤,應讀「六(lù)安」。事後,郭志堅發微博附上了《現代漢語詞典》的照片。內容顯示,「六」只有「(liù)」這一個讀音。因為方言等問題,人名、地名等的讀音很可能跟現行字詞典不同。
  • 你叫錯遊戲名了嗎?兩種讀音都沒毛病
    你是不是以為自己看錯了?沒錯!網易的這款名為《重裝上陣》的機甲創造類手遊就真的能漲知識!別的不說,單單這個遊戲名就存在著一些小夥伴們不太了解的知識,看到遊戲名裡的四個字,你確定自己說對讀音了嗎?本期戲蟲就從遊戲名入手帶你了解一下《重裝上陣》這款遊戲的特色。
  • 最奇特的一篇文章,全文94個字的讀音相同,網友:讀完的都是天才
    而漢字以及漢語也都隨著歷史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是一個逐漸規範的過程,也是一種文化底蘊,如女帝武則天時期,有一個酷吏侯思止雖然讀書少,但也靠著高密在武則天身邊站穩了跟腳。一回他在朝堂之上跟大臣們說話,講到「豬」字時,並沒有按照「洛陽讀書音」讀成「dyo(雕)」,而是按照長安的音讀「jyu(誅)」,結果遭到了恥笑,現今人人都知道「豬」的讀音是「zhū」,這源於漢語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