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語文時代的到來,在各類語文考試中,古詩詞的分值佔比越來越重了,一般佔6-12分。課內古詩詞還好,因為老師詳細分析過,所以很好理解。但近年來,課內的古詩詞考得不多,即便考,也是以比較閱讀的題型出現,就是「課內古詩詞+課外古詩詞」結合的形式。大多數時候,古詩詞鑑賞題,都是只考課外古詩詞。這對於考生來講,是一個難點。下面,我將結合近幾年的中考真題,分析古詩詞鑑賞題該如何答題,都有哪些方法。希望同學們,學完以後,能夠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對於課外古詩詞再也不懼怕了。
(2017 山東濱州中考)閱讀下面宋詞,完成後面的問題。
請展開想像,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燕歸無語傍人斜,晚風吹落小瓶花」展現的畫面。答案示例:燕子歸來,依傍著人飛來飛去,似乎有情但卻又默默無語;晚風習習,吹落瓶中之花。(畫面通順,語言順暢即可)解析:本題考查描繪意境的能力。描繪詩句展現的畫面不能等同於翻譯詩句,需要在翻譯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像,補充一些內容,突出詩句的畫面感,營造優美的意境。就此題來說,要注意修飾語的運用,如「依傍著人+燕子的動態(飛來飛去)+情態(似乎有情但卻又默默無語)」「修飾詞+晚風」,同時還要抓住人(或物)、時、地、事四個要素,把畫面描繪豐滿。解題方法:本題涉及到的考點是「把握形象意境」,可以採用以下幾個步驟方法:一是找形象;二是分析特點;三是明確情感;四是描繪畫面。這首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思念家鄉。
解析:此題考查對作者情感的把握能力。結合「遠遠遊蜂不記家」「尋思舊事即天涯」中的「不記家」「尋思舊事」「天涯」等,很容易得出作者抒發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解題方法:本題涉及的考點是「把握詩人的情感」。可以用以下方法:一是看背景;二是看題目;三是看詞句;四是看意象;五是看題材。
(2016 浙江杭州中考)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後面的問題。
《月夜》描寫的是____________時節的景象,《早行》描寫的是____________時節的景象。答案:《月夜》寫的是春天的景象,《早行》描寫的是秋天的景象。解析:《月夜》根據「春氣暖」中的「春」判斷為春天;《早行》根據「露侵」「稻田」「草蟲鳴」判斷為秋天。兩首詩的最後兩句都運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請作分析。答案:《月夜》通過描寫蟲聲乍起,穿過窗紗傳進屋內的情境,襯託出春夜的恬靜; 《早行》寫詩人睡意矇矓中經過靜寂的小橋,稻田深處傳來草蟲的鳴叫聲。靜中有動,襯託出清晨的寂靜。解析:「以動襯靜」是詩歌中常用的手法,首先明確兩首詩最後兩句中,「動」體現在哪裡,襯託了什麼「靜」。《月夜》中的「動」主要體現在「蟲聲新透綠窗紗」,尤其是「透」字寫出了聲音的動態,蟲的細小的聲音能穿過窗紗進入屋內,足見夜的恬靜。《早行》寫詩人在睡意矇矓中經過靜寂的小橋,其「動」主要體現在「稻田深處草蟲鳴」,靜中有動,襯託出清晨的寂靜。解題方法:此題考查的主要是「鑑賞表現手法」。一般而言,鑑賞表現手法的兩個步驟:一是判斷表現手法(常用的表現手法有象徵、想像、用典、欲揚先抑、以小見大、動靜結合、以動寫靜等);二是賞析表達效果。
小結:古詩詞鑑賞常考的題型無非是以下幾種:
一、把握情感主旨題。解題方法首先要注意整首詩的基調(愉悅或是愁苦),然後聯繫詩詞的背景,注意用典故的句子及詩中抒情的句子。
二、描繪畫面題。解答時注意詩歌的描寫對象,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徵,發揮自己的想像,豐富詩句的內容,用優美簡潔的語言描述畫面。注意與翻譯詩句的區別。
三、品味語言題。解題時通常要抓住詩句中富有表現力的關鍵詞語,如動詞、形容詞等。首先要理解這些詞語在句中的含義,然後分析作者通過它們想要表達的意思或心情。
四、分析技巧題。首先要確定詩詞的表達技巧包括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抒情方式等,那麼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抒情方式分別有哪些呢?
常用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對比等;
常用的表現手法:白描、用典、象徵、借代、想像、欲揚先抑、以小見大、動靜結合、以動寫靜、虛實結合等;
常用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託物言志等。
當然,掌握了方法以後,還要多練習,「熟能生巧」,只有多練習,才能更好地鞏固所掌握的解題方法,考試不僅能提升解題速度,還能確保答題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