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紐曼思健康食品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紐曼思」)更新招股說明書,擬向港股發起衝擊。以2019年進口成品DHA原料製造的DHA產品零售價值計,紐曼思以17.3%的份額位列第一。如能順利通過港交所聆訊,紐曼思將成為「DHA第一股」。
紐曼思近年業績穩定增長,但也存在嚴重依賴進口DHA產品及供應商過於集中的風險。目前,進口DHA產品佔據紐曼思八成以上收益,但由於沒有自有工廠,紐曼思只能依靠幾大供應商採購商品。受中美貿易摩擦及關稅上漲影響,紐曼思採購成本水漲船高,恐影響其利潤水平。
為提高盈利水平,紐曼思計劃通過收購澳大利亞或紐西蘭工廠的方式進軍羊奶粉市場,但在業內看來,目前中國羊奶粉市場競爭激烈,龍頭企業都在加強布局,海外工廠在華進行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難度增加,紐曼思要在羊奶粉市場分一杯羹「有點難」。
超八成收益依賴進口DHA
2019年4月以來,紐曼思已3次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最新招股書顯示,紐曼思的歷史可追溯到2002年成立的乳健國際,當時主要在上海地區從事若干海外嬰兒奶粉品牌的零售代理,之後又開始研究DHA(藻油)產品。
2007年,紐曼思不再從事進口嬰幼兒奶粉代理,專注開發自身品牌產品,並於同年推出首個DHA產品系列,此後其業務逐漸擴展到益生菌、維生素、多維營養素及藻鈣等品類,瞄準母嬰消費群體。
紐曼思近年來業績不斷增長。2016年-2020年上半年,收益分別為0.96億元、1.08億元、1.27億元、1.77億元、1.12億元;期內溢利分別為1477萬元、1758.9萬元、3555.6萬元、4801.5萬元、4003萬元。
從收益構成來看,DHA一直是紐曼思的支柱業務,佔比從2016年的71.7%上升到2020年6月底的86.7%;益生菌為第二大業務,收益佔比已從2016年的18.1%下降到11.6%,第三大業務維生素收益佔比也從9.8%下降到1.1%。
而在紐曼思DHA業務中,進口成品DHA產品的收益佔比在逐年增加,從2016年50.5%增長到2020年6月底的83%;國內加工DHA產品的收入佔比則從21.2%逐年下降到3.7%。紐曼思解釋稱,由於市場普遍認為進口DHA產品的品質較佳,自2019年起,投入了更多精力進行推廣。
官網信息顯示,紐曼思所售國內分裝系列DHA藻油軟膠囊成人30粒裝售價258元、兒童30粒裝售價為159元,同規格進口系列成人裝售價289元、兒童裝189元。對於進口產品和國產產品的區別,紐曼思官方客服8月11日答覆稱,兩者原料均來自美國帝斯曼,進口系列DHA含量更高一些。
無自有工廠依賴供應商
儘管身在DHA市場龍頭位置,但紐曼思並沒有自己的工廠,而是依靠代工貼牌,因此埋下諸多隱患。紐曼思在招股書中提醒,由於供應商過於集中,若供應出現任何短缺或延遲,可能對業務及經營業績造成重大影響。
招股書顯示,紐曼思自2013年起從供應商A(官網顯示其原料採購自美國帝斯曼)採購進口成品DHA,2016年-2020年上半年,分別佔據總採購額的53.4%、45.5%、38.6%、56.1%、61.7%。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18年按產量及價值計,該供應商生產中國逾50%的DHA原材料及製成品。
就益生菌產品而言,紐曼思原材料採購自丹麥(產品包裝信息顯示為丹麥科漢森),報告期內分別佔採購總額的19.6%、31.4%、29.8%、21%、20%。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這家丹麥公司為中國第二大益生菌原材料供應商。
截至招股書發布日,前五大供應商共佔據紐曼思總採購額的約99%。紐曼思承認,公司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依賴供應商的持續產品供應及客戶關係,對供應商的生產程序及產品的控制有限。
此外,國際貿易環境的複雜多變也給嚴重依賴美國成品DHA原料的紐曼思提出新的挑戰。原材料DHA(藻油)及成品DHA藻油軟膠囊徵收的總額外關稅均為25%,因關稅增加,紐曼思兩家供應商自2018年12月起已分別進行了兩次提價,最近一次DHA原料購買價以及DHA藻油軟膠囊的購買價已提高到17.5%及最多12.8%。為解決供應商過於集中的問題,紐曼思稱已與其他潛在供應商進行接觸。
擬通過收購進入羊奶市場
招股書顯示,紐曼思此次募集將用於增加品牌及產品種類、拓展銷售及分銷網絡等。在收入嚴重依賴進口DHA產品的情況下,紐曼思決意進軍羊奶市場。
目前,紐曼思已花費60萬港元委聘弗若斯特沙利文深圳團隊對公司引進羊奶產品進行可行性研究。研究顯示,2014年-2018年,由紐西蘭及澳大利亞出口至中國的羊奶粉佔比已從8.6%增至15.7%,中國已成當地最大的羊奶產品買家。
就2019年中國市場規模而言,從紐西蘭、澳大利亞進口的羊奶產品分別佔12.5%、2.5%的市場份額,品牌不超過50個;而荷蘭進口羊奶粉市場份額為23.9%,且由澳優旗下佳貝艾特佔據主導地位,因此紐曼思認為從澳新進口羊奶粉新品至中國有先發優勢。
紐曼思董事認為,收購已與農場建立合作的潛在目標公司較容易,可省去供應鏈中介人的一般成本。而潛在收購目標需滿足最近一年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約500萬港元至2000萬港元的整體營利。截至招股書發布日,業務顧問已為紐曼思篩選出5家潛在目標公司,預計用6-9個月的時間來磋商收購事宜。如果海外收購不能實現,紐曼思將考慮收購一家使用紐西蘭或澳大利亞原材料的中國羊奶產品公司。
紐曼思董事稱,「我們有能力取得中國羊奶產品的市場份額及增長中的需求」,因為羊奶產品的主要目標客戶和與其現有客戶相似。此外,公司已在中國24個省份的49個城市或地區建立有效的分銷網絡,未來將進一步擴展至另外95個城市及社交平臺。
不過在陝西羊奶粉企業一位銷售負責人看來,「羊奶粉市場前半段的跑馬圈地已經結束,從發展趨勢和總量上來看,新品牌還有機會,但到一定規模後會不會遇到瓶頸還要觀察。」目前伊利、蒙牛、飛鶴、君樂寶、合生元幾大巨頭均已入局羊奶粉市場,其目標都是奔著改寫行業格局而來,紐曼思此時還沒正式進入賽道,其羊奶業務發展將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
一位進口羊奶粉企業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單就經濟行為而言,中資收購澳洲、紐西蘭羊奶粉企業難度並不大,但由於國際環境和疫情影響等因素,中國監管部門到海外工廠現場審核存在一定困難,進而增加了海外工廠申請中國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的難度。
據新京報記者了解,健合集團2018年收購的澳大利亞Farmland Dairy工廠,至今只申請到一個系列的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而紐曼思招股書中所列的5家潛在收購標的中,有3家在2018年的中國市場佔有率為0,業內判斷其尚未通過中國的配方註冊。
乳業專家宋亮認為,目前中國羊奶粉市場競爭激烈、同質化嚴重,同時龍頭企業都在加強布局,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擁有資金和銷售實力,「很多小品牌都承受不住」。相比之下,專業營養品有很好的發展空間,如果紐曼思盲目進入羊奶粉領域「很危險」。
對於潛在收購標的是否取得在華註冊資質、如何在巨頭競爭壓力下實現羊奶粉市場的突圍等問題,截至發稿時,紐曼思方面尚未回應。
新京報記者 郭鐵 圖片來源 港交所、電商截圖
編輯 李嚴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