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io:首次揭示質粒編碼的可介導替加環素耐藥的新型多重耐藥外排泵

2020-12-10 健康界

醫學中文網訊:

近期,mBio在線發表了關於肺炎克雷伯菌質粒上發現的一種新型可介導替加環素等藥物耐藥的多重耐藥外排泵基因簇(tmexCD1-toprJ1)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系統性地闡述了tmexCD1-toprJ1耐藥基因簇的功能、起源以及流行情況。

近年來,質粒等可移動元件介導的耐藥基因水平傳播所致革蘭陰性菌耐藥性的快速發展,引起全球高度關注。黏菌素和替加環素是治療多重耐藥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的少數有效藥物,然而,質粒介導黏菌素耐藥基因mcr-1的出現及其在全球的廣泛傳播,導致黏菌素的臨床應用價值面臨挑戰,使替加環素成為治療多重耐藥腸桿菌所致嚴重感染的有限藥物之一。雖然染色體編碼的RND外排泵如AcrAB-TolC等的過表達可降低細菌對替加環素的敏感性,但尚未發現可水平轉移的RND型外排泵與替加環素耐藥性相關的報導。

該研究通過對2017年分離的雞源泛耐藥肺炎克雷伯菌(同時對替加環素耐藥)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發現細菌同時攜帶碳青黴烯耐藥基因(blaNDM-1)、黏菌素耐藥基因(mcr-1、mcr-8)等30個耐藥基因,未檢測到已知的替加環素耐藥機制,但發現攜帶一個質粒編碼的RND型外排泵基因簇,該基因簇與銅綠假單胞菌染色體上的mexCD-oprJ基因簇有78%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同時位於質粒上具有可轉移能力,將其命名為tmexCD1-toprJ1(t表示transferable),並推測該基因簇可能與替加環素耐藥有關。通過克隆和接合實驗,確證tmexCD1-toprJ1可介導肺炎克雷伯菌、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對甘氨醯環素類(替加環素)、四環素類、喹諾酮類、頭孢菌素類和氨基糖苷類等多種藥物耐藥(MIC值增加4~32倍),這意味著tmexCD1-toprJ1也是一種新的質粒介導的喹諾酮耐藥基因(PMQR)。

為證實TMexCD1-TOprJ1的外排泵功能,課題組進一步通過細菌藥物蓄積實驗,發現攜帶有外排泵的宿主菌的藥物蓄積濃度明顯低於對照菌株,並對外排泵抑制劑N-甲基吡咯烷酮(NMP)表現出更為顯著的反應。此外,小鼠感染模型的替加環素治療實驗結果顯示,接種tmexCD1-toprJ1陽性肺炎克雷伯菌的小鼠死亡率更高,提示其可能會導致臨床治療失敗。

圖1 TMexCD1-TOprJ1對替加環素體內體外活性研究

本研究進一步分析了tmexCD1-toprJ1的基因環境和質粒結構,發現tmexCD1-toprJ1位於可接合的IncFIA型質粒(pHNAH8I-1)上,同時該質粒上還攜帶黏菌素耐藥基因(mcr-8)。之後通過分析這種新型外排泵基因簇的基因環境,發現在外排泵基因簇上遊存在位點特異性整合酶基因,該整合酶基因與tnfxB1-tmexC1-tmexD1-toprJ1基因簇一同插入在轉座子Tn5393的轉座酶tnpA基因中。在Genbank資料庫中搜索相應高相似度的序列進行比對分析後,推測外排泵基因簇可能通過假定整合酶,從染色體捕獲上並轉移到質粒上傳播。之後,課題組通過構建遺傳進化樹方法,發現假單胞菌染色體上存在同源性最為接近的外排泵基因簇,因此推定tmexCD1-toprJ1可能來源於某種假單胞菌染色體。

圖2 pHNAH8I-1質粒結構和tmexCD1-toprJ1基因環境比較圖

圖3 TMexD1及相關高同源性蛋白遺傳進化樹

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發現tmexCD1-toprJ1主要在國內多個地區養雞場中廣泛傳播,並已擴散至動物性食品和人,主要在肺炎克雷伯菌及其相近菌屬中流行。儘管tmexCD1-toprJ1在人源腸桿菌中檢出率較低,但考慮到tmexCD1-toprJ1的可轉移性和外排泵底物的廣泛性,tmexCD1-toprJ1可能會進一步傳播,對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圖4 攜帶tmexCD1-toprJ1陽性菌株流行分布情況

本研究報導了一種新型的通過可移動元件從假單胞菌染色體獲取的質粒介導的多重耐藥外排泵,此外排泵可導致包括替加環素在內的多種臨床常用藥物耐藥。因此,應加強相應的流行病學監測,以控制攜帶TMexCD1-TOprJ1外排泵菌株的進一步傳播。

編輯: Amy

審核:Nick

相關焦點

  • 科學網—與替加環素耐藥菌的博弈
    2011年上市的替加環素作為第三代四環素藥物,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臨床治療多重耐藥菌感染重要的抗菌藥物。彼時,多重耐藥革蘭氏陰性菌對多粘菌素和碳青黴烯類抗生素已經產生日益嚴重的耐藥性,替加環素的上市被寄予厚望,已然成為治療「超級細菌」感染的「最後一道防線」。 然而,研究發現,「超級抗生素」替加環素的霸主地位並不牢固。
  • 抗生素耐藥科普——多重耐藥菌
    一、何謂多重耐藥?病原微生物每與一種抗生素「交手」,就會發展出一種或多種對抗這種抗生素的「獨門秘訣」(機制),與之「交手」的抗生素種類越多,它所身懷的「絕技」就可能越多,原因在於微生物細胞結構及遺傳物質的構成簡單,易於發生重組和突變。
  • 多篇文章解讀抗生素耐藥研究新進展!
    沙門氏菌竟會在腸道中促進抗生素耐藥性質粒的傳播!doi:10.1038/s41586-019-1521-8通過突變或獲得耐藥質粒等遺傳物質而出現的耐藥細菌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持久性細菌是一種個細菌亞群,它們通過可逆地調整自身的生理結構而躲過抗生素的殺傷作用存活,並能促進耐抗生素突變體的出現。
  • 華西醫院推出多重耐藥菌危急值報告制度防控院內感染
    醫院感染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心健康,它不僅影響到患者的愈後,而且可導致病情加重,延長住院時間,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為了進一步深入普及醫院感染控制(以下簡稱「感控」)與預防知識、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加強醫務工作者對感控的重視,重症醫學科中心ICU於2月初自製推出了多重耐藥菌危急值報告登記本。
  • 煙醯胺代謝介導復發急性髓樣白血病幹細胞的維奈克拉耐藥
    煙醯胺代謝介導復發急性髓樣白血病幹細胞的維奈克拉耐藥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3 22:00:24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Craig T. Jordan、Courtney L.
  • 第四代EGFR抑制劑有望攻克奧希替尼耐藥難題!
    因此科學家們研發出一種叫JNJ-372的藥物,它不僅能阻斷MET的信號通路,對C797S突變和20ins(外顯子插入突)突變也起作用。 2019年ACSO會議上報導了JNI-372的I期研究數據。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截至2019年1月17日,研究共納入116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其中可評估的有效數據是88位。
  • PNAS:特殊蛋白質或可促進細菌攜帶抗生素耐藥性的質粒
    2014年6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對多種抗生素耐藥的葡萄球菌感染並不會發生,因為細菌自身會適應藥物,但是由於細菌自身會攜帶一種名為質粒的遺傳物質,因此其往往會幫助宿主(細菌)免於抗生素的殺滅作用。
  • 深度解讀Cancer Cell丨從表觀遺傳角度闡述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對於糖皮質激素耐藥的可能原因
    撰文丨Q.Y責編丨迦漵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 ALL)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主要起源於B系或T系淋巴祖細胞,白血病細胞在骨髓內異常增生和聚集並抑制正常造血,導致貧血、血小板減少和中性粒細胞減少;白血病細胞也可侵犯髓外組織
  • 奧希替尼(泰瑞沙)耐藥後的治療方案
    靶向藥物都存在耐藥的現象,在耐藥後的治療方案關乎到生存期,如何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尤為重要。例如EGFR突變患者服用易瑞沙、特羅凱、凱美納耐藥後,可以選擇奧希替尼(泰瑞沙),那麼奧希替尼耐藥後,又該怎麼選擇治療方案呢?只剩下化療一條路了嗎?正確的答案還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判斷。
  • 白蛋白紫杉醇聯合K藥逆轉ROS1突變肺癌患者蘿拉替尼耐藥的案例分析
    蘿拉替尼(Lorlatinib)是第三代ALK抑制劑,對目前已知的幾乎所有ALK耐藥突變(除L1198F突變外)均有效,具有較強的血腦屏障透過能力,入腦效果較強,特別適合對其他ALK耐藥的晚期NSCLC患者。
  • B肝重視初始選藥,恩替卡韋與替諾福韋酯,耐藥率低符合一線標準
    B肝重視初始選藥,恩替卡韋與替諾福韋酯,耐藥率低符合一線標準B肝病情的持續進展與B肝病毒持續大量的在體內複製有直接關係。因此,弄清楚B肝發病導火索以後,適當時機掌握抗病毒藥物治療,就成為慢性B肝能夠穩定病情重中之重。
  • B肝「藥霸」恩替卡韋,究竟能不能長期吃?耐藥後怎麼辦?
    目前抗B肝病毒的一線藥物是恩替卡韋和替諾福韋一代TDF和替諾福韋二代TAF,這三種藥物都有很強的抗病毒活性,耐藥門檻也高。所以這三種藥物被列為B肝一線用藥,由於替諾福韋和阿德福韋是同一類型藥物,都屬於核苷酸類藥物,長期服用有一定的腎損傷。所以對於無任何腎毒性的恩替卡韋更深受抗病毒的B肝患友們所「偏愛」。
  • 質粒基礎筆記
    人工構建的質粒可作為基因工程中的載體。這些質粒是遺傳學和生物技術實驗室的重要工具,通常用於克隆和擴增或表達特定基因。二、 質粒的分類1. (非)接合質粒、穿梭質粒質粒的接合轉移是細菌遺傳物質轉移的一個重要方式。
  • 耐藥危機的「沉默海嘯」,抗生素的明天在哪裡?
    在新型抗生素研發後勁不足的另一邊,卻是抗生素耐藥性的野蠻生長。事實上,抗生素產生耐藥是一個自然過程。從發生機制上講,當微生物發生突變或獲得耐藥基因時,就會產生耐藥性,引起感染的微生物在接觸通常能殺滅它們或停止其生長的藥物後還能存活。
  • 再也不愁記不住:萬古黴素、替加環素、利奈唑胺、多粘菌素的抗菌譜
    溫馨提示:1.葡萄球菌屬:臨床實驗室通常將葡萄菌屬可分為凝固酶陽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陰性的葡萄球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等)。2.腸球菌屬:包括糞腸球菌、屎腸球菌等;與青黴素相比,氨苄西林對腸球菌的作用較優;萬古黴素與氨基糖苷有協同殺菌作用。
  • 研究揭示前列腺癌對抗雄激素治療產生耐藥的機制
    研究揭示前列腺癌對抗雄激素治療產生耐藥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7 17:30:03 美國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Charles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