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孩子,此刻,夜已經很深了,媽媽卻思緒萬千。
今天是周末,爸爸媽媽由於工作原因都要加班,爸爸給你發了200塊錢的紅包,
讓你自己點外賣,剩餘的錢讓你買文具和練習冊。
我們回到家,看到餐桌上的外賣訂單,不覺驚訝萬分。
一份披薩、一份義大利麵、一對烤翅、一份雞排,還有一份甜品,一共193塊。
餐桌上還留著吃剩下的三塊披薩、一根烤翅、三條雞排。
面對我們的質問,你卻輕飄飄地說了一句:「媽媽,你怎麼變得那麼小氣了,不就193塊錢嘛,再說,我好久沒吃披薩了,忍不住多點了一些。」
孩子,這和小氣沒有關係,這是一個人對於金錢的意識和規劃問題。
這兩天爆出一條新聞,歌手陳奕迅對媒體說,自己已經有很久沒有收入了,他還調侃:「幸好我不是花錢很多的人,還有剩一點可以過活。」
你看,連天王級別的歌手都會捉襟見肘,更何況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的工薪階層。
你已經是個初中生了,經過這件事情,媽媽覺得很有必要跟你談談這個可能影響你一生的問題——金錢。
掙錢不易,花錢要理性
你從小生活在優渥的家庭環境中,沒有挨過一次餓,也沒有受過一點苦。
這點也是媽媽做的不好的地方,沒有給你機會,去體驗學習之外的苦,以至於你體會不到金錢的來之不易。
其實像你這樣的孩子有很多。
媽媽的同事王阿姨家的諾諾哥哥,今年剛考上了一線城市的大學。
王阿姨還來問過媽媽一個月生活費給多少合適,媽媽覺得一個月1200塊差不多,畢竟一線城市的消費還是挺高的。
王阿姨怕他不夠,還多給了300元,一個月1500塊。
誰知,開學還不到一周時間,諾諾哥哥就打電話給王阿姨,說錢不夠了,吃飯的錢都是問同學借的。
原來,諾諾哥哥看到同學的鞋子都是名牌限量版,為了不丟臉,他花了1360塊錢,給自己也買了一雙。
王阿姨不得不又給他轉了1000塊錢,並反覆叮囑他別亂花錢。
諾諾哥哥的情況跟你很像,別以為你才花了193塊,其實兩件事性質完全一樣。
之前新聞報導過一位抗疫女護士,她的孩子在家看直播,僅三天時間,就給主播刷了近10萬的禮物。
刷完10萬,還不夠過癮,竟然問他爸爸要錢,他爸爸不給,他還發脾氣。
10萬是這一家人辛辛苦苦積攢了幾年的全部積蓄啊。
而這個毫無金錢概念的孩子,動了動手指,就讓這些全部付諸東流了。
孩子,爸爸媽媽的錢不是大風颳來的,也不是手機裡生出來的,是每天八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一點一滴賺出來的。
就是因為賺錢辛苦,爸爸買個剃鬚刀都會貨比三家;
就是因為避免錢到用時方恨少的窘迫,媽媽才會規劃好每筆錢。
孩子,掙錢不易,花錢要理性,買東西一定要量力而行,千萬別讓欲望和衝動支配了你。
只有吃過苦,才知錢的意義
曾經看過經濟學家楊長江講過的一段話:
「中國孩子壓根兒沒有金錢意識,孩子們不知道金錢是從哪裡來的。在孩子的眼中,金錢就像一種玩具,一張可以隨時擺弄的紙。他們完全忽略了金錢背後的勞動付出。 」
現在的孩子都沒吃過苦,像你一樣,每天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他們當然不會知道成人世界的艱難與辛苦。
只有自己體驗過了賺錢的辛苦,才會珍惜自己的勞動付出,才會真正體驗到錢帶給你的快樂。
前不久,豪門夫婦郭晶晶和霍啟剛的教育理念,一致受到全網好評。
他們讓兩個孩子幫爸爸洗車來賺取零花錢。
以此讓孩子明白,買一件喜歡的東西,是需要付出汗水和代價的,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
豪門的孩子都尚且如此,那你身為普通人家的孩子,是不是更需要知道金錢背後真正的意義?
聽你大姨說,你表哥這個暑假打了一個多月的工,賺了3800塊。
疫情在家裡,荒廢了幾個月,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活脫脫的少爺作風,還要問你大姨要錢買衣服和吃的。
大姨撂下一句:「要錢自己去賺。」
你表哥不服氣又愛面子,竟然真的跟著同學去市區打工。
每天六點起床,乘一個多小時地鐵到達,下班是五點半,到家已是七點。
整整奔波近12個小時,然而每天的工資只有100塊錢。
你大姨高興地說,表哥拿到工資給她和姨夫都買了東西,還給了大姨1000塊錢,說是讓大姨幫他存著。
你看,以前從沒花錢意識的表哥,在吃過一個多月的苦後,頓時明白了賺錢的不易,明白了父母工作的辛苦。
用汗水換取的金錢,才能體現出真正的價值;花著自己賺的錢,才能使自己感到快樂和充實。
就如蒙臺梭利說過的那句話:
「人天生就是用親身體驗來填滿生命的物種。」
體驗是最直觀的教育,只有親身體驗,才會珍惜金錢的來之不易。
規劃好金錢,才能規劃好人生
錢對於每個人來說,都無比重要,2020年初的這場疫情,更讓人看到了世事的無法掌控,現實的心酸無力。
有多少的中小企業破產,有多少的酒店關門,有多少的旅遊公司倒閉。
這其中又有多少的家庭正面臨失業與沒有經濟來源的危機。
兒子,你還小,你無法想像一個家庭會背負多少重擔。
上有老,下有小,房貸、車貸的各種壓力,幾乎是中年家庭的標配。
如果沒有一點家庭積蓄,這幾個月的失業風波將如何度過?如果沒有合理的金錢規劃,是不是每個人都將無法過活?
孩子,這就是現實的殘忍,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你也根本無法預測這個意外自己究竟能不能扛得住。
然而,只有錢才是每個家庭在煎熬時光的夯實依靠。
最近,媽媽在看的電視劇《親愛的自己》中,有一幕場景讓人感受到成年人的無比艱辛。
原本在行政部門的張芝芝,因工資少而要求轉崗。
因為生活給予她的壓力已經讓她無法負擔。
女兒幼兒園的開銷在等著支付,老公突然失業又生病,讓她頃刻間沒有了最大的經濟支柱,還要負擔一萬多的醫療費。
生活的突然變故,常常讓人猝不及防。
張芝芝原本的家庭收入,只要規劃妥當,抵禦這些風險,綽綽有餘。
但是,她為了女兒的精英教育,硬著頭皮讓女兒上價錢昂貴的貴族幼兒園,還給女兒報了各種價錢不菲的培訓班。
她為了擠進太太圈,她又不得不奉承各位太太,跟她們參加各種消費高昂的活動。
最後,兩張收費單,就輕而易舉地壓垮了她。
張芝芝的故事讓媽媽想起一句話:
命運要你認清自己幾斤幾兩的時候,不會跟你提前打一聲招呼。
所以,孩子,在任何時候都要認清自己的局勢,手裡有多少錢,就要有恰當的規劃,而不是盲目跟風。
規劃好自己的錢,就有底氣去規劃自己的人生,在你遇到風險時,就可以不去求人,有臨危不懼的底氣。
孩子,媽媽說了那麼多,並不是讓你以積攢財富為目的,去拼搏甚至消耗身體,更不希望你把賺錢當做人生的終極目標。
畢竟,人這一輩子多賺點錢,只是想讓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過得更好一點。
媽媽只是想告訴你,你現在所花的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
所以,媽媽希望你在以後想要花錢時,能多一點理性,能站在爸媽的角度,試著多想一下,這筆錢這樣花,到底值不值得。
我們要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益」。
該花的錢,咱一定不能省,但不該花的錢,咱也儘量不要亂花。
希望你能養成良好的金錢觀,做一個理財小達人。
相信媽媽,這會讓你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