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喜歡柴燒的人越來越多了?

2021-01-16 茗嘴

受審美趨勢的影響

柴燒是一種最古老的陶、瓷燒制工藝,但以前並沒有柴燒的概念,這個概念來自於日本。有兩種說法:比較積極的說法是柴燒符合日本這個民族的審美觀念;持中國陶瓷不可超越論的認為日本無法複製出精美的中國陶瓷。這兩種論點都有一定的現實基礎和歷史背景,論工匠精神,日本並不遜於任何國家,但陶瓷的製作有賴於多種因素的合力,景德鎮正是因為獨特的先天優勢,在陶瓷界獨領風騷。

在夏目漱石的小說《我是貓》中,揶揄老人的臉為今戶燒(一種柴燒陶),可見日本的柴燒陶也並不是向來都討喜。日本柴燒的風行並影響著周邊國家,是和整個時代的審美趨勢密不可分的。藝術從一部分人的奢侈品走入大眾的生活,第一個轉變是要符合更多人的審美要求,而不是部分貴族和精英的身份象徵;第二個轉變是隨著大眾的審美要求的提高,有了獨特性的審美要求。當然審美趨勢的形成,還有更多的歷史原因和精神訴求,在此不作贅述。

這個審美趨勢就是藝術從貴族象徵走向平民化,藝術的框架被打破重構,極大地擴容了藝術的範疇,精緻華美的古典主義逐漸沒落。長久以來平民所使用的粗糙的柴燒產品因為非標準化的特徵進入大眾視野,柴燒的概念正是在這波審美浪潮中受到青睞。

受柴燒的獨特魅力的吸引

大眾提起柴燒最津津樂道的首當其衝的是柴燒的獨特變化,因為木柴在高溫下黏附於泥胎表面所形成的結晶釉,自然流淌而形態不一,窯內火焰的流竄在陶瓷胎體表面形成的火痕姿態各異,加之陶瓷藝術家根據這些變化又設計出不同的窯爐結構,如等,創造出蘇打燒、鹽燒等,進一步豐富了柴燒的藝術特色。

柴燒的這種有別於機械化批量生產的千器一面的獨特性被賦予了特定的審美象徵,(反對機械化,倡導手工藝也是當下審美趨勢形成的一大因素。)在人們提到柴燒繞不過去的兩個詞:樸拙、自然,這正是倡導手工美的趨勢下的審美訴求。從泥料的煉製,手工拉坯到柴窯燒制,不斷強化這種獨特性的、手工化的審美訴求。描述日本柴燒的審美特徵還經常涉及到一個詞:侘寂,並常常和佛學的精神意蘊聯繫起來,成為人們精神的物化和表徵。

通過柴燒產品的系統化、特徵性的不斷強化,柴燒概念、柴燒的精神內涵的指向性越發鮮明,柴燒有被精英化的趨勢,具體表現在柴燒已不僅僅是作為一種實用產品的存在,進入高檔家居環境成為都市精英、文化貴族的精神象徵;成為某些拍賣行的高價拍賣品,高居藝術的廟堂之上。

受大眾消費觀念的影響

進入市場的柴燒藝術產品,給大眾的第一印象是,相對於電燒和氣燒的陶瓷產品價格畸高。一個柴燒花器動輒三五萬,一套柴燒茶器少則四五千,一個柴燒杯子五百往上是普適價。這其中不乏成本的制約和市場的導向,柴燒成品率相對較低,耗柴量大,政府出於環保控制柴窯燒制,使得市面上柴燒產品較少,物以稀為貴,迎合了部分消費者獵奇的心理和對稀缺產品的購買慾望。

隨著大眾物質生活質量的提高,對審美、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滿足吃住行等生活的基礎上,追求精緻、閒適的生活情趣,在精神層面上尋找自我。通過家居環境的布置,使用物品的選擇,飲茶習慣的形成等,在庸常的日子裡將生活打扮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柴燒滿足了一部分消費者對精神生活的訴求,那些自然成形,率性灑脫的窯變仿佛是自我的投射。此外,柴燒也滿足了一部分人的健康生活的理念,這是化工、鉛超標、重金屬等等詞彙刺激神經的結果,這裡不再贅述。

柴房引領市場,第一次提出「新柴燒」的概念,正是基於這一審美趨勢和生活品質的市場訴求,摒棄了傳統柴燒粗獷有餘,而功用不足的特點,將功能和審美進行藝術結合,以瓷土為原材料,突出表現柴燒窯變的藝術美感。根據人體工學設計柴燒茶器的器型,強調結構變化和設計美感,精細化手工製作,重視茶文化和器物精神進入生活的訴求,這是否會成為陶瓷領域的第三個轉變,我們拭目以待。

柴房——柴燒精選產品

圖文原創於柴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柴燒建盞喝茶更香嗎?為何很多人都喜歡柴燒建盞?柴燒有什麼意義
    柴燒的過程,由於柴燒的作用而遠離人與物的直接關係,使人在燒制的過程中失去絕對的控制,柴燒成就了瓷器美,也在物化藝術家的心。現代柴燒由於有了陶藝人的直接操作。而變得有意義,這在一定程度上與行為藝術有某種相同點。然而柴窯建盞確實有比其他建盞不同的地方。
  • 現代柴燒
    ,寫下這些就是希望可以幫助喜歡柴燒的朋友多了解一些關於柴燒的知識,找到自己欣賞和把玩柴燒器物的興趣點,通過自己對器物的理解為生活增添一處風景。很多人會很驚訝,哇!不上釉也能燒出這種效果!? 現代柴燒麼,玩兒的就是落灰!想深入入了解請往下看。
  • 柴燒的時代已經落寞,為什麼大師們還在堅持?揭開柴燒的神秘面紗
    傳統柴燒不同於電窯的燒制,無論是在燒成效果還是燒制周期上都大不相同,柴燒的燒成效果沒有電窯穩定性強,也許恰是太多不穩定性因素,讓許多熱愛柴燒的建盞工作者不斷地在追求它。龍窯柴燒以柴火為燃料燒制陶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原始文明時期,在對柴燒過程中木灰飄落而引起陶器表面熔融這一現象的總結,中國古代先民發明出以草木灰入釉的技術,開啟了中國瓷器輝煌歷史。
  • 為什麼柴燒坭興陶雕刻裝飾那麼少?
    此壺為欽州市陶花島廖強大師作品 坭興陶的雕刻裝飾常見的是在電窯燒制的作品,而柴燒的作品上基本上是沒有雕刻裝飾的,這是為什麼呢?而柴燒窯是用柴火燒制的,柴燒也分為兩種,一種是罩燒,一種是裸燒,欽州坭興陶的柴燒主要是以裸燒居多,我們就以為欽州陶花島的大風江古灶柴燒窯為例,他們柴燒裸燒的,裸燒燒制的過程中陶器直接裸露在火焰裡會有草木灰落在陶坯上,然後達到一定的溫度草木灰就灰融化,融化後會輔著在陶器表面形成玻化或者不玻化的釉面,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落灰釉,因為落灰釉有可能會覆蓋到雕刻的裝飾上使雕刻面不完整,因此柴燒的作品鍾雕刻裝飾就會比較燒
  • 來足榮村柴燒,一起品茗~
    在中國愛茶之人不少,茶具也越來越成為家居日常器物。      一套利用傳統土窯柴燒手作的茶具,總會不經意流露出大家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一套獨具一格的茶具,擁有讓一起品茶的客人念念不忘贊口不絕的魔力;一套好寓意的茶具,既照亮我們的人生高光時候,也陪伴我們走過每個人生的低谷。     今天特別推薦「足榮村柴燒」,各種手作系列陶器茶具。古樸的茶具,讓您更好的享受茶水的寧靜,去感受茶葉為您帶來的華麗與甘美。
  • 柴燒的手工陶瓷為什麼那麼貴?
    柴窯燒的陶瓷貴是有原因的,主要有兩點∶一,柴窯燒的成本高;柴窯燒聽名字就知道是用柴作為燃料的,燒窯用的柴不是什麼柴都可以拿來作為燃料的,而是要用松木作為燃料才能達到柴燒的特出效果 ,因為松木內含有松樹油 ,一般柴窯燒制的陶瓷都是不上釉的,要的就是松油在陶瓷上留下的自然效果。
  • 柴燒,天然的禪意!
    凡是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器物,都可稱之為柴燒。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制技藝,燒窯難度相當高。>有人鍾愛質地、有人喜歡花紋的變化還有的人就是喜歡那份製作過程中的閒情意致柴燒的美就在於你永遠不知道燒出來的模樣柴燒陶藝家們追求的是一種難以名狀之美
  • 為什麼你們一定要用柴燒杯喝茶?
    為什麼最近很多朋友一直興起玩柴燒杯,安安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說起柴燒杯它的獨一無二,就顯得那麼的難能可貴,為什么喝茶的人都有一個柴燒杯呢,它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2、柴燒裸燒不上釉藥,柴燒杯體表面的溫潤色澤完全來自土胎、火候與木灰的自然交融。是故,一杯一樣,多呈紅榴、黑榴、胡麻、閃金、閃銀諸色,遺火焰燻燒、塵灰飄落之痕,有半熔未熔之質感,古垢皴皮似歷千百年者。
  • 這三招,教你識別真假柴燒
    柴燒最古老的煉製方法人與窯的對話火與土的共舞什麼是柴燒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煉製方法,千百年來在沒有電和煤的年代,木材是燒窯最主要的燃料。隨著工業化煤窯、氣窯、電窯的普及,柴燒紫砂被慢慢的退出視線,更面臨失傳。
  • 讓茶變好喝的柴燒茶器
    , 為什麼用裸燒柴燒的茶器要比紫砂、瓷器、玻璃器、上釉茶器好喝?科學已證明,經過柴燒「氧化還原燒「」燒制的柴燒茶器具有改變水質的功效,使用柴燒茶器皿起到軟水、柔水的作用,也唯有柴燒燒制的陶壺才能達到這一最佳效果。從而切實提升了茶葉的口感和茶湯醇厚的質感,真實體現了前人總結的柴燒壺「泡茶色香味皆蘊」和「暑月夜宿不餿」之功效。
  • 為什麼茶人圈和玩瓷圈都在追捧景德鎮上10000元的柴燒杯子?
    現在市場上一隻景德鎮的柴燒瓷器杯子,價格是普通杯子的3倍以上,一隻品相上乘的柴燒杯售價10000萬元也是屬正常。如此昂貴,茶人和玩瓷人對柴燒杯仍是趨之若鶩,激情滿滿的來景德鎮海淘各種工藝、堂口的杯子。運氣好的話,淘到一隻稱心的,那如視珍寶!
  • 什麼是柴燒?天然灰落釉竟如此奇特!|吾雨課堂
    本文由吾雨茶業原創,首發於百家號陶瓷是人與窯、火與土的交融所產生的藝術,現在也越來越多茶友,喜歡使用陶瓷器具來泡茶、品鑑茶,尤其是柴燒製品。雖然用的人有很多,但是問到什麼是柴燒?估計就沒多少人能答上來了。這期吾雨課堂就來給大家介紹什麼是柴燒。什麼是柴燒?很多人認為柴燒和柴窯是一個意思,其實不然。從字面上理解,柴燒就是以薪柴為燃料,燒製成的陶瓷製品,是一種燒陶瓷的方式。
  • 柴燒,不只是情懷
    / 溯源 /中國的制瓷史已經有數千年,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制方法。可以說凡是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製品,都可稱之為柴燒,作品可分上釉(底釉)與不上釉(自然釉)兩大類,如宋朝天目碗及青瓷釉,都是上釉的,日本的備前燒是不上釉的(取其自然落灰效果)。
  • 相約陶與火,感受欽州柴燒坭興陶的藝術魅力
    柴燒,坭興陶古法燒制,火與土的藝術呈現。相約陶與火,感受欽州柴燒坭興陶的藝術魅力火舌的流竄,只為尋找相知的伴侶,落灰的烙印,只為尋覓停留的足跡,燼了,最古樸的容顏,原色,才是內心深處最真的感動這就是柴燒坭興陶的特色。
  • 雍容富貴的牡丹當初竟被當柴燒?!
    但是如今光鮮亮麗的牡丹因為是灌木,莖高度木質化,冬天地上部分只落葉不枯死,所以最早人們大多拿它當柴燒。直到後來發現牡丹可以入藥,古人才開始花心思栽培它們。而在栽培牡丹的過程中,牡丹的顏色、品種也越來越多,慢慢從藥材變成了觀賞花卉。到了南北朝時,北齊楊子華畫牡丹,牡丹已進入藝術領域。隋朝時,隋煬帝在洛陽建西苑,詔天下進奇石花卉,易州進牡丹二十箱,植於西苑。自此,牡丹不僅進入皇家園林,也開始涉足園藝學。
  • 故宮路這家「沒有裝修的店」,想告訴你18代柴燒技藝的美
    原來,這是一個將國際一流的天目、柴燒、仿汝等茶淘茶道器作品介紹給茶人的空間。原色茶陶的空間設計師將藝術家們喜好的 loft 風與茶人喜好的 wabi-sabi 風格巧妙地運用到空間中,因為了無痕跡的裝修風格而被譽為「沒裝修的店」,質樸的原始裝修材料將原色的寶貝們映衫得更加出彩。原色茶陶用簡素、無雜、自然、原色的茶道美學引領茶人的至高審美,傳遞獨特的美學思想與茶道美學新高度。
  • 為何有人對柴燒藝術一生執著
    為何有人對柴燒藝術一生執著,柴燒藝術獨特的審美意象,給使用者和觀者帶來不同的聯想,柴燒是一種充滿情感的藝術表現。柴燒源於我們的生活,取自然陶土,捏土成型,經過熊熊烈火的錘鍊,從無形到有形,符合道家的思想精髓:「道法自然,大道無為」,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 匠人匠心 | 顏晉端:祖傳瓷藝與柴燒精神的堅守
    德化顏氏人才輩出,正是耕讀傳家、忠孝立人的美德家風的最好體現。在德化三班鎮有個「洞上陶藝村」,陶藝村以德化瓷燒制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龍窯(月記窯)柴燒、傳統手工製作為主題,創辦了大學生創作基地,吸引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人來此創作創業。
  • 備前柴燒「古風」...
    備前燒的修練之路需要非常漫長的學習過程,常言道練土三年、轆轤六年長達十年的基礎養成時間,才能夠培養出一個熟練的工匠。如果要成為一個成熟備前燒的職人,或許需要三十至五十年時間奮鬥不懈。備前燒躍上歷史的舞臺,要歸功於四百多年前的千利休。千利休發掘了備前柴燒的樸素之美,並將之使用在貴族大名的茶席之中,蔚為一股寂茶的風潮可說是備前器物的黃金年代。
  • 好物推薦——手工柴燒品茗杯
    燒是最能體現出火的魅力的器物柴燒的作品,無法預測燒出來的成果,但每一件作品都是經過四天四夜不間斷的人工投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