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六古窯中備前燒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備前燒是以實用為主的器皿。只靠土和火焰所淬鍊而成的樸素之美,比起華麗的釉燒器物,樸實無華的備前燒更能夠凸顯料理和花朵之美,在日本高級的料亭或旅館,都可以看到備前花器與食器的搭配。不光是視覺上的美感與協調,備前燒器物表面的細小紋理讓水分不容易蒸發,能防止乾燥及確保新鮮,自古以來盛裝清水的水缸,會以備前燒的器物為上品。
備前燒的修練之路需要非常漫長的學習過程,常言道練土三年、轆轤六年
長達十年的基礎養成時間,才能夠培養出一個熟練的工匠。如果要成為一個成熟備前燒的職人,或許需要三十至五十年時間奮鬥不懈。
備前燒因為不使用釉藥,來自大地的泥土就是作品的生命。從晚秋時節去挖掘稻田下1.5公尺的黏土層,然後放置三年的時間讓不純物及雜質自然腐化後
用手將黏土中的雜質一個個去除,同時除去土中過量的鐵質,再經過揉練的繁複程序,放入地下保存至3-30年的時間,讓土質充分熟成後具有更好的黏性,使得作品更容易塑造,就像是有生命的泥土。備前燒的黏土因為細緻且耐火性低,必須採慢火溫燒的形式燒成,長達10-14天日夜不停火的漫長燒製過程,需要相當大的體力負擔。投入高達兩千至三千束木料,才得以成就這些堅固又耐用的器物。
備前燒躍上歷史的舞臺,要歸功於四百多年前的千利休。千利休發掘了備前柴燒的樸素之美,並將之使用在貴族大名的茶席之中,蔚為一股寂茶的風潮
可說是備前器物的黃金年代。
超越一千年歷史的柴燒技術,至今仍有不少職人,為了保存傳統的工匠技術而奮鬥不懈。
所以,今天所謂的備前燒的器物也就是現今所指的柴燒,經過長時間高溫燒成的器物,不但堅固耐用且具有極高的藝術性,自古以來即是茶席或花道中的珍品道具至今仍常見於美術館與高級料亭場合。
備前燒沿襲了一千兩百年的傳統作法,完全不上釉.僅靠優質的陶土,還有油脂豐富的赤松木作為天然材料,因備前土的耐火度較低無法靠大火快燒,所以僅能用慢火加溫的方式進行溫度控制。從投柴火開始燃燒加溫到1280度以上的高溫,需要12~14天24小時不停投柴火,等到溫度到達臨界點之後,再封窯後經過同等天數逐步降溫至出窯的狀態。燒製的過程需要耗費將近一個月時間,在人力及物力上都是非常艱難的工程。備前燒表面的痕跡是來自於大量的落灰堆積,火焰的劇烈流竄造成獨特的燒痕與流動,有時會將泥土中的自然釉溶出,產生接近釉藥的效果,用手指輕彈底部也會發出清脆的聲音只有一代代的經驗傳承。將上千年的技術累積下來至今才能夠親近如此艱難的燒陶技術。
今日閒暇,梳理一些茶道裡的備前柴燒器皿資料與小店「蒹葭堂」茶友,感恩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與厚愛,這裡是蒹葭堂,我在東京為大家講述茶道的故事.🍵。小店商務微信jianjiatang010 (在日、海外、同行、及無須購買日本茶器的茶友請勿添加此微信,因為人數爆滿,此微信號不定期刪除一些同行及只看沒買貨的茶友,如有無意刪除還望見諒。)
這裡是蒹葭堂。
小店經營日本茶器9⃣️周年。過手無數,遊蕩東洋各地,細緻整理各博物館珍藏茶器與諸君分享,有些是實物拍攝,有些是臉書,推特,雅虎,維基等公共平臺的公開資料,有些是小店蒹葭堂私藏,有些是專題相關展覽圖錄整理,希望能給各茶友一些清晰可供參考的茶器審美資料,感恩各方信息來源。一個人的工作,工作量很大,公眾號不定期上新,但絕不停止。謝謝九年來國內各地茶友的支持與厚愛。
小店微信: jianjiatang010
非誠勿擾
同行勿擾
看客勿擾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