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枝甘露是一種較為流行的港式甜品,大約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
「楊枝甘露」這個名字聽上去就有一種仙仙的感覺,「甘露」二字也有清涼、清爽的意味。相傳這種命名創意來源於觀音手中的淨瓶與楊枝,楊枝蘸取淨瓶中的甘露播撒向四方以祛除乾旱與酷暑,甜品楊枝甘露清涼、消暑的寓意也從中引申而出。
從較為寫實的角度來看,甜品中芒果丁、紅柚絲、西米等固體被看作「楊枝」,奶油或椰漿等液體被視為「甘露」。
楊枝甘露是夏季消暑的常備選項,在冬日暖氣充足的房間裡,它也能發揮同樣的效果~
九月末的時候,一位可愛的小姐妹送了我一杯楊枝甘露,在袋子裡的餐巾紙上畫了一個笑臉,寫著「新的一個月,要支稜起來呀~」那杯楊枝甘露也確實甜進了心裡,這種味道在我心裡以後也和快樂與治癒相關聯。
十一月中旬,可能是天氣逐漸變乾燥了,就越發想念這種甘甜與滋潤,就打電話請媽媽作為金主,下單了一箱芒果,自己則買了兩袋西米。
以下為食譜:
※配料:芒果、西米、紅柚(可以沒有)、椰漿(可以沒有)、淡奶油(可以沒有)、棉花糖(可以沒有)
※食材效果解說:
①芒果:楊枝甘露說白了就是芒果西米露。芒果汁是主要味道來源,奠定楊枝甘露香甜的基調,芒果丁可作為點綴,體現甜品的有料。
②西米:西米自然也是主料之一。木薯澱粉製作而成的西米被煮得軟軟彈彈,絲滑液體中偶爾吸上來一串這樣的小顆粒,嚼起來有種喝奶茶時嚼珍珠的快樂。
③紅柚:紅柚主要起調和口感和點綴的作用。柚子大體上是較為清新的,略有酸酸的口感,對甜甜的芒果汁起到中和的作用;不過儘量選擇稍甜一些的柚子,如果苦澀味太重,則會破壞芒果整體香甜的口感;也儘量選擇顏色偏紅的柚子,紅色的細絲點綴在暖黃色之中既能增加美觀度,也可以增加食慾。
④椰漿:起到稀釋芒果汁,提升味道層次感的作用。純芒果果肉榨的芒果汁比較濃稠,可以加入乳白色的椰漿進行調和,當白色椰漿倒入黃色果肉泥中時,透過玻璃杯可以清楚地看到抽象又美麗的印記;椰漿的加入也會在芒果的濃香中增添一縷椰子的清淡。
⑤淡奶油:相較牛奶而言,淡奶油的奶味更加濃鬱,和椰漿混合在芒果汁中會使得整份楊枝甘露更為絲滑。當然,如果沒有椰漿和淡奶油,也可以用糖水代替,進行稀釋和調味。
⑥棉花糖:起裝飾作用,也可以進行調味。飲品的頂部點綴一些彩色的棉花糖不僅能提升楊枝甘露的顏值,也能調和甜度,如果在芒果汁混合椰漿的過程中沒有加額外的糖,楊枝甘露的口感會清爽而不膩,棉花糖裹在其中既符合「嗜甜星人」的需求,又不至於甜度超標~
製作過程當然就是——
①煮西米:小編試過300W小火慢煮,效果不錯。有一種比較懶的煮法是等到西米由中間有一點白心變為完全透明的時候迅速關火,把水漏出,這時的西米顆粒會比較小,但還不至於煮化;如果想要西米的個頭大一些,就需要蓋上蓋子燜一兩分鐘再漏出水,不過注意時間不要太久,不然西米就會化在水中,(煮了個寂寞)。
這兩種方式都沒有過冷水(因為小編太懶了)。西米過冷水的效果就像意面煮好後過冷水的效果一樣,衝去表面的澱粉,使食物本身更筋道/Q彈,所以過冷水的西米口感會更好,也不容易黏在一起。
②既然懶人煮法的西米很容易黏在一起,所以可以在其中加些椰漿(沒過西米一些就可以)並迅速攪拌,使熱西米在冷椰漿中相互分離,這樣西米露就不會出現西米「抱團」的現象啦~
③在西米椰漿層上面鋪上芒果塊和紅柚絲,再倒入榨汁機打好的芒果汁(其中可以混一些紅柚絲,顏色會比較好看)。
④根據個人喜好加入適量椰漿或淡奶油。
⑤根據個人喜好加入棉花糖、薄荷葉等其他裝飾。
一杯可愛又健康的楊枝甘露就做好啦~
學會了的小夥伴們可以在假期把這份甜蜜帶給家人和好友呀~
[悄悄話:在qin shi就可以製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