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大肉吃多了,我們也應該適當的用素食來過度一下我們的腸胃。那麼我認為竹蓀上湯扒蘆筍這道菜最適宜不過了,既有湯水,「乾貨」也充足。至於食材之間的關係正當不正當,標題黨才知道。
竹蓀一直以來就被譽為「草八珍」之首,而鮮蘆筍則是「蔬菜之王」,二者相配,無論是色香味型還是營養價值,都堪稱是素食的經典菜餚。
或許有人會問,上湯不是葷的嗎?沒錯,通常意義上的上湯是葷菜類的點睛之筆,但上湯也有葷素之分,用各類鮮食用菌吊出的高湯,即為素上湯。同時,有了加拿大雙低油菜籽油的輔佐,我們的這個素上湯在味道上,就已經更勝一籌了。
食材:
雙低油菜籽油:5ML
竹蓀:50克
鮮蘆筍:300克
白靈菇:100克
杏鮑菇:100克
海鮮菇:100克
枸杞:10粒
黃豆:50克
大蔥:30克
姜肉:20克
鹽:5克
水澱粉:少許
鮮蘆筍
杏鮑菇、白靈菇、海鮮菇組合
竹蓀
鍋具:
家用35釐米炒鍋 家用35釐米湯鍋
步驟:
1、烹製這道竹蓀上湯鮮蘆筍的重要環節就是熬製素上湯,相對來說,熬製方法比較簡單,食材原則上選擇新鮮食用菌即可,我推薦白靈菇、杏鮑菇與海鮮菇的組合,這三種菌菇切片與蔥姜一起,再加上泡黃豆用湯鍋微火同煮2小時,只需用鹽略提味,出鍋前點兩滴雙低油菜籽油,鮮香無比的素上湯做好了。
有素上湯做後盾,接下來的烹製就更加得心應手了。
2、將枸杞子用溫水浸泡、洗淨後備用。
3、取適量的幹品竹蓀,剪去菌蓋頭(封閉的一端),否則會有怪味。用淡鹽水浸泡20分鐘。
4、取出浸泡好的竹蓀,改刀成五六釐米長的段,選取漂亮美觀的部分,其餘的部分可留作他用,譬如切碎做湯羹。
5、鮮蘆筍用削皮刀削去表面的老筋,切寸段,洗淨。
6、炒鍋刷淨,燒熱,倒入雙低油菜籽油,油溫6成熱時,放入鮮蘆筍,大火翻炒幾下,取一碗剛才熬製的素上湯,放入鍋中,大火加熱。湯開後20秒左右將蘆筍撈出,整齊地擺入盤中。
7、湯再開後加入枸杞和竹蓀,同煮3分鐘。撈出竹蓀,稍微擠一下竹蓀上面的湯水,並將其同樣整齊美觀地擺在鮮蘆筍上面。
8、湯再次煮開後,勾薄芡,淋在竹蓀扒蘆筍之上,枸杞作為點綴。這道美味、美觀、營養的上湯竹蓀扒鮮蘆筍就做好啦。
小貼士:
鮮蘆筍切寸段的時候要從尾部也就是筍尖開始切,要保留完整地筍尖,這樣菜品會更美觀。
菜品出鍋前也淋幾滴加拿大雙低油菜籽油在上面,油的香氣會給這道菜平添更多的韻味。
本道菜品選用的食用油全部源於產自加拿大的雙低油菜籽油(芥花油)。這種油比一般的食用油有著超級過人之處,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百度。一般大型超市都有售賣,品牌不在這裡推薦了,只要是產自加拿大的,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