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73歲老人在河北賣小吃,每年掙十幾萬元,收了十多名學徒

2020-12-13 青新社

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有一位73歲的老大爺每天出攤賣自己秘制的豆腐乾。

麻辣、香辣、甜不辣、孜然、五香,甚至還有麻辣燙味,小小的豆腐乾被他做出了各種「時髦」的口味。從學生到頭髮花白的老人,他的攤位前每天總有絡繹不絕的顧客。

10元一盒5年沒漲價,一小時賣20多盒

小麵館、羊雜湯店、豆腐腦店,幾家小店挨挨擠擠,再加上賣核桃、山藥、胡蘿蔔的小攤主,石家莊橋西區休門街與槐北路交口處每天都挺熱鬧。這其中,夾著一個「小老頭」,他賣的是「四川麻辣豆腐乾」。

老人的攤位前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客人

「麻辣、香辣、甜不辣、孜然、五香、麻辣燙,一共6個口味,你想要哪種?」12月9日11時,記者趕到時,「小老頭」正指著攤前的豆腐乾向顧客介紹。

「麻得舒服、辣得過癮。」鹿泉的李女士專門騎行一個多小時前來買了兩盒。

「小老頭」的豆腐乾切成長條,條條鮮嫩勁道,麻辣燙口味、甜不辣口味還蘸染著一層濃鬱的辣椒醬。豆腐乾按照不同口味分別裝在6個長方形的不鏽鋼盆裡。盆邊擺著的是幾摞餐盒,以及一個小巧精緻的電子秤,用來給顧客稱重、打包。並且,為了方便顧客試吃,他還專門準備了幾盒牙籤。

「我自己來。」路過的郭先生將幾種口味混裝了一盒,「我就在附近工作,經常過來買。跟老爺子也熟了,就自己動手。」

「下次再來啊。」「小老頭」身形瘦小,背部也有些佝僂,但嗓門很大,他用著濃濃的四川口音招呼著南來北往的客人們。

稱呼老人「小老頭」,並不是記者刻意為之,而是老人攤位上掛的牌子就寫著「四川正宗土特產——小老頭麻辣豆腐乾」。老人自嘲牌子名稱就是根據自己的身型起的。

「小老頭」名叫張永超,是四川南充人,今年已經73歲,2016年開始在石家莊賣豆腐乾。他的豆腐乾16.6元一斤,但通常都是按照10元一盒來賣。五年來沒有漲過價。每每結帳時,老人還特意給顧客多夾上一些,直到盒子勉強蓋上才算。

12時,記者來了一個小時,他的豆腐乾就賣出了20多份。

所有的口味都是老人自己「秘制」的

6種口味全是自創,明年還打算推新品

據老人介紹,他是2009年跟隨兒女來的石家莊。最早的時候,他沒有賣豆腐乾,而是做點其他小生意。「一直都是種地的,能有什麼其他手藝。」老人感慨道,那時候生意不景氣,一時間他也不知道做什麼好。

正在發愁時,他在電視上看到一些賣本地特色小吃的攤主做得還都不錯。老人想起來,自己從小跟著父母一直做豆乾,四川人又一向能吃、愛吃、會吃,喜歡在吃上面下功夫,他開始考慮在「豆乾」上琢磨點花樣出來。

老人按照家鄉豆乾的做法、佐料的調製方式,只要一有時間,就呆在廚房裡自做自嘗。後來通過對四五十種調料進行篩選、調製,研究出了自己「秘方」,最終製作出了麻辣、香辣、甜不辣、孜然、五香、麻辣燙6種口味的豆腐乾。據他介紹,裡面用到的辣椒、花椒全部是由四川老鄉幫忙送過來的。

「調料搭配是千變萬化的,還是要不停地研製,豆腐乾的口味才能不停地變化,這樣才可以滿足顧客的需要。不要跑到顧客後面,跑到顧客後面就賣不出好東西。」老人稱,他的豆腐乾年年都在出新口味,明年還準備推出「藤椒」味的。

正因為味道好,還不斷有新口味推出,老人的豆腐乾特別受歡迎,客人既包括年輕人,也包括不少中老年人。

冬天的生意比起夏天要略微遜色一些

每年淨賺十幾萬元,還收了十多名徒弟

據老人介紹,他每天賣得少的時候大概賣六七十盒,賣得多的時候能賣出一百多盒。「刨去成本,每個月最少掙七八千元,多的時候一萬兩千塊錢吧。賣豆腐乾季節性比較強,夏季生意好,冬季就會差點,總體算下來,一年能淨賺十幾萬。」

由於生意火爆,還有人不少人慕名而來,向老人學習豆腐乾的製作技藝。

老人心想,能讓這些趕過來學習的人有個小買賣做,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又能讓自己做豆腐乾的技藝傳承下去,何樂而不為呢?他開始傾囊相授,手把手地教。

現在,他的學徒有十幾名,多名學徒已經「出師」,在石家莊市區周邊靠著賣豆腐乾掙錢。

「我現在在躍進路附近賣豆腐乾,目前只會做4種,其他口味還在學習中,但是一個月已經能掙五六千元了。」老人的一名學徒稱。

12月9日,還有內蒙古的一名女士給老人打來了電話,表示想要在今年年底前趕到石家莊跟他學習製作豆腐乾。「不管哪裡來的,咱都好好教。徒弟比我做得好、比我做得大,這才是我想看到的。」老人實在地說。

老人每天至少要在鍋前炒制2個小時

每天凌晨4點起床,老人要一直幹下去

當天,記者還跟著老人來到了他製作豆腐乾的廚房,這個不足5平方米的空間內,最顯眼的就是一口直徑約半米的炒鍋。據他介紹,每天每個口味他都要炒上一鍋,每鍋能炒10斤左右。

儘管年紀不小,老人還是始終堅持每天凌晨4點便起床開始製作。切好豆腐乾、準備好調料,接著就是調料、豆腐乾依次入鍋,手上不停地翻炒……他記不得翻炒了多少次,但每天早上6鍋下來,至少兩個小時他都站在鍋前。

豆腐乾每炒完一鍋,老人就把它們盛到不鏽鋼盆裡,之後拿餐紙把盆沿上不小心沾染的調料小心翼翼擦拭乾淨,再之後用保鮮膜封好,才算大功告成。

「做完之後,我再給自己做點飯吃。每天早的話就上午10點半出攤,晚的話就11點。」老人告訴記者,在中午短暫休息半個小時後,他就要繼續為下午5點出攤做準備。「節假日也不會休息,每天的時間都很緊張。」老人說。

採訪中記者還了解到,之前老人其實是騎著電動三輪車在石家莊市區各處賣,去年遭遇了一場車禍,他的腰部受了傷。傷好之後他不願意閒著,可兒女看著心疼,但怎麼勸也勸不下,最終相互協商達成了一致——老人不再亂動,只固定在一個位置賣豆腐乾。

「老了也要找到自己的價值,看別人天天來買我的豆腐乾我就開心,我就願意幹。而且我不服老,只要身體允許就一直幹。」張永超老人堅定地說。

■文並攝/河北青年報記者智建勳

■編輯/劉潔

版權歸河北河青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73歲爺爺石家莊賣小吃一年淨賺十幾萬!10元一盒5年不漲價,還收了十...
    幾個攤主中,夾著一個「小老頭」,他所賣的也與別人不同——四川麻辣豆腐乾。「麻辣、香辣、甜不辣、孜然、五香、麻辣燙,一共六個口味,你想要哪一個?」12月9日11時,記者趕到時,「小老頭」正指著攤前的豆腐乾向顧客介紹。「麻得舒服、辣得過癮。」鹿泉的李女士專門騎行一個多小時過來買了兩盒。
  • 靠賣燒餅養家還買房買車!街頭小吃利潤高,網友:掙的都是辛苦錢
    杭州有一家網紅美食店非常有名,那是一家燒餅店,店鋪小小的,但每天排隊賣燒餅的人確實絡繹不絕,有附近的居民,有上班的白領,也有附近學校裡的學生,還有不少慕名而來的吃貨。外地人可能會覺得奇怪,燒餅又不是什麼稀奇物,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願意排隊等著吃呢?
  • 73歲老人收藏2000多枚毛主席像章 還自辦展覽
      文/圖 半島記者 徐傑  2000多枚毛主席像章中,關於長徵題材的被分門別類整理出來,鋪滿了客廳地板。20日,記者在李滄區百通馨苑社區73歲老人金成龍老人家裡,見到了他豐富的藏品。
  • 聚焦第七個國家扶貧日|河北:在收穫的田野上
    「這還不算,俺們老倆每人每月還有108元的養老金,家裡的4畝地每年流轉金4000多元。」唐宗秀的老伴陳德印說,不愁吃喝、手有閒錢,這曾是他想到的最美的日子。 據該村民宿旅遊項目負責人齊劍介紹,今年國慶節期間駱駝灣接待遊客9萬多人次,營業額超過50萬元,曾經的窮山窩已變身旅遊打卡地。
  • 年過七旬的老人擺攤賣小吃,逃稅上百萬,網友:小吃該有多賺錢?
    年過七旬的老人擺攤賣小吃,逃稅上百萬,網友:小吃該有多賺錢?近日在日本的朝日新聞上面發布了這樣一條消息,那就是很多的人在看完了以後都覺得非常的吃驚,這次新聞講的就是一個72歲的老人,他在東京擺了一個小吃攤,平時賣的食物有關東煮,涼麵等等小吃,利潤也是非常可觀的,尤其是在他的三年裡邊並沒有依法交稅,在這些年裡邊他逃稅的金額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億多日元了,折合人民幣的話大概也有780萬人民幣了,其實也有很多的人在看完這個數值了以後真的是非常的驚訝,賣小吃究竟有多賺錢呢
  • 68歲修鞋老人省吃儉用捐款十餘年 只為還「人情債」
    【解說】今年68歲的老人孫靖,在西安開了一家修鞋鋪。十餘年來,老人省吃儉用,攢下的錢都捐給了需要幫助的人。最近的一次是在扶貧日之後,老人捐出了一萬元。在一筆筆善款背後,有著感人的故事。  12月20日,記者在孫靖的修鞋鋪看到,小店面積不大,桌上、地上堆放著各種工具和箱包皮具,捐款的證書則被「隨意」地收在抽屜裡。
  • 72歲老人擺小吃攤3年,逃稅上百萬,網友嚇到了,小吃到底有多賺錢?
    72歲老人擺小吃攤3年,逃稅上百萬,網友嚇到了,小吃到底有多賺錢?就在前段時間,日本的朝日新聞就發布了一條消息,而且也有很多人把他們看完最後都感覺非常吃驚,並且這樣的新聞說的就是一個72歲的老人,他在東京擺了個小吃攤,並且平常售賣的,那麼就是關東煮涼麵等等這樣的小吃獲利頗豐,不過他在這三年裡面根本就沒有依法交稅,所以說在這幾年裡面逃稅金額都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億多日元,如果要是合算人民幣的話,那麼也就是780萬了,而且有很多人們他們看完之後都會感覺到非常的驚訝
  • 高手在民間 日本73歲老人用Excel作畫
    日本73歲老人用Excel作畫(圖片來自威鋒網)日本73歲老人用Excel作畫(圖片來自威鋒網) 日本老人用Excel做出的圖(圖片來自驅動之家)    TatsuoHoriuchi所創作的畫作多為日式傳統風格的山水風景圖。
  • 四川成都不光是美女如雲,十大美食名小吃更讓你無法拒絕
    今天和大家聊聊成都美食前十名的排行榜! 這都講四川成都的美女如雲,去過四川旅遊的男人們都看得目瞪口呆!好像是跑題了吧!改天聊成都美女,今天聊的是成都小吃!
  • 五臺北澗村73歲老人「七次搬家」,終於...
    73歲的邊計生老人怎麼也沒有想到,古稀之年還能住進寬敞明亮的新房子。邊計生是山西省五臺縣建安鄉北澗村人。十幾年前,他和老伴兒帶著兩個孩子肩挑著不多的一點家當,離開北澗村,去大山外面討要生活。他在五臺縣的建安村落過腳,他在東冶鎮租過房子,也去過定襄縣的芳蘭村……他陸陸續續搬了七次家,前六次搬家都是萍飄蓬轉,寄人籬下。
  • 韓國近七成80歲以下老人想工作,理想退休年齡平均為73歲
    韓國一項最新調查顯示,55歲至79歲韓國老年人中,大約67.4%希望繼續工作,理想退休年齡平均為73歲。資料圖,新華社供圖韓國統計局2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韓國1427萬名上述年齡段老年人中,962萬人希望能有一份工作,約佔67.4%,比上一年多2.5個百分點。
  • 四川人販子拐賣百名婦女牟利,逃亡中用贓款搞養殖,10年掙上千萬
    犯案主謀名叫周樂貴,是四川當地的農民。他是村裡出了名的「懶漢」,整日無所事事,在村裡到處晃悠。周樂貴無意間從村民的口中得知,縣城裡的工資待遇比較好,於是他萌生了前去打工的念頭。周樂貴原本以為可以在縣城中大賺一筆,卻沒想到遭到了很多招聘單位的拒絕。失落的周樂貴返回了家中,幹起了養殖鴨子的生意。
  • 四川涼山金陽縣男子賣花椒、種魔芋,8個月銷售額6000多萬元
    他出高價收購魔芋,農戶一畝地能多賺1萬元。 林幫權創業不到3年,卻總能給產品找到好銷路。 回到金陽縣,他找到當地有經驗的老人,請教花椒晾曬技術,然後挨家挨戶去教農戶。
  • 四川小吃大全
    三、說到酸辣豆花,就不能不說到川北涼粉,也叫做旋子涼粉,因為是用旋子打出來的,和酸辣豆花一樣都是以擔子挑著走街串巷的賣的。川北涼粉:清朝末年創立於南充。創始人謝天祿在南充渡口搭棚賣涼粉,其涼粉細嫩清爽,佐料香辣味濃,逐漸賣出了名氣,謝家便世代相傳專賣涼粉,後正式辦起川北涼粉店。現已流傳全省,成為著名小吃。閬中是川北涼粉的家鄉。它品類多,佐料考究,細嫩爽口。
  • 東莞打工人曬工資表,工資近萬元,學徒也在5000左右!
    朋友開的是一家二十多人的加工廠,員工都26天制,包吃住。這是10分月的工資表,有技術的近萬元、學徒也在5千左右。打工特別是男孩子,不要老想著進電子廠。進小廠學點技術,以後工資絕對比你進電子廠,流水線強!網友評論:高嗎?那麼多人就一個買社保,公積金呢?
  • 深圳城管氣勢洶洶對抗多名警察
    記者站在一旁看了十分鐘,才逐漸明白,這名男子打算免費送出十幾條記者站在一旁看了十分鐘,才逐漸明白,這名男子打算免費送出十幾條「金項鍊」,但送出項鍊之前他都在推銷膏藥、護腰帶。在這十分鐘裡,圍觀者越來越多,每個人都伸長手臂向站在中心的該男子,齊聲喊口號,近乎瘋狂。在這種瘋狂的氛圍裡,不少人紛紛掏腰包。
  • 河南老人和妻子分居二十年,只為在各縣賣竹編工藝品和日用品
    這位老人在早市上賣各種竹編和各種蘆葦、玉米皮等各種自然生長的東西編制的各種日用品和工藝品。老人來的比較早,早市上的擺攤賣農副產品的農民還沒有來,買菜的、閒逛的人也都沒有來,早市上顯得冷冷靜靜。老人已經擺好了攤子,就等著顧客前來購買。這真是姜太公釣魚——願來者上鉤。
  • 廣西百位老人被騙兩千多萬元?投資公司被查封……
    最近,有多位柳州市民給記者打來電話,說有三百多位老人被人騙走了兩千多萬元,這是怎麼回事?在柳州市柳北劇場對面的一條巷子裡,十幾位老人帶著記者來到柳州市春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記者看到,這家投資公司玻璃大門緊鎖,門上還貼著柳州市公安局柳北分局的封條,落款時間是10月29日。88歲的李先生說,2018年,他聽了朋友介紹,說每借一萬元給這家公司,公司每個月能返還150元的利息,於是他借了幾萬元給這家公司。
  • 它可能來自河北
    2006年,阿里巴巴去河北一個叫白溝的地方組織免費的電商培訓,門可羅雀。白溝是個地名,對不熟悉這裡的人來說,最直接的介紹語就是:南有義烏,北有白溝。而熟悉的人提起白溝大多會加上兒化音——白溝兒,叫著親切,也帶著戲謔。白溝最早是個鎮,距北京、天津100多公裡,距保定62公裡,是京津冀著名的箱包集散地。很多年裡,一提白溝箱包就有人說:假冒偽劣!
  • 90後女孩放棄了在國企的工作,擺攤賣小吃,他們的父母很慚愧
    的孩子和我們以前不一樣了,老一代最喜歡是穩定的工作,但現在年輕人更喜歡努力工作和疲勞點,而不是那種一成不變的生活,這完全違背了家長們的觀點,就像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小故事,90後女孩放棄了在國企的工作,擺攤賣小吃,真丟人!我很高興看到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