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閩南師大校慶舉辦「滷麵宴」 兩萬多人一起吃滷麵
閩南師大校慶舉辦「滷麵宴」 兩萬多人一起吃滷麵 「閩師大校友,母校喊你回來吃滷麵啦!
-
閩南師大舉辦環保服裝設計大賽 塑膠袋蚊帳穿上身(圖)
閩南師範大學第十一屆環保服裝設計用落葉、垃圾袋、羽毛、舊蚊帳等日常生活用品,搖身一變,竟成了高大上的「時裝」。閩南師大舉辦環保服裝設計大賽清新甜美花瓣裝獨具特色藍色博物館呼籲生態環保英雄聯盟臆造傳奇舞臺故事 近日,閩南師範大學第十一屆校園環保服裝設計大賽暨模特賽在龍文館進行。據悉,每組參賽者身穿環保服裝皆由本組組員自己設計而成。
-
藝攬閩臺:大師與您面對面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每場一位大師攜作品而來…… 日前,由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泉州市文學藝術聯合會、泉州市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主辦的「藝攬閩臺——大師與您面對面」技藝展示交流活動(以下簡稱「藝攬閩臺」活動)已進展到第四十三場。
-
紮根鷺島 閩南大戲院引領城市文化發展制高點
(爆款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 為了更好地喚醒鷺島藝術生活,在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首演前,閩南大戲院舉辦了一場名為"夜空中最亮的心"的建設愛心廈門劇院公益開放日活動,為市民獻上一場精彩的"夏夜音樂會",通過繽紛多彩的活動消除觀眾對劇院的陌生感
-
《朱子理學與閩南文化》 專題講座舉辦
12月13日,《朱子理學與閩南文化》專題講座舉辦,福建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副主任、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曉峰講授相關知識。講座上,林曉峰從「朱子與閩南」「閩南文化對朱子『逃禪歸儒』的影響」「朱子理學教化閩南大地」「朱子理學豐富了閩南文化內涵」「閩南文化促進朱子理學的傳承和發展」等方面展開,深入淺出、鮮活生動地分享了朱子理學與閩南文化的關係,讓大家進一步認識到「朱子理學教化閩南大地、閩南沃土滋養朱子理學」的來龍去脈,視野開闊,觀點獨特,富有啟發意義,深受聽眾喜愛。
-
福建省基督教兩會重新修訂《閩南聖詩》
大家一致認為,《閩南聖詩》是中國基督教本色化運動的產物,對基督教在我省的傳播起到過積極的作用。但由於《閩南聖詩》至今已流傳一百多年,時代、文化、語言、文字己發生了許多的變化,為適應新時期教會福傳工作的需要,進一步挖掘與修訂《閩南聖詩》成為了我省基督教同工同道的共同期盼,更是我省開展基督教中國化聖樂創作活動的又一次生動實踐。
-
閩南師範大學舉辦「大手牽小手 繪美迎新年」手工作品展
中國教育在線訊 庚子歲末、金牛迎春,為迎接2021年新年,12月28日-29日,閩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與閩南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幼兒園聯合舉辦「大手牽小手 繪美迎新年」手工作品展。作品展共展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粘貼畫作品60餘幅及閩南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幼兒園幼兒創意繪畫300餘幅。
-
閩南文化傳承再闢新載體
首吃螃蟹 擬招6名閩南語專業學生 「青菜公公」「蝦米碗糕」……不久前,這些聽起來稀奇古怪,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的詞彙出現在了廈門理工數字創業學院的畢業設計展演上。 其實這些都是今年廈門理工學院數創學院學生的創業項目「七桃網絡電臺」的欄目名稱,它們正是閩南話中的「隨便講講」「什麼東西」的音譯。
-
閩南相思
「我是個閩南人,在座的有沒有我老鄉。」她興致勃勃,滿臉期望。環顧四周,發現只有我一隻顫顫巍巍的手。「#%…*¥&」揚聲器裡傳來一串我聽不懂的異域情調。「對不起,我不會說閩南話。」良久,昏暗的燈光下,我聽到了一聲極淺極淺的嘆息。
-
閩南人不可不知的閩南習俗,你都知道嗎?
節日、民歌與方言 春節,新年伊始,萬象更新,閩臺兩地普遍行開正儀式。家家戶戶貼新春聯,象徵歲序更新,萬象皆春。 閩南語系民歌就是指用閩南話演唱的民歌,它在閩臺地區流傳甚廣,並隨著地區環境、生活習慣、歷史變遷等方面的差異,形成各種不同的風格特點。閩南民歌按其風格差異,在福建主要分為泉州和漳州兩個地區。
-
閩南民間特色歌舞藝術——車鼓弄
車鼓弄又稱弄車鼓、車鼓陣,是中國閩南特別是同安地區一種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漢族民俗娛樂形式。它是一種說唱、表演合一的漢族歌舞藝術,它以動作樸實簡單、易學易演,詼諧幽默的風格受到了廣大人民的喜愛。從前鄉村迎神賽會,農閒節目的慶祝活動以及新婚鬧洞房等喜慶日子,都很盛行。幾乎每個村落的老人都會說車鼓弄,三步進,三步退,弄過來又扭過去。
-
文化尋根 解讀閩南話的前世今生
問:閩南文化區的概念是否通過閩南方言的分布來劃分? 答:閩南方言是閩南文化的根基。閩南話的外遷主要是沿著大海走的。我國大陸的浙南、粵南、海南以及臺灣地區,形成了帶有變異型的閩南方言社會與鄉族社會,即使是在東南亞地區以及海外的許多地區,閩南文化的影響也極為廣泛。因此,閩南文化既是地域性的,又是世界性的。 問:閩南方言的分布如何?
-
廈門新春、元宵非遺活動大匯總!快約上小夥伴浪起來~
來廈旅遊不知道該去哪兒體驗純正的閩南風情?這裡為您整理了廈門市閩南文化走透透:2020年春節、元宵系列活動匯總!趕快約上小夥伴們浪起來! 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 01 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2場) 時間:2020年1月29日—30日14:30 地點:文化藝術中心廣場 內容:傳統劇目展演
-
這30種閩南美食竟然還沒全吃過,閩南人真假鑑別菜!
每天為你搭配「一日三餐」「古早味」在閩南用來形容古舊的味道。古早味貫穿:花生湯、面線糊、海蠣剪、五香卷…..每一種食物都有獨屬的「懷念的味道」。縱橫惠安吃場多年,俘虜美食無數,今天小魚就帶各位來盤點一下那些記憶中的閩南味道~大部分咱厝都能吃到!
-
閩臺攜手,讓古建築重煥光彩
東南網10月1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吳洪)■新聞話題閩臺傳統建築文化一脈相承,在臺灣散落著許多源自閩南的古建築,它們既是閩臺同根同源的歷史見證,也是閩臺情感聯繫的紐帶。■特邀嘉賓戴志堅 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民居專業學術委員會副會長謝必震 福建師範大學閩臺區域研究中心主任李乾朗 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徐裕健 臺灣華梵大學智能生活設計學系教授楊寶華 福建工程學院設計學院臺籍教師守護古建築的文化溫度
-
林語堂的閩南文化底色
因此,林語堂的閩南文化底色就是林語堂人生色彩重要的基礎,本文試圖從閩南話、閩南風俗、閩南小吃、閩南功夫茶等不同的方面,解讀觀照林語堂的閩南文化底色,尋找造就林語堂的那一抹色彩。作為從閩南,從漳州,從平和走向世界的林語堂,其家鄉情緣濃鬱,從他的人生態度、人格修養、創作風格以及作品內容,可以看到閩南文化深刻的影響。
-
閩南傳統彌月儀式漸興 「留油飯頭」寶寶吃百家飯
◆剃眉 ▲點硃砂 ▲油飯 剃頭、點硃砂記、佩長命富貴鎖、留油飯頭……這些極具閩南傳統特色的彌月儀式如今在廈門城裡已經很少見了。近日,島內的滿月慶宴也開始搬回這些老傳統。 額頭點硃砂聰明記在頭 前幾天,導報記者參加了一場閩南傳統彌月宴。整個會場布置得古色古香,門口懸掛著大紅燈籠,每位來賓獲贈糖果和用紅曲米染過的紅蛋,寓意孩子的臉龐像雞蛋那樣光潔豐潤,像初升的太陽那樣平安成長。 彌月宴的第一個儀式是「剃頭」和「剃眉」。
-
為什麼閩南人這麼甜甜甜甜?
在閩南的每一天,都有甜甜好滋味。並不是尋常的奶茶店或是飲品店,而是傳統的古早的果汁鋪子。將百香果梨杧果楊桃等各色水果,挑選好,再搭上片仔癀草,老闆便篤悠悠地拿出根甘蔗開榨。這古早果汁的特別之處,便是以甘蔗汁為底,榨出來的果汁,甘甜潤喉。 鳳梨的果實淡黃,味甘酸,津瀝芳香,是特有的南方味道。
-
漫步廈門集美:大社的閩南味與陳嘉庚的天際線
這是閩南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民居。據說這種色彩和裝飾都頗為豔麗的房屋源於晚明時漳州月港的富庶商人,他們在菲律賓馬尼拉看到了西班牙人氣派的紅磚別墅,於是在家鄉也用紅磚仿建起了自家的房子,很快便風靡整個閩南。高高翹起的燕尾脊和屋脊上繁複的雕飾,都是大厝的典型特徵。而不少較為現代的大厝,在建築表面的打造上也緊跟時代,貼上了各式各樣的瓷磚。
-
福建泉州各地展演活動精彩紛呈 320所學校少年宮放飛夢想
、熱情奔放的情景舞蹈、鄉土氣息濃烈的閩南童謠……近段時間以來,福建泉州各地和市屬學校舉行2020年鄉村(城市)學校少年宮項目展演活動,節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為全市少年奉上大餐。一首表演唱《出塞》拉開展演序幕。南音對唱《春光明媚》、花樣跳繩、啦啦操、情景舞蹈、閩南童謠、經典誦讀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節目引得臺下掌聲陣陣。2020年惠安縣鄉村(城市)學校少年宮項目展演活動中,全縣14所學校少年宮代表隊進行展示演出,在鼓聲激越、流蘇飛揚、激昂奔放的腰鼓表演中拉開序幕後,觀眾欣賞到花樣籃球秀、繩彩飛揚、射擊、武術、南音、合唱等精彩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