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府千華——重慶市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重慶開展,150部珍貴古籍原書展現在市民面前;「舞動山城」國際街舞大賽助推重慶向著「時尚之都」邁進;2020重慶長江草莓音樂節唱響大渡口;「詩和遠方」如約而至,第六屆中國詩歌節引人入勝;文博會、花博會展現城市文化繁榮和品質提升的美麗畫卷;川美80周年校慶燈光大秀令人震撼……文化的血液在山城加速流動,流向每一個需要的人。生活在其間的人們,過得有滋有味,活得豐富多彩。文化惠民,正在讓這座城市更鮮活、更美好、更有品質。
文化是「城市之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文化的重要性愈加凸顯。這是因為,物質生活極大豐富後,美好生活的維度就愈加立體。文化生活不再局限於看電視或逛公園,音樂節、詩歌節、舞蹈節、畫展、劇場等文化形式,猶如陽光雨露,給市民提供更加充盈的文化養分,賦予這座城市更加迷人的氣質。
大美重慶,美不勝收,美不盡言。重慶之美,美在自然風光,更美在文化底蘊。市民們對文化的喜愛,本質上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人們希望在圖書館汲取知識、在博物館感知歷史、在展覽館陶冶性情,在各種「文藝範」中接受美的薰陶。重慶最近很「文藝」,恰恰說明山城老百姓越來越注重精神層面的體驗,越來越釋放文化消費的需求。鋼筋水泥之外,我們得以洞見這座城市的溫度,一座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山城躍然眼前。
近年來,在文化引領城市品質提升的道路上,重慶做了許多嘗試。比如,把夜景作為文旅的一張王牌,出臺《夜間文化旅遊消費集聚區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深耕夜間經濟、釋放消費需求、塑造城市特色品牌;創新「雙曬」機制,曬出顏值與氣質,讓旅遊產品「美」起來、文化品牌「亮」起來;連續舉辦重慶文化旅遊惠民消費季,撬動社會資金9.2億元用於舉辦活動、搭建平臺和發放惠民補貼,直接拉動文旅消費超過90億元……這些努力,從文化需求端升級入手,對供給端進行深度改革,旨在為人們提供更豐富、更有營養的精神食糧,把握住了城市發展的價值取向和特色風格,更好地彰顯了城市的活力與魅力。
井噴的文化需求讓人欣喜。但是,一個城市的文化生活是常態的,僅有「一股子衝勁」「一陣子熱情」是不夠的,更需要形成「潺潺溪流」,長久地潤澤人心。這就要求我們打好「底子」。塑造城市的文化氣質,要從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等基本文化設施入手,打造面向基層、功能完備的文化服務陣地,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裡」,為人民群眾共享文化成果提供更加便利條件。否則,再豐富的形式,都只是「看上去很美」。與此同時,城市工作者要熱愛城市、熟悉城市,堅守匠心、注重細節,與時俱進提升城市工作水平。要對當地優秀傳統文化如數家珍,善用現代科技手段加以保護利用和傳承傳播,積極推進「文化+大數據」「文化+旅遊」,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讓文化不僅很美,而且很「實惠」,從而迸發出持久的生命力。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打造有「靈魂」的城市生活,讓群眾更好地感受藝術之美、文化之美,我們才能真正迎來高品質生活。
重慶日報評論員 張靜怡
原標題:用文化引領城市品質提升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