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ABC理論

2021-02-23 拉唯情商商學院

如果有人問你,你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嗎,你可能說:情緒怎麼能隨便控制呢?有高興事就樂,有傷心事就悲。這是人之常情嘛。

  情緒ABC理論的創始者愛利斯認為:正是由於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如果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還會引起情緒障礙呢。

  情緒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通常人們會認為誘發事件A直接導致了人的情緒和行為結果C,發生了什麼事就引起了什麼情緒體驗。然而,你有沒有發現同樣一件事,對不同的人,會引起不同的情緒體驗。同樣是報考英語六級,結果兩個人都沒過。一個人無所謂,而另一個人卻傷心欲絕。

  為什麼?就是誘發事件A與情緒、行為結果C之間還有個對誘發事件A的看法、解釋的B在作怪。一個人可能認為:這次考試只是試一試,考不過也沒關係,下次可以再來。另一個人可能說:我精心準備了那麼長時間,竟然沒過,是不是我太笨了,我還有什麼用啊,人家會怎麼評價我。於是不同的B帶來的C大相逕庭。

  舉個大家最熟悉的例子來說吧:在沙漠裡迷路的兩個人只剩下半壺水,一個人想:沙漠這麼大,我只剩下半壺水,肯定要命喪沙漠了。另一個人則想:太好了,竟然還有半壺水。這樣一來,前者可能覺得絕望,甚至輕易地放棄了;而後者可能充滿了信心,最終走出了沙漠。從這個簡單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正是人們對事物的看法、想法決定了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在這些想法和看法背後,有著人們對一類事物的共同看法,這就是信念。這兩個人的信念,前者在ABC理論中稱之為不合理信念,而後者則被稱之為合理的信念。合理信念會引起人們對事物適當、適度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當人們堅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長期處於不良情緒狀態之中時,最終將導致情緒障礙的產生。

    那麼,不合理的信念都有那些具體特徵呢?心理學家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1、絕對化的要求。是指人們以自己的意願為出發點,對某一事物懷有認為其必定發生或不會發生的信念,它通常是與「必須」,「應該」這類字眼連在一起。比如:「我必須在每件事上都獲得成功」、「別人必須很好地對待我」、「生活應該是很美好的」等等。這種絕對化的要求在現實生活中是行不通的,如果事情的發展不如他所願,那麼由失望而導致的情緒障礙就在所難免。

  2、過分概括化。這是一種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維方式的表現。過分概括化是不合邏輯的,就好像以一本書的封面來判定其內容的好壞一樣。過分概括化的一個方面是人們對其自身的不合理的評價。如當遭遇到一次失敗時,就往往認為自己是「一無是處」、「一錢不值」、是「失敗者」等,從而導致自責自罪、自卑自棄的心理及焦慮和抑鬱情緒的產生。過分概括化的另一方面是對他人的不合理評價,即別人稍有差錯就認為他很壞、一無是處等,這會導致一味地責備他人,以致產生敵意和憤怒等情緒。

  3、糟糕至極。這是一種將可能的不良後果無限嚴重化的思維定勢。即使發生的是一個小問題,也會認為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場災難。這將導致個體陷入極端不良的情緒體驗如恥辱、自責自罪、焦慮、悲觀、抑鬱的惡性循環中,難以自拔。如得了感冒就認為自己病情很嚴重,甚至會死,領導沒有和他打招呼就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事,以致會影響到自己的前程等等。

  常見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主要有:

  1.人應該得到生活中所有對自己是重要的人的喜愛和讚許;

  2.有價值的人應在各方面都比別人強;

  3.任何事物都應按自己的意願發展,否則會很糟糕;

  4.一個人應該擔心隨時可能發生災禍;

  5.情緒由外界控制,自己無能為力;

  6.已經定下的事是無法改變的;

  7.一個人碰到的種種問題,總應該都有一個正確、完滿的答案,如果一個人無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

  8.對不好的人應該給予嚴厲的懲罰和制裁;

  9.逃避可能、挑戰與責任要比正視它們容易得多;

  10.要有一個比自己強的人做後盾才行。



  這些不合理的信念,你有過沒有呢?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了嗎?你給自己的理智打幾分呢。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可在線報名預約情商體驗課

相關焦點

  • 如何理解情緒ABC理論?
    這些我們可以用情緒ABC理論加以解釋。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艾爾比特·艾利斯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情緒ABC理論,他認為人的情緒是由他的思想決定的,合理的觀念導致健康的情緒,不合理的觀念導致負向的、不穩定的情緒。所謂情緒ABC理論:A是指個體遇到的主要事實、行為、事件;B即個體對A的信念、觀點;C指事件造成的情緒結果。
  • 關於情緒的ABC理論
    我們通常認為左右我們情緒的是事情本身,也就是「鞋被踩了」,所以「很憤怒」。可當我知道了踩我的人不是故意的,同時又是一位盲人時,我的情緒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看來,事物本身並不影響人,人們只受對事物看法的影響。
  • 【心理諮詢】情緒 ABC理論是什麼?
    老師講到一個ABC理論,這個是心理學理論裡面的情緒ABC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的。也稱為認知行為療法。本人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所以在網上找了一下概念。情緒 ABC理論中:A(activating event)表示誘發性事件,B(belief)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
  • ABC理論,讓你看懂自己的情緒
    在這個故事中,下雨是誘發性事件A,你感到煩躁,朋友覺得無所謂是情緒和行為結果C,你們對這件事情不同是看法就是各自的信念B。 通常人們會認為,人的情緒的行為反應是直接由誘發性事件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論則指出,誘發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緒及行為反應的間接原因,而人們對誘發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釋B才是引起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C的更直接的原因。 從上面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與人們對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關係。兩種不同的想法就會導致兩種不同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 情緒ABC理論 - 改變自己的錯誤信念
    情緒ABC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的理論,它認為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consequ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
  • 小孩的臉六月的天,孩子情緒多變,用情緒ABC理論調節孩子情緒!
    小孩子年紀輕輕的,有必要情緒這麼激烈嗎?說變臉就變臉,怎麼哄他們都不管用,這該怎麼辦?今天就教給大家用情緒ABC理論來調節孩子的情緒變化,真正的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小孩的臉六月的天,孩子的情緒為什麼這麼多變?
  • 孩子時不時就情緒低落?情緒ABC理論:需及時轉變「認知B」
    對於情緒問題,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是一定會經歷過的事情,並且我們都不希望自己總是存在情緒問題,因為每次存在情緒問題都會讓我們覺得心情不好。 當我們存在情緒問題的時候,我們首先想到的做法就是控制情緒,壓制自己的情緒,不管是因為什麼事情引起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情緒。
  • 情緒ABC,讓認知改變情緒
    生活中因為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而把一件簡單的小事搞得複雜化的事例舉不勝舉。我這個班主任就更是如此了,每天面對幾十號孩子,動輒炸毛的現象時有發生。其實很多時候,讓我們情緒失控的並非那個惹我們生氣的人,而是我們自己的認知。
  • 情緒ABC
    其實不論是積極的情緒還是消極的情緒,都是我們生命中合情合理的情緒,它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要正視自己情緒的存在,讓它合理的表達,不讓自己被情緒牽著鼻子走,下面我們具體說說當我們遇到不良的情緒時候究竟怎樣調整它呢
  • 害羞和內向不是一回事,想要了解孩子情緒,掌握「ABC情緒理論」
    因為阻礙他們行為表現的不只是性格的內外向而已,還可能是因為其他情緒產生的影響。想要了解孩子情緒,就必須先掌握「ABC情緒理論」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提出「情緒ABC理論」,他認為人的情緒可以分為事件A、自我認知下產生的信念B和行為結果C。在個人情緒處理中,事件A只是引發行為結果C和情緒的間接原因。
  • 理論分享2 | 積極情緒的拓展-建構理論
    ‍情緒與情感有著某種聯繫,但又有所區別。情緒作為一種強烈的情感,它直接指向人或物,是對客體的心理反應,針對具體的客體。在積極情緒的拓展一建構理論被發展出來以前,消極情緒(比如憤怒、害怕、厭惡、罪惡感等)得到了心理學家的大量研究。
  • 情緒暴力化研究:簡介解析情緒方程式理論
    如何控制情緒,美國企業家兼心理學家奇普*康利提出了一種新的情緒控制理論,即情緒方程式理論。他認為,人們的某種情緒總能與另外一些情緒情感、現實生活、人的某種行為存在一定的函數關係,建立相應的數學方程式,這種數學方程式稱之為情緒方程式,控制情緒就是解析這種情緒方程式。
  • 學點心理學:三大情緒理論
    情緒來源於身體反鏡的觀點被稱為詹姆斯-蘭格情緒理論。根據這一理論,體驗到一個刺激引起的自動喚醒和其他身體反應後,才會產生特定的情緒。詹姆斯-蘭格理論被看作是外周主義的理論,因為它將情緒鏈中最重要的角色賦給了內臟反應,而控制它的自主神經系統位於中樞神經系統的外周。
  • 淺談ABC理論在社會工作個案服務中的應用
    下面,結合一些實際案例與大家淺談一下ABC理論在個案社會工作服務中的應用。認識「認知行為治療(CBT)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該療法的觀點,它認為「人的情緒來自人對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評價、解釋或哲學觀點,而非來自事情本身」。CBT目標:解決服務對象當前問題,改變其不正確的認知、行為和情緒調節的無用模式,從而緩解來訪者痛苦並減輕其相關症狀。
  • 評審8年終發表,數學天才證abc猜想,就十幾人讀懂但爭議未消
    什麼是abc猜想?abc猜想,最初由法國數學家約瑟夫·奧斯特萊和大衛·馬瑟,在1985年提出。並且一經提出,abc猜想就成為數論領域的重要猜想之一。只是和哥德巴赫猜想不同的是,向大眾說明abc猜想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 abcmouse一年多少錢?abcmouse怎麼樣?
    abcmouse一年多少錢?abcmouse怎麼樣?abcmouse怎麼樣?我和丈夫對英語還是很重視的,最近孩子也差不多到了該上英語早教班的年齡了,我一直在給孩子找英語培訓班,聽人說abcmouse幼兒英語,但是口說無憑,我還是自己親身去了解了一下。 首先找英語培訓機構,建議還是要多找幾家對比一下,畢竟現在的機構很多,如果選擇的不適合自己,會影響學習效果。
  • Winabc榮獲「2020年度知名少兒英語品牌」
    在揭曉的榜單中,Winabc少兒融合英語榮獲「2020年度知名少兒英語品牌」。他介紹,Winabc是專注於3-13歲OMO少兒融合英語的教育品牌。我們堅持以創新賦能高品質教育,通過線上1v4與線下小班授課結合的形式,以豐富的跨學科教學內容和小班課同伴式互動課堂,充分激發學習動力,提高學習效能,培養具有全方位視野的21世紀綜合創新人才!  給學員提供優質的教育內容是所有教育機構不懈的追求。
  • ...C9 以人為中心的治療理論及過程 & C10 合理情緒治療的理論與方法
    C9 以人為中心的治療理論及過程以人為中心理論對人的基本看法1.人的主動性。羅傑斯認為「人基本上是生活在他個人的和主觀世界中的,即使他在科學領域、數學領域或其他相似的領域中,具有最客觀的機能,這也是他的主觀目的和主觀選擇的結果」。
  • 評審8年終獲發表,數學天才望月新一證明abc猜想,全球只有十幾個...
    什麼是abc猜想?abc猜想,最初由法國數學家約瑟夫·奧斯特萊和大衛·馬瑟,在1985年提出。並且一經提出,abc猜想就成為數論領域的重要猜想之一。只是和哥德巴赫猜想不同的是,向大眾說明abc猜想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 《自然》雜誌:8年前提出的abc猜想證明終於被認可發表
    《自然》雜誌在今天發表專題文章,評論8年前提出的abc猜想證明終於被認可發表的曲折過程。abc猜想(英語:abc conjecture)是一個未解決的數學猜想,最先由約瑟夫·奧斯特萊及大衛·馬瑟在1985年提出。abc猜想以三個互質正整數a, b, c描述,c是a及b的和,猜想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