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情緒ABC理論?

2021-03-05 山香教師招聘考試總部

在我國民間曾流傳這樣一個故事。有位老太太有兩個女兒,女兒都出嫁了,大女兒開傘店,小女兒開洗衣店。老太太天天為女兒憂愁,晴天,擔心開傘店的女兒生意不好;陰天,擔心開洗衣店的女兒的衣服曬不幹。有一天,有人跟她說:「老太太您好福氣,下雨天,您開傘店的女兒生意好,該高興;天氣好,您女兒的衣服幹得快,也該高興。對您來說,哪一天都是好日子呀。」老太太想一想,也真是這樣,心情頓覺好多了。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同樣的事情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會有不一樣的心情。這些我們可以用情緒ABC理論加以解釋。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艾爾比特·艾利斯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情緒ABC理論,他認為人的情緒是由他的思想決定的,合理的觀念導致健康的情緒,不合理的觀念導致負向的、不穩定的情緒。

所謂情緒ABC理論:A是指個體遇到的主要事實、行為、事件;B即個體對A的信念、觀點;C指事件造成的情緒結果。

我們的情緒反應C是由B(我們的信念)直接決定的。可是許多人只注意A與C的關係,而忽略了C是由B造成的。B如果是一個非理性的觀念,就會造成負向的情緒。若要改善情緒狀態,必須駁斥(D)非理性信念B,建立新觀念並獲得正向的情緒效果(E)。這就是艾利斯情緒理論治療的ABCDE步驟。

在招教考試中,情緒ABC理論多以客觀題形式出現,考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準確應用。不僅考試中可以使用,我們也可以利用ABC理論來調試我們的心情,愉悅生活。

相關焦點

  • 情緒ABC理論
    情緒ABC理論的創始者愛利斯認為:正是由於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如果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還會引起情緒障礙呢。  情緒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 關於情緒的ABC理論
    我們通常認為左右我們情緒的是事情本身,也就是「鞋被踩了」,所以「很憤怒」。可當我知道了踩我的人不是故意的,同時又是一位盲人時,我的情緒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看來,事物本身並不影響人,人們只受對事物看法的影響。
  • ABC理論,讓你看懂自己的情緒
    在這個故事中,下雨是誘發性事件A,你感到煩躁,朋友覺得無所謂是情緒和行為結果C,你們對這件事情不同是看法就是各自的信念B。 通常人們會認為,人的情緒的行為反應是直接由誘發性事件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論則指出,誘發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緒及行為反應的間接原因,而人們對誘發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釋B才是引起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C的更直接的原因。 從上面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與人們對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關係。兩種不同的想法就會導致兩種不同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 小孩的臉六月的天,孩子情緒多變,用情緒ABC理論調節孩子情緒!
    小孩子年紀輕輕的,有必要情緒這麼激烈嗎?說變臉就變臉,怎麼哄他們都不管用,這該怎麼辦?今天就教給大家用情緒ABC理論來調節孩子的情緒變化,真正的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小孩的臉六月的天,孩子的情緒為什麼這麼多變?
  • 孩子時不時就情緒低落?情緒ABC理論:需及時轉變「認知B」
    對於情緒問題,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是一定會經歷過的事情,並且我們都不希望自己總是存在情緒問題,因為每次存在情緒問題都會讓我們覺得心情不好。 當我們存在情緒問題的時候,我們首先想到的做法就是控制情緒,壓制自己的情緒,不管是因為什麼事情引起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情緒。
  • 情緒暴力化研究:簡介解析情緒方程式理論
    如何控制情緒,美國企業家兼心理學家奇普*康利提出了一種新的情緒控制理論,即情緒方程式理論。他認為,人們的某種情緒總能與另外一些情緒情感、現實生活、人的某種行為存在一定的函數關係,建立相應的數學方程式,這種數學方程式稱之為情緒方程式,控制情緒就是解析這種情緒方程式。
  • 情緒ABC
    ,在這一生裡如何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尤為重要。          這裡我們需要引入一個著名的心理學理論,情緒ABC來解析這件事情。      情緒ABC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 埃利斯創建,其中: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表示誘發性事件,B(Bridge)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情的一些看法、解釋,C(Consequence
  • 害羞和內向不是一回事,想要了解孩子情緒,掌握「ABC情緒理論」
    因為阻礙他們行為表現的不只是性格的內外向而已,還可能是因為其他情緒產生的影響。想要了解孩子情緒,就必須先掌握「ABC情緒理論」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提出「情緒ABC理論」,他認為人的情緒可以分為事件A、自我認知下產生的信念B和行為結果C。在個人情緒處理中,事件A只是引發行為結果C和情緒的間接原因。
  • 理解情緒勞動:從異化到治理術
    與之相反,治理術概念,尤其是新自由主義治理術,以其對主體性的關注及對社會壓迫的多元理解,克服了異化理論的單向度,可以更好地解釋情緒勞動帶給個體的雙面影響、情緒勞動過程的動態性及個體的相對自主性和能動性、情緒勞動的多元適用,提供了一種理解情緒勞動的動態的、多維度的及多方向的理論視角和情緒勞動研究的後結構主義範式。
  • 學點心理學:三大情緒理論
    情緒來源於身體反鏡的觀點被稱為詹姆斯-蘭格情緒理論。根據這一理論,體驗到一個刺激引起的自動喚醒和其他身體反應後,才會產生特定的情緒。詹姆斯-蘭格理論被看作是外周主義的理論,因為它將情緒鏈中最重要的角色賦給了內臟反應,而控制它的自主神經系統位於中樞神經系統的外周。
  • 《自然》雜誌:8年前提出的abc猜想證明終於被認可發表
    《自然》雜誌在今天發表專題文章,評論8年前提出的abc猜想證明終於被認可發表的曲折過程。abc猜想(英語:abc conjecture)是一個未解決的數學猜想,最先由約瑟夫·奧斯特萊及大衛·馬瑟在1985年提出。abc猜想以三個互質正整數a, b, c描述,c是a及b的和,猜想因此得名。
  • 面對女孩的情緒,你需要如何理解
    面對女孩的情緒,不知道如何理解和處理,我相信這是很多男孩頭疼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塊的東西。情緒是每個人都會有的,面對情緒的時候,男性由於出色的理性可以很好的正確認識,女孩們則更喜歡及時的把情緒釋放掉。
  • 評審8年終獲發表,數學天才望月新一證明abc猜想,全球只有十幾個...
    這一次望月新一的證明,全篇超過600頁,2012年就已發表,但足足經過了8年的同行評審才通過,期間開過多次研討會——但依然有很多數學家無法理解。據說,這篇論文全球只有十幾位數學家深入研究了證明過程。許多數學家根本無法指出證明過程是對是錯,因為根本看不懂。
  • 理解媒介對兒童的影響:路徑與理論框架
    三、媒介影響兒童的八種理論框架 Kirsh在Media and youth: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一書中總結了八種常見的理論框架來理解媒介對兒童的影響[19]。
  • 評審8年終發表,數學天才證abc猜想,就十幾人讀懂但爭議未消
    這一次望月新一的證明,全篇超過600頁,2012年就已發表,但足足經過了8年的同行評審才通過,期間開過多次研討會——但依然有很多數學家無法理解。據說,這篇論文全球只有十幾位數學家深入研究了證明過程。許多數學家根本無法指出證明過程是對是錯,因為根本看不懂。
  • 淺談ABC理論在社會工作個案服務中的應用
    下面,結合一些實際案例與大家淺談一下ABC理論在個案社會工作服務中的應用。認識「認知行為治療(CBT)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該療法的觀點,它認為「人的情緒來自人對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評價、解釋或哲學觀點,而非來自事情本身」。CBT目標:解決服務對象當前問題,改變其不正確的認知、行為和情緒調節的無用模式,從而緩解來訪者痛苦並減輕其相關症狀。
  • abcmouse一年多少錢?abcmouse怎麼樣?
    abcmouse一年多少錢?abcmouse怎麼樣?abcmouse怎麼樣?我和丈夫對英語還是很重視的,最近孩子也差不多到了該上英語早教班的年齡了,我一直在給孩子找英語培訓班,聽人說abcmouse幼兒英語,但是口說無憑,我還是自己親身去了解了一下。 首先找英語培訓機構,建議還是要多找幾家對比一下,畢竟現在的機構很多,如果選擇的不適合自己,會影響學習效果。
  • 理論分享2 | 積極情緒的拓展-建構理論
    ‍情緒與情感有著某種聯繫,但又有所區別。情緒作為一種強烈的情感,它直接指向人或物,是對客體的心理反應,針對具體的客體。在積極情緒的拓展一建構理論被發展出來以前,消極情緒(比如憤怒、害怕、厭惡、罪惡感等)得到了心理學家的大量研究。
  • 「如何擺脫情緒的羈絆,並輕鬆應對他人的情緒?」丨《情緒剖面圖》
    沒有情緒的人是不敢想像的。不過,如果情緒暴躁、易怒、動不動就失控,這很可怕。沒有情緒可能被認為是沒有「人情味」的,情緒太複雜或夾雜太多的情緒則令人不安。那麼,應該怎麼做呢?如何才能有效改善自身情緒呢?曾經,我以為忍而不發,隱忍是最好的良藥。我處處忍讓,各種容忍,心裡堆積了好多好多情緒。
  • 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養生,而是理解「負面情緒」
    如果能夠學著把情緒看成是一種信號,我們也就不會再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它們,而是會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解讀和理解這種信號上。所以,面對負面情緒,我們真正要做的不是忽視、逃避或者壓抑,而是要理解它,並以此為基礎來弄清楚自己內心的需求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