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瞼下垂係指提上瞼肌(動眼神經支配)和Müller平滑肌(頸交感神經支配)的功能不全或喪失,以致上瞼呈現部分或全部下垂,輕者遮蓋部分瞳孔,嚴重者瞳孔全部被遮蓋,不但有礙美觀和影響視力,先天性者還可造成重度弱視。為了克服視力障礙,患者常緊縮額肌,藉以提高上瞼緣的位置,結果額皮橫皺,額紋加深,眉毛高豎。雙側下垂者,因需仰首視物,常形成一種仰頭皺額的特殊姿態。
上瞼提的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可造成睜眼障礙,就形成了上瞼下垂。通過額肌懸吊、提上瞼肌縮短術等手術,可以矯正。眼瞼皮膚的下垂,以及睫毛的垂直向下,可遮蓋部分瞳孔,造成眼前的灰暗及視物不清,視物疲憊,
上眼皮下垂會使眼睛常常呈現出眼皮沉重,睜不開的狀態,留給人則是熬夜或打牌之後無精打採的感覺。東方人眉毛下脂肪及皮下脂肪比西方人豐富,所以在年紀輕輕就感覺上眼皮浮腫鬆弛下垂者不在少數。當然有些人上眼皮浮腫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眼皮肌肉肥厚,這類患者可借著上眼皮手術,切除部分肌肉及眼皮脂肪來改善。
而在求助於上眼皮手術患者當中除了看到單眼皮及浮腫眼睛之外,也經常碰到一些上眼皮下垂的狀況,即上的了年紀上眼皮過松或眼尾過度下垂變成三角眼,若要勉強將眼睛張大則倍感吃力。這種情況極為常見,一般人皮膚在二十五歲左右開始逐漸老化,若平時皮膚缺乏適當保養,則皮膚鬆弛老化會加速,而眼皮是全身皮膚中最薄的地方,若鬆弛下垂的話,則從眼皮外側開始。若上眼皮繼續老化鬆弛,則原本的雙眼皮便會變成內雙,而原本的單眼皮有時便會因為眼皮下垂而便變成有多條皺摺,最後三角眼逐漸形成。這種上眼皮鬆弛有一部分發生在較年輕時,甚至童年時期即可見。從外觀看眼皮即過分的鬆弛,而檢查眼瞼功能,則大多是正常,患者在向正前方凝視時,眼皮蓋住黑眼珠五分之一以上,若是用手指把眼皮捏起來,即可發現真正問題在眼皮本身,而不是眼瞼肌肉。
上瞼下垂的分類
1.先天性
先天性上瞼下垂,絕大多數是因提上瞼肌發育不全或缺損,或因支配提上瞼肌神經缺損而引起,為先天發育畸形,多為雙側,有時為單側,可為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
2.後天性
後天性上瞼下垂,多為外傷性上瞼下垂,外傷損傷了動眼神經或提上瞼肌、Müller肌引起。其原因有外傷性、神經源性、肌源性及機械性等四種,其中肌源性者以重症肌無力引起者多見。
3.癔病性
為癔病引起的上瞼下垂,雙上瞼突然下垂或伴有癔病性瞳孔散大,有時壓迫眶上神經可使下垂突然消失。
4、機械性上瞼下垂
機械性上瞼下垂,眼瞼本身的疾病,如重症沙眼、瞼部腫瘤等,使眼瞼重量增加而引起。
5、假性上瞼下垂
假性上瞼下垂,無眼球、小眼球、眼球萎縮及各種原因導致眶脂肪或眶內容物減少,可引起上瞼下垂。
術式的分類:
治上瞼下垂的方式常用的方法有:上瞼提肌縮短、額肌瓣下移懸吊和闊筋膜帶懸吊等三類。
手術前要經過下垂程度的測定和額肌肌力測定,先天性上瞼下垂,當上瞼提肌尚有一定的功能時,應首選上瞼提肌縮短術,該手術即通過縮短上瞼提肌以增強肌力,提高其提瞼能力,此種手術符合正常解剖要求,效果較好;如上瞼提肌功能已不復存在或功能極差,則需採取額肌瓣下移懸吊或闊筋膜帶懸吊方法,這兩種方法是將上瞼瞼板直接或間接與額肌相連,以額肌帶行上瞼提肌功能;上瞼下垂手術一般需過度矯正,術後瞼裂不能完全閉合,應妥善保護,以防損傷角膜或發生暴露性角膜炎等併發症。
先天性上瞼下垂最理想的治療方法是進行美容整形手術。常用的有以下三種手術方法:
上瞼提肌縮短術
這種方法是採用縮短上瞼提肌來達到眼皮上提的目的,適於輕度上瞼下垂者。
經過無數術者的改良,手術方法變化很多,大致可分為經結膜切口(內切口法)和經皮膚切口(外切口法)或結膜和皮膚聯合切口的方法。適應於雙側或單側輕度或中度先天性上瞼下垂,且提上瞼肌仍有部分功能者(提上瞼肌的肌力在5mm或5 mm以上)。亦可用於後天引起的腱膜性上瞼下垂。此種手術方法保持了肌肉原有的行走與運動方向,是比較符合眼睛的生理要求的,術後效果也比較理想。但是,此法僅限於提上瞼肌有部分功能的輕、中度的上瞼下垂,如提上瞼肌功能較差(提上瞼肌肌力不足5mm),進行提上瞼肌縮短或再加肌止緣前移,手術效果可能不理想,如該肌功能完全缺失,則更難奏效,勉強進行大量肌縮短,術後會導致嚴重瞼閉合不全、復視等嚴重併發症。
額肌筋膜懸吊法
這種方法是採用自體大腿的一塊闊筋膜與額肌和上瞼相連,利用額肌收縮來加強上瞼提肌的力量,由於懸吊的筋膜日後有可能變松,有時會影響手術效果。
額肌提吊術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利用各種材料或組織的幫助將瞼板和額肌聯結起來,間接利用額肌肌力,矯正上瞼下垂。應用的材料和組織有自體寬筋膜、皮膚、肌肉、同種異體硬腦膜、同種異體鞏膜、絲線、銀線、不鏽鋼線、矽膠條等。其中以自體寬筋膜較好,它植入後不會被排斥,不會延長,手術後瞼裂高度和眼瞼形態穩定。缺點是患者大腿要多作一切口,不易被患者接受,術者也覺麻煩,而且患者要利用額肌收縮抬眉使瞼裂開大,所以術後患者有不同程度抬眉現象。使用異體硬腦膜或異體鞏膜提吊,但數年後瞼裂又慢慢下垂,或瞼的某部分出現變形,也有少數因植入組織較早被吸收或纖維化而失去療效。絲線矯正效果很好,手術操作方便,但維持時間比異體硬腦膜或鞏膜短得多,已基本不採用。另一種方法是直接利用額肌,作成額肌瓣,下移與上瞼板縫合固定,直接用額肌肌力
提上瞼矯正瞼下垂,稱為額肌肌瓣直接懸吊術,這一方法不用通過中間聯結物起作用,避免了間接利用額肌的缺點,適用於額肌功能良好,先天性或後天性上瞼下垂,尤其對嚴重的上瞼下垂效果好,亦可用於其他手術方法矯正上瞼下垂失敗的病例。由於其手術為動式,患者在治療後不僅能睜眼,而且能閉眼,此外,額部的深皺紋在手術後可自然消失,使額部顯得寬闊、平坦,且患者在術後還可獲得重瞼的美容效果。
由於上瞼下垂的原因及具體情況各異,所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能完全適合矯正所有上瞼下垂的手術方式。應該注意的是,儘管採用適合於某種情況的術式,但因患者的個體差異及術者不同,術後效果也會有差異。然而在相同情況下採用不同術式有時也會得到同樣效果,所以在選擇手術方式時除應遵循一般原則外,還應結合術者本身的臨床經驗。
最新上瞼下垂術式(聯合筋膜鞘)
近年來,最新提倡聯合LM (
聯合筋膜鞘(Conjoint FascialSheath)手術主要原理是:運用眼部自身組織CFS(即:聯合筋膜鞘),利用上直肌的力量帶動上眼瞼的運動,不僅能夠動態的地提升上眼瞼的位置幫助睜眼,因為力量的方向還完全維持了原本提上瞼肌力量的方向(當人正常睜眼時,睜眼肌肉的力量是繞著眼球向上向後的切線方向運動),所以還能同時保障眼瞼與眼球的正常貼附度和位置,最利於雙眼的協調睜眼運動,以及眼瞼與眼球的協調運動,不管是矯正單側還是雙側上瞼下垂患者均能有理想效果!
運用的CFS+LM治療先天性上瞼下垂或反覆復發性上瞼下垂,與國內傳統應用額肌瓣移植懸吊法治療上瞼下垂的優勢在於:
手術方法:雙重力量,雙份保險。
手術過程:創傷小,恢復快,可重複調整形態。
手術效果:更有力,更自然,更持久,更可靠。
手術適應症:適應於各種先天性上瞼下垂、上瞼提肌無功能的後天性上瞼下垂、特別是各種重度上瞼下垂及復發性上瞼下垂。
來源 | 醫美盧老師
微信 | ymqxb1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醫美分答,與百位整形大咖直接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