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時期真的是人生中最樂觀的「黃金時代」嗎?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對此展開研究,以確定樂觀情緒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的變化,以及重大生活事件對未來的樂觀程度的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樂觀情緒的曲線隨壽命變化,從成年後開始上升,在 55 歲到 70 歲之間達到平臺期,隨後下降。也就是說,年輕人的樂觀程度較低,在中年時期會增長至高峰,而老年人的樂觀程度會隨年齡的增長降低。
這項研究調查了 7.5 萬名年齡在 16 歲到 101 歲之間的美國人、德國人和荷蘭人,具體統計了被調查人的日常情緒和生活狀態,包括結婚、離婚、新工作、失業、退休、健康變化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上。
密西根州立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威廉·肖皮克說:「我們發現,樂觀情緒在整個青壯年期間持續增加,並且趨於穩定。即使是處境相當糟糕的中年人,也對未來抱以樂觀的態度。」
但隨著人們步入老年階段,研究顯示樂觀情緒有所下降,這可能出於老年人對自身身體健康的擔憂。威廉·肖皮克說:「退休後人們可以停止工作,並且有時間旅行或者追求其他的愛好,但老年人並不認為這會使他們的生活面貌變得更好。」
中年「黃金時代」的堅強
不管生活的好壞,人們從十幾歲到六七十歲會變得越來越樂觀。
這種樂觀情緒在一定程度上與工作和生活中獲得的成功有關。你找到了一份工作,你遇到了你的另一半,你實現了你的目標,你變得更加自主,你在某種程度上掌握了自己的未來,因此,在這段時間裡,你會一直對事物和未來充滿期待。
並且,這種樂觀情緒是相對穩定的,即使經歷了一些負面事件如離婚、家人去世,中年人也會以更積極(或至少是中性)的眼光來解讀負面的生活事件,從而保持樂觀。
「最令人驚訝的是,我們發現像死亡和離婚這樣的負面事件並不會改變一個人對未來的看法。」威廉·肖皮克說道。
「我們經常認為生活中悲慘的事情會摧毀我們的生活,但事實並非如此。」 威廉·肖皮克說到,「你不會因為可怕的事情而從根本上改變;即使是那些被診斷出疾病或經歷窘境的中年人,也仍然會對生活抱有期待。」
不過研究人員也指出,將生活事件與樂觀情緒的變化相關聯使研究進一步複雜化。因為生活事件在人群中並不是隨機分布的,樂觀主義者的家庭條件、身體狀況會好於其他人,因此這一因素可能會使研究結果發生偏差。
退休帶來的複雜情緒
老年人樂觀情緒的減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退休。退休的情感是複雜的,雖然許多老年人認為退休意味著卸下重擔去享受放鬆的時光,但他們中的許多人對退休後的生活感到焦慮。在對退休人員進行的研究中發現,退休老人患抑鬱症的風險更高。
此前一項對歐美國家約 1.8 萬名男性數據的研究發現,雖然男性在退休後即刻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水平要高得多,但這些幸福感水平很快就崩潰了。也就是說,退休的快樂時光宛如煙花一瞬,隨後就是長時間的空虛。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老年精神病學和神經精神病學部的臨床主任蘇珊·W·萊曼博士(Dr. Susan W. Lehmann)說:「退休和抑鬱症之間有複雜的關係。」
無論是結婚、生孩子、搬家、轉行、疾病或者死亡,生活中的任何重大變化都會導致壓力,而壓力是抑鬱的主要風險因素。男性和女性在退休後都面臨著壓力,即使是一些不外出工作的女性也是如此。
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病學教授菲利普·R·馬斯金(Philip R.Muskin)博士說:「家庭主婦也會『退休』--我們稱之為『空巢』,當孩子們離開的時候,她們還沒有做好結束的準備。」他補充說,女性或多或少都比男性更容易受到退休引起的抑鬱症的影響。
「退休可能會讓老年人有點無所適從。」萊曼博士說,「當他們喜歡成為團隊的一部分時,工作是一個幸福的來源。對這些人來說,退休會有一種失落感。失落不一定等同於抑鬱,但可能會變成抑鬱症。」
找到其它東西定義自己
馬斯金博士說:「我認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這個人是否通過他的工作來定義他或她自己。一名建築工人在受傷後退休,雖然賠償金讓他仍然能夠過上好日子,但他可能會覺得自己不再是曾經的他了。如果退休的醫生只把自己定義為一名醫生,而沒有其他興趣,那麼這個人也同樣容易受到傷害。
成功的退休就是找到其它東西來定義自己。其實要做到這一點有很多方法,例如尋找其他工作來彌補從全職工作到完全退休的隔閡。此前一項研究就發現,與完全停止工作的人相比,退休後從事兼職工作的人重大疾病更少,情緒也更好。
「這是一個正常的過渡期,大多數人都經歷了這個時期,」 萊曼說,「但是,如果退休使人變得易怒,對事情失去興趣或者感覺失去了方向,需要及時尋求專業的幫助以擺脫困境。」
因此,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與生活狀況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剛剛從崗位上退下來的老年人。及時的心理疏導與適當的關心是幫助他們渡過這一不適階段的有效方法。
但這也對每一個尚未買入老年的人做出了提醒:如果一個人一生中只做了工作,那麼如果沒有了工作,還有什麼呢?」
參考文獻: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92656620300738
https://msutoday.msu.edu/news/2020/study-shows-humans-are-optimists-for-most-of-life/
https://health.usnews.com/health-care/patient-advice/articles/2017-07-28/can-retirement-be-a-depression-risk
https://www.instah.com/miscellaneous-problems/depression-after-retir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