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喪」了嗎?研究發現中年是一生中最樂觀的「黃金時代」,而...

2020-12-22 騰訊網

中年時期真的是人生中最樂觀的「黃金時代」嗎?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對此展開研究,以確定樂觀情緒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的變化,以及重大生活事件對未來的樂觀程度的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樂觀情緒的曲線隨壽命變化,從成年後開始上升,在 55 歲到 70 歲之間達到平臺期,隨後下降。也就是說,年輕人的樂觀程度較低,在中年時期會增長至高峰,而老年人的樂觀程度會隨年齡的增長降低。

這項研究調查了 7.5 萬名年齡在 16 歲到 101 歲之間的美國人、德國人和荷蘭人,具體統計了被調查人的日常情緒和生活狀態,包括結婚、離婚、新工作、失業、退休、健康變化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上。

密西根州立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威廉·肖皮克說:「我們發現,樂觀情緒在整個青壯年期間持續增加,並且趨於穩定。即使是處境相當糟糕的中年人,也對未來抱以樂觀的態度。

但隨著人們步入老年階段,研究顯示樂觀情緒有所下降,這可能出於老年人對自身身體健康的擔憂。威廉·肖皮克說:「退休後人們可以停止工作,並且有時間旅行或者追求其他的愛好,但老年人並不認為這會使他們的生活面貌變得更好。」

中年「黃金時代」的堅強

不管生活的好壞,人們從十幾歲到六七十歲會變得越來越樂觀。

這種樂觀情緒在一定程度上與工作和生活中獲得的成功有關。你找到了一份工作,你遇到了你的另一半,你實現了你的目標,你變得更加自主,你在某種程度上掌握了自己的未來,因此,在這段時間裡,你會一直對事物和未來充滿期待。

並且,這種樂觀情緒是相對穩定的,即使經歷了一些負面事件如離婚、家人去世,中年人也會以更積極(或至少是中性)的眼光來解讀負面的生活事件,從而保持樂觀。

「最令人驚訝的是,我們發現像死亡和離婚這樣的負面事件並不會改變一個人對未來的看法。」威廉·肖皮克說道。

「我們經常認為生活中悲慘的事情會摧毀我們的生活,但事實並非如此。」 威廉·肖皮克說到,「你不會因為可怕的事情而從根本上改變;即使是那些被診斷出疾病或經歷窘境的中年人,也仍然會對生活抱有期待。

不過研究人員也指出,將生活事件與樂觀情緒的變化相關聯使研究進一步複雜化。因為生活事件在人群中並不是隨機分布的,樂觀主義者的家庭條件、身體狀況會好於其他人,因此這一因素可能會使研究結果發生偏差。

退休帶來的複雜情緒

老年人樂觀情緒的減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退休。退休的情感是複雜的,雖然許多老年人認為退休意味著卸下重擔去享受放鬆的時光,但他們中的許多人對退休後的生活感到焦慮。在對退休人員進行的研究中發現,退休老人患抑鬱症的風險更高。

此前一項對歐美國家約 1.8 萬名男性數據的研究發現,雖然男性在退休後即刻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水平要高得多,但這些幸福感水平很快就崩潰了。也就是說,退休的快樂時光宛如煙花一瞬,隨後就是長時間的空虛。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老年精神病學和神經精神病學部的臨床主任蘇珊·W·萊曼博士(Dr. Susan W. Lehmann)說:「退休和抑鬱症之間有複雜的關係。」

無論是結婚、生孩子、搬家、轉行、疾病或者死亡,生活中的任何重大變化都會導致壓力,而壓力是抑鬱的主要風險因素。男性和女性在退休後都面臨著壓力,即使是一些不外出工作的女性也是如此。

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病學教授菲利普·R·馬斯金(Philip R.Muskin)博士說:「家庭主婦也會『退休』--我們稱之為『空巢』,當孩子們離開的時候,她們還沒有做好結束的準備。」他補充說,女性或多或少都比男性更容易受到退休引起的抑鬱症的影響。

「退休可能會讓老年人有點無所適從。」萊曼博士說,「當他們喜歡成為團隊的一部分時,工作是一個幸福的來源。對這些人來說,退休會有一種失落感。失落不一定等同於抑鬱,但可能會變成抑鬱症。」

找到其它東西定義自己

馬斯金博士說:「我認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這個人是否通過他的工作來定義他或她自己。一名建築工人在受傷後退休,雖然賠償金讓他仍然能夠過上好日子,但他可能會覺得自己不再是曾經的他了。如果退休的醫生只把自己定義為一名醫生,而沒有其他興趣,那麼這個人也同樣容易受到傷害。

成功的退休就是找到其它東西來定義自己。其實要做到這一點有很多方法,例如尋找其他工作來彌補從全職工作到完全退休的隔閡。此前一項研究就發現,與完全停止工作的人相比,退休後從事兼職工作的人重大疾病更少,情緒也更好。

「這是一個正常的過渡期,大多數人都經歷了這個時期,」 萊曼說,「但是,如果退休使人變得易怒,對事情失去興趣或者感覺失去了方向,需要及時尋求專業的幫助以擺脫困境。」

因此,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與生活狀況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剛剛從崗位上退下來的老年人。及時的心理疏導與適當的關心是幫助他們渡過這一不適階段的有效方法。

但這也對每一個尚未買入老年的人做出了提醒:如果一個人一生中只做了工作,那麼如果沒有了工作,還有什麼呢?」

參考文獻: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92656620300738

https://msutoday.msu.edu/news/2020/study-shows-humans-are-optimists-for-most-of-life/

https://health.usnews.com/health-care/patient-advice/articles/2017-07-28/can-retirement-be-a-depression-risk

https://www.instah.com/miscellaneous-problems/depression-after-retirement/

相關焦點

  • 把「喪」當佛系?你看待世界的方式決定你的生活質量
    在電影《被嫌棄的松子一生》中,女主角川尻松子死前在牆上寫了一句話「生而在世,我很抱歉」。因為她覺得自己的一生不夠好,不夠得到父母以及戀人的愛,即便傾其所有,努力取悅他人,還是會被這個世界嫌棄,甚至後來松子自己都嫌棄自己,徹底自暴自棄,迷失自我。
  • 復古舊漫頭像:今天你喪了嗎?
    可我現在介意他窮,我發現他不僅窮,而且脾氣大,還窮的理直氣壯。——《我有錢你愛我吧》網易雲音樂熱評其實我存過你的照片,也研究過你的星座,你感興趣的事情我也想了解,我遠比表面上更喜歡你,但我沒有說,你如果有了比跟我關係更好的人,我不會吃醋,因為我知道,我們只是在這一段路攜手同行的夥伴 ,這段路走完了,我們揮手告別,我目送另一個人陪著你繼續走下去。
  • 一生4嫁喪父喪夫喪子,家財散盡命比黃連苦
    一生4嫁喪父喪夫喪子,家財散盡命比黃連苦提到美國名媛,人們可能首先想到是卡戴珊家族,但事實卻並非如此。美國頂級名媛另有其人,她就是被評選為「美國末代名媛」的葛洛莉婭·范德比爾特。葛洛莉婭出生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曾祖父是美國航運兼鐵路大亨Cornelius Vanderbilt。
  • 李清照:17歲成名,中年喪夫,卻活出女人最高雅的一生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我以為你懂我的。」 「你不是說,不介意我沒子嗣的嗎。」 「我是不介意,但是趙家不能無後,更何況,我們的金石事業,總得有人繼承不是?」 「所以你的意思是,我能不能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其他女人給你生就行了,是嗎」 「你,你我兩心相知,納妾能證明什麼?我一直覺得你是識大體的,怎在這件事鑽牛角尖?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難怪都說,「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疏至遠夫妻。」
  • 周恩來眼中的「最美女性」,中年喪夫,晚年喪子,身患絕症,如今96歲,不曾被歲月打倒!
    中年喪夫,晚年喪子,即使身患癌症,卻以一己之力養活11人,汶川地震時捐出所有積蓄,是50年代人眼中的不老美人,是80年代人眼中的堅毅女性,是90年代人眼中的耀眼明星。她就是秦怡,一個靠著自己的毅力,打敗劫難和風雨,依舊美麗如初的傳奇女性。
  • 王小波推薦《黃金時代》:有趣的靈魂獨行,但思想的火炬從不熄滅
    今天是他生日,1952年的5月13日,王小波出生在北京。1992年,40歲的王小波從中國第一代程式設計師改行成為作家,由此開創了屬於他的「黃金時代」。後來,他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作家之一。這話不是我說的,但說這話的人卻比我更有公信力。比如王朔、比如馮唐、比如高曉松……這些有智又有趣的人,都愛死了他。他被稱為「中國的喬伊斯和卡夫卡。」
  • 對不起,樂觀的人比悲觀的人更容易失敗|你需要「防禦性悲觀」
    按照大家普遍的認知,樂觀是一種美好的品質,而悲觀卻讓人感到厭惡。樂觀總被賦予積極向上的標籤,而悲觀卻是消極懈怠。心理學家研究也發現,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樂觀的,比如相信5年後自己的生活一定會更好,比如那些大病會發生在別人身上,但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 你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嗎?研究發現長期消極思維的人患痴呆症的可能性...
    據CNN6月7日報導,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人們晚年的消極思維會導致認知能力下降,以及導致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兩種有害蛋白質的大量沉積,可能會增加患痴呆症的風險。你是天生的悲觀主義者嗎?這對你的大腦不好。
  • 打工貴族,一生幸福
    家人們,你們好嗎?!這不正是打工人的最高宗旨嗎?!!你們看忙的團團轉的大林子臉上有一絲疲憊嗎?沒有!全是獲得勞動果實滋潤後,和金錢一樣燦爛發光的笑容。面對感情和生活,郭麒麟在「佛性」和「喪」中修出了積極和樂觀。
  • 研究發現:喜歡這3種顏色的孩子性格很討喜,你娃中了嗎?
    如果得出的評估結果是好的,可以讓孩子在既定的發展路線上繼續前進;但如果得出的評估發現孩子性格有問題,就應該及早幹預,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性格。 今天幫媽給大家介紹一個「偷懶」的辦法。 美國的最新研究表明:孩子喜歡的顏色從某一方面就反應了他們的性格,並且這項研究也把不同顏色對應的性格標註了出來,這樣對於評估孩子的性格就不算是一件難事了!
  • 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過去了嗎?
    美國偵探小說大師埃勒裡·奎因在《九尾怪貓》中,他將對邏輯推理能夠獲取真相的質疑發揮到了極點,那個年輕氣盛、滿臉笑意,有著運動員身材的名偵探,終於變成了鬱鬱寡歡、目光憂愴、對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感的中年男。「社會階級構成和宗教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說中的假設看起來十分荒謬,世界巋然不動這一假象無法再維持下去」。在人們談論黃金時代的結束時,似乎總是把根源歸結於想像力的匱乏,其實不然,喪鐘早已敲響,人們曾經以為掩住耳朵就不會擾醒美夢,於是它敲了兩次。
  • 女人什麼面相容易中年喪夫 百發百中
    肉餡中加入雞精和料酒然後攪拌。甚至老死不相往來。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下那些感情潔癖最嚴重的星座們。天蠍座天蠍座是一個對感情極為忠誠的星座。「關注水開後大火蒸10分鐘左右即可。5、把蒸好的大腸取出。無拘無束這點。他們很明白對方在感情中想要的是什麼。絕對不好惹。寧可自損八百也要傷敵一千。獅子座雖然嘴上不會多說什麼。真的很難。水瓶座溫柔是眾多星座中評價最高的。姜切末。加入蠔油、醬油、十三香、鹽、白糖。
  • 《黃金時代》中接地氣的5句話,讀懂才發現人性到底有多「賤」
    《黃金時代》是王小波諸多作品中"時代三部曲"系列中的一部作品,該系列還入選《亞洲周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被稱為中國當代文壇"最美的收穫"。在王小波的作品中,除了《沉默的大多數》等作品,包括《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黑鐵時代》在內的「時代三部曲」給予人們極大的振奮與鼓舞。
  • 如果喪可以出售,你將一夜暴富
    研究APP這年頭不跟網際網路沾點邊好像就落後於民族之林在被BAT強行壓制的格局下整點有意思的APP也許能幫助你逢年過節回家時候吹吹牛逼3美言APP目標受眾👇生活中語文成績並不是那麼好的人你輸入一句很普通的話,比如「我愛你」,然後選擇美言,APP
  • 王小波《黃金時代》辛辣的10句話,看完或許改變你的下半生
    雖然他只活到了45歲,短短的一生,但無數的現代人,卻還在讀著他的書,討論這裡面的思想。王小波被稱為中國的卡夫卡。在王小波的所有作品中,不得不提就是他的三部曲:《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黑鐵時代》!在3部曲中,首推《黃金時代》,就連王小波都認為,《黃金時代》是它的寵兒。《黃金時代》最辛辣的句子,看完心驚肉跳1、我只願蓬勃生活在此時此刻,無所謂去哪,無所謂見誰。那些我將要去的地方,都是我從未謀面的故鄉。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
  • 《送你一朵小紅花》:喪的人才是更愛生活的人。
    》趙英俊 很久沒寫影評,今天寫一下最近票房和口碑都俱佳的:《送你一朵小紅花》。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些感動到我的場景和心情,還有一些我記憶中的細節點。 有時候我們之所以被觸動,戳到內心深處敏感柔軟的地帶,除了當下的情形,更多的都來自於對比和反差。 電影中的對比和反差點很多,這些點恰恰最讓人動容,也是我的淚點。
  • 如何看待青少年中流行的喪文化?
    《少年維特之煩惱》出版於1774年,據說一經面世,即成為暢銷書,是歌德作品中被同時代人閱讀得最多的一本。可見歌德切切實實刺中了當時社會的「痛點」。而從書中情節,我們可以分析出維特的煩惱有三:愛情求而不得、社會適應不良和前途黯淡無光。那麼今天的年輕人呢?
  • 人到中年才發現,聰明的女人,都給自己留了3條後路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寫過這麼一大段至理名言:「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
  • 你可以更樂觀一些,心理學家告訴你事情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糟
    或許悲觀主義者最絕望地哭泣正是因為世界並不像他想像的那樣糟糕。——伯納德·貝倫森悲觀和樂觀,通常被認為是人們的一種心理狀態。心理學家卻說,悲觀和樂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思維模式影響的,就不僅僅是某一件事,而是生活中的很多事。
  • 我們的黃金時代
    但你不能不說,這是一種珍貴的精神,在嗅到變化時充滿著積極性、創造性、皮實、不信邪,從而再助推這種變化達到高潮。我想任何一個國家和社會,無論它已經坐擁多少財富,如果沒有這些東西,未來都是缺少希望的。